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河池市宜州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给下列句子重新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
①但是,他的事迹将为愈来愈多的人所了解和传颂。
②他为这一事业奉献了全部精力,在刚过62岁的时候,就过早地离开了我们。
③有个英雄群体不计名利、舍生忘死、默默无闻地奋斗了几十年。
④人们愈来愈深切地怀念他,他对祖国的贡献将永载史册。
⑤中国共产党党员、全国劳动模范、核物理学家邓稼先是其中的一位杰出代表。
A.③⑤①②④ B.⑤②③①④ C.③⑤②①④ D.②③⑤①④
二、基础知识综合
穿越时空,让我们与一些杰出人物进行一场心灵对话,感受他们的魅力吧!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邓稼先一生的写照。于戈壁荒漠中,隐姓埋名二十八载,致力于核武器研究,甘心做沉默的砥柱。淡泊名利,呕心lì( )血,矢志不渝,只为中华民族能站得住、立得稳。“如果有来生,我还选择中国,我还选择核事业。”生命弥留之际,其赤子之心亦未曾改变。①邓稼先是自强不息的中国男儿,更是当之无愧的“两弹元勋”。
“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这是毛泽东对闻一多的评价。闻一多既有学者的赤诚热情,也有战士的铮铮铁骨。②作为学者,他潜心贯注,锲而不舍,目不窥园,足不下楼,为衰微的民族寻求文化药方;身为战士,他不畏生死,争取民主,呐喊示威,其声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震天动地。闻一多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与“行”,堪称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③“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对鲁迅战斗精神的最好诠释。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具有最宝贵的性格。④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中的大多数人,向着敌人冲锋陷阵。他是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2.阅读文段,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1)鞠躬尽瘁( ) (2)呕心lì( )血
3.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
锲而不舍: 气冲斗牛:
4.以上文段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一处有语病,请指出病句类型并修改。
序号: 病句类型: 修改: 。
三、语言表达
5.你所在的班级正在开展我的语文生活专题学习活动,有同学在学校论坛里发起了关于阅读兴趣的调查,请阅读表格中的数据,说说你的发现。
文学名著 言情小说 恐怖故事 搞笑漫画
很喜欢 13% 22% 26% 63%
随便看看 44% 56% 61% 33%
不喜欢 43% 22% 13% 4%
6.小宁同学在论坛里发了下面的帖子,请你劝说她积极地阅读名著。
[帖子]我觉得名著都是长篇大论,读起来太费劲,还是看漫画比较轻松。
四、名句名篇默写
7.按提示要求填写相关的内容。
主题 作品 批注 诗文名句
思乡情怀 《春夜洛城闻笛》 “折柳”指《折杨柳》,诗人听到这首曲子,不觉开始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 (1) , 。
生活雅趣 (2)《 》 赋予杨花榆荚人格化,虽无姿色也不甘示弱,如雪花随风飞舞,尽情留春。 (3)杨花榆荚无才思, 。
爱国之情 《木兰诗》 运用互文的手法,表达了战争的残酷以及将士们的爱国之情。 (4) , 。
五、名著阅读
8.“圈点批注法”是阅读的一种有效的阅读方法,班里组织整本书阅读活动,本期阅读的经典书目是《骆驼祥子》,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请调动你的阅读积累,在上面的思维导图中补填相应情节。
(2)圈点批注法:圈点指的是对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句子或段落用着重号、三角号、圆圈等符号进行标记。批注指的是在书本空白处从作品内容、结构、写作手法、语言特色等方面写上自己的赏析或感想,以帮助自己理解,深入思考。常见的批注方式有:赏析式批注、评价式批注、想象式批注和质疑式批注。
小语:小宜,你看这是我的批注:
原文:一天要是能剩一角的话,一百元就是一千天,一千天!把一千天堆到一块,他几乎算不过来这该有多远,但是,祥子下定了决心,一千天,一万天也好,他得买车。 批注:虽然买车的愿望离祥子很遥远,但祥子却有“不达目标不罢休”的干劲和勇气。
小宜:我明白了,让我来判断一下,你这里的批注方式是 。
小语:你真聪明,你也来试试吧,尝试用以上四种常见的批注方式中的其中一种给下面的语段做批注。
原文:他越想着过去便越恨那些兵。他的衣服鞋帽,洋车,甚至用于系腰的布带,都被他们抢了去;只留给他青一块紫一块的一身伤,和满脚的疱。 (方式)批注: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山界(节选)
①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②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的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
③“不要掉队呀!”
④“不要落后做乌龟呀!”
