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五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五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1.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01 08:43: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五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
一、根据拼音和语境,在横线上写出正确的词语。(10分)
1.(10分)根据拼音和语境,在横线上写出正确的词语。
童年令人juàn liàn     ,往事历历在目。在菜园里,我们可以suí yì     地嬉闹:扑蝴蝶、捉mà zha     ,爬yīng táo     树,帮cí xiáng     的爷爷bá cǎo     ;在原野上,我们可以fàng sì     地奔跑,对着蓝天nà hǎn     ,也会拍着胸膛,握着quán tou     ,练习shuāi jiāo     ……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二、精挑妙选。(12分)
2.(2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提供(gōng) 涟漪(yī) 轧伤(yò) 燕园胜地(yàn)
B.揪住(jiù) 船艄(shāo) 桅杆(wěi) 窈窕淑女(tiǎo)
C.琴弦(xuán) 附庸(yōng) 颧骨(quán) 碧波万顷(qǐng)
D.造诣(yì) 踉跄(liàng) 旖旎(yǐ) 龇牙咧嘴(zī)
3.(2分)下面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暗然 颧骨 矜持不苟 手疾眼快
B.委托 妒忌 踌躇满志 心惊胆战
C.布署 拟定 暝目蹲身 极目远眺
D.锻练 脚力 养尊处优 一声不吭
4.(2分)下列加点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流连忘返 返回 B.冀复得兔 重复
C.明知故犯 缘故 D.吾矛之利 锋利
5.(2分)阅读以下人物名片,人物年龄与别称相匹配的一项是(  )
(一) 毛岸英未过 之年的______毛岸英英勇牺牲,生命永远定格在二十八岁。 (二) 黄旭华 九十八岁的黄旭华老人,已年近,______ 仍坚持不懈地工作。 (三) 王亚平 踏入之年的______王亚平出色地完成了航 天任务,令人敬佩。
A. 弱冠 古稀 不惑 B. 而立 花甲 不惑
C. 而立 古稀 豆蔻年华 D. 而立 期颐 不惑
6.(2分)下列加点的成语、歇后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山东淄(zī)博烧烤爆红网络,许多城市也跃跃欲试,竞相发展特色产业。
B.方志敏甘守清贫、淡泊名利、舍己为公,他的高尚品质令人肃然起敬。
C.爸爸这几天下棋遇到“劲敌”了,简直是“孔夫子搬家——尽是输(书)”
D.孙膑足智多谋,帮助田忌赢了齐威王,他堪称“梁山泊的军师——无(吴)用。”
7.(2分)下面选项正确的是(  )
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语话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
这段话描写的人物是______,运用了______和______的修辞手法。
A.武松 比喻 夸张 B.赵云 比喻 夸张
C.关羽 比喻 拟人 D.李逵 比喻 拟人
三、修改病句(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共4处错误)。(4分)
8.(4分)修改病句。(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共4处错误)
小雯同学朗诵的“满江红”在中华经典诵读比赛中,荣获了市特等奖的优良成绩。通过参加这个活动,使她更加喜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
四、学以致用(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9分)
9.(9分)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体会例句表达的特点,再选择一种情景,照样子写一写。
例:这个体操运动员在高低杠上的动作真灵巧,就像敏捷的猴子在树干间攀缘、穿行。
雨点儿落在小河里 歌唱家唱歌 月亮在云朵中穿行
   
(2)读一读,体会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仿写句子。
在金色的夕阳下,金色的田野,金色的沙漠,连尼罗河的河水也泛着金光,而那古老的金字塔啊,简直像是用纯金铸成的。
雪中的校园   
(3)用上加点词,仿照例句表达的特点写一写。
例:这里的桂花,无论如何都比不上故乡山上的桂花美。
   
五、积累运用。(10分)
10.(10分)积累运用。
(1)中华大地,美美与共。“月出惊山鸟,    ”显山林静谧:“黄河远上白云间,    ”展山川雄伟;“三万里河东入海,    ”绘山河壮美;“孤帆远影碧空尽,    ”融惜别深情于自然。
(2)中华少年,天真聪慧。“    ,彩丝穿取当银钲”见乡村少年天真;杨氏子以“    ”应答,回应孔君平“此是君家果”调侃,尽显智慧。
(3)中国精神,海纳百川。“谁言寸草心,    ”倡孝敬父母:“黄沙百战穿金甲,    ”表壮志豪情;“    ,南望王师又一年”诉祖国统一期盼:“    ,何须马革裹尸还”展伟人无私胸怀。
六、阅读理解。(25分)
11.(9分)小古文阅读。
钟氏之子
钟毓、钟会少有今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①见。毓面有汗,帝曰:“卿②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③惶惶④,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⑤,汗不敢出。”
【注释】①敕(chì):特指皇帝的命令或诏书。此处指魏文帝召见。②卿:古时帝王对臣子的称呼,即你。③战战:发抖哆嗦的样子。④惶惶:恐惧不安的样子。⑤栗栗:恐惧的样子。
(1)《钟氏之子》与《杨氏之子》都出自南朝刘义庆编写的《    》。钟氏二子见魏文帝,    脸上有汗,    脸上无汗。(后两空填序号)
A.钟繇
B.钟毓
C.钟会
D.钟毅
(2)联系上下文,猜测加点字词的意思。
①少有令誉   
②可令二子来   
③卿面何以汗   
(3)面对魏文帝的提问,钟毓、钟会给出了不同的回答。你更欣赏谁的回答?为什么?
