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2025届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2025届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8-30 17:11: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2024-2025学年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1.发明于古埃及的一种古老文字在19世纪被释读,为古埃及研究开启了一个新纪元,同时它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这种文字是指( )
A.楔形文字 B.象形文字 C.甲骨文 D.拉丁字母
2.古代两河流域的人口从早期开始便是由不同的民族组成,古巴比伦人通过制定《汉谟拉比法典》,过去所有的部落习俗差不多都消失了,法典成了国家的法律。由此可见,《汉谟拉比法典》的制定( )
A.维护了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B.活跃了古巴比伦商品经济
C.促进了国家的统一和发展 D.成为了世界上最早的法典
3.假如春秋时期楚国国君到古代印度访问,根据对等外交原则,与之会谈的人属于( )
A.刹帝利 B.吠舍 C.婆罗门 D.首陀罗
4.佛教教义中含有反对印度等级制度的内容是( )
A.消除欲望 B.忍耐顺从 C.众生平等 D.因果报应
5.亚里士多德说:“十个人的城邦是不可能的,因为它将不能自给;十万人的城邦是荒唐的,因为它将不能适当的治理。”这说明希腊城邦( )
A.属于小农经济 B.人口未超十万 C.推行君主专制 D.适应小国寡民
6.格里芬是神话中欧亚非草原上黄金宝藏的守卫者,其形象主要呈现为:鹰头、鸟翼、狮身。如图是格里芬在欧亚非地区文化交流中形成的各种形象。这反映出( )
A.欧亚非地区文化多元一体 B.欧亚非文化在传播中融合创新
C.欧亚非文明具有持久生命力 D.欧亚非统一使用黄金为货币
7.由于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服,希腊古典文化普及到整个中东,形成一个新的文明。这反映出亚历山大东征( )
A.加强了殖民统治 B.掠夺了东方财富
C.扩大了帝国版图 D.促进了文化交流
8.“人民统治的优点首先在于它的最美好的声名,那就是,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一切职务都由抽签决定 而一切意见均交由公民大会加以裁决。”材料描述的是( )
A.古印度种姓制度 B.古巴比伦君主专制 C.雅典的民主政治 D.罗马的“元首制”
9.一位西方历史学家如此描述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的关系:“(罗马)广场上的建筑显现出希腊风格,但它们更加雄伟高大……罗马人用法律和秩序取代了希腊化时代的混乱。”古罗马诗人贺拉西为此写道:“希腊被擒为俘虏;被俘的希腊,又反过来俘虏了野蛮的征服者。”据此可知( )
A.古希腊社会发展水平高于罗马 B.罗马法不利于帝国统治
C.文化在选择与重构中不断发展 D.贺拉西处于希腊化世界
10.罗马帝国曾鲸吞西方世界,维持和扩大统治不仅要依靠暴力,还要依赖它惊人的同化力,即通过求同存异实现多元一体的能力。最能体现古罗马这种“同化力”的是( )
A.帕特农神庙 B.共和制度 C.罗马法律 D.希腊神话
11.欧洲的名字来自希腊神话中的人物欧罗巴,作为地名最早出现在8世纪,直到13世纪欧洲人才普遍开始用欧洲来指称自己所在的大陆,此前,欧洲通常被称为“基督教王国”。中世纪欧洲被称为“基督教王国”的原因是( )
A.基督教控制欧洲人的精神世界 B.封建王权强迫百姓信仰基督教
C.城市依靠教会斗争取得自治权 D.大学教育以神学培养教士为主
12.马克垚指出,西欧封建制度下,封臣的义务是具体的、明确的,而封君的义务没有明确规定,封君和封臣的关系和封土封授相结合,但封君对封臣的封臣是没有关系的,据此可知( )
A.封君封臣制逐渐沦为空洞的形式
B.封君和封臣是统治和服从的关系
C.封君与封臣的关系并不是平等的
D.教会借助分封制度逐渐富有起来
13.“中世纪”一词是15世纪后期的意大利人文主义者比昂多开始使用的,这个时期的欧洲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历史学家认为这是欧洲文明史上发展比较缓慢的时期。下列关于欧洲中世纪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基督教促进了西欧文化的繁荣 B.城市是西欧的政治经济中心
C.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盛行一时 D.经济的主要形态是商品经济
14.1170年《英王亨利二世给予林肯城的特许状》提到“将林肯城人民在英王爱德华、威廉与亨利时代所享有之自由、习惯与法律赐予彼等”,由此可知林肯城( )
A.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 B.出现了早期资产阶级
C.获得一定程度的自由 D.完全摆脱英王的控制
15.希腊化思想和基督教对于法典编撰者无疑是有影响的,而且东方的生活习俗也必然反映在对古典罗马法的更改中。可见《查士丁尼法典》( )
