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五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
一、展现汉字书写之美
1.请你把下面的活动宣传语抄写下来,注意楷书书写,行款整齐,力求美观。
横竖撇捺有乾坤,一笔一画成文章。让我们探寻汉字的魅力,触摸文字的温度,感受文化的脉搏,成为传承的力量!
二、书写活动收获
2.下面是小宇在活动后写的收获感言,请你帮他修改完善。
在这次活动中,我深刻感受到了汉字的博大精深和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方块字,承载着独特的情感与智慧,yíng dé 了世界人民的zàn yù 。
你看,每个汉字都是智慧的代言:人靠在树边休息是“① ”字;太阳和月亮在一起是“② ”字;“福”字圆润饱满,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juàn liàn“ ”饱含着对家人、对故土的深情;“憎恶”与cí xiáng“ ”的对比,让我们仿佛看到两种不同的面孔。我突然觉得,认识汉字就像在破解祖先留给我们的神奇密码。
活动结束时,夕阳透过窗户洒在教室的书法作品上。我摸了摸学校提供的书法练习纸,忽然很庆幸自己能读懂这些美丽的符号。这些方方正正的字符,像③ ,我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也yóu zhōng 地感到骄傲。我知道,自己今后该做什么了。
(1)根据语境和文段中的拼音,在相应位置写出正确的字词。
(2)文段中三个加点字怎么读?请做出正确选择
A.zèng gōng jīn
B.zēng gòng jīn
C.zèng gōng jìn
D.zēng gōng jīn
(3)结合语境,在文段①、②处写出正确的汉字。
(4)小宇了解到,随着社会的发展,汉字的形态经历了变化,内涵也逐渐丰富。
①下列“福”字的演变,正确的排序是 。(填写序号)
②“福”有祈求幸福之意,他想给六十岁的爷爷送祝福,下列选项合适的是
A.童颜鹤发寿星体,松姿柏态古稀年。
B.不惑但从今日始,知天犹得十来年。
C.聘聘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D.春秋不老星辰色,花甲长添福寿声。
(5)在文段③的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
三、梳理活动过程
3.小文在整理活动资料,梳理自己的活动收获,一起来帮帮他。
类别 内容
饱含情感类 字字含情。它将“爱”,含在唐代诗人孟郊的“ ,报得三春晖”的深沉母爱里,含在陆游“ ,南望王师又一年”的爱国诗句中,也含在孟子“恻隐之心, ”的无限仁爱中。
暗藏智慧类 字字藏慧。它将智慧,藏在“竹篮打水—— ”的有趣歇后语中,藏在“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 ”的发人深省中,藏在“福如东海, ”的精妙对联中。
古今异义类 字字需思。如“却看妻子愁何在”中“妻子”意思是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中“家禽”意思是 。
蕴含画面类 字字是画。“初夏,农民白天到田里除草,晚上回来搓麻线,农家男女都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担,这样的画面我们可以在诗句“ , ”中看到;读到“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我们仿佛看到这样的画面: 。
4.小文梳理活动过程后开始撰写《关于汉字中的中华文化研究报告》,下面是她报告中的几句话,其中有三处错误,请你用修改符号进行修改。
汉字在漫长而又持久的发展过程中,蕴藏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的内涵,其中就有着昂贵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是梅花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骨气,是方志敏甘受清贫、许多战胜困难的勇气,还是王昌龄“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志气。
四、分享名著阅读收获
5.五一班正筹备名著阅读分享活动,小宇准备以“名著中的智慧”为主题进行分享。
【A】人物①自己披上鹤氅(chǎng),戴了纶巾,领着两个童子于城楼凭栏而坐,焚香操琴。司马懿前军来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都不敢前进,连忙报告司马懿。司马懿笑着不肯相信,便下令停止行进,在马上远远观望,果然看见他坐在城楼上,满面笑容,悠闲弹琴。城门内外有二十多个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司马懿看了,心中大疑。
【B】人物②也乘着酒兴,都到外面看时,果然绿杨树上一个老鸦巢。众人道:“把梯子上去拆了,也得耳根清净。”李四便道:“我与你盘上去,不要梯子。”他相了一相,走到树前,把直裰(duō)脱了,用右手向下,把身倒缴着;却把左手拔住上截,把腰只一趁,将那株绿杨树带根拔起。众泼皮见了,一齐拜倒在地,只叫:“师父非是凡人,正是真罗汉!身体无千万斤气力,如何拔得起!”
