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九年级上册单元测试-第二单元 溶液(基础卷)
阅卷人 一、选择题
得分
1.(2025九下·湖南期中)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B.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作为溶液的溶质
C.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所以溶液的质量和体积等于溶质和溶剂的质量和体积
D.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所以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液体都是溶液
2.(2025九下·深圳月考)要使如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①石灰石和稀盐酸;②镁和稀盐酸;③氢氧化钠和水;④硝酸铵和水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3.(2024九上·芝罘期中)溶液用途广泛,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碘酒中的溶剂是酒精
B.只有固体和液体可以作为溶质
C.降低饱和溶液的温度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D.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4.(2025九下·深圳月考)农业上常用质量分数为16%的NaCl溶液选种。实验室配制100 g该浓度溶液的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操作顺序为④②①⑤③
B.①中有部分固体洒落所得溶液的浓度偏大
C.选用100 mL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
D.⑤中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导致溶浓度变小
5.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比乙大
B.t2℃时,甲、乙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t1℃时,将50g水加入15g甲物质中,可得到65g溶液
D.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6.(2024·广州模拟)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情境的解释,错误的是
A.空气中的氖气可制作霓虹灯
B.二氧化硫是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C.家用煤气泄漏时扩散出来的CO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
D.汽水等碳酸型饮料的生产过程中,用增大压强的方法使更多的CO2溶解到水中
7.(2024九下·揭东月考)农业上常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NaCl溶液选种。实验室配制100g该溶液的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操作顺序为④②①⑤③
B.选用100mL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
C.需称量NaCl的质量为16.0g
D.②中游码在6g处,则食盐实际质量为16g
8.(2024九上·莱州期中)将某碳酸饮料拧开,倒入装有冰块的杯中,如图。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拧开瓶盖后,二氧化碳溶解度变大
B.产生气泡的原因是饮料与冰发生化学反应
C.冒泡刚结束时,饮料仍然是二氧化碳的饱和溶液
D.图中现象能说明二氧化碳溶解度与压强、温度的关系
9.(2025九下·白云月考)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A.探究NH3和CO2在水中溶解能力的大小 B.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探究铁锈蚀的条件 D.证明MnO2能作为H2O2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设计
A.A B.B C.C D.D
10.(2024九下·广州期中)在家务劳动中感悟化学原理。下列家务劳动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的是
选项 家务劳动 化学知识
A 用天然气作燃料生火做饭 天然气的成分是CO和H2
B 用洗洁精清洗餐具 洗洁精与油污发生中和反应
C 用食盐调节汤的咸淡 食盐和水的比例影响NaCl的浓度
D 用扇子扇煤炉火 提高煤的着火点
A.A B.B C.C D.D
11.(2025九下·白云月考)如图为Na2SO4与NaCl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30℃时,Na2SO4的溶解度为41
B.P点表示该温度下,两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C.20℃时,Na2SO4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馓分数为19.5%
D.若氯化钠中含有少量硫酸钠,则提纯氯化钠的方式为蒸发结晶,趁热过滤,洗涤,干燥
12.(2024九上·五华期中)打开啤酒瓶盖时,你会发现啤酒会自动喷出,喝了啤酒后又常常会打嗝,这说明气体的溶解性与外界的压强和温度有关。下列关于气体溶解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压强增大,气体的溶解度增大 B.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增大
C.压强减小,气体的溶解度减小 D.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减小
13.(2023·淮北模拟)某小组借助传感器研究稀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发生的中和反应,三颈烧瓶中盛放X溶液,用恒压滴液漏斗(漏斗内压强不变)匀速滴加另一种溶液,如图 1所示。用pH传感器测定三颈烧瓶内溶液的pH,pH随时间的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将恒压滴液漏斗换成长颈漏斗,实验结果一样
B.X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
C.实验进行到20 s时,溶液中的溶质为稀盐酸、氯化钠
D.实验中溶液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与pH曲线相同
14.为探究物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某同学设计图Ⅰ所示装置.在盛有水的烧杯中放入一装有饱和硝酸钾溶液的试管,向水中加入足量物质X,搅拌.结合图Ⅱ硝酸钾溶解度曲线,对硝酸钾溶液变化的推断,合理的是( ).
