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提升卷
一、选择题
(2023七上·临沂期末)2023年10月以来,世界局势动荡,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冲突愈演愈烈,在巴勒斯坦的加沙地带造成了巨大的平民伤亡,读图,完成下题。
甲图 乙图
1.小雨想第一时间了解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位置,他最好查阅( )
A.世界地形图 B.世界政区图
C.世界气候图 D.世界人口分布图
2.和甲图相比,乙图( )
A.实际范围不变 B.实际范围变大
C.比例尺变大 D.比例尺不变
(2024七上·广州期中)校地理兴趣小组正在娄底某贫困山村考察,为贫困山村实施产业脱贫进行实地调查。下图为贫困山村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考察队员来到该地规模最大的村庄,发现该村庄四周地形较封闭,所处地形为( )
A.山间盆地 B.山顶台地 C.幽深山谷 D.平缓山坡
4.队员们从该村庄出发,向西徒步考察,登上了西峰。估算两地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
A.500米 B.600米 C.700米 D.800米
5.通过调查后,兴趣小组人员发现该地区在图中①②两处均适宜修筑水库、发展灌溉和淡水养殖。兴趣小组成员建议在②处修筑水库,主要原因是该方案中( )
A.峡谷口海拔高 B.淹没土地少
C.人口迁移量少 D.库区面积和蓄水量大
(2024七上·浦北期中)某中学研学小组计划在暑假期间到当地的小东湖景区开展活动,小东湖是一个自然风光旖旎、生态资源丰富的湖泊,研学小组将在此运用所学知识探索它的奥秘。下图是本次研学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研学小组需要制定从学校到小东湖的具体路线,应参考( )
A.当地行政区划图 B.当地河流湖泊分布图
C.当地交通图 D.世界的国家和地区图
7.研学小组到达小东湖景区后,利用手机查找景区导览图信息,若将手机上的数字地图放大,则( )
A.图幅变小 B.显示内容更简略
C.表示范围更小 D.比例尺变小
8.同学们登临观景亭,不可能体验到的是( )
A.仰望飞瀑 B.远眺湖景 C.游人戏水 D.俯瞰奇峰
(2024七上·文山期末)某中学开展研学活动,读“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9.图中甲(山峰)、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最有可能是( )
A.800米 B.900米 C.750米 D.850米
10.同学们找出清水河水上漂流活动最惊险刺激的河段,该河段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024七上·澄江期末)读“北京市(40°N,116°E)某山区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图示地区的地形类型主要是( )
A.高原 B.丘陵 C.山地 D.盆地
12.关于图示地形部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山脊——河流的分水岭
B.②——鞍部——两山峰间最高的地方
C.③——山谷——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弯曲
D.④——陡崖——常年可见瀑布景观
13.有关露营地的选址及其原因,你认为最合理的是( )
A.①地:海拔低,坡度和缓 B.②地:地势平缓,利于扎营
C.③地:地势高,视野开阔 D.④地:位于北坡,阴凉防晒
(2024七上·电白期末)很多地段的铁路采用下图所示的“灯泡”形迂回线路,当火车头拖着长长的“尾巴”行驶在崇山峻岭中时,火车运行已然成为一道风景。随着铁路工程技术的发展,有些“灯泡”形线路被“裁穹取直”,逐渐被隧道和桥梁取代。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面小题。
14.图中采用“灯泡”形线路的主要原因是( )
A.尽量使铁路线坡度更平缓 B.尽量少占用耕地
C.避开山体滑坡和泥石流 D.减少对沿途植被的破坏
15.若规划建设的高速铁路经过AB地,你将选择采用下列哪种方式修建( )
A.修建成“灯泡”形高速铁路 B.过AB两地建桥
C.开挖隧道修建 D.顺着地势修建成坡路
(2024七上·通榆期末)地图是我们学习地理和日常生产生活的重要工具。下图是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外出考察时使用的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6.地理小组的同学测是海拔为400米的山脚下的气温是12℃,那么山峰A处的气温大致为( )
A.12.6℃ B.6℃ C.11.4℃ D.-12℃
17.地理小组的同学经过考察发现D处有一条小溪,小溪的流向是( )
A.东北流向西南 B.从西流向东
C.从西南流向东北 D.从东流向西
18.若量得图中A、C两地图上距离约为3厘米,其实地距离为( )
A.9千米 B.1千米 C.10千米 D.0.2千米
19.在考察时,老师提醒同学们要远离C处,避免发生意外。因为C处是( )
A.山峰 B.山脊 C.山谷 D.陡崖
(2023七上·东莞月考)我国山东省潍坊市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到沂蒙山区进行研学,左图是该地正在建设的大型山坡集中式光伏发电站。右图为我国山东省沂蒙山区某地等高线地形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山坡集中式光伏发电站适宜建在右图中阳光充足的(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21.图示区域的相对高度最大可能是( )
A.180米 B.360米 C.550米 D.740米
(2023七上·十堰期中)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22.下列关于地形部位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处为山脊,易发育成河流
B.乙处为山峰,是图中海拔最高的地方
C.丙处为陡崖,适合开发攀岩旅游项目
D.丁处为鞍部,海拔在400米-500米之间
2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如果测得丙丁之间的图上距离为3厘米,其实地距离为3千米,则该图比例尺为1:100000
B.小清河AB段的流向大致是自东北向西南流
C.小清河AB段比CD段的流速慢
D.同学们要登乙山顶考察,ab两条线路中较缓的是b
(2023七上·株洲期末)下图为北斗导航系统开发的某城市车载导航界面。完成下面小题。
24.箭头代表汽车行进的方向是( )
A.向正北 B.向正南 C.向西南 D.向东北
25.车载导航地图属于( )
A.卫星遥感图 B.城市行政区域图
C.电子地图 D.城市交通图
26.若点击界面上的“+”, 出现的变化是( )
A.显示内容更详细 B.图幅变小
C.比例尺变小 D.实际范围更大
27.(2023七上·武穴期中)如图,是四幅经纬图,图幅大小相等,其比例尺大小关系是( )
A.甲>乙>丙>丁 B.甲<乙<丙<丁
C.丙>丁>乙>甲 D.丁>丙>甲>乙
(2024七上·揭西期中)凸面镜是以凸面成像,在驾驶员视线受阻时,可借助凸面镜观察对向车辆行驶情况,主要用于各种弯道、路口,它可以有效提升行车安全。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和“凸面镜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28.为减少行车安全隐患,图示公路段上ABCD四点中,最有必要设置凸面镜的是( )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29.下列关于图中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等高距为100米
B.E点的海拔高度为700米
C.F处是山脊
D.米河的干流的流向是自西南流向东北
30.(2024七上·潮阳期中)小明学习了地图知识后,决定要用一张长约30厘米,宽约21厘米的纸绘制自己学校平面图(学校长宽各约200m),你认为下列哪个比例尺最合适( )
A.1:100 B.1:1000 C.1:10 000 D.1:1 00 000
二、材料分析题
31.(2024七上·潮南月考)新题型【项目式学习】
项目名称:美化校园,我们在行动。
项目背景:新同学对校园充满好奇心与探索欲,为了让他们熟悉校园环境,加强同学之间的沟通协作,增强其热爱学校的情感,学校发起了“美化校园,我们在行动”的项目式学习活动。
准备阶段:为了让新同学尽快熟悉环境,同学们搜集到一幅校园平面图。请你据图完成以下任务。
(1)说出餐厅在教学楼1的 方向。行知路的走向是 走向。
(2)图中行知路长约5厘米,某同学量得这条路的实地长度约为200米。请为这幅校园平面图添加一个合适的比例尺 。若图中校园的长为10厘米,宽为5厘米,那校园的实际面积为 。
(3)在学校实地走访调查过程中,你认为同学们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4)调查中,同学们发现有些功能区的布局不太合理。请选择一个你认为不太合理的功能区,并简要说明理由
32.(2024七上·廉江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低碳发展,创造更多就业增收机会,全面实现农民富裕富足。
材料二:近年来,全国各地陆续打赢脱贫攻坚战,小明的家乡也成功脱贫,随后进入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经济阶段。图为小明家乡等高线地形图。
(1)请写出地形部位C的名称和山峰A的海拔高度。
(2)请比较河流m和n的流速并说明理由。为建设河流大坝,哪个村庄的居民需要搬迁?
