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五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五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6.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01 08:41: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五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
一、积累、梳理与运用(37分)
1.(3分)抄写下面的句子,做到正确规范、行款整齐、力求美观。
成千上万的小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绿草地上,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
   
2.(10分)根据拼音和语境写词语。
今年是抗战胜利80周年。当年,侵略者sì yì qīn fàn     、践踏我们的shén shèng     国土。但先辈们tuán jié     一心,怀揣着对胜利的坚定信念,积极地chū móu huà cè     。战场上,战士们尽显wēi yán     ,让chǐ xiào     、qī fu     我们的敌人nán kān     不已,他们的壮举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
3.(2分)下面每组词语中带点字的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A.调度 调整 B.哗笑 喧哗 C.模样 模拟 D.监生 监督
4.(2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痴迷(chī) 遐想(jiǎ) 翘起(qiào) 膘肥体壮(biāo)
B.瞄准(miáo) 搔痒(zǎo) 祷告(dǎo) 露馅儿(xiàn)
C.爱憎(zēng) 窈窕(tiǎo) 顽劣(liè) 龇牙咧嘴(zī)
D.发怔(zhēng) 矜持(jīn) 绷带(bēng) 熠熠发光(yì)
5.(2分)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胸膛 拇指 吆喝 手急眼快
B.锻炼 挺脱 慈详 兴致勃勃
C.船梢 阻挡 吆喝 跃跃欲试
D.引荐 骏马 纽扣 摩拳擦掌
6.(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理解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吾盾之坚(坚固) 也傍桑阴学种瓜(傍晚)
B.誉之曰(名誉) 孔指以示儿曰(给……看)
C.弗能应(应答) 孔君平诣其父(拜访)
D.仪态端庄(端正) 变化多端(正直)
7.(2分)下列句子所涉及的年龄雅称,按由小到大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弱冠游咸京,上书金马外。
②爷爷虽已花甲之年,却仍坚持每日晨跑。
③余生已过足,不必到期颐。
④豆蔻梢头二月初
A.①④②③ B.①④③② C.④①③② D.④①②③
8.(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曹小三看到刷子李的那手绝活,真是哭笑不得。
B.面对挑战,他胸有成竹地说:“我一定能赢”。
C.妈妈说要检查作业,小刚手忙脚乱地开始补写。
D.养尊处优的日子固然好过,但容易让人缺少奋斗的动力。
9.(2分)诗句“子规声里雨如烟”的上一句是(  )
A.乡村四月闲人少 B.绿遍山原白满川
C.烟花三月下扬州 D.山衔落日浸寒漪
三、填空题。
10.(10分)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赏书中景。《威尼斯的小艇》中,小艇行动轻快灵活,仿佛     。《牧场之国》中,作者笔下的动物别有一番情趣。如:“牛犊还未长大,却     。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    。”读《金字塔》时,我们了解到埃及最大的金字塔是     。
(2)识书中人。通过这一册的学习,我们认识了     的诸葛亮,    的刷子李。
(3)明文中理。《自相矛盾》中的“夫     ,不可同世而立”告诉我们“    ”。《朱子语类》中的“    ,    。”告诉我们要有羞耻之心,不该做的事不能做。
二、阅读与鉴赏(43分)
11.(9分)阅读。
执竿入城
鲁①有执②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③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④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suí)依而截之。世之愚⑤,莫之及也。
【注释】①鲁:鲁国。②执:拿。③俄:不久,一会儿。④但:只是。⑤愚:愚蠢。
(1)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最合适的一项是     。
A.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
B.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
C.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
(2)联系上下文,猜测加点字的意思。
1)初竖执之    
2)遂依而截之    
(3)锯竿入城者的愚蠢表现在“遂依而截之”,他当时是怎么想的呢?