(1)【A】选文选自《 》,【B】选文选自《 》。
(2)小宇联系上下文和阅读经验,猜到了下面词语的意思。
焚香操琴:
相了一相:
倒缴:
(3)结合两则材料,猜猜分别写的是谁,并体会他的思维过程,完成表格。
人物 思考 做法
①:
②:
(4)结合【A】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此时司马懿内心会想:
(5)请你帮小宇再想两个四大名著中体现人物智慧的故事。
①
②
五、做中华文化宣讲员
6.小文在为宣讲员做准备,他筛选出了下面几个材料。
材料一:
中国的汉字,只要你用得巧妙,就是在字里行间的空白处,你也觉得有味;中国人字终究像中国人:含蓄。有时,表面上淡淡数语,内里却有含藏不尽的意蕴。方块字这种言简意赅的特点,确实与集成电路相似,面积小,所包含的信息量却是惊人。譬如一提到“翠”字,我们就有一种玉石的感觉,润润的;一提到“风”字,我们仿佛见到了飘飞的柳絮;一提到“雨”字,我们又见到了江南水乡的朦胧。这些分开的字,要是请一位书法高手写下来,可以悬挂起来当作名画欣赏。可要是再把这些字叠连在一起,又会是什么景象?一位诗人曾在西湖留下过这样的楹联:“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作者所使用的也就是十个字,它所渲染出世来的,却是一幅气象万千的图画。
——节选自乔传藻《字的敬畏》
材料二:
“墨”,不但在书写、绘画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从字形上看,“墨”字上“黑”下“土”,表明墨是用黑灰制成的;后来,“墨”因它的颜色而有了“黑色”的意思;“墨”又因用它创作的艺术作品的形式,引申为“诗文或书画”。“墨客”指的就是善于书写作画的文人,他们的作品被称为“墨迹”,珍贵的字画则被称为“墨宝”。
成语“ ”用来形容一个人没有学问。“ ”形容绘画、写作的态度极其严谨,从不轻易落笔,“ ”常指玩弄文字技巧,而“孟母三迁”更是把“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内涵演绎到极致。
——节选自《中国墨》
(1)小宇仿照材料一的表述,写了自己引发的联想。
一提到“静”字, ;—提到“雪”字, 。
(2)材料一中,画横线的楹联让我们感受到西湖的美丽精致,请从“湖光山色”“群鸟飞过”“花草树木”中选择一个情景,写出西湖的动静之美。
(3)“墨”字内涵丰富,请选择下面合适的词语,将序号写在材料二横线处。
A.舞文弄墨 B.惜墨如金 C.胸无点墨 D.墨守成规
(4)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帮小宇概括中国汉字具有哪些独特的文化魅力,至少写出两个方面。
六、“文字里的众生百相”阅读交流分享
7.
题目:
①我每天在西四倒101路公共汽车回甘家口。直对101站牌有一户人家。一间屋,一个老人。天天见面,很熟了。【A】有时车老不来,老人就搬出一个马扎儿来:“车还得等一会儿,坐会儿。”
②【B】屋里陈设非常简单,一张小方桌,一个方杌(wù)凳,三个马扎儿,一张床,一目了然。
③老人七十八岁了,看起来不像,顶多七十岁。气色很好。他经常戴一副老式的圆镜片的浅茶晶的养目镜——这副眼镜大概是他身上唯一值钱的东西。眼睛很大,一点没有混浊,眼角有深深的鱼尾纹。跟人说话时总带着一点笑意,眼神如一个天真的孩子。上唇留了一撮疏疏的胡子,花白了。他的人中很长,唇髭(zī)不短,但是遮不住他的微厚而柔软的下唇。他的头发也花白了,向后梳得很整齐。他常年穿一套暴宽大的蓝制服,天凉时套一件黑色粗毛线的很长的背心。圆口布鞋、草绿色线袜。
④他的生活非常简单。早起扫扫地,扫他那间小屋,扫门前的人行道。一天三顿饭。早点是干馒头就咸菜喝白开水,中午晚上吃面。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如此。他不上粮店买切面,自己做。押条,或是拨鱼儿。【C】他的拨鱼儿真是一绝。小锅里坐上水,用一根削细了的筷子把稀面顺着碗口“赶”进锅里。他拨的鱼儿不断,一碗拨鱼儿是一根,而且粗细如一。我为看他拨鱼儿,宁可误一趟车。我跟他说:“你这拨鱼儿真是个手艺!”他说:“没什么,早一点把面和上,多搅搅。”我学着他的法子回家拨鱼儿,结果成了一锅面糊糊疙瘩汤。他吃的面总是一个味儿!浇炸酱。黄酱,很少一点肉末。黄瓜丝、小萝卜,一概不要。白菜下来时,切几丝白菜,这就是“菜码儿”。
⑤他饭量不小,一顿半斤面。吃完面,喝一碗面汤,涮涮碗,坐在门前的马扎儿上,抱着膝盖看街。
【赏析:运用了 描写手法,写出了 】
⑥他不种花,不养鸟,也很少遛弯儿。他的活动范围很小,除了上粮店买面,上副食店买酱,很少出门。
……
(作者汪曾祺,选文有删改)
(1)阅读短文,作者是从外貌、 、 、 等这几个方面介绍老人的。
(2)第③自然段细致描写了老人的外貌,请你阅读并梳理老人外貌的特点及给人留下的整体印象。
给人印象 外貌 特点
眼睛 戴眼镜,眼睛大,不混浊,有鱼尾纹,说话带笑意
胡子
人中
头发
穿着
(3)作者主要是介绍老人,第④自然段画横线写“我”的句子可以删去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4)认真阅读第⑤自然段后,完成旁边的批注。
(5)作者用词很朴实,句子看似很平淡,放在一起,清新平实中却很有韵味,请你从文中A、B、C三处文字中选择一处,仔细品味作者的描写,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6)请你给这篇短文加上题目,写在短文前面的横线上,并说明自己加这个题目的理由。
七、实践活动征文大赛
8.实践活动征文大赛。
“一字一世界,一笔一乾坤”。每个汉字都是一幅画,一首诗,一个故事。看到“笑”和“哭”这两个字,你想到了什么人?什么事?又有什么样的感受呢?请你选择其中一个字,围绕这个字写一件难忘的事,自己拟定题目,参加此次征文大赛。
要求:回忆一下,当时发生了什么事?事情的前因后果是什么?运用描写人物的方法具体写一写人物当时的表现,反映出人物的内心。字数在400字左右。
2024-2025学年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五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展现汉字书写之美
1.请你把下面的活动宣传语抄写下来,注意楷书书写,行款整齐,力求美观。
横竖撇捺有乾坤,一笔一画成文章。让我们探寻汉字的魅力,触摸文字的温度,感受文化的脉搏,成为传承的力量!