⑤“我们顶着天啦!”
⑥大家听了,哈哈地笑了起来。
⑦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⑧走了半天,忽然前面又走不动了。传来的话说,前面又有一段路在峭壁上,马爬不上去。又等了一点多钟,传下命令来说,就在这里睡觉,明天一早登山。
⑨就在这里睡觉?怎么行呢?下去到竹林里睡是不可能的。但就在路上睡么?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么?而且路上的石头又非常不平,睡一晚准会疼死人。
⑩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只得裹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战。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9.下列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艰难的爬山过程中不断传出红军的喊声笑声,这充分表现了红军战士大无畏英雄气概和乐观主义革命精神。
B.“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表现了山陡山高。
C.“横着心躺下去”属于心理描写,写出了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态度,衬托了红军战士不怕苦的精神。
D.红军战士的喊声笑声是因为后有敌人追兵,没有退路,浑身紧张,故呼喊着壮胆爬山。
10.“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中“缀”换成“挂”可否?为什么?
11.第①⑦两段写景,观察点有何不同?请说说这两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菜农(崔杰)
①喧闹的菜市场中,充斥于耳的是菜贩的叫卖声、家禽的啼叫声,挤挤蹭蹭的是来来往往运送菜蔬的商贩、挎着菜篮且走且看的主妇们……而他,一名年轻的菜农,坐在一堆蔬菜前,在一片喧闹中,埋着头安静地看着摊开于膝头的一本厚厚的书,只有在有人到他的摊前买菜时,他才会站起来,走出书外,招呼顾客。不难看出,他是一个做事专注认真的人。
②看他一张黝黑的面庞、一副结实的肩膀,一双粗糙的大手就知道他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憨厚朴实。若是硬要找出他的与众不同之处,便是他那身整洁的衣裳——为他增添了几分读书人的气息。他专注地盯着膝上的书,有如圣徒阅读《圣经》,默默地读着。我俯身看了看书名:嗬,《陶渊明集》!你一位菜农,不看致富指南,不看通俗小说,竟然看古诗文?是精神出了问题,还是在虚伪扮酷?
③连几天,我的脑海里不断地浮现出他在菜摊前埋头读书的情景,每次心底都会生出几分嘲笑,给他贴上“虚伪”的标签。
④直到我们又一次相遇。
⑤那天,我散步经过公园的广场。广场上一片喧闹,广场舞的常客在挥霍着他们剩余的精力。这时,我在广场边看到了一个很不协调的身影:他一手拎着一只水桶,一手提着拖把,正走向广场一角的一小块空地——巧了,原来又是那个“虚伪”的人!他又要干什么?
⑥我好奇地观察着,只见他放下沉重的水桶,沾湿了拖把,水淋淋地拎出,地上留下了一摊水渍。只见他单手握住拖把,娴熟地挥动起来,拖把在地面上嗖嗖游走,干热的地面上留下了一行龙飞凤舞的水痕。我走上前去,地面上写着“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陶渊明《饮酒》诗中的四句诗句,这几行大字还未风干——我这才明白,原来他在练字!地面上的字,个个遒劲有力,恢弘大气,在这样的地方欣赏到这样的“墨宝”,我真的不敢相信自己的双眼!