我更欣赏    的回答。理由:   
12.(16分)现代文阅读。
藏在心中的鲜荔枝
①小时候,我很不懂事。爷爷一生病,家里人都急得团团转,只有我最开心。因为来看望爷爷的叔叔阿姨时常会留下一些奶粉、罐头之类的“好东西”,爷爷又总是说:“我不爱吃。”于是,这些好吃的便成了我的“囊”中之物,可八岁时由吃引起的一件事却给了我很大的触动,使我的思想感情也发生了变化。
②这一天,爷爷又病了,咳得很厉害。姑姑拎着一大袋东西来看他,“准是又有好吃的啦!”我想着,便偷偷地藏在爷爷卧室的门外看,果然,姑姑从袋子里拿出了蜂王浆等补品,还有一大串鲜荔枝!“爸,这是你最爱吃的鲜荔枝!”姑姑边说边剥给爷爷吃。A那晶莹的荔枝肉馋得我    ,可惜就在这时,我被妈妈叫走了。
③回来时,姑姑已经走了,爷爷知道我最爱吃鲜荔枝,就招呼我说:“小琴,来,来,这个爷爷不爱吃,你拿去吃吧!”我感到很奇怪,便问道:“爷爷,刚才姑姑不是说您最喜欢吃荔枝吗?”“噢……爷爷以前爱吃,现在不……不爱吃了!”“太棒了!”B不管三七二十一,我    地吃起来,爷爷在一旁,默默地笑着看我吃。
④C当荔枝    时,妈妈给爷爷端饭来了,见此情景,她怒不可遏地呵斥道:“小琴,你怎么把爷爷最爱吃的鲜荔枝给吃了?”说着就把剩下的几个荔枝夺了过去,放在爷爷的床边。听了妈妈的话,我委屈地哭了,爷爷赶紧说:“没关系,我……我不爱吃……”
⑤我低着头走出了爷爷的房间,这时我才明白,并非爷爷不爱吃,而是他爱我远胜于爱那串鲜荔枝!从这时起我心中便藏下了这串鲜荔枝。
⑥以后,我发现身边有许多像爷爷那样的人,他们以种种诸如“不爱,不喜欢”之类的借口,把优势让给了我,而我也不再像小时候那样不懂事,我也学会了“撒谎”,告诉他们:我也不喜欢,留给您自己吧!
⑦一串鲜荔枝,使我明白了许多道理。
(1)选择合适的成语填空。(垂涎三尺 所剩无几 狼吞虎咽)
(2)本文描写人物的方法有哪三种?写在横线上。
①    ②    ③   
(3)结合原文,理解词语。
呵斥:   
怒不可遏:   
(4)第一自然段中,“我很不懂事”表现在哪里?用波浪线画出相关的内容。
(5)别人送的东西,爷爷总是说“不爱吃”是因为    。后来,“我”懂事了,“我”也总说“不爱吃”,是因为    。
(6)文中第四自然段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第六自然段中,“我”也学会了“撒谎”,这句话中的引号表示    。
(7)下列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A.“我”贪吃爷爷“不爱吃”的东西,这是“我不懂事”的表现。
B.爷爷看“我”吃荔枝时“默默地笑”,体现了他对“我”的疼爱。
C.第③段中“我感到很奇怪”的原因,是因为爷爷说的话和姑姑说的话互相矛盾。
D.“我”也学会了“撒谎”,表明人们都撒谎,“我”也不得不这样做。
(8)“—串鲜荔枝,使我明白了许多道理。”“我”明白的道理是   
(9)文章题目为什么说是“藏在心中的鲜荔枝”?