①X 为 NaCl 固体,试管中无晶体析出,硝酸钾溶液仍是饱和溶液
②X为 NaOH 固体,试管中无晶体析出,硝酸钾溶液仍是饱和溶液
③X为 NH4NO3晶体,试管中有晶体析出,硝酸钾溶液仍是饱和溶液
④X 为浓 H2SO4,试管中无晶体析出,硝酸钾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5.(2025九下·越秀期中)水是常见的溶剂。“果蔬洗盐”是一种果蔬清洁剂,某“果蔬洗盐”的部分标签如图1所示,配料中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取15g“果蔬洗盐”放入1kg20℃的水中,形成的溶液是NaCl的饱和溶液
B.任取“果蔬洗盐”溶液中的各部分,清洗果蔬的效果不一样
C.提纯含有少量Na2CO3的NaCl样品,可用溶解→蒸发→过滤的方法,其中过滤要在40℃左右进行
D.20℃时,NaHCO3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10%
阅卷人 二、非选择题
得分
16.(2024九上·邢台期末)生活与化学密切相关。
(1)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这些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随 的减小而减小。
(2)焊锡的熔点 ,可用于焊接金属。
(3)木炭由于具有很强的 性,可以清除冰箱内的异味。
(4)加碘食盐中的碘是指(填序号)______。
A.分子 B.原子 C.元素 D.电子
(5)生活中,常用 的方法降低水硬度。
(6)餐具上的油污可以用加入水的洗涤剂洗掉,这是由于洗涤剂有 功能。
17.(2023·子洲模拟)KCl和KNO3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如下表: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KNO3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KCl 27.6 31.0 34.0 37.0 40.0 42.6 45.5
(1)30℃时,KCl的溶解度是 g。
(2)如图是KCl和KNO3的溶解度曲线,则KNO3的溶解度曲线是 (选填“甲”或“乙”)。
(3)t1的取值范围是 。
(4)t1℃时,将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质质量分数:甲 (选填“>”、“=”或“<”)乙。
18.(2024九上·泸州期中)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如图是某同学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8%的NaCl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配制溶液的步骤是计算、 、 、装瓶贴标签;
②在配制过程中,导致溶液中氯化钠质量分数小于18%的可能原因是下列叙述中的 (填序号)。
a.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b.配制溶液的烧杯用少量蒸馏水润洗
c.固体转移到烧杯时,氯化钠洒出 d.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2)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①仪器①名称: 。
②实验室制取CO2可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写一组即可),D装置的优点是 。
③在常温下,用浓氨水与固体烧碱混合也可以制取氨气,但需要控制好反应的速率,你选择上图中发生装置 (填字母)制取氨气。
19.(2024九下·青羊月考)R 是硝酸钾或氯化铵中的一种。硝酸钾和氯化铵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
(1)t1℃时,将 30g 氯化铵固体溶解在 50g 水中,形成溶液的质量是 g。
(2)在图2中,②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
(3)根据以上信息可推出 R 是 (填“硝酸钾”或“氯化铵”)。
(4)关于图 2 中烧杯内的物质,以下几种说法正确的有 (填序号)。
A①、②、③中,只有③中上层清液是饱和溶液
B若使③中的固体溶解,可采用加水或升温的方法
C①和②的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D①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③的上层清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小
20.(2024九上·济宁期中)某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硫酸铜溶液的标签示意图如下图,根据标签计算:
200mL 品名:硫酸铜溶液 溶质质量分数:20% 密度:1.2g/mL XX化工有限公司
(1)这瓶硫酸铜溶液中溶剂的质量是 ;(直接填结果)
(2)现需要配制24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2%的硫酸铜溶液,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铜溶液多少毫升?(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A、溶液不一定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不符合题意;
B、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作为溶液的溶质,符合题意;
C、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溶液质量等于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之和,但是由于分子之间有间隔,溶液体积一般不等于溶质体积与溶剂体积之和,不符合题意;
D、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液体不一定都是溶液,也可能是水等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有些溶液是带颜色的分析;
B、根据溶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和固体分析;
C、根据分子间存在间隔分析;
D、根据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分析。
2.【答案】B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金属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①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装置内气体增多,小气球能鼓起来;
②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装置内气体增多,小气球能鼓起来;
③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时,能够放出大量的热,装置内气压增大,能够使小气球鼓起来;