【解答】故答案为:
横竖撇捺有乾坤,一笔一画成文章。让我们探寻汉字的魅力,触摸文字的温度,感受文化的脉搏,成为传承的力量!
二、书写活动收获
2.下面是小宇在活动后写的收获感言,请你帮他修改完善。
在这次活动中,我深刻感受到了汉字的博大精深和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方块字,承载着独特的情感与智慧,yíng dé 赢得 了世界人民的zàn yù 赞誉 。
你看,每个汉字都是智慧的代言:人靠在树边休息是“① 休 ”字;太阳和月亮在一起是“② 明 ”字;“福”字圆润饱满,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juàn liàn“ 眷恋 ”饱含着对家人、对故土的深情;“憎恶”与cí xiáng“ 慈祥 ”的对比,让我们仿佛看到两种不同的面孔。我突然觉得,认识汉字就像在破解祖先留给我们的神奇密码。
活动结束时,夕阳透过窗户洒在教室的书法作品上。我摸了摸学校提供的书法练习纸,忽然很庆幸自己能读懂这些美丽的符号。这些方方正正的字符,像③ 一个个坚守的卫士,守护着中华文化的根脉 ,我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也yóu zhōng 由衷 地感到骄傲。我知道,自己今后该做什么了。
(1)根据语境和文段中的拼音,在相应位置写出正确的字词。
(2)文段中三个加点字怎么读?请做出正确选择 D
A.zèng gōng jīn
B.zēng gòng jīn
C.zèng gōng jìn
D.zēng gōng jīn
(3)结合语境,在文段①、②处写出正确的汉字。
(4)小宇了解到,随着社会的发展,汉字的形态经历了变化,内涵也逐渐丰富。
①下列“福”字的演变,正确的排序是 ADBC 。(填写序号)
②“福”有祈求幸福之意,他想给六十岁的爷爷送祝福,下列选项合适的是 D
A.童颜鹤发寿星体,松姿柏态古稀年。
B.不惑但从今日始,知天犹得十来年。
C.聘聘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D.春秋不老星辰色,花甲长添福寿声。
(5)在文段③的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
【解答】(1)yíng dé(赢得)、zàn yù(赞誉)、juàn liàn(眷恋)、cí xiáng(慈祥)、yóu zhōng(由衷)。
(2)“憎恶”的“憎”读zēng;“提供”的“供”读gōng;“情不自禁”的“禁”读jīn。故选:D。
(3)①人靠在树边休息,“人”+“木”为“休”。②太阳(日)和月亮(月)在一起为“明”。
(4)①汉字演变顺序为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A是甲骨文,D是金文,B是小篆,C是楷书。故排序为:ADBC。
②六十岁为“花甲”,“古稀”指七十岁,“不惑”指四十岁,“豆蔻”指十三四岁。故选:D。
(5)此题答案不唯一。需体现汉字的庄重、传承意义,与“方方正正”“美丽的符号”呼应即可。示例:像一颗颗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文明传承的道路。
故答案为:
(1)赢得 赞誉 眷恋 慈祥 由衷;
(2)D;
(3)①休;②明;
(4)①ADBC;
②D;
(5)一个个坚守的卫士,守护着中华文化的根脉。
三、梳理活动过程
3.小文在整理活动资料,梳理自己的活动收获,一起来帮帮他。
类别 内容
饱含情感类 字字含情。它将“爱”,含在唐代诗人孟郊的“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的深沉母爱里,含在陆游“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的爱国诗句中,也含在孟子“恻隐之心, 仁之端也 ”的无限仁爱中。
暗藏智慧类 字字藏慧。它将智慧,藏在“竹篮打水—— 一场空 ”的有趣歇后语中,藏在“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 不可同世而立 ”的发人深省中,藏在“福如东海, 寿比南山 ”的精妙对联中。
古今异义类 字字需思。如“却看妻子愁何在”中“妻子”意思是 妻子和孩子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中“家禽”意思是 家里养的鸟 。
蕴含画面类 字字是画。“初夏,农民白天到田里除草,晚上回来搓麻线,农家男女都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担,这样的画面我们可以在诗句“ 昼出耘田夜绩麻 , 村庄儿女各当家 ”中看到;读到“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我们仿佛看到这样的画面: 清晨,儿童将夜间冻结在盆中的冰块取出,用彩丝穿起来当作银钲来敲打 。
【解答】“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出自唐代孟郊的《游子吟》,以形象的比喻,寄托了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体现了深沉的母爱。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出自宋代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表达了诗人对遗民苦难的同情和对祖国统一的渴望,饱含爱国之情。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出自《孟子》,意思是同情心是仁的开端,体现了孟子的仁爱思想。
“竹篮打水——一场空”是常见的歇后语,比喻白费力气,没有效果,劳而无功,充满了生活智慧。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出自课文《自相矛盾》,揭示了说话做事要前后相应,不能自相矛盾的道理,发人深省。
“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是常用的对联,表达了对人的美好祝福,精妙恰当。