(3)小明认为他们村的位置(或环境)比甲村好,请说出理由。
(4)当地政府计划在甲、乙两村之间修建道路,有图示①②两条路线方案,请你选择其中一条路线,谈谈其优缺点。
33.(2024七上·通榆期末)为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情况,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前开展实地考察。下图示意考察地区的等高线(单位:米)地形。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地区最高峰海拔不超过 米,A山峰与B地的相对高度是 米。
(2)小组成员测得甲村到乙村的图上距离约为3厘米,则两村的实地距离为 千米。考察路线途经玻璃栈道景观、该景观出现在D (地形部位)。
(3)村庄乙位于村庄甲的 方向
(4)考察途中,小组成员想了解该地区河流水质状况,应该前往E、F两地中的 地,判断依据是 。
(5)该地区计划在C地建设大坝,若大坝选址确定在C地,为了确保大坝的顺利建设,需搬迁的村庄是 村。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B
2.C
【知识点】地图的选择和使用;比例尺
【解析】【点评】了解国家和地区的分布,适合查阅世界政区图。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比例尺越大,显示范围越小,显示内容越详细。
1.了解国家和地区的分布,最好查阅世界政区图,选项A、C、D错误,选项B正确,
故答案为:B。
2.由图可知,乙图更加详细,显示的范围更小,比例尺变大,选项C正确,选项A、B、D错误,
故答案为:C。
【答案】3.A
4.A
5.D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点评】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在等高线上标有海拔数值, 如100米、200米。这种用等高线表示地形的地图,就是等高线地形图。 通过等高线的特征,可以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和陡崖等常见的地形部位。
3.等高线地形图中,山间盆地的等高线特征是中间低、四周高。图中规模最大的村庄所在区域,等高线呈现中间数值低,周边数值高,符合山间盆地的地形特点,A正确;
山顶台地是山顶相对平缓区域,山谷是等高线向高处凸,山坡是倾斜的地形面,都不符合,BCD错误。
故答案为:A。
4.读图分析,根据图中等高线的数值可判断,村庄海拔在300米-400米之间,西峰的海拔在800米-900米之间,因此两地的相对高度在400米-600米之间,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5.修筑水库,要考虑库区面积和蓄水量,一般在口袋形地形的出口处,库区面积大、蓄水量多。①处库区范围太小;②处位于山谷出口,等高线围成的库区范围更大,修筑水库后,库区面积和蓄水量大。
故答案为:D。
【答案】6.C
7.C
8.D
【知识点】地图的选择和使用;比例尺;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点评】在庞大的地图家族中,有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自然地图包括地形图、气候图、水文图、植被图等,社会经济地图包括工业图、农业图、商业图、交通图、人口分布图等。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地图。图幅不变,比例尺越大,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时,海拔由外向内增高的为山顶;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时,海拔由内向外增高的为盆地;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高处的为山谷;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低处的为山脊;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两山顶之间的部位是鞍部。
6.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研学小组需要制定从学校到小东湖的具体路线,应参考当地交通图。当地行政区划图、河流湖泊分布图、世界的国家和地区图都没有帮助。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7.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若将手机上的数字地图放大,相当于图幅不变,表示的实际范围缩小了,因此地图的信息将更加详细,地图的比例尺将变大。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8.读图,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等高线重叠处为陡崖,河流流经陡崖部位会形成瀑布,读图可知,
A.观景亭位于等高线重叠处,即陡崖下方,因此可以体验到仰望瀑布的景观,A不符合题意;
B.观景亭与东湖之间为开阔的谷地,视线不会受到遮挡,可以体验到远眺东湖的景观,B不符合题意。C.观景亭临近河流,因此可以看到游人戏水,C不符合题意;
D.观景亭没有位于山顶,因此不能体验到俯瞰山峰的景观,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答案】9.C
10.B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点评】等高线地图中,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距离相等即为等高距,两地之间海拔差值即为相对高度;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缓。
9.由图可知,该等高线地图中等高距为100米,因此甲为800-900米,乙地为100米,因此两地相对高度可能是700-800米,选项C正确,选项A、B、D错误,
故答案为:C。
10.②等高线最为密集,因此地势落差最大,水上漂流活动也会惊险刺激,选项B正确,选项A、C、D错误,
故答案为:B。
【答案】11.C
12.A
13.B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点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鞍部为两个山峰之间连接的部分,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等高线重叠消失处为陡崖。
11.由图可知,该地区地形类型主要是山地,选项C正确,
故答案为:C。
12.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为河流的分水岭,选项A正确;鞍部为两山峰之间连接的部分,山谷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陡崖地势落差较大,但河流并不经过,不能看到瀑布景观,选项B、C、D错误,
故答案为:A。
13.A、①地为山脊,不适宜作为露营地,选项A错误;B、②地为鞍部,地势平缓,利于扎营,选项B正确;
CD、③地为山谷,④地为陡崖,均不适宜作为露营地,选项C、D错误,
故答案为:B。
【答案】14.A
15.B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点评】山谷通常是集水之地,往往形成小溪或河流;山脊通常是一座山的分水岭;爬山容易选择坡度和缓,等高线稀疏的地方;攀岩选择坡度陡峭的陡崖。最易发生滑坡、崩塌的是山脊,最易发生泥石流的是山谷。
14.图中采用“灯泡”形线路的主要原因是尽量沿着等高线修建,减少所跨越的等高线数量,降低沿线的坡度,保证列车运行安全,A正确。
故答案为:A
15.若规划建设的高速铁路经过AB地,所经过的线路为山谷部位,可能有河流的分布,因此需要建桥,B正确。
故答案为:B
【答案】16.C
17.B
18.A
19.D
【知识点】比例尺;方向判断;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点评】等高线地形图当中,同一等高线上各点海拔高度相同,不同地点海拔差值称之为相对高度。根据指北针来判断方向,依据比例尺可以判定与实际大小的比例关系。等高线重叠消失处,为陡崖部分。等高线向海拔高处突出,为山谷部位,山谷部位易发育河流。
16.气温每升高100m,气温下降0.6℃,由等高线地形图可知,A处海拔为513m,相对高度为513-400=113米,因此气温下降1.13*0.6=0.678,因此山峰A处的气温为12-0.678=11.322,因此大致为选项C,选项A、B、D错误,
故答案为:C。
17.由图中指北针的方向指示,可以判断小溪的流向为从西向东流,选项B正确,选项A、C、D错误,
故答案为:B。
18.由图中比例尺可得,该等高线地形图当中图上1cm相当于实际3km,因此图上距离相距3cm,实地距离为9km,选项A正确,选项B、C、D错误,
故答案为:A。
19.由图可知,C为等高线重叠消失处,为陡崖部位,选项D正确,
故答案为:D。
【答案】20.C