(4)短文中的老父是一个怎样的人?下列说法最合适的一项是     。
A.乐善好施
B.机智聪慧
C.见多识广
D.自作聪明
12.(16分)《西游记》阅读交流。
材料一、章回体小说的秘密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神话小说中成就最高的长篇章回体小说。所谓“章回”,就是根据书的故事内容所分成的小部分。每一小部分多用一句或者构成对偶的两句作为题目,即“回目”。看一下某一回的标题,就可以猜出它主要讲了什么故事。
材料二、精彩片段
那长老策马加鞭,至山门前,见“雷音寺”三个大字,慌得滚下马来,倒在地下,嘴里骂道:“泼猴子!你害死我了!这是雷音寺,你还哄我哩!”行者赔笑道:“师父莫恼,你再看看。山门是四个字,你怎么只念出三个来,倒还怪我?”长老爬起来再看,真个是四个字,乃“小雷音寺”。唐僧道:“就是小雷音寺,必定也有个佛祖在内。我们必须进去。”即命八戒取袈裟,换僧帽,整理衣冠,举步前进。
才到二层门内,就见如来大殿。殿门外宝台之下,排列着五百罗汉、三千揭谛、四金刚、八菩萨、无数的圣僧、道者。真也是香花艳丽,瑞气缤纷。慌得那长老与八戒、沙僧一步一拜,拜上灵台之间。行者却公然不拜。忽听见莲台座上厉声高叫道:“孙悟空,见如来怎么不拜?”行者又仔细观看,知道是假,丢了马匹、行囊,举棒在手,喝道:“你这伙孽畜,真是十分胆大!怎么假借佛名,败坏如来清德!不要走!”双手抡棒,上前便打。只听得半空中叮当一声,落下一副金铙,把行者连头带脚,合在金铙之内。慌得八戒、沙僧连忙使起钯杖,就被些揭谛、圣僧一拥上前拿了。也将唐僧捉住,一齐用绳索缚紧拴牢。
材料三、名家评价
《西游记》呢,其想象新奇,上天下地,出神入化,可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主要人物的性格也极为鲜明。而且读者面最宽,老少咸宜。此书的副作用极小,是一部鼓舞人积极斗争、永不灰心、为理想或目标百折不挠的书。
——白化文
(1)读了材料一,你对“回目”一定有了了解。《西游记》第十八回的回目是“唐僧路阻火焰山,行者三调芭蕉扇”。根据这一回的标题,请你推测本回主要讲了什么故事?
(2)阅读材料二的内容,完成下面题目:
唐僧见到山门前“雷音寺”三个大字,“慌得滚下马来”,甚至还因孙悟空阻止其入寺而怒骂。从这些情节中可见唐僧怎样的人物特点?
(3)根据材料二、三的内容以及阅读这本书的经验,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①文中写到“慌得那长老与八戒、沙僧一步一拜,拜上灵台之间”,刻画出八戒和沙僧言听计从、易于被蒙骗的特点。    
②孙悟空的名字是唐僧为他取的。    
③悟空在小雷音寺被妖怪用金铙劫持,最终是弥勒帮助他从金铙逃脱的。    
④《西游记》想象新奇,只适合少年儿童阅读。    
(4)在“书本人物我来演”活动中,很多同学都想扮演孙悟空。请结合《西游记》中的其他故事,写写大家想扮演他的原因(至少写两个)。
13.(18分)阅读。
周总理的故事
①伟人周恩来被人们永远铭记,不仅因为他的丰功伟绩,也因为他睿智幽默的外交语言。周总理在几十年的外交生涯中,一直以德高望重、幽默风趣著称,不管在何种场合,遇到什么样的对手,周总理都能以超人的智慧自如应对,对手甭想占到便宜。
②有一次,周总理和一个美国记者谈话时,记者看到总理办公室里有一支派克钢笔,便带着几分讽刺发问:“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产的钢笔呢?”周总理听了风趣地说:“谈起这支钢笔,说来话长,这是一位朝鲜朋友的抗美战利品,作为礼物赠送给我的。我无功受禄,就拒收。朝鲜朋友说,留下做个纪念吧。我觉得有意义,就留下了这支贵国的钢笔。”美国记者的脸一直红到了耳根。
③那时候,中国经济并不发达,条件还很落后,因此,外国记者常常带着嘲讽的语气来为难周总理。有一个美国记者不怀好意地问:“总理阁下,你们中国人为什么把人走的路叫‘马路’?”这分明是在嘲笑我国当时的落后。周总理听后没有急于用激烈的言语进行反驳,而是妙趣横生地说:“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道路,简称马路。”
④在日内瓦会议期间,一个美国记者先是主动和周总理握手,周总理出于礼节没有拒绝,但没有想到这个记者刚握完手,忽然大声说:“我怎么跟中国的好战者握手呢?真不该!真不该!”然后拿出手帕不停地擦自己刚和周总理握过的那只手,然后把手帕塞进裤兜。这时很多人在围观,看周总理如何处理。周总理略略皱了一下眉头,他从自己的口袋里也拿出手帕,随意地在手上扫了几下,然后走到拐角处,把这个手帕扔进了痰盂。他说:“这个手帕再也洗不干净了!”