⑦回到家,我依然心境难平。我愧疚地收起了那枚“虚伪”的标签,找出一份我珍藏已久的西安碑林拓本,准备明天送给他就算是表达我的歉意与敬意。
⑧第二天。我去了菜市场,菜场一如往日地喧闹,他也一如往日,自顾自地默读着。旁边的摊主有玩手机的,有拉家常的,有东张西望的,他则如一泓流淌在山林深处的清泉,保持着心中的宁静,令我不忍打扰,难得能有这样一个人,在充斥着利益和欲望的世间,坚守着心中的一份宁静。我恭敬地把拓本递给他,他一脸憨笑,犹如春日的暖阳,明媚了整个世界……
⑨他执意要回赠我些什么,邀我到他的出租屋。路上他告诉我,他是个孤儿,在郊区租了块地,种菜卖菜维持生计,而读书写字给了他别样的生活。他住的屋子,只有一张床,一套桌椅,墙上贴满了他的书法作品,床头堆满了书籍和字帖。屋角处堆放着一堆奖状、奖杯和获奖证书,这一定是他的奖品了。
⑩屋外,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屋内,他铺宣纸研起墨来,我环视左右,一下子明白过来:他种菜卖菜,为的是生存;读书练字,才是真正的生活。他读古诗古文,是为了增加自己的文化积淀,更是为了培养自己“心远地自偏”的定力。告诉我要在世俗的喧嚣中保持内心的宁静。是呀,生活不仅仅是生存,更是对丰富的精神世界的追求。
他送我的是一幅书法,上面是充满神韵的十个字: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摘自《意林》,有删改)
12.本文心理活动的线索明晰,请阅读文章内容并做梳理
心理活动 见闻
嘲笑 ①
② 在广场上看见菜农提着水桶和拖把
震惊/愧疚 在广场上看见菜农正在练习书法
13.从整篇来看,这篇文章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做简要分析。
14.根据要求赏析词句
(1)请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第②段中画线句子。
(2)赏析第⑥段中加点字词,说说它的表达效果。
15.有人将本文的题目改为“心远地自偏”,你是否赞同?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由。并说说菜农给你怎样的启示。
七、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竹里馆(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6.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起句写诗人活动的环境非常幽静,以“独”字贯穿全篇。
B.“幽篁”“深林”“明月”表现了诗人内心与自然的冲突。
C.“人不知”与“月相照”相互呼应,体现了隐居生活的惬意。
D.全诗意趣自成,境界自出,体现了“诗中有画”的超高境界。
17.诗人选择“独坐”“人不知”的隐居生活,为什么却不觉得孤独?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八、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乙】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于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帝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①,唯傅修期耳。”
(《北史·傅永列传》)
【注释】①露布:公开的文书。
18.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蒙辞以军中多务/公亦以此自矜(《卖油翁》)
B.孰若孤/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C.永乃发愤读书/乃取一葫芦置于地(《卖油翁》)
D.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以我酌油知之(《卖油翁》)
19.下面对【甲】【乙】两文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要想当权掌事,就必须读书。
B.读书就要认真深入地研究。
C.读书就要博览,以便全面了解历史。
D.不能因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
20.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1.吕蒙、傅永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
22.你从吕蒙、傅永身上学到什么?请就其中一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九、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对于鲁迅来说,阿长是呵护他成长的那束光;对于陈尧咨来说,卖油翁是他恃才傲物时指引他醒悟的那束光……在每个人的生活历程中,总有一个人,是我们的那束光。在你的人生历程中,谁又是你的那束光呢?请以“我心中的那一束光”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1)表达真情实感;不套作,不抄袭;(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参考答案
题号 1
答案 C
1.C
2. cuì 沥 3. 锲而不舍: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 4. ④ 缺少主语 在“代表”的前面加上主语“他”。
5.示例:中学生倾向于阅读消遣性、刺激性的读物;但是对文学名著的兴趣不高。