“却看妻子愁何在”的意思是回头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点的忧伤。“妻子”的意思是妻子和孩子。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的意思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家禽”在古代是两个词,“家”和“禽”,意思是家里养的鸟,而现在“家禽”是一个词,指人类为了经济或其他目的而驯养的鸟类。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出自宋代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 其三十一》,描绘了初夏时节农村男女都参与劳动的画面。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出自宋代杨万里的《稚子弄冰》,仿佛让我们看到清晨,儿童将夜间冻结在盆中的冰块取出,用彩丝穿起来当作银钲来敲打的有趣画面。
故答案为:
谁言寸草心 遗民泪尽胡尘里 仁之端也;
一场空 不可同世而立 寿比南山;
妻子和孩子 家里养的鸟;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清晨,儿童将夜间冻结在盆中的冰块取出,用彩丝穿起来当作银钲来敲打。
4.小文梳理活动过程后开始撰写《关于汉字中的中华文化研究报告》,下面是她报告中的几句话,其中有三处错误,请你用修改符号进行修改。
汉字在漫长而又持久的发展过程中,蕴藏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的内涵,其中就有着昂贵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是梅花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骨气,是方志敏甘受清贫、许多战胜困难的勇气,还是王昌龄“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志气。
【解答】“漫长而又持久”语意重复,去掉“漫长而又”或“而又持久”。“昂贵的民族精神”用词不当,将“昂贵”改为“崇高”。“许多战胜困难的勇气”中“许多”多余,去掉。
故答案为:
汉字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蕴藏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的内涵,其中就有着崇高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是梅花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骨气,是方志敏甘受清贫、战胜困难的勇气,还是王昌龄“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志气。
四、分享名著阅读收获
5.五一班正筹备名著阅读分享活动,小宇准备以“名著中的智慧”为主题进行分享。
【A】人物①自己披上鹤氅(chǎng),戴了纶巾,领着两个童子于城楼凭栏而坐,焚香操琴。司马懿前军来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都不敢前进,连忙报告司马懿。司马懿笑着不肯相信,便下令停止行进,在马上远远观望,果然看见他坐在城楼上,满面笑容,悠闲弹琴。城门内外有二十多个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司马懿看了,心中大疑。
【B】人物②也乘着酒兴,都到外面看时,果然绿杨树上一个老鸦巢。众人道:“把梯子上去拆了,也得耳根清净。”李四便道:“我与你盘上去,不要梯子。”他相了一相,走到树前,把直裰(duō)脱了,用右手向下,把身倒缴着;却把左手拔住上截,把腰只一趁,将那株绿杨树带根拔起。众泼皮见了,一齐拜倒在地,只叫:“师父非是凡人,正是真罗汉!身体无千万斤气力,如何拔得起!”
(1)【A】选文选自《 三国演义 》,【B】选文选自《 水浒传 》。
(2)小宇联系上下文和阅读经验,猜到了下面词语的意思。
焚香操琴: 点燃香,弹奏琴。文中指人物①在城楼上点上香,悠闲地弹奏着琴。
相了一相: 仔细地看了看、打量了一番。文中指人物②仔细打量了一下绿杨树。
倒缴: 倒着缠绕。文中指人物②用右手向下,把身体倒着缠绕在树上。
(3)结合两则材料,猜猜分别写的是谁,并体会他的思维过程,完成表格。
人物 思考 做法
①: 诸葛亮 司马懿率领大军来袭,自己城中兵力不足,若正面交锋必败无疑。而司马懿生性多疑,可利用他这一特点,摆出空城计,让司马懿误以为城中有埋伏,从而不敢进攻。 自己披上鹤氅,戴了纶巾,领着两个童子于城楼凭栏而坐,焚香操琴,还安排城门内外有二十多个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
②: 鲁智深 众泼皮想拆树上的老鸦巢,但没有梯子。自己力气大,或许可以不用梯子把树拔掉,既能显示自己的本领,又能让众泼皮心服口服。 相了一相绿杨树,走到树前,把直裰脱了,用右手向下,把身倒缴着;却把左手拔住上截,把腰只一趁,将那株绿杨树带根拔起。
(4)结合【A】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此时司马懿内心会想: 诸葛亮向来谨慎,如今城门大开,城楼上他满面笑容、悠闲弹琴,城内百姓也旁若无人地洒扫,这其中必有埋伏,我若贸然进攻,定会中计,还是先撤兵为妙。
(5)请你帮小宇再想两个四大名著中体现人物智慧的故事。
① 《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的要求,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这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后来,有大雾天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足十万支箭,立下奇功。