A.偏重对古代法律的抄袭 B.维护了奴隶主贵族利益
C.贯穿了统治者个人意志 D.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
16.日本著名学者上山春平说,今天的日本文化表面上有浓厚的“欧洲色彩”,剥去这一层,下一层是中国文化色彩很强的“农业社会”文化……这层中国文化色彩从制度上主要来源于一次模仿。这次“模仿”使日本( )
A.成为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B.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C.进入了幕府将军的统治时代 D.促进了封建庄园制度的形成
17.622年,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发出“一切穆斯林都是兄弟”的号召,呼吁所有人打破过去部落氏族的界限,放弃仇视,在宗教的前提下团结为一个整体。这种做法( )
A.促进了阿拉伯帝国的快速形成 B.拓展了阿拉伯帝国的疆域领土
C.为统一国家的建立开辟了道路 D.推动了麦地那商业贸易大发展
18.有人到罗马旅游,夜间问一老者:“罗马夜间,为什么不能稍稍明亮一点?”那位老者说:“一座城市既然有了历史的光辉,就不必再用灯光来制造明亮。”以下各项中属于“罗马历史的光辉”的是( )
A.佛教诞生地 B.《十二铜表法》
C.帕特农神庙 D.雅典民主政治
19.阿拉伯人在帝国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并没有把全部力量用于军事之中,他们也会选择接受被占领地区人民的文化,也吸收了帝国域外的优秀文化。在此基础上,阿拉伯帝国“创立了比当时任何一个文明都要更加宏伟壮丽的文明”。这表明阿拉伯人( )
A.保留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B.加速对外殖民扩张的步伐
C.面对世界文化兼收并蓄 D.架起了东西方文化的桥梁
20.历史评价是对历史现象或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下列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11世纪以后,欧洲各地开展垦殖运动,大量林地、荒地被开发
B.领主出租自营地,他们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
C.欧洲手工工场中出现的雇佣关系具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
D.富裕农民、骑士、乡绅不断集中土地,逐渐控制乡村行政事务
21.新航路开辟时期,某船队的勇士们归来后得到的礼物是地球仪,上面写着“你首先拥抱了我!”据此推断,这支船队的领导者是( )
A.达·伽马 B.麦哲伦 C.郑和 D.迪亚士
22.“利欲熏心的欧洲殖民者把人数众多、具有热带作物种植技术、又能适应热带劳动的非洲黑人当作猎取的对象,万恶的黑奴贸易就此开始。”据此推断黑奴贸易( )
A.促进了种植园经济的发展 B.有利于世界各地物种的传播
C.推动了美洲资本原始积累 D.造成了欧洲人口的大量减少
23.18世纪中期,用于制作台球、钢琴琴键、棋子等的象牙需求量和价值暴增。19、20世纪之交时,一年输入伦敦等地的象牙超过一千吨。象牙高贵细致的质感是数十万头象和数百万非洲人流血所换来的。据此可知( )
A.殖民掠夺具有野蛮性和残酷性 B.象牙已经成为贵族生活的必需品
C.英国在三角贸易中赚取巨额财富 D.欧洲文化伴随扩张传入殖民地
24.14—17世纪,欧洲新的生产关系和新兴阶级出现,推动了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等一系列变革,欧洲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资本主义社会。这反映的欧洲发展阶段是( )
A.走向近代 B.步入封建时代 C.进入奴隶社会 D.迈入现代
25.下图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关键要素示意图。图中的F1代表革命发展的动力,F2是制约革命发展的阻力。对示意图解读正确的是( )
A.F1 是封建势力的推动 B.F1 是资本主义的发展
C.F2 是新贵族势力干涉 D.F2 是资产阶级的推动
26.某同学在学习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这一单元后,绘制了如下示意图,并进行了相关解读,其中正确的是( )

A.法律文献推动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B.法律文献为资本主义经济提供保障
C.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十分顺利 D.资产阶级革命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
27.下面绘画分别反映了大革命前后的社会风气。其意在于说明,法国大革命( )
A .传播了平等简约思想 B .杜绝了奢侈浪费之风
C. 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D.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