七、习作表达。(30分)
13.(30分)习作。
成长,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缓缓展开。父母的鼓励与呵护、同学的帮助和关心、挑战困难的沮丧与喜悦、参与活动的困惑与顿悟……这些画面都是美好的回忆。
请选择与“成长”有关的一个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习作。
要求:
①内容具体,表达出真情实感。
②语句通顺,书写工整。
2024-2025学年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五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6小题)
题号 2 3 4 5 6 7
答案 D B C D D A
一、根据拼音和语境,在横线上写出正确的词语。(10分)
1.(10分)根据拼音和语境,在横线上写出正确的词语。
童年令人juàn liàn  眷恋  ,往事历历在目。在菜园里,我们可以suí yì  随意  地嬉闹:扑蝴蝶、捉mà zha  蚂蚱  ,爬yīng táo  樱桃  树,帮cí xiáng  慈祥  的爷爷bá cǎo  拔草  ;在原野上,我们可以fàng sì  放肆  地奔跑,对着蓝天nà hǎn  呐喊  ,也会拍着胸膛,握着quán tou  拳头  ,练习shuāi jiāo  摔跤  ……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解答】故答案为:
眷恋 随意 蚂蚱 樱桃 慈祥 拔草 放肆 呐喊 拳头 摔跤
二、精挑妙选。(12分)
2.(2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提供(gōng) 涟漪(yī) 轧伤(yò) 燕园胜地(yàn)
B.揪住(jiù) 船艄(shāo) 桅杆(wěi) 窈窕淑女(tiǎo)
C.琴弦(xuán) 附庸(yōng) 颧骨(quán) 碧波万顷(qǐng)
D.造诣(yì) 踉跄(liàng) 旖旎(yǐ) 龇牙咧嘴(zī)
【解答】A.有误,“轧伤”的“轧”是多音字,读“yà”时,有圆轴或轮子等压在物体上转、排挤等意思;读“zhá”时,指用机器把钢坯压成一定形状的钢材;读“gá”时,有挤、结交等意思。“轧伤”指被挤压而受伤,“轧”应读“yà”。“燕园胜地”的“燕”是多音字,读“yàn”时,指燕子;读“yān”时,指周朝国名,在今河北北部和辽宁南部,也是一些地名用字。“燕园”中的“燕”作为地名,应读“yān”。
B.有误,“揪住”的“揪”读音为“jiū”。“桅杆”的“桅”读音为“wéi”。
C.有误,“琴弦”的“弦”读音为“xián”。
D.正确。
故选:D。
3.(2分)下面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暗然 颧骨 矜持不苟 手疾眼快
B.委托 妒忌 踌躇满志 心惊胆战
C.布署 拟定 暝目蹲身 极目远眺
D.锻练 脚力 养尊处优 一声不吭
【解答】A.有误,“暗然”应为“黯然”,“黯然”有阴暗的样子、情绪低落、沮丧的意思。
B.正确。
C.有误,“布署”应为“部署”,“部署”指安排、布置(人力、任务)等;“暝目蹲身”应为“瞑目蹲身”,“瞑目蹲身”闭上眼睛并蹲下身体。
D.有误,“锻练”应为“锻炼”,“锻炼”有通过体育活动增强体质、磨炼等意思。
故选:B。
4.(2分)下列加点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流连忘返 返回 B.冀复得兔 重复
C.明知故犯 缘故 D.吾矛之利 锋利
【解答】A.相同,“流连忘返”意思是玩乐时舍不得离开,“返”是“返回”的意思;“返回”的“返”也是回到原来的地方的意思。
B.相同,“冀复得兔”意思是希望再次得到兔子,“复”是“重复”“再一次”的意思;“重复”的“复”也是同样的意思。
C.不同,“明知故犯”意思是明明知道不能做,却故意违犯,“故”是“故意”的意思;“缘故”的“故”是“原因”的意思。
D.相同,“吾矛之利”意思是我的矛很锋利,“利”是“锋利”的意思;“锋利”的“利”也是这个意思。
故选:C。
5.(2分)阅读以下人物名片,人物年龄与别称相匹配的一项是(  )
(一) 毛岸英未过 之年的______毛岸英英勇牺牲,生命永远定格在二十八岁。 (二) 黄旭华 九十八岁的黄旭华老人,已年近,______ 仍坚持不懈地工作。 (三) 王亚平 踏入之年的______王亚平出色地完成了航 天任务,令人敬佩。
A. 弱冠 古稀 不惑 B. 而立 花甲 不惑
C. 而立 古稀 豆蔻年华 D. 而立 期颐 不惑
【解答】三十岁:而立;一百岁:期颐;四十岁:不惑。
故选:D。
6.(2分)下列加点的成语、歇后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山东淄(zī)博烧烤爆红网络,许多城市也跃跃欲试,竞相发展特色产业。
B.方志敏甘守清贫、淡泊名利、舍己为公,他的高尚品质令人肃然起敬。
C.爸爸这几天下棋遇到“劲敌”了,简直是“孔夫子搬家——尽是输(书)”
D.孙膑足智多谋,帮助田忌赢了齐威王,他堪称“梁山泊的军师——无(吴)用。”
【解答】A.跃跃欲试:形容心情激动,急切地想要尝试一下。与语境相符。
B.肃然起敬: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与语境相符。