⑤周总理的语言智慧也表现在同国民党政府的谈判中。有一次,在谈判中,国民党人士说同我方谈判是“对牛弹琴”。周总理灵机一动,利用对方抛来的成语,将计就计,巧妙地回敬了对方:“对,牛弹琴。”在这里,周总理把对方抛来的“对牛弹琴”这个成语巧妙地进行了结构上的调整,变成了一个内涵丰富的“对,牛弹琴”,让对方自取其辱,陷入窘境。
⑥周恩来总理用他风趣、充满智慧的语言,一次次战胜对手,使中国自信地立于世界之林。
(1)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经验,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
1)妙趣横生:   
2)将计就计:   
(2)本文第②—④自然段写了周恩来总理与外国记者交锋的三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梳理出来。(每空不超过10个字)
1)巧答钢笔之问;
2)    ;
3)    。
(3)关于本文,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总分结构,开头总写,后面分写。
B.本文首尾呼应,赞美了周恩来总理高超的语言艺术。
C.本文列举了诸多事例来写周恩来总理,重点描写了与国民党谈判一事。
D.本文抓住动作描写,表现了周恩来总理的机智与幽默。
(4)“风趣和幽默是智慧的闪现。”国民党人士说的“对牛弹琴”和周恩来总理说的“对,牛弹琴”在意思上有什么不同?周恩来总理的话妙在哪里?
(5)如今,我国的外交官们在外交过程中也更有中国底气与力量,不乏充满智慧的言语交锋。
2021年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回应美国一些政客无端指责中国时说:“现在美国一些政客就像‘碰瓷专业户’,动不动就对中国无端指责、恶意抹黑。中国发展是靠自己的努力和奋斗,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是为了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中国发展就像一棵茁壮成长的大树,会为周边带来荫凉和生机,而不是像某些人所说的那样会带来‘威胁’……”
这段话中:“大树”在这里指:    ,用“大树”来比喻的原因是:   
三、表达与交流(30分)
14.(30分) 题目:为你鼓掌
提示:生活中,总有一些人的举动让我们忍不住想为他们大声叫好!也许是同学在别人有困难时伸出的援手,也许是朋友在比赛中咬牙坚持的身影,也许是家人默默付出的辛劳,也许是陌生人一个小小的善意举动……你想为谁鼓掌?他(她)做了什么让你感动、佩服或特别想夸赞的事情?请你选择一、两个典型事例,运用学过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写一篇习作,来表现他(她)的特点。
要求:内容具体,语句通顺,不少于400字。
2024-2025学年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五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7小题)
题号 3 4 5 6 7 8 9
答案 B C D C D A B
一、积累、梳理与运用(37分)
1.(3分)抄写下面的句子,做到正确规范、行款整齐、力求美观。
成千上万的小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绿草地上,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
  成千上万的小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绿草地上,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 
【解答】故答案为:
成千上万的小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绿草地上,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
2.(10分)根据拼音和语境写词语。
今年是抗战胜利80周年。当年,侵略者sì yì qīn fàn  肆意侵犯  、践踏我们的shén shèng  神圣  国土。但先辈们tuán jié  团结  一心,怀揣着对胜利的坚定信念,积极地chū móu huà cè  出谋划策  。战场上,战士们尽显wēi yán  威严  ,让chǐ xiào  耻笑  、qī fu  欺负  我们的敌人nán kān  难堪  不已,他们的壮举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解答】故答案为:
肆意侵犯 神圣 团结 出谋划策 威严 耻笑 欺负 难堪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
3.(2分)下面每组词语中带点字的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A.调度 调整 B.哗笑 喧哗 C.模样 模拟 D.监生 监督
【解答】A.不同。“调”为多音字。读“diào”时,意为调动;分派;音乐上高低长短配合的成组的音。读“tiáo”时,意为使和谐、使均匀合适;嘲笑、戏弄、挑逗。故“调度”的“调”读作“diào”。“调整”的“调”读作“tiáo”。
B.相同。“哗”为多音字。读“huá”时,意为喧哗;喧闹。读“huā”时,意为形容撞击、水流等的声音。故“哗笑”“喧哗”的“哗”读作“huá”。
C.不同。“模”为多音字。读“mú”时,意为模子。读“mó”时,意为法式;规范;标准。故“模样”的“模”读作“mú”。“模拟”的“模拟”的“模”读作“mó”。
D.不同。“监”为多音字。读“jiān”时,意为从旁察看;监督。读“jiàn”时,意为古代官府名。故“监生”的“监”读作“jiàn”,“监督”的“监”读作“jiān”。