21.C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点评】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山谷为集水线,能形成河流,山脊为分水线,不能形成河流。
20.A、甲处为山谷,光照条件较差,且等高线较密集,坡度较陡,A错误;
B、乙处位于山谷地带,位于背光的阴坡,面向北方,阳光不足,B错误;
C、丙处为山脊,面向南方,光照充足,适宜建设大型山坡集中式光伏发电站,C正确;
D、丁处位于河谷背光的阴坡,面向北方,光照条件较差,且靠近河流,D错误。
故答案为:C。
21.图中等高距为100米。图中海拔最低处的范围是在100~ 200米之间;最高处的海拔范围是在 600~ 700米之间,两地的相对高度的范围是400-600米,C位于该区间,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答案】22.C
23.B
【知识点】比例尺;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点评】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所以比例尺也叫缩尺,用公式表示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有三种表示方法:数字式、线段式、和文字式,这三种表示方法可以互换。在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般定向法:面对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定方向。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根据指向标判定方向,指向标的箭头指向正北方。在经纬网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网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2.读图,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
A.甲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易发育成河流,A不符合题意;
B.乙处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峰,但不是图中海拔最高的地方,B不符合题意;C.丙处等高线重合,为陡崖,适合开发攀岩旅游项目,C符合题意;
D.丁处为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海拔在300-400米之间,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3.读图,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
A.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该题比例尺=3厘米÷3千米=3厘米÷300000厘米=1:100000,A不符合题意;
B.根据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来判断可知,小清河AB段的流向自西北向东南,B符合题意;
C.河流AB段比CD段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流速较慢,C不符合题意;
D.同学们要登乙山顶考察,ab两条线路中较缓的是b线路,因为b线路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答案】24.D
25.C
26.A
【知识点】地图的选择和使用;比例尺;方向判断
【解析】【点评】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中,根据指向标的指向,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确定方向,当显示内容更加详细时,表示范围更小,比例尺变大。
24.根据图中指北针,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确定方向,可以确定箭头代表汽车行进的方向是东北方向,选项A,B,C错误,选项D正确,
故答案为:D。
25.车载导航地图属于电子地图,选项A,B,D错误,选项C正确,
故答案为:C。
26.+号可以使得显示内容更加详细,表示范围更小,比例尺变大,实际范围不变,选项A正确,选项B,C,D错误,
故答案为:A。
27.【答案】C
【知识点】比例尺
【解析】【分析】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显示的范围越小,比例尺越小,显示的范围越大,四幅图当中,丙的范围最小,比例尺最大,其次是丁,乙和甲,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比例尺越大,地图所表示的范围越小,图内表示的内容越详细,精度越高; 比例尺越小,地图上所表示的范围越大,反映的内容越简略,精确度越低。
【答案】28.B
29.A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点评】凸面镜应用较为广泛,可用于转弯镜、广角镜等,最为常见的就是倒车镜与哈哈镜,利用了对光发散的原理,可以扩大视野,从而更好地注意到后方车辆的情况。
28.凸面镜用于视线受阻的弯道、路口,提升行车安全。图中B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弯度大,该部位会阻挡前方的视线,所以该地最需安装凸面镜,B正确;A、D处没有视线阻挡,C处为山谷,视线较好,均不需要安装凸面镜,ACD错误。
故答案为:B。
29.A、等高距是相邻等高线的海拔差,图中相邻等高线差 100 米,故等高距为100米,A正确;
B、E地位于800米等高线上,海拔高度为800米,B错误;
C、F处等高线向高出突出,且有河流,为山谷,C错误;
D、图上无指向标或经纬网,默认“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且河流流向与等高线突出方向相反,因此米河的干流自东北向西南流,D错误。
故答案为:A。
30.【答案】B
【知识点】比例尺
【解析】【分析】根据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地图的比例尺越大,表示范围越小,表示内容越详细;地图的比例尺越小,表示范围越大,表示内容越简单。所以绘制范围较小的操场,要应用较大的比例尺,30厘米:20000厘米=3:2000,与1:1000的比例尺最接近,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31.【答案】(1)东北;南北
(2)1:4000;80000平方米
(3)遵守学校纪律;及时记录;注重团队合作;与人礼貌交流;服从老师、组长安排;爱护公共设施;保护公共环境;等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
(4)示例:垃圾处理站布局不太合理,理由是其距离教学楼和图书馆太近。(其他答案合理亦可)
【知识点】比例尺;地图上的方向判读
【解析】【分析】(1)读图分析可知,图中没有经纬网,也没有指向标,应该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因此餐厅在1号教学楼的东北方向;行知路的走向是南北走向。
(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图中距离为5厘米,实地距离200米,即20000厘米,因此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5:20000=1:4000。说明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40米。已知图上的校园长度为10厘米,宽度为5厘米,因此其长和宽的实际距离分别为400米(10×40米)和200米(5×40米),因此校园的实际面积=400米×200米=80000平方米。(3)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 在学校实地走访调查过程中 , 同学们应该注意以下事项,如:应注意遵守学校纪律;及时记录;注重团队合作;与人礼貌交流;服从老师、组长安排;爱护公共设施;保护公共环境等。
(4)读图,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图书馆与垃圾处理站布局不合理,因为其距离教学楼和图书馆太近,垃圾处理站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和气味会对图书馆中正在学习的学生造成干扰。
故答案为:(1)东北;南北;(2)1:4000;80000平方米;(3) 遵守学校纪律;及时记录;注重团队合作;与人礼貌交流;服从老师、组长安排;爱护公共设施;保护公共环境;等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 ;(4) 垃圾处理站布局不太合理,理由是其距离教学楼和图书馆太近 。
