2025-2026学年九年级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模拟卷
(湖南长沙专用)
(考试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分。
1.观察下面希腊、罗马建筑艺术的典型代表,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帕特农神庙是希腊最早文明的遗迹 B. 希腊、罗马建筑艺术只体现在神庙
C. 罗马建筑吸收希腊建筑特点并创新 D. 万神庙的修建主要为召开公民大会
2.在15世纪的西欧,学者、艺术家、政治家甚至普通民众都流行写自传,这一时期自传作品的数量比500-1400年的总和还要多。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市民追求社会财富的累积 B. 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
C. 西欧摆脱教会对人性的束缚 D. 天赋人权观念深入人心
3.“他们认识到个人无限的意志创造潜力,因而与神学权威建立了一种新的独立自主关系……涌现出人定胜天的科学精神。概而言之,人文主义世界观哺育了布鲁诺和康帕内拉的哲学,培养了伽利略的科学成就。”材料表明文艺复兴( )
A. 主要在文学领域成果突出 B. 推动了欧洲科学文化思想的繁荣
C. 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D. 采取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
4.近代以前,由于“纯洁与污秽”的严格标准使得印度人口中仅20%左右的高种姓有资格受到最基本的教育,
所有学校都只限于接受“再生”种姓,他们所接受的教育是印度教经典中的教义。材料表明古代印度社会( )
A. 人们追求生活环境洁净 B. 种姓制度造成社会不平等
C. 文化教育水平持续提升 D. 宗教发展促进了社会稳定
5.如图示意图能够勾勒出史实之间的关系。示意图中①处可填( )
A. 埃及文化
B. 拜占庭文化
C. 印度文化
D. 阿拉伯文化
6.历史史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 1453年,拜占庭帝国灭亡 B. 达芬 奇创作《蒙娜丽莎》
C. 庄园法庭维护了庄园公共秩序 D. 1649年,查理一世被处死
7.1077年,被教皇革除教籍的“神圣罗马帝国(德意志帝国)”皇帝亨利四世面临着国内长期割据的大封建主群起叛乱,被迫前往教皇居住的卡诺莎城堡请罪。但1303年中央集权的法国国王腓力四世公然虐杀罗马教皇,并将自己扶植的新教皇控制在靠近法国的阿维农,史称“阿维农之囚”。教皇在中世纪的不同处境说明( )
A. 法国始终是欧洲最强大的国家 B. 天主教会在各国的影响力与王权强弱有关
C. 教皇始终未能获得世俗君主的尊重 D. 教皇是欧洲各国君主共同的敌人
8.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这折射出阿拉伯人致力于( )
A. 发明与创新 B. 冒险与挑战 C. 贸易与交流 D. 统一与扩张
9.如表反映了古希腊建筑风格比较( )
建筑风格 象征意义 比例特征 整体特点
多立克柱式 男性 粗壮 刚劲、雄健、简洁
爱奥尼柱式 女性 修长 纤细、秀美、精巧
A. 注重人文建筑理念 B. 妇女地位的提高 C. 继承罗马艺术风格 D. 建筑师崇尚专制
10.“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土地的人成为封臣,封臣必须效忠于封君,封君则须保护封臣。”这一材料反映的是( )
A. 西周的分封制 B. 罗马帝国的统治 C. 西欧的封建制度 D. 欧洲的君主专制
11.德国法学家耶林说:“罗马人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以法律。”这里的以法律征服世界,指的是罗马法( )
A. 规定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 B. 规定发放津贴鼓励公民参与政治
C. 是罗马共和国第一部成文法典 D. 奠定了近代西方国家的法律基础
12.在古巴比伦,男性家长对奴隶有生杀予夺之权,对妻子儿女有绝对权威,在欠债时甚至可以将妻儿送去抵债。这反映了( )
A. 古巴比伦严格的等级制度 B. 家庭奴隶制是古巴比伦的一大特征
C. 古巴比伦王国国力强盛 D. 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3.(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埃及及其周边广大地区具有同样的干燥气候,但它有一个例外条件,就是由一条大河所提供的源源不断的供水和一个冲击地带。……埃及文明的创造者利用这个条件,创造出一个与地处他们两侧的游牧社会形成鲜明对照的社会。
——摘编自(英)阿诺德 汤因比《历史研究》
材料二 阿育王的统治……促进了南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繁荣,为佛教在南亚及其境外的传播作出了贡献。
——摘编自周启迪《世界上古史》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古埃及文明产生的重要条件(2分)。列举一例古埃及在天文学方面的突出成就。(2分)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佛教的创始人及其基本教义。(4分)
(3)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不同地区文明的认识。(4分)
14.(16分)世界历史波澜壮阔,大国崛起伴随政治文明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进入17世纪后,英国资本主义发展与封建统治之间的矛盾已十分尖锐。封建王朝的重税政策和向资产阶级强行借贷金钱,否则就任意捕人的粗暴做法,给资本主义发展带来极大损害……冲破这些封建性限制已成为当务之急。这就形成了资产阶级、新贵族以国会为阵地,封建贵族和高级教士以王权为总代表,双方尖锐对峙的局面。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对1688年革命所能作的最高赞颂乃是:它是我们的最后一次革命。在所有诚实的、善于思考的头脑中,有一种随着经验的积累而与日剧增的信念,即影响宪法所需的每种改进都可在宪法本身内部找到。
——摘编自麦考莱《英国史》
材料三 第一条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第二条近来以国王权威擅自废除法律或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1) 根据材料一,指出阻碍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以及“矛盾”最终爆发的历史事件。(4分)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88年革命”所指事件,并说明“最后一次革命”的含义。(4分)
(3) 材料三出自哪一法律文献(2分)?确立了哪一机构享有最高权力(2分)?