② 《水浒传》中“吴用智取生辰纲”:杨志奉命押运生辰纲途经黄泥冈,吴用利用酷热难耐的天气,知道赶路的挑夫们此时会又热又渴,于是设计让白胜卖酒,又让晁盖等人先买下几桶酒喝下,引起挑夫们的信任,然后杨志等人也买了酒喝,结果在酒中下了蒙汗药,成功劫取了生辰纲。
【解答】(1)考查文学常识、经典名著。【A】选文选自《三国演义》,【B】选文选自《水浒传》。
(2)考查字词理解与赏析。焚香操琴:点燃香,弹奏琴。文中指人物①在城楼上点上香,悠闲地弹奏着琴。相了一相:仔细地看了看、打量了一番。文中指人物②仔细打量了一下绿杨树。倒缴:倒着缠绕。文中指人物②用右手向下,把身体倒着缠绕在树上。
(3)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人物①:从材料中“披上鹤氅,戴了纶巾,领着两个童子于城楼凭栏而坐,焚香操琴”以及“司马懿前军来到城下”等关键信息,可以判断出这是《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摆空城计的情节,所以人物①是诸葛亮。思维过程:当时诸葛亮城中兵力稀少,而司马懿率领大军来袭,如果正面交锋,必然无法抵挡。但诸葛亮深知司马懿生性多疑,于是他利用司马懿的这一性格特点,精心策划了空城计。他通过在城楼上悠闲地焚香操琴,以及安排百姓在城门内外旁若无人地洒扫,营造出一种城中有埋伏、一切尽在掌握的假象,让司马懿不敢贸然进攻。做法:按照上述思考,诸葛亮实施了具体的行动,即自己披上鹤氅,戴了纶巾,领着两个童子于城楼凭栏而坐,焚香操琴,还安排城门内外有二十多个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人物②:判断人物:从材料中“把直裰脱了,用右手向下,把身倒缴着;却把左手拔住上截,把腰只一趁,将那株绿杨树带根拔起”以及“众泼皮见了,一齐拜倒在地,只叫:‘师父非是凡人,正是真罗汉!身体无千万斤气力,如何拔得起!’”等描述,可以判断出这是《水浒传》中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的情节,所以人物②是鲁智深。思维过程:当时众泼皮想拆树上的老鸦巢,但没有梯子。鲁智深考虑到自己力气大,或许可以不用梯子把树拔掉。这样既能解决老鸦巢的问题,又能展示自己的本领,让众泼皮心服口服,于是他决定尝试拔树。做法:鲁智深相了一相绿杨树后,走到树前,把直裰脱了,用右手向下,把身倒缴着;却把左手拔住上截,把腰只一趁,将那株绿杨树带根拔起。
(4)考查句子理解与赏析、扩展写话。结合故事发生的背景及句子“司马懿看了,心中大疑”来猜测司马懿的想法:诸葛亮城中兵力空虚,而司马懿率领大军前来攻打。诸葛亮为了化解危机,摆出了空城计,在城楼上焚香操琴,城门内外还有百姓旁若无人地洒扫。司马懿是一个生性多疑、谨慎小心的人。他在军事上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洞察力,但同时也因为过于谨慎而常常错失一些机会。司马懿看到诸葛亮如此镇定自若,城楼上焚香操琴,城内百姓也毫无惧色,这与他想象中诸葛亮在危急时刻的慌乱表现截然不同。他会联想到诸葛亮向来以谨慎著称,不会轻易冒险,如今城门大开,城内一片祥和,这很可能是诸葛亮设下的埋伏。如果自己贸然进攻,很可能会中了诸葛亮的计谋,导致全军覆没。因此,他的内心会充满疑惑和警惕,认为这其中必有蹊跷,还是先撤兵观察情况更为稳妥。示例:诸葛亮向来谨慎,如今城门大开,城楼上他满面笑容、悠闲弹琴,城内百姓也旁若无人地洒扫,这其中必有埋伏,我若贸然进攻,定会中计,还是先撤兵为妙。
(5)考查开放探究、经典名著。结合名著内容及自己的阅读体验来写即可。示例:①《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的要求,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这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后来,有大雾天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足十万支箭,立下奇功。②《水浒传》中“吴用智取生辰纲”:杨志奉命押运生辰纲途经黄泥冈,吴用利用酷热难耐的天气,知道赶路的挑夫们此时会又热又渴,于是设计让白胜卖酒,又让晁盖等人先买下几桶酒喝下,引起挑夫们的信任,然后杨志等人也买了酒喝,结果在酒中下了蒙汗药,成功劫取了生辰纲。故答案为:
(1)三国演义 水浒传;
(2)点燃香,弹奏琴。文中指人物①在城楼上点上香,悠闲地弹奏着琴。
仔细地看了看、打量了一番。文中指人物②仔细打量了一下绿杨树。
倒着缠绕。文中指人物②用右手向下,把身体倒着缠绕在树上。
(3)诸葛亮 司马懿率领大军来袭,自己城中兵力不足,若正面交锋必败无疑。而司马懿生性多疑,可利用他这一特点,摆出空城计,让司马懿误以为城中有埋伏,从而不敢进攻。自己披上鹤氅,戴了纶巾,领着两个童子于城楼凭栏而坐,焚香操琴,还安排城门内外有二十多个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
鲁智深 众泼皮想拆树上的老鸦巢,但没有梯子。自己力气大,或许可以不用梯子把树拔掉,既能显示自己的本领,又能让众泼皮心服口服。相了一相绿杨树,走到树前,把直裰脱了,用右手向下,把身倒缴着;却把左手拔住上截,把腰只一趁,将那株绿杨树带根拔起。
(4)诸葛亮向来谨慎,如今城门大开,城楼上他满面笑容、悠闲弹琴,城内百姓也旁若无人地洒扫,这其中必有埋伏,我若贸然进攻,定会中计,还是先撤兵为妙。
(5)①《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的要求,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这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后来,有大雾天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足十万支箭,立下奇功。