【点评】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所以比例尺也叫缩尺,用公式表示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有三种表示方法:数字式、线段式、和文字式,这三种表示方法可以互换。在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般定向法:面对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定方向。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根据指向标判定方向,指向标的箭头指向正北方。在经纬网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网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读图并根据所学可知,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餐厅在1号教学楼的东北方向;行知路的走向是南北走向。
(2)读图并根据所学可知,图中距离5厘米,实地距离200米,实地距离为20000厘米,故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5:20000=1:4000。当图上的校园长度为10厘米,宽度为5厘米时,我们可以按照比例尺将其转换为实际的长度和宽度:实际长度=10厘米×4000=40000厘米=400米,实际宽度=5厘米×4000=20000厘米=200米,校园的实际面积=400米×200米=80000平方米。
(3)根据所学可知,在实地走访中,同学们应注意遵守学校纪律;及时记录;注重团队合作;与人礼貌交流;服从老师、组长安排;爱护公共设施;保护公共环境等。
(4)读图可知,图书馆与垃圾处理站布局不合理,理由是其距离教学楼和图书馆太近,垃圾处理站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和气味会影响图书馆中正在学习的学生。
32.【答案】(1)C是鞍部;山峰A海拔在1200-1300米之间
(2)m河流速比n河快,因为m河坡度陡;丙地居民需要搬迁
(3)小明所在村地势平缓,水源充足;甲村地势高,水源不足
(4)选②:②沿等高线修建,坡度缓,便于施工,缺点是距离大;选①:①距离短,但是经过更多等高线,施工不便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点评】(1)在等高线地形图中,鞍部是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 。C 位于两个山峰之间,所以是鞍部;图中等高距为100米,所以山峰的海拔在1200米到1300米之间。
(2)河流流速与坡度有关,坡度越陡,流速越快。m 河处等高线比 n 河处密集,坡度更陡,所以 m 河流速比 n 河快;如果建设大坝,那么大坝上游处的丙村庄会被淹没,丙村居民需要搬迁。
(3)由图可知,小明所在村庄海拔在200米以下,有河流经过,地势较为平坦,水源充足;甲村海拔高,并且附近无河流,所以小明认为他们村的位置(或环境)比甲村好。
(4)由图可知,②线路沿等高线修建,坡度缓,便于施工,缺点是距离大;①线路距离短,但是经过更多等高线,地势落差大,施工不便。
【点评】在等高线地形图中,位于两个山顶之间的低地部分是鞍部;等高线重合部位是陡崖;等高线向数值大的方向凸出是山谷;等高线向数值小的方向凸出是山脊;等高线数值内大外小的是山顶;等高线数值内小外大的是盆地。等高线越稠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根据指向标可以确定相对位置。根据等高距和等高线数值的递变规律可以确定两地的海拔高度范围,采取交叉相减的方法计算相对高度。
(1)由图可知,地形C位于两山之间,地势较为缓和,是鞍部;图中等高距为100米,所以山峰的海拔在1200米到1300米之间。
(2)由图可知,m河处等高线密集,坡度陡,流速快;n处等高线稀疏,坡度缓,流速慢;如果建设大坝,那么大坝上游处的丙村庄会被淹没,丙村居民需要搬迁。
(3)由图可知,小明所在村庄海拔在200米以下,有河流经过,地势较为平坦,水源充足;甲村海拔高,并且附近无河流,所以小明认为他们村的位置(或环境)比甲村好。
(4)由图可知,②线路沿等高线修建,坡度缓,便于施工,缺点是距离大;①线路距离短,但是经过更多等高线,地势落差大,施工不便。
33.【答案】(1)650;180
(2)6;陡崖
(3)东南
(4)E;E处为山谷,可能发育河流。
(5)甲
【知识点】比例尺;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地图上的方向判读
【解析】【分析】(1)读图分析可知,图中等高距为50米,因此推断最高山峰海拔在600-650米之间,即不超过650米。A山峰海拔为580米,B海拔为400米,因此两地的相对高度为580-400=180米。
(2)读图分析可知,图中比例尺为1:200000,说明图上一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千米。根据题意可知,甲村到乙村的图上距离约为3厘米,则两村的实地距离为2×3=6千米。D位于等高线重合处,因此地形部位为陡崖。
(3)读图分析可知,图中有指向标,箭头所指方向为北。因此可以判断村庄乙位于村庄甲的东南方向。
(4)读图分析可知, E、F两地中,E处等高线弯曲部分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易形成河流;F处等高线弯曲部分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不易形成河流。因此要区考察河流的水质,应前往E处。
(5)读图分析可知,若在C处建大坝,则会淹没甲村,因此需要搬迁。
故答案为:(1)650;180;(2)5;陡崖;(3)东南;(4)E;E处为山谷,可能发育河流。(5)甲。
【点评】在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般定向法:面对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定方向。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根据指向标判定方向,指向标的箭头指向正北方。在经纬网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网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所以比例尺也叫缩尺,用公式表示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有三种表示方法:数字式、线段式、和文字式,这三种表示方法可以互换。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时,海拔由外向内增高的为山顶;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时,海拔由内向外增高的为盆地;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高处的为山谷;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低处的为山脊;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两山顶之间的部位是鞍部。海拔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地面某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地的高度差。
(1)读图分析,图中等高距是50米,推断最高山峰海拔不超过650米。A山峰海拔为580米,B海拔为400米,故两地的相对高度为180米。
(2)图中比例尺为1:200000,即图上一厘米表示实地2千米,故可知甲村到乙村的图上距离约为3厘米,则两村的实地距离为6千米。D处等高线重合,可推断为陡崖。
(3)图中有指向标,指向标箭头所指方向为北,从而推算村庄乙位于村庄甲的东南方向。
(4)读图分析,E处等高线凸向高海拔为山谷,F处登高线凸向低海拔为山脊,山谷易形成河流,要区考察河流的水质,应前往E处。
(5)若在C处建大坝,则会淹没甲村,因此需要搬迁。
1 / 1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提升卷
一、选择题
(2023七上·临沂期末)2023年10月以来,世界局势动荡,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冲突愈演愈烈,在巴勒斯坦的加沙地带造成了巨大的平民伤亡,读图,完成下题。
甲图 乙图
1.小雨想第一时间了解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位置,他最好查阅( )
A.世界地形图 B.世界政区图
C.世界气候图 D.世界人口分布图
2.和甲图相比,乙图( )
A.实际范围不变 B.实际范围变大
C.比例尺变大 D.比例尺不变
【答案】1.B
2.C
【知识点】地图的选择和使用;比例尺
【解析】【点评】了解国家和地区的分布,适合查阅世界政区图。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比例尺越大,显示范围越小,显示内容越详细。
1.了解国家和地区的分布,最好查阅世界政区图,选项A、C、D错误,选项B正确,
故答案为:B。
2.由图可知,乙图更加详细,显示的范围更小,比例尺变大,选项C正确,选项A、B、D错误,
故答案为:C。