故选:B。
4.(2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痴迷(chī) 遐想(jiǎ) 翘起(qiào) 膘肥体壮(biāo)
B.瞄准(miáo) 搔痒(zǎo) 祷告(dǎo) 露馅儿(xiàn)
C.爱憎(zēng) 窈窕(tiǎo) 顽劣(liè) 龇牙咧嘴(zī)
D.发怔(zhēng) 矜持(jīn) 绷带(bēng) 熠熠发光(yì)
【解答】A.有误,“遐想”的“遐”读音应为“xiá”。
B.有误,“搔痒”的“搔”读音是“sāo”。
C.正确。
D.有误,“发怔”的“怔”应读“zhèng”。
故选:C。
5.(2分)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胸膛 拇指 吆喝 手急眼快
B.锻炼 挺脱 慈详 兴致勃勃
C.船梢 阻挡 吆喝 跃跃欲试
D.引荐 骏马 纽扣 摩拳擦掌
【解答】A.有误,“手急眼快”应为“手疾眼快”,“手疾眼快”形容做事机灵、机警、敏捷、反应很快。
B.有误,“慈详”应为“慈祥”,“慈祥”多形容老年人的态度神色和蔼安详。
C.有误,“船梢”应为“船艄”,“船艄”即船的尾部。
D.正确。
故选:D。
6.(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理解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吾盾之坚(坚固) 也傍桑阴学种瓜(傍晚)
B.誉之曰(名誉) 孔指以示儿曰(给……看)
C.弗能应(应答) 孔君平诣其父(拜访)
D.仪态端庄(端正) 变化多端(正直)
【解答】A.不正确,“也傍桑阴学种瓜”的“傍”是“靠近”的意思,并非“傍晚”;
B.不正确,“誉之曰”的“誉”是“称赞、赞美”的意思,并非“名誉”;
C.正确,“弗能应”的“应”是“应答”,“孔君平诣其父”的“诣”是“拜访”;
D.不正确,“变化多端”的“端”是“方面、项目”的意思,并非“正直”。
故选:C。
7.(2分)下列句子所涉及的年龄雅称,按由小到大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弱冠游咸京,上书金马外。
②爷爷虽已花甲之年,却仍坚持每日晨跑。
③余生已过足,不必到期颐。
④豆蔻梢头二月初
A.①④②③ B.①④③② C.④①③② D.④①②③
【解答】①“弱冠游咸京,上书金马外”:“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标志成年),年龄次于豆蔻。
②“爷爷虽已花甲之年,却仍坚持每日晨跑”:“花甲”指六十岁(六十甲子一轮回),年龄在弱冠之后。
③“余生已过足,不必到期颐”:“期颐”指一百岁(“期颐之年”即百岁),是这组中年龄最大的。
④“豆蔻梢头二月初”:“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是这组中年龄最小的。
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④→①→②→③。
故选:D。
8.(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曹小三看到刷子李的那手绝活,真是哭笑不得。
B.面对挑战,他胸有成竹地说:“我一定能赢”。
C.妈妈说要检查作业,小刚手忙脚乱地开始补写。
D.养尊处优的日子固然好过,但容易让人缺少奋斗的动力。
【解答】A.不恰当,“哭笑不得”形容处境尴尬,不知如何是好。曹小三看到刷子李的绝活,应该是感到惊讶或佩服,而不是哭笑不得,因此该成语使用不恰当。
BCD.恰当。
故选:A。
9.(2分)诗句“子规声里雨如烟”的上一句是(  )
A.乡村四月闲人少 B.绿遍山原白满川
C.烟花三月下扬州 D.山衔落日浸寒漪
【解答】“子规声里雨如烟”出自宋代翁卷的《乡村四月》,全诗为: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故选:B。
三、填空题。
10.(10分)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赏书中景。《威尼斯的小艇》中,小艇行动轻快灵活,仿佛  田沟里的水蛇  。《牧场之国》中,作者笔下的动物别有一番情趣。如:“牛犊还未长大,却  有了端庄的仪态  。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 无比威严  。”读《金字塔》时,我们了解到埃及最大的金字塔是  胡夫金字塔  。
(2)识书中人。通过这一册的学习,我们认识了  神机妙算  的诸葛亮, 技艺高超  的刷子李。
(3)明文中理。《自相矛盾》中的“夫  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  ,不可同世而立”告诉我们“ 说话做事要前后相应,不能自相矛盾  ”。《朱子语类》中的“ 人有耻  , 则能有所不为  。”告诉我们要有羞耻之心,不该做的事不能做。
【解答】(1)考查课文理解。《威尼斯的小艇》主要介绍了威尼斯重要的交通工具——小艇的样子、船夫的高超驾驶技术和小艇的重要作用,展示了这座水上城市的特有风光。《牧场之国》一文按时间顺序,分别描写了荷兰牧场白天的辽阔无际、宁静和谐和夜晚的祥和寂静、神秘含蓄。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在那里人与动物和谐相处,那里是那样宁静祥和,令人向往。《金字塔》一文我们知道,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最大的金字塔是胡夫金字塔,金字塔身上有很多不可思议的地方,令人向往,令人着迷。