②《水浒传》中“吴用智取生辰纲”:杨志奉命押运生辰纲途经黄泥冈,吴用利用酷热难耐的天气,知道赶路的挑夫们此时会又热又渴,于是设计让白胜卖酒,又让晁盖等人先买下几桶酒喝下,引起挑夫们的信任,然后杨志等人也买了酒喝,结果在酒中下了蒙汗药,成功劫取了生辰纲。
五、做中华文化宣讲员
6.小文在为宣讲员做准备,他筛选出了下面几个材料。
材料一:
中国的汉字,只要你用得巧妙,就是在字里行间的空白处,你也觉得有味;中国人字终究像中国人:含蓄。有时,表面上淡淡数语,内里却有含藏不尽的意蕴。方块字这种言简意赅的特点,确实与集成电路相似,面积小,所包含的信息量却是惊人。譬如一提到“翠”字,我们就有一种玉石的感觉,润润的;一提到“风”字,我们仿佛见到了飘飞的柳絮;一提到“雨”字,我们又见到了江南水乡的朦胧。这些分开的字,要是请一位书法高手写下来,可以悬挂起来当作名画欣赏。可要是再把这些字叠连在一起,又会是什么景象?一位诗人曾在西湖留下过这样的楹联:“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作者所使用的也就是十个字,它所渲染出世来的,却是一幅气象万千的图画。
——节选自乔传藻《字的敬畏》
材料二:
“墨”,不但在书写、绘画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从字形上看,“墨”字上“黑”下“土”,表明墨是用黑灰制成的;后来,“墨”因它的颜色而有了“黑色”的意思;“墨”又因用它创作的艺术作品的形式,引申为“诗文或书画”。“墨客”指的就是善于书写作画的文人,他们的作品被称为“墨迹”,珍贵的字画则被称为“墨宝”。
成语“ C ”用来形容一个人没有学问。“ B ”形容绘画、写作的态度极其严谨,从不轻易落笔,“ A ”常指玩弄文字技巧,而“孟母三迁”更是把“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内涵演绎到极致。
——节选自《中国墨》
(1)小宇仿照材料一的表述,写了自己引发的联想。
一提到“静”字, 我们就有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仿佛置身于幽静的山林之中,心灵得到了净化 ;—提到“雪”字, 我们仿佛见到了漫天飞舞的雪花,洁白无瑕,给人一种纯净高雅的美感 。
(2)材料一中,画横线的楹联让我们感受到西湖的美丽精致,请从“湖光山色”“群鸟飞过”“花草树木”中选择一个情景,写出西湖的动静之美。
(3)“墨”字内涵丰富,请选择下面合适的词语,将序号写在材料二横线处。
A.舞文弄墨 B.惜墨如金 C.胸无点墨 D.墨守成规
(4)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帮小宇概括中国汉字具有哪些独特的文化魅力,至少写出两个方面。
【解答】(1)考查句子仿写。作者在描述对汉字的联想时,先点明汉字,然后通过细腻的描写,将汉字所蕴含的意象和感觉生动地展现出来,让读者能够通过文字感受到汉字所代表的事物带来的独特体验。仿照“一提到‘风’字,我们仿佛见到了飘飞的柳絮;一提到‘雨’字,我们又见到了江南水乡的朦胧”,可以这样写自己引发的联想:一提到“静”字,我们就有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仿佛置身于幽静的山林之中,心灵得到了净化;一提到“雪”字,我们仿佛见到了漫天飞舞的雪花,洁白无瑕,给人一种纯净高雅的美感。
(2)考查情景写话。材料一中,画横线的楹联通过精炼的文字展现了西湖的美丽精致。若要从“湖光山色”“群鸟飞过”“花草树木”中选择一个情景来描绘西湖的动静之美,可以这样写:选择“群鸟飞过”的情景:西湖之上,群鸟或低飞掠过水面,激起层层涟漪;或高翔于蓝天,与白云共舞。它们的飞行轨迹或直或曲,或快或慢,为宁静的西湖增添了几分生动与活力,展现了西湖动静相宜的美丽画卷。
(3)考查选字词填空。A.舞文弄墨:故意玩弄文笔。原指曲引法律条文作弊,后常指玩弄文字技巧,贬义词。B.惜墨如金:爱惜墨就像金子一样,指不轻易动笔,极力删减,恰到好处,形容绘画、写作态度严谨,力求精炼。C.胸无点墨:肚子里没有一点墨水,指人没有文化,没有学问。D.墨守成规:战国时墨翟善于守城,世人谓之“墨守”,后以“墨守成规”指固执旧法,一成不变,贬义词。根据“用来形容一个人没有学问”,可知应选“胸无点墨”。根据“形容绘画、写作的态度极其严谨,从不轻易落笔”,可知应选“惜墨如金”。根据“常指玩弄文字技巧”,可知应选“舞文弄墨”。“墨守成规”虽与“墨”相关,但在此语境下不适用,它指的是固执守旧,不肯改变。
(4)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结合材料内容及自己的阅读体验来写即可。示例: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国汉字具有以下独特的文化魅力:①言简意赅,意蕴丰富:中国汉字往往用极少的文字表达丰富的内涵,如材料一中提到的“翠”“风”“雨”等字,以及西湖的楹联,都展现了汉字言简意赅、意蕴丰富的特点。②文化内涵深厚,历史悠久:汉字不仅承载着语言信息,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如材料二中提到的“墨”字,从字形到字义,再到相关成语和文化典故,都体现了汉字深厚的文化底蕴。
故答案为:
(1)我们就有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仿佛置身于幽静的山林之中,心灵得到了净化
我们仿佛见到了漫天飞舞的雪花,洁白无瑕,给人一种纯净高雅的美感;
(2)群鸟飞过。
西湖之上,群鸟或低飞掠过水面,激起层层涟漪;或高翔于蓝天,与白云共舞。它们的飞行轨迹或直或曲,或快或慢,为宁静的西湖增添了几分生动与活力,展现了西湖动静相宜的美丽画卷。
(3)CBA;
(4)①言简意赅,意蕴丰富:中国汉字往往用极少的文字表达丰富的内涵,如材料一中提到的“翠”“风”“雨”等字,以及西湖的楹联,都展现了汉字言简意赅、意蕴丰富的特点。②文化内涵深厚,历史悠久:汉字不仅承载着语言信息,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如材料二中提到的“墨”字,从字形到字义,再到相关成语和文化典故,都体现了汉字深厚的文化底蕴。
六、“文字里的众生百相”阅读交流分享
7.