(2024七上·广州期中)校地理兴趣小组正在娄底某贫困山村考察,为贫困山村实施产业脱贫进行实地调查。下图为贫困山村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考察队员来到该地规模最大的村庄,发现该村庄四周地形较封闭,所处地形为( )
A.山间盆地 B.山顶台地 C.幽深山谷 D.平缓山坡
4.队员们从该村庄出发,向西徒步考察,登上了西峰。估算两地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
A.500米 B.600米 C.700米 D.800米
5.通过调查后,兴趣小组人员发现该地区在图中①②两处均适宜修筑水库、发展灌溉和淡水养殖。兴趣小组成员建议在②处修筑水库,主要原因是该方案中( )
A.峡谷口海拔高 B.淹没土地少
C.人口迁移量少 D.库区面积和蓄水量大
【答案】3.A
4.A
5.D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点评】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在等高线上标有海拔数值, 如100米、200米。这种用等高线表示地形的地图,就是等高线地形图。 通过等高线的特征,可以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和陡崖等常见的地形部位。
3.等高线地形图中,山间盆地的等高线特征是中间低、四周高。图中规模最大的村庄所在区域,等高线呈现中间数值低,周边数值高,符合山间盆地的地形特点,A正确;
山顶台地是山顶相对平缓区域,山谷是等高线向高处凸,山坡是倾斜的地形面,都不符合,BCD错误。
故答案为:A。
4.读图分析,根据图中等高线的数值可判断,村庄海拔在300米-400米之间,西峰的海拔在800米-900米之间,因此两地的相对高度在400米-600米之间,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5.修筑水库,要考虑库区面积和蓄水量,一般在口袋形地形的出口处,库区面积大、蓄水量多。①处库区范围太小;②处位于山谷出口,等高线围成的库区范围更大,修筑水库后,库区面积和蓄水量大。
故答案为:D。
(2024七上·浦北期中)某中学研学小组计划在暑假期间到当地的小东湖景区开展活动,小东湖是一个自然风光旖旎、生态资源丰富的湖泊,研学小组将在此运用所学知识探索它的奥秘。下图是本次研学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研学小组需要制定从学校到小东湖的具体路线,应参考( )
A.当地行政区划图 B.当地河流湖泊分布图
C.当地交通图 D.世界的国家和地区图
7.研学小组到达小东湖景区后,利用手机查找景区导览图信息,若将手机上的数字地图放大,则( )
A.图幅变小 B.显示内容更简略
C.表示范围更小 D.比例尺变小
8.同学们登临观景亭,不可能体验到的是( )
A.仰望飞瀑 B.远眺湖景 C.游人戏水 D.俯瞰奇峰
【答案】6.C
7.C
8.D
【知识点】地图的选择和使用;比例尺;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点评】在庞大的地图家族中,有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自然地图包括地形图、气候图、水文图、植被图等,社会经济地图包括工业图、农业图、商业图、交通图、人口分布图等。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地图。图幅不变,比例尺越大,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时,海拔由外向内增高的为山顶;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时,海拔由内向外增高的为盆地;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高处的为山谷;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低处的为山脊;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两山顶之间的部位是鞍部。
6.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研学小组需要制定从学校到小东湖的具体路线,应参考当地交通图。当地行政区划图、河流湖泊分布图、世界的国家和地区图都没有帮助。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7.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若将手机上的数字地图放大,相当于图幅不变,表示的实际范围缩小了,因此地图的信息将更加详细,地图的比例尺将变大。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8.读图,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等高线重叠处为陡崖,河流流经陡崖部位会形成瀑布,读图可知,
A.观景亭位于等高线重叠处,即陡崖下方,因此可以体验到仰望瀑布的景观,A不符合题意;
B.观景亭与东湖之间为开阔的谷地,视线不会受到遮挡,可以体验到远眺东湖的景观,B不符合题意。C.观景亭临近河流,因此可以看到游人戏水,C不符合题意;
D.观景亭没有位于山顶,因此不能体验到俯瞰山峰的景观,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024七上·文山期末)某中学开展研学活动,读“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9.图中甲(山峰)、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最有可能是( )
A.800米 B.900米 C.750米 D.850米
10.同学们找出清水河水上漂流活动最惊险刺激的河段,该河段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9.C
10.B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点评】等高线地图中,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距离相等即为等高距,两地之间海拔差值即为相对高度;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缓。
9.由图可知,该等高线地图中等高距为100米,因此甲为800-900米,乙地为100米,因此两地相对高度可能是700-800米,选项C正确,选项A、B、D错误,
故答案为:C。
10.②等高线最为密集,因此地势落差最大,水上漂流活动也会惊险刺激,选项B正确,选项A、C、D错误,
故答案为:B。
(2024七上·澄江期末)读“北京市(40°N,116°E)某山区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图示地区的地形类型主要是( )
A.高原 B.丘陵 C.山地 D.盆地
12.关于图示地形部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山脊——河流的分水岭
B.②——鞍部——两山峰间最高的地方
C.③——山谷——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弯曲
D.④——陡崖——常年可见瀑布景观
13.有关露营地的选址及其原因,你认为最合理的是( )
A.①地:海拔低,坡度和缓 B.②地:地势平缓,利于扎营
C.③地:地势高,视野开阔 D.④地:位于北坡,阴凉防晒
【答案】11.C
12.A
13.B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点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鞍部为两个山峰之间连接的部分,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等高线重叠消失处为陡崖。
11.由图可知,该地区地形类型主要是山地,选项C正确,
故答案为:C。
12.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为河流的分水岭,选项A正确;鞍部为两山峰之间连接的部分,山谷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陡崖地势落差较大,但河流并不经过,不能看到瀑布景观,选项B、C、D错误,
故答案为:A。
13.A、①地为山脊,不适宜作为露营地,选项A错误;B、②地为鞍部,地势平缓,利于扎营,选项B正确;
CD、③地为山谷,④地为陡崖,均不适宜作为露营地,选项C、D错误,
故答案为:B。
(2024七上·电白期末)很多地段的铁路采用下图所示的“灯泡”形迂回线路,当火车头拖着长长的“尾巴”行驶在崇山峻岭中时,火车运行已然成为一道风景。随着铁路工程技术的发展,有些“灯泡”形线路被“裁穹取直”,逐渐被隧道和桥梁取代。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面小题。
14.图中采用“灯泡”形线路的主要原因是( )
A.尽量使铁路线坡度更平缓 B.尽量少占用耕地
C.避开山体滑坡和泥石流 D.减少对沿途植被的破坏
15.若规划建设的高速铁路经过AB地,你将选择采用下列哪种方式修建( )
A.修建成“灯泡”形高速铁路 B.过AB两地建桥