(2)考查课文理解。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极具智慧和谋略的人物形象。在课文相关情节中,他神机妙算,足智多谋。例如在草船借箭的故事中,他准确预测天气,利用大雾天气和曹操多疑的性格特点,巧妙地“借”到了十万多支箭,充分展现了他对天文、地理、人心的精准把握和卓越的军事才能,所以用“神机妙算”来形容他非常贴切。刷子李是冯骥才小说《俗世奇人》中的人物。他是一位粉刷匠,其技艺高超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而且刷出的墙面均匀平整,质感细腻,速度还快。他还给自己立下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这些描写都生动地体现了刷子李高超的技艺,所以用“技艺高超”来概括他的特点。
(3)考查名言警句。“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这句话强调了羞耻心的重要性。它提醒人们要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明辨是非善恶,以羞耻心为准则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个有道德、有操守的人。
故答案为:
(1)田沟里的水蛇 有了端庄的仪态 无比威严 胡夫金字塔;
(2)神机妙算 技艺高超;
(3)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 说话做事要前后相应,不能自相矛盾 人有耻 则能有所不为。
二、阅读与鉴赏(43分)
11.(9分)阅读。
执竿入城
鲁①有执②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③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④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suí)依而截之。世之愚⑤,莫之及也。
【注释】①鲁:鲁国。②执:拿。③俄:不久,一会儿。④但:只是。⑤愚:愚蠢。
(1)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最合适的一项是  C  。
A.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
B.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
C.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
(2)联系上下文,猜测加点字的意思。
1)初竖执之  开始 
2)遂依而截之  于是,就 
(3)锯竿入城者的愚蠢表现在“遂依而截之”,他当时是怎么想的呢?
(4)短文中的老父是一个怎样的人?下列说法最合适的一项是  D  。
A.乐善好施
B.机智聪慧
C.见多识广
D.自作聪明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文朗读停顿。要根据句子意思和语法结构划分,“吾非圣人”是完整表意,“但见事多矣”中“但”表转折,“何不以锯中截而入”是连贯的表意,所以正确停顿是“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选C。
(2)本题考查文言文字词理解。“初竖执之”结合前文“执长竿入城门者”,是说开始竖着拿竿子,“初”是“开始”;“遂依而截之”是说于是依从老父的话截断竿子,“遂”是“于是,就”。
(3)本题考查人物心理揣摩。锯竿入城者听了老父的话,没思考是否合理,就觉得老父见多识广,按照他说的锯断竿子就能解决问题,所以会想依从老父的方法,锯断竿子让竿子能进城门。
(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老父给锯竿者出的主意是把长竿截断,没考虑到长竿原本用途,是自作聪明出了笨办法,并非乐善好施、机智聪慧、见多识广,选D。
故答案为:
(1)C;
(2)1)开始 2)于是,就;
(3)老父说可以锯断竿子入城,那我就照做吧,这样竿子就能进城门了。
(4)D。
12.(16分)《西游记》阅读交流。
材料一、章回体小说的秘密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神话小说中成就最高的长篇章回体小说。所谓“章回”,就是根据书的故事内容所分成的小部分。每一小部分多用一句或者构成对偶的两句作为题目,即“回目”。看一下某一回的标题,就可以猜出它主要讲了什么故事。
材料二、精彩片段
那长老策马加鞭,至山门前,见“雷音寺”三个大字,慌得滚下马来,倒在地下,嘴里骂道:“泼猴子!你害死我了!这是雷音寺,你还哄我哩!”行者赔笑道:“师父莫恼,你再看看。山门是四个字,你怎么只念出三个来,倒还怪我?”长老爬起来再看,真个是四个字,乃“小雷音寺”。唐僧道:“就是小雷音寺,必定也有个佛祖在内。我们必须进去。”即命八戒取袈裟,换僧帽,整理衣冠,举步前进。
才到二层门内,就见如来大殿。殿门外宝台之下,排列着五百罗汉、三千揭谛、四金刚、八菩萨、无数的圣僧、道者。真也是香花艳丽,瑞气缤纷。慌得那长老与八戒、沙僧一步一拜,拜上灵台之间。行者却公然不拜。忽听见莲台座上厉声高叫道:“孙悟空,见如来怎么不拜?”行者又仔细观看,知道是假,丢了马匹、行囊,举棒在手,喝道:“你这伙孽畜,真是十分胆大!怎么假借佛名,败坏如来清德!不要走!”双手抡棒,上前便打。只听得半空中叮当一声,落下一副金铙,把行者连头带脚,合在金铙之内。慌得八戒、沙僧连忙使起钯杖,就被些揭谛、圣僧一拥上前拿了。也将唐僧捉住,一齐用绳索缚紧拴牢。
材料三、名家评价
《西游记》呢,其想象新奇,上天下地,出神入化,可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主要人物的性格也极为鲜明。而且读者面最宽,老少咸宜。此书的副作用极小,是一部鼓舞人积极斗争、永不灰心、为理想或目标百折不挠的书。
——白化文
(1)读了材料一,你对“回目”一定有了了解。《西游记》第十八回的回目是“唐僧路阻火焰山,行者三调芭蕉扇”。根据这一回的标题,请你推测本回主要讲了什么故事?