④硝酸铵溶于水时,能够吸收热量,装置内气压减小,不能使小气球鼓起来。
所以①②③能够使小气球鼓起来。
故选B。
【分析】1.石灰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2.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
3.【答案】A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浓溶液、稀溶液跟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 碘酒中的溶剂是酒精,溶质是碘,故正确,符合题意;
B. 固体、液体、气体均可作为溶质,如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固体,酒精溶液中的溶质是液体酒精,盐酸溶液中的溶质是气体氯化氢,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C. 降低饱和溶液的温度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减小,如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降低饱和氢氧化钙溶液的温度后,溶解度增加,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D. 溶液是否饱和与溶液的浓稀无关,如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可能是稀溶液,而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可能是浓溶液,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碘酒中的溶剂是酒精,溶质是碘分析。
B、根据固体、液体、气体均可作为溶质分析。
C、根据降低饱和溶液的温度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减小,如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分析判断。
D、根据溶液是否饱和与溶液的浓稀无关分析。
4.【答案】B
【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解答】A、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操作顺序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所以序号为④②①⑤③;故正确;
B、若操作①中有部分固体洒落桌面,会导致溶质质量减少,所以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错误;
C、溶液由溶质和溶剂构成。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100g×16%=16g,水的质量为100g-16g=84g,即需要84mL水,所以选用100 mL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故正确;
C、⑤中量取水时,仰视读数,水的体积偏多,导致溶浓度变小,故正确;
故选:B。
【分析】1.配置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装瓶存放。
2.用量筒量取水时,视线应与刻度线保持水平;俯视液面,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相较正常量偏小,则所配置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仰视液面,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相较正常量偏大,则所配置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5.【答案】D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在时,甲乙的溶解度曲线交叉表示该温度下的溶解度相等,故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t2℃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甲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故它们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t1℃时,甲的溶解度是20g,含义是在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20g甲物质达到饱和装置,故该温度下,将50g水加入最多能溶解甲物质达到饱和装置,故所得的溶液的质量为:,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使其变成饱和溶液,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一定温度下的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可以比较大小;不同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交叉点表示该温度下的溶解度相等,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明显的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以恒温蒸发溶剂来解答。
6.【答案】C
【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溶解度的影响因素;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解析】【解答】A、稀有气体在通电时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常用作电光源,氖气通电也会发出红光,可以利用氖气制作霓虹灯,故A正确;
B、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及臭氧等计入我国空气质量评价的监测项目,故B正确;
C、CO是无色无味的有毒气体,故C错误;
D、汽水等碳酸型饮料的生产过程中,用增大压强的方法使更多的CO2溶解到水中,是因为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稀有气体在通电时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目前我国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检测项目包含的成分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CO是无色无味的有毒气体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进行分析解答。
7.【答案】D
【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解答】A、用氯化钠配制溶液的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实验操作的顺序为④②①⑤③。A答案正确;
