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课程标准】
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1)东欧剧变(2)苏联解体(3)两极格局的结束(4)多极化趋势
掌握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表现,明白在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中的各极力量,都应成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推动力,而不应成为世界和平的潜在威胁。
【重难点】
归纳整理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
欧洲中心格局(近代以来到二战);美苏两极格局(二战结束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超多强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格局(20世纪90年代以来)
【教学过程】
1.苏联解体和两极格局瓦解
(1)1989年东欧发生剧变,实质: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
(2)苏联解体的背景、标志。
背景:
①20世纪80年代,苏联经历了数次改革后,未能奏效,陷入了严重的政治经济困境;
②1985年,戈尔巴乔夫由经济改革转向政治改革,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路线,引起思想混乱。
标志:1991年12月,俄罗斯等11个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简称“独联体”,至此,苏联完全解体。
(3)德国的统一
1990年,德国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合并到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方式,实现了统一。
(4)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
1991年苏联的完全解体,两极格局中的一极坍塌,两极格局最终瓦解。
2.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发展
(1)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形势的基本特点
①世界形势总体上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日益成为时代的主流。
②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时有发生,世界呈现缓和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2)表现:
①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地区和世界秩序。1998年,科索沃战争;1999年,轰炸南联盟。
②恐怖主义活动频繁,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时有发生
(3)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原因
①两极格局瓦解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试图建立一个由起其领导的单极世界。
②此外,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等多种政治力量不断发展壮大。
③各种政治力量重新分化组合,没有哪一种力量能够单独主宰世界,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3.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1)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2)在21世纪的今天,世界格局多极化受到全球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集团的支持,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3)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4)有利于发挥联合国的作用
(5)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
(6)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7)有利于大国关系缓和。
(8)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9)使世界经济发展出现两个主要趋势: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
【要点透析】
一.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认识
1.东欧剧变
(1)特点:①来势迅猛,呈多米诺骨牌效应。东欧八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和工人党在短时间内纷纷丧失政权;②社会制度发生变化,各国纷纷放弃社会主义制度;③东欧版图发生变化,德国实现了统一等。
(2)启示:①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②要集中力量发展社会主义经济;③要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④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⑤要防止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2.苏联解体
(1)原因:
①历史原因:高度集中的体制弊端和政策失误长期得不到纠正。②直接原因和主要原因:戈尔巴乔夫的政治体制改革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方向。③外部原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
(2)认识:①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发展不够成熟,大部分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基础薄弱,实行社会主义缺乏经验。西方资本主义势力敌视、遏制甚至企图颠覆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发展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②实践证明,社会主义需要通过不断的改革来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国家应走符合本国实际的道路,绝不能拘泥于苏联模式。③东欧剧变仅说明了苏联模式受挫,并不是整个社会主义的失败。中国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巨大成就。
3.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的相似之处
(1)时间接近。都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2)性质相同。都是共产党丧失政权,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力量遭到重大挫折。(3)共同原因:①根源都在于苏联模式的弊端,以及长期错误政策造成的矛盾积累;②都是戈尔巴乔夫改革思想的影响;③都受西方敌对势力“和平演变”战略的影响。
二、对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理解
①多极化是指一种趋势,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到目前为止,多极化并没有定型为某一基本的世界新格局。②世界多极化中的任何一“极”或者具经济实力,或者具有巨大的国际政治影响力,这两者通常是相辅相成的,构成了综合国力的两大方面,所以对多极化可以主要从经济上实力的增强和政治上国际影响力的提高两个侧面去理解。③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主要包括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实力的相对衰落趋势,欧洲、日本的迅速崛起态势和中国、第三世界国家兴起的上升趋势。具体表现为西欧、日本随着经济实力与美国的差距逐步缩小,在政治上对美国的离心倾向也在不断加强;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壮大并走向联合(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总之,两极格局因为美苏的衰落和日本、西欧、中国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而逐渐经受越来越大的冲击,世界多极化出现,正向多极化方向前进。
三、两极格局结束后,新的世界格局的发展方向
1.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世界惟一的超级大国,美苏两极格局随之结束。
