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第21课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学案
课标点击
(一)课程标准:
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二)目标分解:
1.理解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曲折发展的根源在于“左”倾错误的不断发展,要吸取其中教训,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
2.掌握我国法律体系逐渐完善的过程,理解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3.掌握基层民主选举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依法治国理念在基层的具体体现。
基础预览
一、“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
1.原因:“文革”时期,“左”倾错误的发展。
2.民主法制被践踏的表现。
(1)大批各类人士惨遭人身迫害,最突出的是________案。(刘少奇)
(2)根本大法和各类法律失去作用。
(3)公民的基本权利和________不能保障。(人身自由)
(4)“造反派”全面________,各级党政领导机关陷于瘫痪。(夺权)
(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____________制度遭到破坏。(政治协商)
温馨提示:“文革”时期民主法制遭受践踏的最主要表现是宪法失去权威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破坏。
应用思考:
结合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及对民主法制的破坏谈谈我们应该吸取哪些教训。
提示:必须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必须坚持集体领导和民主集中制原则;不能把阶级斗争问题扩大化和绝对化。
二、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1.法律制度走向健全。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____________,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有法可依)
(2)20世纪80年代,在全国范围平反各种冤假错案。
(3)加紧全面立法工作,形成了以________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宪法)
(4)1999年3月,“____________”被正式写入宪法。(依法治国)
2.民主制度的重建与完善。
(1)恢复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①完善政治协商制度:1982年确立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针。(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②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84年颁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__________________》。(民族区域自治法)
(2)进一步加强和扩大____________。(基层民主)
温馨提示:平反各种冤假错案是新时期法制建设的首要环节,“依法治国”是治国方略。
应用思考:
从“法制”到“法治”的一字之差体现出哪些变化?
提示:“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法治”是依法治国的简称。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条件,依法治国必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一字之差表明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加快,表明中国进入建设法治化社会时期。
互动释疑
一、如何理解法律制度逐步健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方法点拨:法制建设的必要性、紧迫性要结合“文革”的原因和危害、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分析。
精讲阐释:(1)从“文革”发动的原因看,民主法制不健全是重要原因,在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下,党内个人崇拜和个人专断逐步发展,党的民主集中制以及集体领导也被削弱和破坏。
(2)“文革”使公民的权利、国家法律尊严遭到肆意的践踏。党和人民由此得到了深刻的教训,认识到要想避免“文革”那样的悲剧,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健康发展,必须建设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完善国家的宪法和法律制度,从制度上解决问题。
(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济建设的迅速开展,要求必须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以保障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这也促使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法律制度的建设被提到了议事日程。
特别提示:“文革”得以发动的根本原因不是党内制度不健全,而是党的“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结果。
应用示例:
1.1980年8月下旬,著名的意大利记者法拉奇询问邓小平,中国今后如何避免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的悲剧?邓小平回答:“只有认真____________________,从制度上解决问题。”你认为空格处最可能最恰当的说法是( )
A.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
B.防止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
C.彻底批判封建思想
D.建立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从“从制度上解决问题”可知政治制度层面分析,而A、B、C、D中只有D项是从政治层面分析,故选D项。
答案:D
二、如何理解“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之间的关系?
方法点拨:“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互相联系、互相补充,前者强调传统文化对国家发展所起的作用,后者强调运用法治规范社会。
精讲阐释:“依法治国”就是要运用法治的权威性和强制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将国家事务的决策和公民的行为纳入法律的轨道,保证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环境;“以德治国”就是要运用道德的说服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全体人民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互相联系、互相补充。“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和维护人民各项权利的重要保障;“以德治国”是提高人民的思想觉悟和法律意识,是人民自觉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途径。二者互相结合,统一发挥作用,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发展和完善。
特别提示:“法制”与“法治”有所区别:“法制”是国家法律和制度的简称。“法治”则是指按照法律治理国家的政治主张。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应用示例:
2.1999年,使中国民主法制建设达到新高度,成为中国法制建设里程碑的是( )
A.将“依法治国”写入宪法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入宪法
C.“一国两制”构想
D.邓小平理论
答案:A
课堂点睛
关键信息
一个核心
新时期的民主政治建设
两个表现
法律制度走向健全、民主制度的重建与完善
三个特点
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
本课要旨
1.在“文革”十年动乱中,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出现重大挫折,民主法制被肆意践踏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民主政治建设开始了创新性探索,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步入健康发展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