C.孔夫子搬家——尽是输(书):这句歇后语用孔子(被称为孔夫子)搬家来比喻全部都是书籍(输的谐音),寓意某人搬家时几乎全都是书籍。与语境相符。
D.梁山泊的军师——无(吴)用:这句歇后语源自《水浒传》,用梁山泊的军师吴用来表示“无用”,是一种文字游戏,将“吴用”谐音为“无用”。与语境不相符。
故选:D。
7.(2分)下面选项正确的是(  )
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语话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
这段话描写的人物是______,运用了______和______的修辞手法。
A.武松 比喻 夸张 B.赵云 比喻 夸张
C.关羽 比喻 拟人 D.李逵 比喻 拟人
【解答】“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语话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这段话描写的人物是《水浒传》中的武松。
在描写中,“一双眼光射寒星”把“眼光”比作“寒星”,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有万夫难敌之威风”“吐千丈凌云之志气”中“万夫难敌”“千丈凌云”是对武松威风和志气的夸大表述,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并未使用拟人手法。所以这段话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
故选:A。
三、修改病句(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共4处错误)。(4分)
8.(4分)修改病句。(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共4处错误)
小雯同学朗诵的“满江红”在中华经典诵读比赛中,荣获了市特等奖的优良成绩。通过参加这个活动,使她更加喜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
【解答】1.标点错误:“满江红”改为《满江红》,文章、诗词、歌曲等作品名称应使用书名号(《》),而非引号(“”)。
2.语序不当:把“中华经典诵读比赛中”提前。
3.用词不当:“荣获了市特等奖的优良成绩”改为“荣获了市特等奖的优秀成绩”;
4.成分残缺,缺少主语:“通过参加这个活动,使她……”改为“通过参加这个活动,她……”“使”字导致主语缺失,应删去“使”,让“她”作主语。
故答案为:
在中华经典通读比赛中,小雯同学朗诵的《满江红》荣获了市特等奖的优秀成绩。通过参加这个活动,她更加喜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
四、学以致用(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9分)
9.(9分)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体会例句表达的特点,再选择一种情景,照样子写一写。
例:这个体操运动员在高低杠上的动作真灵巧,就像敏捷的猴子在树干间攀缘、穿行。
雨点儿落在小河里 歌唱家唱歌 月亮在云朵中穿行
 雨点儿落在小河里:雨点儿落在小河里,就像灵动的音符在琴键上跳跃、弹奏。 
(2)读一读,体会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仿写句子。
在金色的夕阳下,金色的田野,金色的沙漠,连尼罗河的河水也泛着金光,而那古老的金字塔啊,简直像是用纯金铸成的。
雪中的校园 洁白的屋顶,洁白的树枝,连那蜿蜒的小径也铺满了洁白的绒毯,而那庄严的教学楼啊,简直像是用冰雪雕琢的梦境。 
(3)用上加点词,仿照例句表达的特点写一写。
例:这里的桂花,无论如何都比不上故乡山上的桂花美。
 无论饭店里的饭菜再好吃,都比不上外婆做的好吃。 
【解答】(1)考查了情景写话。例句把体操运动员的动作比作猴子攀援、穿行,用比喻突出特点。仿写时选择其中的一种情景,注意修辞手法的使用。
(2)考查了句子仿写。例句中“金色的”多次出现,如“金色的夕阳”“金色的田野”“金色的沙漠”“泛着金光”“纯金”,通过重复强调夕阳下金字塔及周围景象的统一颜色美,给读者强烈的视觉冲击。仿写时要注意。
(3)考查了句子仿写。例句中的“无论……都……”表示条件关系,将“这里的桂花”与“家乡的桂花”相比较,写出了家乡桂花的特点。据此用对比的手法仿写。
故答案为:
(1)雨点儿落在小河里:雨点儿落在小河里,就像灵动的音符在琴键上跳跃、弹奏。
(2)洁白的屋顶,洁白的树枝,连那蜿蜒的小径也铺满了洁白的绒毯,而那庄严的教学楼啊,简直像是用冰雪雕琢的梦境。
(3)无论饭店里的饭菜再好吃,都比不上外婆做的好吃。
五、积累运用。(10分)
10.(10分)积累运用。
(1)中华大地,美美与共。“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显山林静谧:“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展山川雄伟;“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绘山河壮美;“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融惜别深情于自然。
