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
学案
[课标要求] 1.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2.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1.背景
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与祖国大陆处于隔绝的敌对状态。
2.过程
(1)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________________》,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
(2)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__________”的伟大构想。
3.含义
所谓“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十亿人口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4.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思考1 “一国两制”的含义是什么?它是不是统一台湾的唯一方式?
二、香港、澳门的回归
1.香港回归
(1)条件:①__________以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了极大发展,为香港回归创造了有利条件。②邓小平“__________”伟大构想,为香港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可行方案。
(2)过程:①1982年,英国首相____________访华,就香港问题同________进行了会谈,双方同意通过______途径商谈解决香港问题。②________年12月,中英正式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③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______,____________进驻香港。
(3)意义:__________的回归,使中国人民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
2.澳门回归
(1)前提:__________的回归,为澳门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2)过程:
1999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对澳门恢复行使______,人民解放军进驻澳门。
思考2 特别行政区和民族区域自治有什么不同?
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1.背景
(1)两岸“停火”:______年元旦,中国人民解放军停止炮击金门,实现了两岸间30年来的真正停火。
(2)两岸“三通”:中央人民政府倡导两岸直接实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现
(1)______年开始,台湾当局被迫采取一些措施,允许__________赴大陆探亲,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2)1990年台湾成立________,同年大陆成立________,两岸分别授权这两个民间团体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
(3)1992年,两会达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重要共识,即“__________”,这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
(4)连战访问:2005年,____________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祖国大陆。胡锦涛会见连战一行。①双方重申坚持“__________”,反对台独,主张____________稳定。②中国共产党强调,__________原则是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在此基础上进行海峡两岸对话和谈判,什么都可以谈。中国共产党将与包括__________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一道,坚决阻止任何制造______的图谋,为尽早解决__________,完成祖国__________而不懈奋斗。③国共两党________________的会见,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思考3 两岸关系缓和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探究一 “一国两制”理论的提出与实践
1.材料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告台湾同胞书》中说:“一定要考虑现实情况,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在解决统一问题时,尊重台湾的现状和台湾各界人士的意见,采取合情合理的政策和办法,不使台湾人民蒙受损失。”
问题 “一国两制”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却在香港、澳门问题上得到了成功实践,所以有人说“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最佳选择。请说明理由。
2.材料
莲花吐蕊 烟花绽放
2009年12月20日上午,庆祝澳门回归祖国10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三届政府就职典礼在澳门东亚运动会体育馆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胡锦涛指出,“一国两制”在澳门的成功实践,为澳门发展谱写出新的辉煌篇章,为国家发展增添了夺目光彩!
问题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十几载,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那么,香港、澳门能够回归祖国,其有利条件有哪些?
3.问题 “一国两制”构想有何巨大的历史意义?
探究二 海峡两岸关系
1.材料 1958年8月23日傍晚,金门岛上正在举行宴会。忽然,海峡对岸数百门大炮万弹齐发,一时间岛上一片火海……到1961年12月改为只打宣传弹,直至1979年元旦,徐向前发表声明,停止炮击,两岸炮战正式结束。
问题 材料中反映了台海两岸关系怎样的变化趋势?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
2.材料
台湾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
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
我胸中还氲氤着郑氏的英魂,
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
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这是闻一多先生《七子之歌》的一首《台湾》,表达了诗人对台湾离开母亲怀抱,渴望回到祖国怀抱的情怀。
问题 目前,台湾问题涉及面非常广泛,国内外许多政治势力都试图插手这一问题。解决台湾问题,需要我们付出艰苦的努力。我们为什么一定要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呢?
史料文本
信息 两幅图片反映了两岸之间的沟通交流,促进了两岸关系的发展。
方法 观察历史图片要注意照片拍摄的时间、地点、场合、涉及的人物、事件等。
价值 “汪辜会谈”,达成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2005年连战访问大陆,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答案解析】
课前准备区
一、2.(1)告台湾同胞书 (2)一国两制
4.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
二、1.(1)①改革开放 ②一国两制 (2)①撒切尔夫人 邓小平 外交 ②1984 ③主权 人民解放军(3)香港
2.(1)香港 (2)主权
三、1.(1)1979 (2)通邮 通航 通商
2.(1)1987 台湾居民 (2)海基会 海协会 (3)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九二共识 (4)中国国民党
①九二共识 台海和平 ②一个中国 台湾同胞 分裂 台湾问题 统一大业 ③最高领导人
思考
1.(1)含义: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2)不是,是基本方针。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因为“台独势力”和大国势力阻挠我国统一台湾。
2.(1)自治程度不同:民族自治区有“一定的自治权”,而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2)社会制度不同:特别行政区实行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而民族自治区则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
(3)实行目的不同:民族区域自治是为解决民族问题而实行的区域自治与民族自治相结合的制度;特别行政区自治是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在“一国两制”方针指导下赋予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的制度。
(4)适用区域不同:民族区域自治的适用区域是民族自治地方;特别行政区自治的适用区域是港、澳等地区。
(5)法律依据不同:民族区域自治的依据是《民族区域自治法》;特别行政区的依据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3.(1)两岸人民同根同源,血脉相连,结束分裂状态,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2)中国共产党“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制定及成功实践产生的积极影响。
(3)大陆和台湾在经济上具有互补性,发展两岸关系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4)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了两岸关系的缓和与交流。
课堂活动区
探究一
1.(1)“一国两制”是我国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它是我们党和政府根据实事求是的原则提出的,符合我国实际。
(2)用“一国两制”的办法和平解决,可以避免战乱带来的社会动荡,符合人民的愿望。
(3)“一国两制”既明确了港、澳、台地区在统一国家中的地位及其制度的特殊性,又顾及到各方面利益,有利于保持港、澳、台地区的稳定、繁荣和发展,有利于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4)“一国两制”是顺应时代潮流,有益于人民、有功于民族的正确方针,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最佳选择。
2.(1)前提条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社会主义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空前提高,这是香港回归的前提条件。
(2)关键因素:邓小平“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在解决香港、澳门问题上得到成功运用,这是成功回归的关键因素。
(3)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提供了法律依据。
(4)群众基础:香港、澳门同胞心向祖国,渴望回归,是香港、澳门得以回归的群众基础。
3.(1)它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
(2)“一国两制”既体现了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性,又充分尊重港澳台地区人民习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这一现实,体现了高度的灵活性。
(3)“一国两制”的构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结构新形式,突破了在一个国家内只能允许一种社会制度及其相应政权组织形式存在的观点。
(4)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的范例。
探究二
1.台海两岸由战争对抗至结束战争状态。说明大陆对台政策的重大改变:由主张武力解放逐渐转为以和平方式统一祖国。
2.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对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第一,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中华民族富有爱国主义传统,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推动我国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的共同的精神支柱。
第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任务。国家的完全统一是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没有国家的完全统一,就没有完全意义上的民族复兴。
第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定的意志。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符合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所有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