(2)阅读材料二的内容,完成下面题目:
唐僧见到山门前“雷音寺”三个大字,“慌得滚下马来”,甚至还因孙悟空阻止其入寺而怒骂。从这些情节中可见唐僧怎样的人物特点?
(3)根据材料二、三的内容以及阅读这本书的经验,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①文中写到“慌得那长老与八戒、沙僧一步一拜,拜上灵台之间”,刻画出八戒和沙僧言听计从、易于被蒙骗的特点。  × 
②孙悟空的名字是唐僧为他取的。  × 
③悟空在小雷音寺被妖怪用金铙劫持,最终是弥勒帮助他从金铙逃脱的。  × 
④《西游记》想象新奇,只适合少年儿童阅读。  × 
(4)在“书本人物我来演”活动中,很多同学都想扮演孙悟空。请结合《西游记》中的其他故事,写写大家想扮演他的原因(至少写两个)。
【解答】(1)考查了内容概括。根据《西游记》第十八回的回目“唐僧路阻火焰山,行者三调芭蕉扇”,可以推测本回主要讲述了唐僧师徒在前往西天的路上遇到了火焰山的阻碍,孙悟空为了通过火焰山,三次去向铁扇公主借芭蕉扇的故事。
(2)考查了内容理解。结合“那长老策马加鞭,至山门前,见‘雷音寺’三个大字,慌得滚下马来,倒在地下,嘴里骂道:‘泼猴子!你害死我了!这是雷音寺,你还哄我哩!’”可以看出,唐僧胆小怕事、虔诚信佛。
(3)考查了内容理解。①错误。文中描述了八戒和沙僧在唐僧的带领下,一步一拜,表现出他们虔诚信佛特点,并不是易于被蒙骗。
②错误。孙悟空的名字是菩提祖师为他取的,而非唐僧。
③错误。悟空在小雷音寺被妖怪用金铙劫持,最后在二十八星宿协助下脱身,并在弥勒佛的帮助下最终擒住黄眉童妖。
④错误。《西游记》的读者面很广,不仅适合少年儿童阅读,也适合各个年龄段的读者。
(4)考查了开放探究。结合《西游记》中的故事,说一说原因即可。如:一是孙悟空神通广大,能够七十二变,可以变成各种形态,非常有趣;二是他勇敢机智,敢于挑战各种困难和敌人,比如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等故事中展现了他的勇气和智慧。
故答案为:
(1)本回主要讲述了唐僧师徒在前往西天的路上遇到了火焰山的阻碍,孙悟空为了通过火焰山,三次去向铁扇公主借芭蕉扇的故事。
(2)唐僧胆小怕事、虔诚信佛。
(3)①×;②×;③×;④×;
(4)一是孙悟空神通广大,能够七十二变,可以变成各种形态,非常有趣;二是他勇敢机智,敢于挑战各种困难和敌人,比如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等故事中展现了他的勇气和智慧。
13.(18分)阅读。
周总理的故事
①伟人周恩来被人们永远铭记,不仅因为他的丰功伟绩,也因为他睿智幽默的外交语言。周总理在几十年的外交生涯中,一直以德高望重、幽默风趣著称,不管在何种场合,遇到什么样的对手,周总理都能以超人的智慧自如应对,对手甭想占到便宜。
②有一次,周总理和一个美国记者谈话时,记者看到总理办公室里有一支派克钢笔,便带着几分讽刺发问:“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产的钢笔呢?”周总理听了风趣地说:“谈起这支钢笔,说来话长,这是一位朝鲜朋友的抗美战利品,作为礼物赠送给我的。我无功受禄,就拒收。朝鲜朋友说,留下做个纪念吧。我觉得有意义,就留下了这支贵国的钢笔。”美国记者的脸一直红到了耳根。
③那时候,中国经济并不发达,条件还很落后,因此,外国记者常常带着嘲讽的语气来为难周总理。有一个美国记者不怀好意地问:“总理阁下,你们中国人为什么把人走的路叫‘马路’?”这分明是在嘲笑我国当时的落后。周总理听后没有急于用激烈的言语进行反驳,而是妙趣横生地说:“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道路,简称马路。”
④在日内瓦会议期间,一个美国记者先是主动和周总理握手,周总理出于礼节没有拒绝,但没有想到这个记者刚握完手,忽然大声说:“我怎么跟中国的好战者握手呢?真不该!真不该!”然后拿出手帕不停地擦自己刚和周总理握过的那只手,然后把手帕塞进裤兜。这时很多人在围观,看周总理如何处理。周总理略略皱了一下眉头,他从自己的口袋里也拿出手帕,随意地在手上扫了几下,然后走到拐角处,把这个手帕扔进了痰盂。他说:“这个手帕再也洗不干净了!”