C.开挖隧道修建 D.顺着地势修建成坡路
【答案】14.A
15.B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点评】山谷通常是集水之地,往往形成小溪或河流;山脊通常是一座山的分水岭;爬山容易选择坡度和缓,等高线稀疏的地方;攀岩选择坡度陡峭的陡崖。最易发生滑坡、崩塌的是山脊,最易发生泥石流的是山谷。
14.图中采用“灯泡”形线路的主要原因是尽量沿着等高线修建,减少所跨越的等高线数量,降低沿线的坡度,保证列车运行安全,A正确。
故答案为:A
15.若规划建设的高速铁路经过AB地,所经过的线路为山谷部位,可能有河流的分布,因此需要建桥,B正确。
故答案为:B
(2024七上·通榆期末)地图是我们学习地理和日常生产生活的重要工具。下图是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外出考察时使用的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6.地理小组的同学测是海拔为400米的山脚下的气温是12℃,那么山峰A处的气温大致为( )
A.12.6℃ B.6℃ C.11.4℃ D.-12℃
17.地理小组的同学经过考察发现D处有一条小溪,小溪的流向是( )
A.东北流向西南 B.从西流向东
C.从西南流向东北 D.从东流向西
18.若量得图中A、C两地图上距离约为3厘米,其实地距离为( )
A.9千米 B.1千米 C.10千米 D.0.2千米
19.在考察时,老师提醒同学们要远离C处,避免发生意外。因为C处是( )
A.山峰 B.山脊 C.山谷 D.陡崖
【答案】16.C
17.B
18.A
19.D
【知识点】比例尺;方向判断;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点评】等高线地形图当中,同一等高线上各点海拔高度相同,不同地点海拔差值称之为相对高度。根据指北针来判断方向,依据比例尺可以判定与实际大小的比例关系。等高线重叠消失处,为陡崖部分。等高线向海拔高处突出,为山谷部位,山谷部位易发育河流。
16.气温每升高100m,气温下降0.6℃,由等高线地形图可知,A处海拔为513m,相对高度为513-400=113米,因此气温下降1.13*0.6=0.678,因此山峰A处的气温为12-0.678=11.322,因此大致为选项C,选项A、B、D错误,
故答案为:C。
17.由图中指北针的方向指示,可以判断小溪的流向为从西向东流,选项B正确,选项A、C、D错误,
故答案为:B。
18.由图中比例尺可得,该等高线地形图当中图上1cm相当于实际3km,因此图上距离相距3cm,实地距离为9km,选项A正确,选项B、C、D错误,
故答案为:A。
19.由图可知,C为等高线重叠消失处,为陡崖部位,选项D正确,
故答案为:D。
(2023七上·东莞月考)我国山东省潍坊市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到沂蒙山区进行研学,左图是该地正在建设的大型山坡集中式光伏发电站。右图为我国山东省沂蒙山区某地等高线地形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山坡集中式光伏发电站适宜建在右图中阳光充足的(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21.图示区域的相对高度最大可能是( )
A.180米 B.360米 C.550米 D.740米
【答案】20.C
21.C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点评】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山谷为集水线,能形成河流,山脊为分水线,不能形成河流。
20.A、甲处为山谷,光照条件较差,且等高线较密集,坡度较陡,A错误;
B、乙处位于山谷地带,位于背光的阴坡,面向北方,阳光不足,B错误;
C、丙处为山脊,面向南方,光照充足,适宜建设大型山坡集中式光伏发电站,C正确;
D、丁处位于河谷背光的阴坡,面向北方,光照条件较差,且靠近河流,D错误。
故答案为:C。
21.图中等高距为100米。图中海拔最低处的范围是在100~ 200米之间;最高处的海拔范围是在 600~ 700米之间,两地的相对高度的范围是400-600米,C位于该区间,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2023七上·十堰期中)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22.下列关于地形部位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处为山脊,易发育成河流
B.乙处为山峰,是图中海拔最高的地方
C.丙处为陡崖,适合开发攀岩旅游项目
D.丁处为鞍部,海拔在400米-500米之间
2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如果测得丙丁之间的图上距离为3厘米,其实地距离为3千米,则该图比例尺为1:100000
B.小清河AB段的流向大致是自东北向西南流
C.小清河AB段比CD段的流速慢
D.同学们要登乙山顶考察,ab两条线路中较缓的是b
【答案】22.C
23.B
【知识点】比例尺;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点评】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所以比例尺也叫缩尺,用公式表示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有三种表示方法:数字式、线段式、和文字式,这三种表示方法可以互换。在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般定向法:面对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定方向。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根据指向标判定方向,指向标的箭头指向正北方。在经纬网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网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2.读图,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
A.甲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易发育成河流,A不符合题意;
B.乙处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峰,但不是图中海拔最高的地方,B不符合题意;C.丙处等高线重合,为陡崖,适合开发攀岩旅游项目,C符合题意;
D.丁处为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海拔在300-400米之间,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3.读图,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
A.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该题比例尺=3厘米÷3千米=3厘米÷300000厘米=1:100000,A不符合题意;
B.根据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来判断可知,小清河AB段的流向自西北向东南,B符合题意;
C.河流AB段比CD段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流速较慢,C不符合题意;
D.同学们要登乙山顶考察,ab两条线路中较缓的是b线路,因为b线路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023七上·株洲期末)下图为北斗导航系统开发的某城市车载导航界面。完成下面小题。
24.箭头代表汽车行进的方向是( )
A.向正北 B.向正南 C.向西南 D.向东北
25.车载导航地图属于( )
A.卫星遥感图 B.城市行政区域图
C.电子地图 D.城市交通图
26.若点击界面上的“+”, 出现的变化是( )
A.显示内容更详细 B.图幅变小
C.比例尺变小 D.实际范围更大
【答案】24.D
25.C
26.A
【知识点】地图的选择和使用;比例尺;方向判断
【解析】【点评】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中,根据指向标的指向,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确定方向,当显示内容更加详细时,表示范围更小,比例尺变大。
24.根据图中指北针,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确定方向,可以确定箭头代表汽车行进的方向是东北方向,选项A,B,C错误,选项D正确,
故答案为:D。
25.车载导航地图属于电子地图,选项A,B,D错误,选项C正确,
故答案为:C。
26.+号可以使得显示内容更加详细,表示范围更小,比例尺变大,实际范围不变,选项A正确,选项B,C,D错误,
故答案为:A。
27.(2023七上·武穴期中)如图,是四幅经纬图,图幅大小相等,其比例尺大小关系是( )
A.甲>乙>丙>丁 B.甲<乙<丙<丁