(2)中华少年,天真聪慧。“ 稚子金盆脱晓冰  ,彩丝穿取当银钲”见乡村少年天真;杨氏子以“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应答,回应孔君平“此是君家果”调侃,尽显智慧。
(3)中国精神,海纳百川。“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倡孝敬父母:“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表壮志豪情;“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诉祖国统一期盼:“ 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展伟人无私胸怀。
【解答】(1)“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鸟鸣涧》,描绘了月光惊动山鸟,鸟儿在春涧中鸣叫的宁静画面,体现了山林的静谧。“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出自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展现了黄河远流,白云缭绕,孤城高耸,万仞山峰的壮丽景象,体现了山川的雄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出自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其二》,描绘了黄河东流入海,五千仞高的山岳直插云霄的壮美画面,体现了山河的壮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出自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描绘了孤帆远去,消失在碧空尽头,只剩下长江流向天际的景象,体现了惜别深情与自然的融合。
(2)“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见乡村少年天真。这句话出自宋代杨万里的《稚子弄冰》。诗中描绘了一个小孩清晨起床,从铜盆里脱出冰块,用彩丝穿起来当作银钲来敲打的场景,展现了乡村少年的天真可爱和聪明才智。。杨氏子以“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应答孔君平“此是君家果”的调侃,体现了杨氏子的智慧和机智。
(3)“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出自孟郊的《游子吟》,表达了游子对母亲深深的感激之情,体现了孝敬父母的精神。“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出自王昌龄的《从军行》,表达了战士们在黄沙弥漫的战场上,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的决心,体现了壮志豪情。“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出自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其二》,表达了遗民在胡尘中流泪,南望王师,期盼祖国统一的心情,体现了祖国统一的期盼。“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出自毛泽东的《七绝 为女民兵题照》,表达了青山处处可以埋葬忠骨,不必用马革裹尸而还的胸怀,体现了伟人无私的胸怀。
故答案为:
(1)时鸣春涧中 一片孤城万仞山 五千仞岳上摩天 唯见长江天际流;
(2)稚子金盆脱晓冰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3)报得三春晖 不破楼兰终不还 遗民泪尽胡尘里 青山处处埋忠骨。
六、阅读理解。(25分)
11.(9分)小古文阅读。
钟氏之子
钟毓、钟会少有今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①见。毓面有汗,帝曰:“卿②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③惶惶④,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⑤,汗不敢出。”
【注释】①敕(chì):特指皇帝的命令或诏书。此处指魏文帝召见。②卿:古时帝王对臣子的称呼,即你。③战战:发抖哆嗦的样子。④惶惶:恐惧不安的样子。⑤栗栗:恐惧的样子。
(1)《钟氏之子》与《杨氏之子》都出自南朝刘义庆编写的《 《世说新语》  》。钟氏二子见魏文帝, B  脸上有汗, C  脸上无汗。(后两空填序号)
A.钟繇
B.钟毓
C.钟会
D.钟毅
(2)联系上下文,猜测加点字词的意思。
①少有令誉 小时候 
②可令二子来 使,让 
③卿面何以汗 什么 
(3)面对魏文帝的提问,钟毓、钟会给出了不同的回答。你更欣赏谁的回答?为什么?