⑤周总理的语言智慧也表现在同国民党政府的谈判中。有一次,在谈判中,国民党人士说同我方谈判是“对牛弹琴”。周总理灵机一动,利用对方抛来的成语,将计就计,巧妙地回敬了对方:“对,牛弹琴。”在这里,周总理把对方抛来的“对牛弹琴”这个成语巧妙地进行了结构上的调整,变成了一个内涵丰富的“对,牛弹琴”,让对方自取其辱,陷入窘境。
⑥周恩来总理用他风趣、充满智慧的语言,一次次战胜对手,使中国自信地立于世界之林。
(1)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经验,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
1)妙趣横生: 文中指周总理回应美国记者关于“马路”的嘲讽时,话语充满美妙意趣,十分引人发笑、趣味十足。 
2)将计就计: 指周总理利用国民党人士“对牛弹琴”的说法,顺势调整结构来回应,利用对方的计谋反制对方。 
(2)本文第②—④自然段写了周恩来总理与外国记者交锋的三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梳理出来。(每空不超过10个字)
1)巧答钢笔之问;
2) 巧解“马路”嘲讽  ;
3) 巧对握手挑衅  。
(3)关于本文,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B 
A.本文是总分结构,开头总写,后面分写。
B.本文首尾呼应,赞美了周恩来总理高超的语言艺术。
C.本文列举了诸多事例来写周恩来总理,重点描写了与国民党谈判一事。
D.本文抓住动作描写,表现了周恩来总理的机智与幽默。
(4)“风趣和幽默是智慧的闪现。”国民党人士说的“对牛弹琴”和周恩来总理说的“对,牛弹琴”在意思上有什么不同?周恩来总理的话妙在哪里?
(5)如今,我国的外交官们在外交过程中也更有中国底气与力量,不乏充满智慧的言语交锋。
2021年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回应美国一些政客无端指责中国时说:“现在美国一些政客就像‘碰瓷专业户’,动不动就对中国无端指责、恶意抹黑。中国发展是靠自己的努力和奋斗,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是为了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中国发展就像一棵茁壮成长的大树,会为周边带来荫凉和生机,而不是像某些人所说的那样会带来‘威胁’……”
这段话中:“大树”在这里指: 中国的发展  ,用“大树”来比喻的原因是: 大树茁壮成长会为周边带来荫凉、生机,中国发展靠自身努力,是为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能给周边和世界带来积极影响,与大树作用相似,形象展现中国发展意义。 
【解答】(1)考查词语解释。
1)妙趣横生:文中语境是周总理回应“马路”嘲讽时,用巧妙、有趣的逻辑(马克思主义道路简称“马路”)化解尴尬。所以“妙趣横生”指周总理的回答充满巧妙意趣,语言生动、趣味十足,让嘲讽不攻自破。
2)将计就计:国民党用“对牛弹琴”讽刺我方,周总理顺着这个“计”(成语攻击),调整结构反击为“对,牛弹琴”(“牛”指国民党)。所以“将计就计”指利用对方的计谋、手段,反过来对付对方,以智取胜。
(2)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2)阅读文章可知,第③段写美国记者嘲讽“马路”,周总理回应“走马克思主义道路简称马路”。可概括为:巧解“马路”嘲讽。
3)阅读文章可知,第④段写美国记者握手后擦手挑衅,周总理用丢手帕反击。可概括为:巧对握手挑衅。
(3)考查文章结构及详略安排。
A.错误。文章是“总分总”结构(①总述周总理因功绩和外交语言被铭记→②﹣⑤分述外交/谈判事例→⑥总结语言智慧让中国立于世),不是“总分”(总分是“总起+分述,无总结”)。
B.正确。开头①“因睿智幽默的外交语言被铭记”,结尾⑥“用风趣智慧的语言使中国立于世界”,首尾呼应,都在赞美周总理语言艺术。
C.错误。文章重点写“与外国记者交锋”(②﹣④段,3件事),“与国民党谈判”是⑤段1件事,并非“重点”。
D.错误。文章主要靠语言描写(周总理的妙语回答)展现机智,不是“动作描写”(动作描写是“擦、扔、皱眉头”等,占比少)。