2.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形势的总趋势是走向缓和,但天下并不太平,明显出现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和平与发展是世界发展的主题。
3.“一超多强”,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上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俄罗斯虽然受到国内政治经济危机的困扰,但仍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不时地与美国处于对抗地位;美国企图独霸世界,但遭到包括西方大国的反对;日本因经济实力的增长,提出建立日美欧三方为主导的国际新秩序,并积极谋求世界政治大国的地位;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在加快,欧洲的地位提高,实力增强;中国在新的世界格局的建立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些都将促进新的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的方向。
4.一些地区性的军事强国的扩张愿望增强,民族矛盾、宗教矛盾、领土纠纷等问题日益暴露,甚至发生武装冲突,这严重地影响着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进程。
5.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还在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以中国为代表的国际社会主义力量从挫折中不断吸取教训,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6.20世纪90年代开始,世界经济发展出现两大主流──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
四、20世纪的三次世界格局的变动
20世纪世界格局的变动主要是指:“一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取代战前的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格局;“二战”后的雅尔塔体系取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的多极化格局趋势取代苏东剧变前的雅尔塔体系。
第三次世界格局的变动与前两次相比,具有不同之处:①它是在没有发生世界大战的情况下出现的;②它不是将战胜国的意志强加给战败国,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新的世界格局;③多极化格局的建立还需要一个缓慢的演变过程;④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在新的世界格局确立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教学心得】
一、易错知识点
1.世界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经济格局多极化,而不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2.“冷战”结束后,“一超多强”的局面出现,但这并不能说多极化格局已经定型,因为多极化是一个趋势,有一个发展过程。
二、方法点拨
复习过程中,还可以沿多个线索去学习,例如两极格局的发展线索和西欧、日本国际地位的提高等。通过不同线索将整个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化整为零,分解成一个又一个的小单位进行学习。
一个国家制定外交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维护和争取国家利益。此外,外交政策的制定还受到国际形势、国内政局的影响和综合国力等因素的制约。
复习时应立足当今社会,密切联系现实,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把握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掌握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由两极格局到多极化发展这一转变过程的内在联系和不同点,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国际关系史特别是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一直是高考考查的热点。本专题内容与当今世界发展的焦点问题和国际地区热点问题联系密切,最富时代感和现实感,很多高考试题以形象的新情景切入,考查对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判断。
多极化趋势是高考考查的重点,欧共体的形成和第三世界的兴起都受到了命题者的关注。
【考点演练】
一、选择题
1.
如下图所示,从“镰刀斧锤星旗”到“白蓝红三色旗”的变更宣告“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停止存在”。某班同学对这一事件从国际关系方面展开探究,其历史价值在于
A.完成一次历史图片的释读
B.认识到社会主义发展的曲折性
C.剖析出冷战格局的形成
D.认识到世界格局的变化
2、右图为联合国总部矗立的雕塑——《铸剑为犁》的照片,它所反映的世界主题是
A.反帝、反霸
B.和平与发展
C.反饥饿、反浪费
D.共同劳动、共同创造
3.芝加哥大学政治学教授罗伯特·佩普说:“美国处于前所未有的衰退之中.在21世纪头十年,美国的相对实力不断下降,而中国的相对实力却一直在增强。单极秩序正在变得过时,其他国家正在崛起为可以与美国实力抗新的力量,美国正在失去大部分的战略自由。”对这段话理解错误的是
A.中国将取代美国的单极世界
B.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趋势增强
C.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是由其国家实力决定的
D.世界政治多极化源于世界经济力量的多极化
4.“就在戈尔巴乔夫交出核按钮的一瞬间,聚集在电视机前的人都仿佛听见了一声巨响,并且都知道这是那座耸立了69年的红色帝国大厦在忽然间彻底倒塌了,从此后被分裂为15块碎片。”这句话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A.苏联解体
B.社会主义制度失败
C.两极格局最终瓦解
D.多极化趋势出现
5.“1991年华沙条约组织宣告解散,两大军事集团对抗局面结束;同年中东地区爆发海湾战争,前南斯拉夫地区出现了战争和冲突,其激烈程度为欧洲地区50年代所罕见;2000年6月、韩国和朝鲜两国领导人在平壤举行首脑会晤,推动了朝鲜半岛的缓和进程”。上述材料表明
①两极格局结束,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
②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形势呈现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③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形势总趋势走向缓和,但天下并不太平
④冷战结束,使得维护世界和平的可能性增加,同时出现一系列新矛盾
A.
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苏冷战虽已离我们远去,但我们无法否认它在国际关系史中的重要地位。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
——《冷战风云》世界知识出版社
材料二
图一
欧洲共同体总部大厦
图二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生效
材料三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伴随苏联的解体,两格格局结束,世界多极化进程加快。这一重大变化,使得世界出现许多新情况:大国关系在重新调整,出现了缓和的趋势;一些过去被两极格局掩盖的矛盾,如地区冲突、民族和宗教问题等开始暴露出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运用所学知识各举一例论证该观点。
(2)结合材料二的两幅图片,指出二战后欧洲发展的特点。谈谈图一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冷战结束的标志,并简要概括冷战后国际形势的基本状况。
(4)结合材料二、三分析材料三中“世界多极化进程加快”的原因有哪些?
参考答案
1-5:DBACD
6.(1)亚洲: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欧洲:、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德国的分裂和柏林墙的修筑等。(2)特点:逐渐走向联合;逐渐由经济一体化发展为经济政治一体化。影响:使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三足鼎立的局面,有力的冲击了两极格局,是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3)苏联解体。总体趋向缓和,但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4)欧洲联盟等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苏联的解体;经济多极化趋势的不可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