我更欣赏 钟毓  的回答。理由: 他如实表达了见到魏文帝时恐惧的心情,体现出诚实的品质 
【解答】(1)考查文学常识。《钟氏之子》与《杨氏之子》都出自南朝刘义庆编写的《世说新语》。根据“毓面有汗”表明钟毓脸上有汗,“复问会:‘卿何以不汗?’”表明钟会脸上无汗。所以钟氏二子见魏文帝,B(钟毓)脸上有汗,C(钟会)脸上无汗。
(2)考查字词解释。①少有令誉:在少年时期就有美好的声誉。少:小时候。①“可令二子来”:可以叫这两个孩子来见我。这里“令”是“使,让”的意思。②卿面何以汗:你脸上为什么出汗呢?何以:为什么。何:什么。
(3)考查拓展延伸。观点要明确,理由要充分。示例:欣赏钟毓的回答:钟毓说“战战惶惶,汗出如浆”,他如实表达了见到魏文帝时因为恐惧不安而流汗的心情,体现出他的诚实。在古代,诚实是一种重要的品质,面对皇帝也能坦诚相告,这种品质难能可贵。
故答案为:
(1)《世说新语》B C;
(2)①小时候;
②使,让;
③什么;
(3)钟毓 他如实表达了见到魏文帝时恐惧的心情,体现出诚实的品质。
12.(16分)现代文阅读。
藏在心中的鲜荔枝
①小时候,我很不懂事。爷爷一生病,家里人都急得团团转,只有我最开心。因为来看望爷爷的叔叔阿姨时常会留下一些奶粉、罐头之类的“好东西”,爷爷又总是说:“我不爱吃。”于是,这些好吃的便成了我的“囊”中之物,可八岁时由吃引起的一件事却给了我很大的触动,使我的思想感情也发生了变化。
②这一天,爷爷又病了,咳得很厉害。姑姑拎着一大袋东西来看他,“准是又有好吃的啦!”我想着,便偷偷地藏在爷爷卧室的门外看,果然,姑姑从袋子里拿出了蜂王浆等补品,还有一大串鲜荔枝!“爸,这是你最爱吃的鲜荔枝!”姑姑边说边剥给爷爷吃。A那晶莹的荔枝肉馋得我 垂涎三尺  ,可惜就在这时,我被妈妈叫走了。
③回来时,姑姑已经走了,爷爷知道我最爱吃鲜荔枝,就招呼我说:“小琴,来,来,这个爷爷不爱吃,你拿去吃吧!”我感到很奇怪,便问道:“爷爷,刚才姑姑不是说您最喜欢吃荔枝吗?”“噢……爷爷以前爱吃,现在不……不爱吃了!”“太棒了!”B不管三七二十一,我 狼吞虎咽  地吃起来,爷爷在一旁,默默地笑着看我吃。
④C当荔枝 所剩无几  时,妈妈给爷爷端饭来了,见此情景,她怒不可遏地呵斥道:“小琴,你怎么把爷爷最爱吃的鲜荔枝给吃了?”说着就把剩下的几个荔枝夺了过去,放在爷爷的床边。听了妈妈的话,我委屈地哭了,爷爷赶紧说:“没关系,我……我不爱吃……”
⑤我低着头走出了爷爷的房间,这时我才明白,并非爷爷不爱吃,而是他爱我远胜于爱那串鲜荔枝!从这时起我心中便藏下了这串鲜荔枝。
⑥以后,我发现身边有许多像爷爷那样的人,他们以种种诸如“不爱,不喜欢”之类的借口,把优势让给了我,而我也不再像小时候那样不懂事,我也学会了“撒谎”,告诉他们:我也不喜欢,留给您自己吧!