C.丙>丁>乙>甲 D.丁>丙>甲>乙
【答案】C
【知识点】比例尺
【解析】【分析】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显示的范围越小,比例尺越小,显示的范围越大,四幅图当中,丙的范围最小,比例尺最大,其次是丁,乙和甲,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比例尺越大,地图所表示的范围越小,图内表示的内容越详细,精度越高; 比例尺越小,地图上所表示的范围越大,反映的内容越简略,精确度越低。
(2024七上·揭西期中)凸面镜是以凸面成像,在驾驶员视线受阻时,可借助凸面镜观察对向车辆行驶情况,主要用于各种弯道、路口,它可以有效提升行车安全。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和“凸面镜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28.为减少行车安全隐患,图示公路段上ABCD四点中,最有必要设置凸面镜的是( )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29.下列关于图中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等高距为100米
B.E点的海拔高度为700米
C.F处是山脊
D.米河的干流的流向是自西南流向东北
【答案】28.B
29.A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点评】凸面镜应用较为广泛,可用于转弯镜、广角镜等,最为常见的就是倒车镜与哈哈镜,利用了对光发散的原理,可以扩大视野,从而更好地注意到后方车辆的情况。
28.凸面镜用于视线受阻的弯道、路口,提升行车安全。图中B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弯度大,该部位会阻挡前方的视线,所以该地最需安装凸面镜,B正确;A、D处没有视线阻挡,C处为山谷,视线较好,均不需要安装凸面镜,ACD错误。
故答案为:B。
29.A、等高距是相邻等高线的海拔差,图中相邻等高线差 100 米,故等高距为100米,A正确;
B、E地位于800米等高线上,海拔高度为800米,B错误;
C、F处等高线向高出突出,且有河流,为山谷,C错误;
D、图上无指向标或经纬网,默认“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且河流流向与等高线突出方向相反,因此米河的干流自东北向西南流,D错误。
故答案为:A。
30.(2024七上·潮阳期中)小明学习了地图知识后,决定要用一张长约30厘米,宽约21厘米的纸绘制自己学校平面图(学校长宽各约200m),你认为下列哪个比例尺最合适( )
A.1:100 B.1:1000 C.1:10 000 D.1:1 00 000
【答案】B
【知识点】比例尺
【解析】【分析】根据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地图的比例尺越大,表示范围越小,表示内容越详细;地图的比例尺越小,表示范围越大,表示内容越简单。所以绘制范围较小的操场,要应用较大的比例尺,30厘米:20000厘米=3:2000,与1:1000的比例尺最接近,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二、材料分析题
31.(2024七上·潮南月考)新题型【项目式学习】
项目名称:美化校园,我们在行动。
项目背景:新同学对校园充满好奇心与探索欲,为了让他们熟悉校园环境,加强同学之间的沟通协作,增强其热爱学校的情感,学校发起了“美化校园,我们在行动”的项目式学习活动。
准备阶段:为了让新同学尽快熟悉环境,同学们搜集到一幅校园平面图。请你据图完成以下任务。
(1)说出餐厅在教学楼1的 方向。行知路的走向是 走向。
(2)图中行知路长约5厘米,某同学量得这条路的实地长度约为200米。请为这幅校园平面图添加一个合适的比例尺 。若图中校园的长为10厘米,宽为5厘米,那校园的实际面积为 。
(3)在学校实地走访调查过程中,你认为同学们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4)调查中,同学们发现有些功能区的布局不太合理。请选择一个你认为不太合理的功能区,并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东北;南北
(2)1:4000;80000平方米
(3)遵守学校纪律;及时记录;注重团队合作;与人礼貌交流;服从老师、组长安排;爱护公共设施;保护公共环境;等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
(4)示例:垃圾处理站布局不太合理,理由是其距离教学楼和图书馆太近。(其他答案合理亦可)
【知识点】比例尺;地图上的方向判读
【解析】【分析】(1)读图分析可知,图中没有经纬网,也没有指向标,应该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因此餐厅在1号教学楼的东北方向;行知路的走向是南北走向。
(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图中距离为5厘米,实地距离200米,即20000厘米,因此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5:20000=1:4000。说明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40米。已知图上的校园长度为10厘米,宽度为5厘米,因此其长和宽的实际距离分别为400米(10×40米)和200米(5×40米),因此校园的实际面积=400米×200米=80000平方米。(3)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 在学校实地走访调查过程中 , 同学们应该注意以下事项,如:应注意遵守学校纪律;及时记录;注重团队合作;与人礼貌交流;服从老师、组长安排;爱护公共设施;保护公共环境等。
(4)读图,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图书馆与垃圾处理站布局不合理,因为其距离教学楼和图书馆太近,垃圾处理站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和气味会对图书馆中正在学习的学生造成干扰。
故答案为:(1)东北;南北;(2)1:4000;80000平方米;(3) 遵守学校纪律;及时记录;注重团队合作;与人礼貌交流;服从老师、组长安排;爱护公共设施;保护公共环境;等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 ;(4) 垃圾处理站布局不太合理,理由是其距离教学楼和图书馆太近 。
【点评】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所以比例尺也叫缩尺,用公式表示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有三种表示方法:数字式、线段式、和文字式,这三种表示方法可以互换。在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般定向法:面对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定方向。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根据指向标判定方向,指向标的箭头指向正北方。在经纬网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网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读图并根据所学可知,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餐厅在1号教学楼的东北方向;行知路的走向是南北走向。
(2)读图并根据所学可知,图中距离5厘米,实地距离200米,实地距离为20000厘米,故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5:20000=1:4000。当图上的校园长度为10厘米,宽度为5厘米时,我们可以按照比例尺将其转换为实际的长度和宽度:实际长度=10厘米×4000=40000厘米=400米,实际宽度=5厘米×4000=20000厘米=200米,校园的实际面积=400米×200米=80000平方米。
(3)根据所学可知,在实地走访中,同学们应注意遵守学校纪律;及时记录;注重团队合作;与人礼貌交流;服从老师、组长安排;爱护公共设施;保护公共环境等。
(4)读图可知,图书馆与垃圾处理站布局不合理,理由是其距离教学楼和图书馆太近,垃圾处理站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和气味会影响图书馆中正在学习的学生。
32.(2024七上·廉江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低碳发展,创造更多就业增收机会,全面实现农民富裕富足。
材料二:近年来,全国各地陆续打赢脱贫攻坚战,小明的家乡也成功脱贫,随后进入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经济阶段。图为小明家乡等高线地形图。
(1)请写出地形部位C的名称和山峰A的海拔高度。
(2)请比较河流m和n的流速并说明理由。为建设河流大坝,哪个村庄的居民需要搬迁?