6.答案示例:小宁,阅读名著不仅仅是享受故事情节带来的轻松愉快,提高自己的修养,陶冶自己的情操,好吗?
7.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晚春 惟解漫天作雪飞 将军百战死 壮士十年归
8.(1)①一起:祥子来到北平当人力车夫,苦干三年,凑足一百块钱,买了辆新车。 ②二落:干包月时,祥子辛苦攒的钱也被孙侦探骗去,第二次希望破灭。
(2) 评价式批注 示例一:赏析式批注: 细节描写,细致的刻画大兵们抢走祥子的东西,以及给祥子留下的伤,形象的表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示例二:评价式批注:大兵们抢走祥子所有的东西,并给祥子留下满身的伤痕,当时的社会真黑暗。示例三:质疑式批注:祥子为什么不反抗呢?就没有法律来制裁这些大兵吗?示例四:想象式批注:祥子心里悔恨自己不应该铤而走险,他心疼他的新车,他多希望他没有做这单生意。(言之有理即可)
9.D 10.不可以,“缀”有“装饰、点缀”之意,用“缀”比“挂”生动,写出了当时黑夜天空的美丽,衬托出红军战士的乐观主义精神。 11.第①节是山脚下向上看,第⑦节是山腰上向上向下看。这两段景物描写一方面写出了老山界山路的高和陡,写出了行军的困难,另一面表现了红军战士高昂的斗志、积极乐观的精神。
12. 在菜市场上看见菜农看古诗文 好奇 13.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将市场的喧闹,商贩们的嘈杂和无所事事与菜农宁静、专注形成对比。突出菜农淡泊名利与有高尚的精神追求的形象特点。示例二:采用了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我”开始认为“他”虚伪,后来对“他”敬佩,从“我”情感态度的变化,欲扬先抑,突出菜农热爱读书、坚守宁静的品质。 14.(1)运用反问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我”对菜农的恶意揣测,为后文“我”得知真相而感到愧疚做铺垫。(2)“嗖嗖”是叠词(拟声词),生动形象的写出菜农写字时挥洒自如的样子,表现了他写字技巧的娴熟。 15.示例:赞同。“心远地自偏”的意思只要心中淡泊宁静,即使身处闹市,也觉得僻静。文中的菜农能在喧闹的菜市场中,沉浸于书本的美好,沉浸于内心的宁静。启示:喧嚣的环境中应保持自己的坚守与宁静,不轻易地被打扰与动摇,朝着理想目标一路向前。
16.B 17.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耀自己,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有他陪伴,向他倾诉,所以就不觉得孤独。全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愉悦安宁之感。
18.C 19.D 20.(1)你现在当权掌管事务,不可以不学习! (2)傅永于是发奋读书,广泛阅读经书和史书,兼有文韬武略。 21.身份相同,都是武将;认识到读书重要性后发奋读书;都有了很大进步。 22.示例:我们要学习吕蒙和傅永能虚心接受别人意见和建议的品质。每个人都有不足,每个人都有缺点,可是我们往往看不到自己的缺点,且在别人指责时不以为然。吕蒙和傅永在别人建议他们要好好读书学习时能虚心接受,有宽广和胸怀和改正自己缺点错误的勇气,这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23.例文:
我心中的那一束光
老屋的天井总在暮色里泛着青灰,奶奶总说那是时光留下的影子。我蜷缩在藤椅上数地砖缝里的青苔,看她佝偻着背在灶台前忙碌,蓝布围裙上沾着经年累月的烟火气,像幅被岁月晕染的水墨画。墙角那株老茉莉每年盛夏都缀满白花,空气里浮动的甜香,是我童年最安稳的底色。
那年我刚上小学,被邻班男生推倒在操场的沙坑里。膝盖渗着血珠,新球鞋沾满黄沙,我攥着皱巴巴的作业本蹲在墙角掉眼泪。放学时撞见来接我的奶奶,她没像往常那样接过我的书包,只是牵起我沾着泥土的手往家走。路过杂货店时,她变戏法似的掏出颗水果糖,玻璃糖纸在夕阳里折射出细碎的光。“沙子进了眼睛才会哭,”她用袖口擦去我脸颊的泪痕,“咱们囡囡的眼睛该装星星才对。”回家路上,她执意要提着我的破球鞋,说要让鞋子也晒晒月亮,明天就不疼了。
后来每个被数学题难住的夜晚,奶奶都会端来一碗甜汤。粗瓷碗里的银耳羹总飘着桂花香,她坐在床头纳鞋底,银针穿过厚布的声音和我的铅笔沙沙声交织成歌。有次我急得把笔摔在桌上,她捡起来用衣角擦了擦,指着窗台上的茉莉说:“你看它扎根时谁都看不见,到了夏天不照样开花?”“你看这针脚,”她举起快完工的布鞋,月光顺着她银白的发丝流淌,“一针一线慢慢来,再难的花纹也能绣出来。”我望着她指尖磨出的厚茧,突然觉得那些纠缠的X和Y,也没那么可怕了。
十二岁那年夏天,我把画满涂鸦的日记本藏在樟木箱底。奶奶打扫时翻出来,却像什么都没看见似的,只是在我生日那天,递来一本带铜锁的本子。封面烫金的桂花树图案,和她围裙上绣的一模一样。“心里的话要是不想说,就写给月亮看,”她指节敲了敲封面,“就像奶奶种的茉莉,夜里开花也很香。”那天我才发现,她早已悄悄在我画的歪扭小人旁边,补画了朵小小的太阳花,花瓣上还沾着细密的针脚。
去年深秋回老家,天井里的青苔又蔓延了些。奶奶坐在藤椅上晒太阳,手里捧着我新出版的画集。阳光穿过她的白发,在泛黄的纸页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她指着扉页上那幅《月光下的缝补》,颤巍巍的手指抚过画中老人的剪影:“这线脚绣得比奶奶好。”风从敞开的木门溜进来,卷起几片茉莉花瓣,落在她银白的发间。
暮色漫进窗棂时,我忽然明白,那些年她递来的糖果、温热的甜汤、带锁的本子,都是撒在我生命里的光。它们不像太阳那样炽烈,却像檐角那盏长明灯,在每个迷茫的时刻,都亮着温柔的暖黄。就像此刻,她倚在藤椅上打盹,月光爬上她的皱纹,把一辈子的温柔,都酿成了我心头永不熄灭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