⑦一串鲜荔枝,使我明白了许多道理。
(1)选择合适的成语填空。(垂涎三尺 所剩无几 狼吞虎咽)
(2)本文描写人物的方法有哪三种?写在横线上。
① 动作描写  ② 语音描写  ③ 神态描写 
(3)结合原文,理解词语。
呵斥: 在文中指的是妈妈大声斥责“我”吃了爷爷的荔枝。 
怒不可遏: 形容妈妈当时的愤怒情绪非常强烈,难以抑制。 
(4)第一自然段中,“我很不懂事”表现在哪里?用波浪线画出相关的内容。
(5)别人送的东西,爷爷总是说“不爱吃”是因为 他舍不得吃,想让给我吃  。后来,“我”懂事了,“我”也总说“不爱吃”,是因为 我也学会了体谅和关心爷爷,想让他多吃些好东西  。
(6)文中第四自然段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表示爷爷说话不流畅,语气不连贯,暗示了他的内心矛盾和不安  。第六自然段中,“我”也学会了“撒谎”,这句话中的引号表示 特殊含义,即“我”说的“不喜欢”是出于善意和关爱,而非真实的谎言  。
(7)下列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D 
A.“我”贪吃爷爷“不爱吃”的东西,这是“我不懂事”的表现。
B.爷爷看“我”吃荔枝时“默默地笑”,体现了他对“我”的疼爱。
C.第③段中“我感到很奇怪”的原因,是因为爷爷说的话和姑姑说的话互相矛盾。
D.“我”也学会了“撒谎”,表明人们都撒谎,“我”也不得不这样做。
(8)“—串鲜荔枝,使我明白了许多道理。”“我”明白的道理是 要尊重长辈,关心长辈,不仅要接受他们的爱,还要用自己的方式去回报他们的爱,同时也明白了长辈们的爱是无私的,他们总是把最好的留给我们。 
(9)文章题目为什么说是“藏在心中的鲜荔枝”?
【解答】(1)考查选字词填空。根据上下文,可以得出对应的成语填空。在第二个事例中,描述的是“我”对荔枝的渴望,所以用“垂涎三尺”形容“我”直流口水的样子;当爷爷让“我”吃荔枝时,“我”不管不顾,应该是“狼吞虎咽”;而当荔枝被妈妈发现时,荔枝已经被“我”吃掉了大部分,所以用“所剩无几”来形容剩下的荔枝数量很少。
(2)考查描写手法。结合“我想着,便偷偷地藏在爷爷卧室的门外看”“藏”“看”是对“我”的动作描写。结合“爸,这是你最爱吃的鲜荔枝!”是对姑姑的语言描写。结合“妈妈给爷爷端饭来了,见此情景,她怒不可遏地呵斥道”“怒不可遏”是对母亲的神态描写。本文描写人物的方法有三种,分别是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
(3)考查词语解释。呵斥:在文中指的是妈妈大声斥责“我”吃了爷爷的荔枝;怒不可遏:形容妈妈当时的愤怒情绪非常强烈,难以抑制。
(4)考查找关键词句。结合“小时候,我很不懂事。爷爷一生病,家里人都急得团团转,只有我最开心。因为来看望爷爷的叔叔阿姨时常会留下一些奶粉、罐头之类的‘好东西’,爷爷又总是说:‘我不爱吃。’于是,这些好吃的便成了我的‘囊’中之物”可知“我很不懂事”表现在爷爷生病时,家里人都急得团团转,只有我最开心,因为来看望爷爷的人会留下一些好吃的,而爷爷总是说自己不爱吃,于是这些好吃的就成了我的“囊”中之物。
(5)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结合“这时我才明白,并非爷爷不爱吃,而是他爱我远胜于爱那串鲜荔枝!从这时起我心中便藏下了这串鲜荔枝”“而我也不再像小时候那样不懂事,我也学会了‘撒谎’,告诉他们:我也不喜欢,留给您自己吧”可知“我”明白了爷爷总是说“不爱吃”别人送的东西,是因为他舍不得吃,想让给我吃。后来,我懂事了,也总说“不喜欢”,是因为我也学会了体谅和关心爷爷,想让他多吃些好东西。
(6)考查省略号、引号。结合“爷爷赶紧说:‘没关系,我……我不爱吃……’”可知第四自然段中的省略号表示爷爷说话不流畅,语气不连贯,暗示了他的内心矛盾和不安。而第六自然段中的“我”也学会了“撒谎”,引号的作用是表示特殊含义,即“我”说的“不喜欢”是出于善意和关爱,而非真实的谎言。
(7)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ABC.确切。D.不确切,文章中提到“我”学会了“撒谎”,但并不是表明人们都撒谎,“我”也不得不这样做,而是表明“我”也懂得了如何去爱别人,如何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爱。故选:D。