(3)小明认为他们村的位置(或环境)比甲村好,请说出理由。
(4)当地政府计划在甲、乙两村之间修建道路,有图示①②两条路线方案,请你选择其中一条路线,谈谈其优缺点。
【答案】(1)C是鞍部;山峰A海拔在1200-1300米之间
(2)m河流速比n河快,因为m河坡度陡;丙地居民需要搬迁
(3)小明所在村地势平缓,水源充足;甲村地势高,水源不足
(4)选②:②沿等高线修建,坡度缓,便于施工,缺点是距离大;选①:①距离短,但是经过更多等高线,施工不便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点评】(1)在等高线地形图中,鞍部是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 。C 位于两个山峰之间,所以是鞍部;图中等高距为100米,所以山峰的海拔在1200米到1300米之间。
(2)河流流速与坡度有关,坡度越陡,流速越快。m 河处等高线比 n 河处密集,坡度更陡,所以 m 河流速比 n 河快;如果建设大坝,那么大坝上游处的丙村庄会被淹没,丙村居民需要搬迁。
(3)由图可知,小明所在村庄海拔在200米以下,有河流经过,地势较为平坦,水源充足;甲村海拔高,并且附近无河流,所以小明认为他们村的位置(或环境)比甲村好。
(4)由图可知,②线路沿等高线修建,坡度缓,便于施工,缺点是距离大;①线路距离短,但是经过更多等高线,地势落差大,施工不便。
【点评】在等高线地形图中,位于两个山顶之间的低地部分是鞍部;等高线重合部位是陡崖;等高线向数值大的方向凸出是山谷;等高线向数值小的方向凸出是山脊;等高线数值内大外小的是山顶;等高线数值内小外大的是盆地。等高线越稠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根据指向标可以确定相对位置。根据等高距和等高线数值的递变规律可以确定两地的海拔高度范围,采取交叉相减的方法计算相对高度。
(1)由图可知,地形C位于两山之间,地势较为缓和,是鞍部;图中等高距为100米,所以山峰的海拔在1200米到1300米之间。
(2)由图可知,m河处等高线密集,坡度陡,流速快;n处等高线稀疏,坡度缓,流速慢;如果建设大坝,那么大坝上游处的丙村庄会被淹没,丙村居民需要搬迁。
(3)由图可知,小明所在村庄海拔在200米以下,有河流经过,地势较为平坦,水源充足;甲村海拔高,并且附近无河流,所以小明认为他们村的位置(或环境)比甲村好。
(4)由图可知,②线路沿等高线修建,坡度缓,便于施工,缺点是距离大;①线路距离短,但是经过更多等高线,地势落差大,施工不便。
33.(2024七上·通榆期末)为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情况,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前开展实地考察。下图示意考察地区的等高线(单位:米)地形。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地区最高峰海拔不超过 米,A山峰与B地的相对高度是 米。
(2)小组成员测得甲村到乙村的图上距离约为3厘米,则两村的实地距离为 千米。考察路线途经玻璃栈道景观、该景观出现在D (地形部位)。
(3)村庄乙位于村庄甲的 方向
(4)考察途中,小组成员想了解该地区河流水质状况,应该前往E、F两地中的 地,判断依据是 。
(5)该地区计划在C地建设大坝,若大坝选址确定在C地,为了确保大坝的顺利建设,需搬迁的村庄是 村。
【答案】(1)650;180
(2)6;陡崖
(3)东南
(4)E;E处为山谷,可能发育河流。
(5)甲
【知识点】比例尺;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地图上的方向判读
【解析】【分析】(1)读图分析可知,图中等高距为50米,因此推断最高山峰海拔在600-650米之间,即不超过650米。A山峰海拔为580米,B海拔为400米,因此两地的相对高度为580-400=180米。
(2)读图分析可知,图中比例尺为1:200000,说明图上一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千米。根据题意可知,甲村到乙村的图上距离约为3厘米,则两村的实地距离为2×3=6千米。D位于等高线重合处,因此地形部位为陡崖。
(3)读图分析可知,图中有指向标,箭头所指方向为北。因此可以判断村庄乙位于村庄甲的东南方向。
(4)读图分析可知, E、F两地中,E处等高线弯曲部分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易形成河流;F处等高线弯曲部分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不易形成河流。因此要区考察河流的水质,应前往E处。
(5)读图分析可知,若在C处建大坝,则会淹没甲村,因此需要搬迁。
故答案为:(1)650;180;(2)5;陡崖;(3)东南;(4)E;E处为山谷,可能发育河流。(5)甲。
【点评】在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般定向法:面对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定方向。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根据指向标判定方向,指向标的箭头指向正北方。在经纬网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网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所以比例尺也叫缩尺,用公式表示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有三种表示方法:数字式、线段式、和文字式,这三种表示方法可以互换。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时,海拔由外向内增高的为山顶;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时,海拔由内向外增高的为盆地;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高处的为山谷;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低处的为山脊;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两山顶之间的部位是鞍部。海拔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地面某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地的高度差。
(1)读图分析,图中等高距是50米,推断最高山峰海拔不超过650米。A山峰海拔为580米,B海拔为400米,故两地的相对高度为180米。
(2)图中比例尺为1:200000,即图上一厘米表示实地2千米,故可知甲村到乙村的图上距离约为3厘米,则两村的实地距离为6千米。D处等高线重合,可推断为陡崖。
(3)图中有指向标,指向标箭头所指方向为北,从而推算村庄乙位于村庄甲的东南方向。
(4)读图分析,E处等高线凸向高海拔为山谷,F处登高线凸向低海拔为山脊,山谷易形成河流,要区考察河流的水质,应前往E处。
(5)若在C处建大坝,则会淹没甲村,因此需要搬迁。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