题目: 站牌旁的老人
①我每天在西四倒101路公共汽车回甘家口。直对101站牌有一户人家。一间屋,一个老人。天天见面,很熟了。【A】有时车老不来,老人就搬出一个马扎儿来:“车还得等一会儿,坐会儿。”
②【B】屋里陈设非常简单,一张小方桌,一个方杌(wù)凳,三个马扎儿,一张床,一目了然。
③老人七十八岁了,看起来不像,顶多七十岁。气色很好。他经常戴一副老式的圆镜片的浅茶晶的养目镜——这副眼镜大概是他身上唯一值钱的东西。眼睛很大,一点没有混浊,眼角有深深的鱼尾纹。跟人说话时总带着一点笑意,眼神如一个天真的孩子。上唇留了一撮疏疏的胡子,花白了。他的人中很长,唇髭(zī)不短,但是遮不住他的微厚而柔软的下唇。他的头发也花白了,向后梳得很整齐。他常年穿一套暴宽大的蓝制服,天凉时套一件黑色粗毛线的很长的背心。圆口布鞋、草绿色线袜。
④他的生活非常简单。早起扫扫地,扫他那间小屋,扫门前的人行道。一天三顿饭。早点是干馒头就咸菜喝白开水,中午晚上吃面。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如此。他不上粮店买切面,自己做。押条,或是拨鱼儿。【C】他的拨鱼儿真是一绝。小锅里坐上水,用一根削细了的筷子把稀面顺着碗口“赶”进锅里。他拨的鱼儿不断,一碗拨鱼儿是一根,而且粗细如一。我为看他拨鱼儿,宁可误一趟车。我跟他说:“你这拨鱼儿真是个手艺!”他说:“没什么,早一点把面和上,多搅搅。”我学着他的法子回家拨鱼儿,结果成了一锅面糊糊疙瘩汤。他吃的面总是一个味儿!浇炸酱。黄酱,很少一点肉末。黄瓜丝、小萝卜,一概不要。白菜下来时,切几丝白菜,这就是“菜码儿”。
⑤他饭量不小,一顿半斤面。吃完面,喝一碗面汤,涮涮碗,坐在门前的马扎儿上,抱着膝盖看街。
【赏析:运用了 动作 描写手法,写出了 老人饭后简单、闲适的生活状态,展现其质朴、悠然的生活节奏。 】
⑥他不种花,不养鸟,也很少遛弯儿。他的活动范围很小,除了上粮店买面,上副食店买酱,很少出门。
……
(作者汪曾祺,选文有删改)
(1)阅读短文,作者是从外貌、 生活习惯 、 居住环境 、 日常活动 等这几个方面介绍老人的。
(2)第③自然段细致描写了老人的外貌,请你阅读并梳理老人外貌的特点及给人留下的整体印象。
给人印象 外貌 特点
质朴、精神 眼睛 戴眼镜,眼睛大,不混浊,有鱼尾纹,说话带笑意
胡子 上唇留一撮疏疏的、花白的胡子
人中 人中很长
头发 花白,向后梳得很整齐
穿着 常年穿暴宽大蓝制服,天凉套黑色粗毛线长背心,圆口布鞋、草绿色线袜
(3)作者主要是介绍老人,第④自然段画横线写“我”的句子可以删去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4)认真阅读第⑤自然段后,完成旁边的批注。
(5)作者用词很朴实,句子看似很平淡,放在一起,清新平实中却很有韵味,请你从文中A、B、C三处文字中选择一处,仔细品味作者的描写,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6)请你给这篇短文加上题目,写在短文前面的横线上,并说明自己加这个题目的理由。
【解答】(1)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结合第③段“老人七十八岁了……圆口布鞋、草绿色线袜”可知,这是对老人的年龄、眼镜、眼睛、胡子、头发、穿着等外貌特征细致描述。结合第④段“他的生活非常简单。早起扫扫地……他吃的面总是一个味儿”,第⑤段“他饭量不小,一顿半斤面……抱着膝盖看街”可知,围绕饮食(一天三顿饭内容、吃面做法等 )、起居(早起扫地等 )等生活习惯展开。结合第②段“屋里陈设非常简单,一张小方桌,一个方杌凳,三个马扎儿,一张床,一目了然”可知,此句呈现居住空间及屋内物品,是居住环境方面。结合第①段“有时车老不来,老人就搬出一个马扎儿来……”,第④段“早起扫扫地,扫他那间小屋,扫门前的人行道”,第⑥段“他不种花,不养鸟,也很少遛弯儿……很少出门”可知,涉及到的是等车时的行为、日常打扫、活动范围等日常活动内容。所以作者从外貌、生活习惯、居住环境、日常活动这些维度,全方位展现老人形象,让读者对老人有清晰、立体的认识。
(2)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结合“唇留了一撮疏疏的胡子,花白了。他的人中很长,唇髭不短,但是遮不住他的微厚而柔软的下唇。他的头发也花白了,向后梳得很整齐。他常年穿一套暴宽大的蓝制服,天凉时套一件黑色粗毛线的很长的背心。圆口布鞋、草绿色线袜”可知胡子、人中、头发、穿着的特点。且写老式养目镜是“唯一值钱物”,暗示老人生活简朴;“眼睛大、不混浊”“眼神如天真孩子”,展现其精神矍铄与内心纯粹;胡子、人中、头发、穿着等细致勾勒,让老人形象立体。“说话带笑意”,传递出老人温和、亲切的性格,使读者能直观感受到他的亲和力,短短几句,鲜活呈现出一位质朴、和善、精神饱满的老者模样。