(8)考查概括文章主旨。结合文章内容及自己的阅读体验可知,“我”通过一串鲜荔枝明白了要尊重长辈,关心长辈,不仅要接受他们的爱,还要用自己的方式去回报他们的爱,同时也明白了长辈们的爱是无私的,他们总是把最好的留给我们。
(9)考查标题的含义及作用。文章题目说是“藏在心中的鲜荔枝”,是因为鲜荔枝代表了爷爷对“我”的爱,这种爱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我”与爷爷之间的美好回忆,也象征着“我”对爷爷的怀念之情。
故答案为:
(1)垂涎三尺 狼吞虎咽 所剩无几;
(2)①动作描写;②语音描写;③神态描写;
(3)在文中指的是妈妈大声斥责“我”吃了爷爷的荔枝。
形容妈妈当时的愤怒情绪非常强烈,难以抑制。
(4)爷爷一生病,家里人都急得团团转,只有我最开心。因为来看望爷爷的叔叔阿姨时常会留下一些奶粉、罐头之类的“好东西”,爷爷又总是说:“我不爱吃。”于是,这些好吃的便成了我的“囊”中之物。
(5)他舍不得吃,想让给我吃 我也学会了体谅和关心爷爷,想让他多吃些好东西;
(6)表示爷爷说话不流畅,语气不连贯,暗示了他的内心矛盾和不安
特殊含义,即“我”说的“不喜欢”是出于善意和关爱,而非真实的谎言;
(7)D;
(8)要尊重长辈,关心长辈,不仅要接受他们的爱,还要用自己的方式去回报他们的爱,同时也明白了长辈们的爱是无私的,他们总是把最好的留给我们。
(9)是因为鲜荔枝代表了爷爷对“我”的爱,这种爱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我”与爷爷之间的美好回忆,也象征着“我”对爷爷的怀念之情。
七、习作表达。(30分)
13.(30分)习作。
成长,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缓缓展开。父母的鼓励与呵护、同学的帮助和关心、挑战困难的沮丧与喜悦、参与活动的困惑与顿悟……这些画面都是美好的回忆。
请选择与“成长”有关的一个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习作。
要求:
①内容具体,表达出真情实感。
②语句通顺,书写工整。
【解答】范文:
那一刻,我长大了
成长,伴随着我们的童年。当我们回过头来看看我们走过的路,都是逐渐而大的脚印。这说明了什么?不就是说明我们长大了吗!可是,“长大”是什么意思呢?
记得我刚上一年级没几天,爸爸有一天神秘地对我说:“你都上一年级了,是否该考虑自己睡了呢?”这句话像是一道闪电,在我眼前划过,使我手足无措。
那天晚上,爸爸便与妈妈开始“行动”了。我正在卫生间洗漱,听到爸爸妈妈好像在运什么东西。“咚”“啪”“刷……刷……刷”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咦?他们在干什么呢?”好奇心促使我走出卫生间,向发出声音地方走去。顿时,我惊呆了——爸爸妈妈正在另一个卧室铺床。爸爸见到我,笑了起来:“你可别瞎猜,今天这床就是给你铺的哦。”一旁放枕头的妈妈接过爸爸的话茬说道:“对,从今天开始,你就要自己一个人睡了。”“那我还能和您们睡在一起吗?”“能呀!反正等你睡着了,我可以再把你抬回去嘛!”爸爸笑道。听到此话,我便只能答应了。我乖乖地爬上床,把衣服脱掉,钻进了被窝里。
自己睡觉的感觉可真有些可怕。我把身子缩成一团,用小眼睛扫着卧室里的一切:电动车、钢琴、书柜和我的小自行车。他们像怪物似的,张牙舞爪地向我扑来。我不敢再看了,一骨碌躲进被窝里,迷迷糊糊地睡着了。可半夜我突然惊醒,怎么都睡不着。夜静静的,路灯的光照在窗帘上,昏暗的光显得很柔和。静下心来,细细倾听,都能听到心脏“扑通扑通”地跳动声。我索性不睡了,跑去将窗帘拉开,哦,一片光芒!又将门打开,啊,多么宽敞!我笑了,笑得很开心。还环视了四周——“啊,这个不错!”我的目光停在了玩具熊身上。我把它抱起,躺在床上,便又进入了梦乡……
“嘿,小伙子,你成功了!”爸爸把我叫醒。我揉一揉眼,脸上绽出了笑容。“你长大了!你长大了!”妈妈不停地夸我。
啊,那一刻,我长大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