(4) 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促成大国崛起的主要因素。(4分)
15.(10分)战争和征服在带来灾难和痛苦的同时,也常常不自觉地充当了文明传播与交流的工具。请阅读下面的材料,从中提炼一个观点,结合世界古代史相关史实,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开始东征。历经10年征战,他建立起一个史无前例的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这一过程中,东西方文化得到了交流和发展,东西方贸易的通道也得以开辟。
▲古罗马的兴起大约在公元前700年,是以罗马城的修建为标志的,经过几百年的征战与发展,到公元2世纪,罗马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强大帝国。
16.(14分)法国史学家米西勒认为,14—16世纪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个方面……一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 这层纱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意大利的城市是东西方贸易的主要受益者,贸易量的增加刺激了它的手工业、商业和银行业的发展,威尼斯、佛罗伦萨等城市在十四、十五世纪先后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业作坊或手工工场。
材料二
人物:莎士比亚 地位:英国文学巨匠
主要成就:一生创作了30多部戏剧和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代表作有《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等,深刻批判了封建道德伦理观念和社会陋习,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者的生活理想。 人物:但丁 地位:
主要成就:
材料三 一位航海家在他的航海日记里写道:我在 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在此之后,我回到长勒提尔,见王上,而王上依据我的陈述,命令我进行第二次航行以求新的发现,并在我所发现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主赐福我在那绵延600英里长的小西班牙岛得以成功,我征服该岛,并使它的居民纳贡。
材料四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 21世纪》的部分目录。
一、新的全球性视野二、人类、动物和植物的全球性扩散
三、全球性的经济关系
四、全球性的政治关系
材料五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使“纱幕最先烟消云散”的事件(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运动的核心思想(2分)。
(2) 根据材料二某同学准备制作文艺复兴时期的人物名片,仿照面示例,为但丁制作人物名片。 (2分)
(3) 指出材料三中的航海事迹。 (2分)
(4)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写出新航路的开辟的影响。 (2分)
(5) 根据材料五,写出示意图的名称。结合所学指出此图示能够揭示出资本原始积累的特点。(4分)
2025-2026学年九年级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模拟卷
(湖南长沙专用)参考答案
第Ⅰ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C B B B B C B C A C D B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3. (12分)
(1)条件:尼罗河提供源源不断的供水和一个冲击地带。成就:太阳历等。
(2)创始人:乔达摩 悉达多(或释迦牟尼)。教义:提出“众生平等”;宣扬“忍耐顺从”。
(3)认识:文明具有多元性、多样性、差异性;要加强文明之间的相互交流;要重视文明交流;要善于学习先进文明成果等。
14. (16分)
(1)因素:封建专制统治;事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2)事件:“光荣革命”;含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3)文献:《权利法案》;机构:议会。
(4)主要因素:先进思想;民主制度;法制建设等。
15. (10分)评分标准:
给分等级 观点 材料运用与论述
9-10 分 观点正确 紧扣观点,运用两个或以上相匹配的史实加以论述,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7-8 分 观点正确 紧扣观点,运用两个或以上相匹配的史实加以论述,但逻辑不够严密,阐述不够充分,条理基本清楚。
5-6 分 观点正确 紧扣观点,运用一个相匹配的史实加以论述,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3-4 分 观点正确 紧扣观点,运用一个史实加以论述,但史论结合不够充分。
选取了1-2个史实但没有进行论述。
0-2 分 观点不正确 选取的史实与观点关联性不够。
【示例】
观点:战争是把双刃剑
论述:亚历山大东征伴随着暴力与血腥,但也把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东方文化也渗入到希腊文化,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罗马帝国的征服与扩张,传播了罗马文明,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也给被征服地区人民带来严重的压迫。
因此,战争是把双刃剑,是人类文明交流的方式之一,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融合和发展。
16. (14分)
(1)文艺复兴运动;人文主义。
(2)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被称为文艺复兴的“文学三杰”之一,但丁的代表作是《神曲》,借梦游三界描写现实生活中的各色人物,抨击教会的贪婪腐化,表达了市民阶层的情感与理想,体现出了人文主义精神。
(3)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
(4)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促进了世界物种、商品的大交流;各大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为早期殖民掠夺拉开了序幕。
(5)三角贸易;残酷性、血腥性、掠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