28.恩格斯说,《拿破仑法典》“总结了革命的全部法规,在法律上承认了整个这种完全改变了的秩序,是一部典型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法典”。该法典的“典型性”主要体现在( )
A.保护私有制度 B.倡导民主共和 C.提倡天赋人权 D.主张依法治国
29.美国在《1787年美国宪法》颁布后仍存在奴隶制,并对印第安人进行血腥驱赶和屠杀;法国在海外仍大肆进行殖民扩张,压迫殖民地人民。这说明美国和法国( )
A.对人权的宣传具有虚伪性 B.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C.镇压本国的民族解放运动 D.都主张保护私有财产
30.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来临,对英国,美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进行比较,下列观点符合史实的是( )
A.都颁布了自由独立的纲领文件 B.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C.都推翻了腐朽的封建专制统治 D.都具有限制封建君主专权的传统
二、综合题
31.中世纪晚期,欧洲的经济、社会是一部不断变化的“新”历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晚期,手工工场逐渐得到了发展,商业资本也因此得到了迅猛发展。这在西方学家眼中,被称为“前工业革命”的资本主义。这一时期的经济增长方式与工业革命仍有本质区别,即此时的农业在社会经济中仍占主导地位,经济增长的方式与工业革命以后的情形有本质的不同。
——摘编自五彦弘《中国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
材料二 下表是文艺复兴时期部分作品信息表。
组别 作者 国家 作品 完成时间 提示信息
第一组 但丁 意义利 《神曲》 1321年 地狱、炼狱、天堂
第二组 米开朗琪罗 意大利 《大卫》 1504年 豪迈、对健、垃伟
第三组 达 ·芬奇 意大利 《紫娜丽莎》 1506年 妇女、微笑、佛罗伦萨
材料三 一位金融学教友提出一个命题:掠夺对西方的强国贡献有多大 该救投指出,当前中学和大学的历史教育中认为:西方的兴起靠的是掠夺,然后才有金融的发达,科技的进步,才有今天的现代化,即掠夺在先,发展在后。然而该救投则认为:发展在先,掠夺在后,发展是西方强起的基础。
——摘编自王晓荣《浅谈教学立意与历史教孕一以“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一课为例》
(1)根据材料一,概括欧洲“前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文学艺术作品所反映的时代精神,并任选一个文艺作品,从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分析其价值。
(3)根据材料三,任选一种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简要说明。
32.培才历史老师把九年级历史兴趣班全班分为甲、乙、丙三个小组,在历史课上开展项目式学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甲小组的组长展示了他们收集的古钱币图片。
这枚1734年在墨西哥城铸造的西班牙银元上有几个明显的汉字戳。如“信”“仙 ”等,是因为当时银圆流入中国沿海的贸易 城市之后,做外贸的商号对其进行科验并在上面加印自己商号的印记,保证真假和成色 注:左图为西班牙银元(新加坡国家博物馆)
材料二 乙小组的组长展示了他们收集的巧克为用具图片。
该套用具包括中国景德镇的光器,墨西哥的手提箱和椰子壳杯。注:左图为17-18世纪制作巧克力的用具( 新加坡国家博物馆藏)
材料三
马尼拉大机船每年6月经西南自马尼拉 启航北上,顺北太平洋东行,抵达阿卡普尔 科港,将中国、印度、波斯、日本等国的丝绸、瓷器、漆器、棉布、象牙、地毯、茶叶等商品从马尼拉运至阿卡普尔科港:回程顺洋流直航,或运西班牙银元、铜、可可等商品返销中国等地。 ——摘编自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 注:左图为16世纪马尼拉大帆船贸易主要路线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写出上图的史料类型,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从银圆中得出的关于中外交流的历史信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全球贸易的角度阐述该套用具出现的原因。
(3)概括尼拉大帆船贸易的特点。
33.学习历史要有大率元观念。17-18世纪,一些欧美国家掀起了资产阶级 革命浪潮,推动了欧洲向近代社会转型。阅读下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两者(国王与议会)的关系不调解好,英国将永远在痉挛中震颤。 ……不过,这次没有用对抗的手段,而是用融合的手段……在融合中产生出崭新的制度,…在此后三百年中,英国再也没有发生过重大的社会动荡,取得了惊人的进步.