(3)考查句子理解与赏析。
结合“他的拨鱼儿真是一绝。小锅里坐上水,用一根削细了的筷子把稀面顺着碗口‘赶’进锅里。他拨的鱼儿不断,一碗拨鱼儿是一根,而且粗细如一。我为看他拨鱼儿,宁可误一趟车。我跟他说:‘你这拨鱼儿真是个手艺!’”可知,“我宁可误车也要看拨鱼儿”“夸他手艺”,是侧面描写——用“我的行为/评价”突出老人拨鱼儿厉害。删去后,只剩正面写老人,少了“他人视角的衬托”,人物技艺的感染力会变弱,所以不能删。
(4)考查句子理解与赏析。
结合“他饭量不小,一顿半斤面。吃完面,喝一碗面汤,涮涮碗,坐在门前的马扎儿上,抱着膝盖看街”可知,“吃完面,喝一碗面汤,涮涮碗,坐在门前的马扎儿上,抱着膝盖看街”,“吃、喝、涮、坐、抱、看”是一系列动作,通过这些动作描写,呈现老人饭后日常行为,体现生活简单、悠然。
(5)考查句子理解与赏析。
作答时,首先从文中A、B、C三处文字中选择一处,仔细品味作者的描写,说说这样写的好处。答案不唯一。比如:B.用“一张小方桌,一个方杌凳,三个马扎儿,一张床”,以极简的物品列举,直观呈现屋里陈设的简单,“一目了然”强化这种简洁感,让读者快速想象出房间布局。通过居住环境的简朴,侧面衬托老人不追求物质、质朴的生活态度,环境描写服务于人物形象塑造,为展现老人特质作铺垫。
(6)考查给文章加标题。
阅读文章可知,文章围绕西四101路站牌旁的老人展开,通过日常观察,呈现老人的居住环境(陈设简单)、外貌神态(气色好、像孩子般的眼神等)、生活习惯(规律简单,擅长拨鱼儿),展现老人质朴、淡然、专注生活小事的形象,传递出对平凡人简单、纯粹生活状态的细致观察与记录,让读者感受到市井生活中普通人的独特生活气息与人格魅力。据此作答即可,答案不唯一。比如《简朴的老者》,老人生活简单、性格亲切,可提炼“简单”“悠然”“简朴”等关键词。
故答案为:
(1)生活习惯 居住环境 日常活动;
(2)质朴、精神;上唇留一撮疏疏的、花白的胡子;人中很长;花白,向后梳得很整齐;常年穿暴宽大蓝制服,天凉套黑色粗毛线长背心,圆口布鞋、草绿色线袜;
(3)不能删。写“我”宁可误车也要看老人拨鱼儿、夸赞老人,从侧面突出老人拨鱼儿技艺高超,丰富人物形象,删去则少了这种衬托效果。
(4)动作 老人饭后简单、闲适的生活状态,展现其质朴、悠然的生活节奏;
(5)A.有时车老不来,老人就搬出一个马扎儿来:“车还得等一会儿,坐会儿。”用简洁动作、质朴语言,呈现老人热心、随和,让人物鲜活,充满生活气息。
(6)站牌旁的老人 老人居住在101站牌旁,“站牌旁”是其生活场景标识,贯穿日常,以此为题简洁点明人物与环境关联,凸显故事背景。
七、实践活动征文大赛
8.实践活动征文大赛。
“一字一世界,一笔一乾坤”。每个汉字都是一幅画,一首诗,一个故事。看到“笑”和“哭”这两个字,你想到了什么人?什么事?又有什么样的感受呢?请你选择其中一个字,围绕这个字写一件难忘的事,自己拟定题目,参加此次征文大赛。
要求:回忆一下,当时发生了什么事?事情的前因后果是什么?运用描写人物的方法具体写一写人物当时的表现,反映出人物的内心。字数在400字左右。
【解答】范文:
那一抹灿烂的笑
“笑”这个字,如同温暖的阳光,总能驱散阴霾,带来希望。而那一次,同学脸上的笑,让我至今难忘。
那是一次学校组织的运动会,我报名参加了800米长跑。比赛前,我信心满满,可比赛开始没多久,我就因为体力不支渐渐落后了。烈日炎炎下,我的双腿像灌了铅一样沉重,每一步都无比艰难。我感到无比绝望,甚至想要放弃。
就在这时,我听到了同学们的加油声。我抬起头,看到了我的好朋友小明。他站在跑道旁,一边挥舞着手臂,一边大声为我加油。他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那笑容仿佛有一种魔力,让我重新燃起了斗志。
我咬紧牙关,奋力向前跑去。一步,两步……我超过了一个又一个对手。当我冲过终点线的那一刻,我累得瘫倒在地上。小明立刻跑过来,扶起我,他的脸上依旧挂着那灿烂的笑容。他说:“你真棒,坚持下来就是胜利!”
看着他的笑容,我的心里充满了感动。那笑容,不仅仅是对我的鼓励,更是我们之间深厚友谊的见证。从那以后,每当我遇到困难想要放弃的时候,我都会想起小明的笑容,它激励着我勇敢地面对一切挑战。
“笑”,是一种力量,它能温暖人心,让人在困境中找到前行的方向。那一抹灿烂的笑,将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