故选:B。
(4)考查字词理解与赏析。
结合“有一次,在谈判中,国民党人士说同我方谈判是‘对牛弹琴’。周总理灵机一动,利用对方抛来的成语,将计就计,巧妙地回敬了对方:‘对,牛弹琴。’”可知,国民党“对牛弹琴”:把“我方”比作“牛”,讽刺我方“听不懂、不配谈判”,是贬低我方的攻击性言论。周总理“对,牛弹琴”:拆分后,“对”肯定对方说法,“牛”指国民党自己,变成“我方对国民党弹琴(国民党才是不懂道理的牛 )”,反过来讽刺对方。妙处:
周总理借力打力,利用对方的成语结构,仅加一个逗号,就反转语义,让国民党“搬起石头砸自己脚”,尽显机智幽默和语言掌控力,把被动反击变成主动讽刺。
(5)考查字词理解与赏析。
结合“中国发展就像一棵茁壮成长的大树,会为周边带来荫凉和生机,而不是像某些人所说的那样会带来‘威胁’……”可知,“大树”指中国的发展成果/中国发展的态势。原因:大树的特点是“茁壮成长后,给周边遮荫、带来生机”;中国发展靠自身努力,目的是“让人民更好、为世界和平做贡献”,和大树“付出、带来积极影响”的特点高度契合。用“大树”比喻,把抽象的“中国发展”变具体,生动展现中国发展的善意与价值,反击“中国威胁论”。
故答案为:
(1)1)文中指周总理回应美国记者关于“马路”的嘲讽时,话语充满美妙意趣,十分引人发笑、趣味十足。
2)指周总理利用国民党人士“对牛弹琴”的说法,顺势调整结构来回应,利用对方的计谋反制对方。
(2)2)巧解“马路”嘲讽;
3)巧对握手挑衅;
(3)B;
(4)国民党人士说的“对牛弹琴”,是嘲讽我方谈判像对不懂道理的牛弹琴,贬低我方;周总理说的“对,牛弹琴”,是说对方(国民党人士)才是“牛”,我方对其弹琴,讽刺对方不懂道理、不配谈判。妙处:周总理巧妙拆分、调整对方成语结构,化被动为主动,让对方自取其辱,尽显语言智慧与反击的巧妙。
(5)中国的发展 大树茁壮成长会为周边带来荫凉、生机,中国发展靠自身努力,是为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能给周边和世界带来积极影响,与大树作用相似,形象展现中国发展意义。
三、表达与交流(30分)
14.(30分) 题目:为你鼓掌
提示:生活中,总有一些人的举动让我们忍不住想为他们大声叫好!也许是同学在别人有困难时伸出的援手,也许是朋友在比赛中咬牙坚持的身影,也许是家人默默付出的辛劳,也许是陌生人一个小小的善意举动……你想为谁鼓掌?他(她)做了什么让你感动、佩服或特别想夸赞的事情?请你选择一、两个典型事例,运用学过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写一篇习作,来表现他(她)的特点。
要求:内容具体,语句通顺,不少于400字。
【解答】范文:
为你鼓掌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个人的举动让我忍不住想为他鼓掌,他就是我的好朋友——小明。
小明是我们班的学习委员,他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乐于助人。他有一颗善良的心,总是愿意帮助别人。我记得有一次,我们班的一个同学小红生病了,不能来学校上课。小明知道后,主动提出要帮小红补课。他每天放学后都会去小红家,耐心地给她讲解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直到小红完全理解为止。小明的这种行为让我非常感动,他不仅在学习上帮助了小红,更在精神上给了她很大的鼓励。
还有一次,我们班组织了一次捐款活动,为贫困地区的孩子们筹集学习用品。小明毫不犹豫地捐出了自己的零花钱,而且他还动员了他的家人一起参与捐款。他的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让我对他充满了敬佩。
小明的这些举动,让我看到了他的善良和真诚。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友谊,什么是真正的帮助。我想为他鼓掌,为他的善良鼓掌,为他的真诚鼓掌,更为他的行动力鼓掌。
小明,你是我学习的榜样,你让我明白了,生活中不仅仅要有学习的热情,更要有帮助他人的善良之心。你的行为让我深受感动,我想对你说:“小明,你真棒!为你鼓掌!”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