材料二 美国的民主实践是一种崭新的尝试。作为英国的殖民地,美国通过革命和谐商的方式,形成了一种典型的民主政体一总统制。与英国的议会制相比,美国不仅根 除了“君主”“王权”的存在土壤,开启了四家元首的选举模式,而且还确立了“三 权分立”的基本原则、经过长时间的磨合……使其民主形式看上去更加耀眼,其影响 力已经远远超过此前的英国。
材料三
《马赛曲》(Marseillaise)、拿破仑帝国(Napoleon Empire)、《大宪章》(MagnaCarta)、克伦威尔(Cromweli)、《拿破仑法典》(Napoleonic Code)、波士顿倾茶事件(Boston Tea Party)、启蒙运动(Enlightenment)、《权利法案》(Bil of Rights)、 斯图亚特王朝(Stuart Dynasty)、乔治 ·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独立宣言》 (Declaration oflndependence)、法国大革命(French Revolution)、三级会议(Estates-General)、法兰西第一共和国(French First Republic)、托马斯 ·杰斐逊 (Thomas Jefferson)、《人权宣言》(Declaration of the Rights of Man and of the Citizen)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融合的手段”指的是哪个历史事件 “崭新的制度”是什么制度
(2)材料二中并结合所学知识,“革命”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并概括美国民主实践“ 崭新的尝试”新在哪里
(3)据材料三,从上述关键词可以得到哪些关于法国大革命的历史信息 请以至少3个关键词为基础进行列举叙述。
参考答案
1.B
2.C
3.A
4.C
5.D
6.B
7.D
8.C
9.C
10.C
11.A
12.C
13.C
14.C
15.D
16.A
17.A
18.B
19.C
20.C
21.B
22.A
23.A
24.A
25.B
26.B
27.A
28.A
29.A
30.B
31.(1)特征:手工工场得到发展;商业资本迅速发展;雇佣劳动出现;生产以手工劳动为主;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2)时代精神:提倡人文主义;肯定人的价值和作用;注重对现实生活的追求;反对教会和专制统治。
选择作品:《蒙娜丽莎》。价值:传播了人文主义思想,推动了欧洲思想解放;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3)我支持“发展在先,掠夺在后,发展是西方国家崛起的基础”的观点。论证:14、15世纪,西欧资本主义工商业萌芽产生并发展起来,手工工厂和租地农场出现,促进了西欧经济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文艺复兴运动推动了资本主义政治和经济的发展。伴随着西欧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拓展市场推销商品、寻找原料的需求日渐增强,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便开始了早期殖民扩张,由此可见,发展是西方国家崛起的基础。
32.(1)史料类型:实物史料;
历史信息:在18世纪,中国和美洲已有经贸交流。
(2)原因: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各大洲之间联系日益密切,推动了各大洲之间贸易的开展。
(3)特点:双向贸易、商品种类多等。
33.(1)“融合的手段”:光荣革命;“崭新的制度”:君主立宪制。
(2)事件:美国独立战争;“新”:废除了君主、王权,实行总统制,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实行三权分立。
(3)信息: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三级会议、《人权宣言》、法兰西第一共和国、《马赛曲》等。
叙述:18世纪开始于法国的启蒙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法国大革命做了重要的理论准备;1789年5月,法国国王召开三级会议,由此引发法国大革命;1789年8月,革命开始后通过了《人权宣言》,制宪议会于1791年制定了宪法,废除了旧的制度,确立了新制度的基本框架;1792年9月,法国废除君主制,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