B、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需要水的质量为100g-16g=84g,选用100mL的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B答案正确;
C、需要称量氯化钠的质量为。C答案正确;
D、根据左盘质量=右盘质量+游码质量,实际称取的食盐质量为10g-6g=4g。D答案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配制溶液的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分析;
B、根据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需要水的质量为100g-16g=84g分析;
C、根据溶液的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析;
D、根据左盘质量=右盘质量+游码质量分析。
8.【答案】C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解答】A、拧开瓶盖后,压强减小,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减小而减小,不符合题意;
B、产生气泡是因为压强减小,气体的溶解度减小所致,不符合题意;
C、冒泡刚结束时, 因二氧化碳有逸出,则此时溶液仍为饱和溶液,符合题意;
D、该实验打开瓶盖和加冰块都会使气体溶解度减小,没有对比实验无法说明二氧化碳溶解度与压强、温度的关系,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气体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有溶质过剩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及对比实验的设计要求分析。
9.【答案】A
【知识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探究金属锈蚀的条件
【解析】【解答】A、气体溶于水试管内气体减少,溶解的气体越多,在大气压作用下进入试管中的水越多。图中实验,左边试管中液面上升的高度明显比右边试管中的高,可探究NH3和CO2在水中溶解能力的大小,该实验能达到目的,符合题意;
B、镁比铁活泼,铁钉和硫酸镁溶液不能发生反应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不符合题意;
C、第一支试管中的铁钉只与干燥的空气接触,第二支试管中的铁钉只与水接触;一段时间后两支试管中的铁钉没有生锈,不能用于探究铁生锈条件,该实验不能达到目的,不符合题意;
D、要验证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需要验证二氧化锰加快了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同时还要验证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该实验只验证了二氧化锰加快了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该实验不能达到目的,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氨气比二氧化碳易溶于水来解答;
B、根据金属活泼性顺序表镁比铁活泼,化学变化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来解答;
C、根据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氧气和水接触来解答;
D、根据催化剂的概念是改变反应速度,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来解答。
10.【答案】C
【知识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燃烧与燃烧的条件;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
【解析】【解答】A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用洗洁精清洗餐具是由于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不是洗洁精与油污发生中和反应,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氯化钠有咸味,食盐和水的比例影响NaCl的浓度,NaCl的浓度大汤咸,NaCl的浓度小汤淡,即NaCl的浓度可调节汤的咸淡,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用扇子扇煤炉火,扇子扇风提供了充足的氧气,从而增加了煤燃烧时的氧气供应, 煤的着火点是煤固有特性,不会改变,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来解答;
B、根据洗涤剂具有乳化油污的作用来解答;
C、根据氯化钠的浓度就是氯化钠和水的质量比来解答;
D、根据用扇子扇煤炉火,扇子扇风提供了充足的氧气,从而增加了煤燃烧时的氧气供应量来解答。
11.【答案】D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30℃时,Na2SO4的溶解度为41g,而题中没有溶解度的单位,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P点表示该温度下,硫酸钠和氯化钠的溶解度相等,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若未指明溶液的质量,溶质质量无法比较,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20℃时,Na2SO4的溶解度为19.5g,则20℃时Na2SO4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氯化钠和硫酸钠的溶解度都随温度降低而减小,且氯化钠变化较小,硫酸钠变化较大,可以恒温蒸发溶剂结晶氯化钠,趁热过滤,洗涤,干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不同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交叉点表示该温度下的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且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中的溶质相等;一定温度下的物质的溶解度以及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随温度变化明显的物质可以降温结晶,随温度变化不明显的物质的可以恒温蒸发溶剂结晶来解答。
12.【答案】B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解答】A、开啤酒瓶盖时,压强减小,啤酒会自动喷出,说明压强减小,气体的溶解度减小,即当温度一定时,压强增大,气体的溶解度增大,故A不符合题意;
B、喝了啤酒后,胃内温度较高,温度升高,会打隔说明气体逸出,说明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减小,故B符合题意;
C、开啤酒瓶盖时,压强减小,啤酒会自动喷出,说明压强减小,气体的溶解度减小,故C不符合题意;
D、喝了啤酒后,胃内温度较高,温度升高,会打隔说明气体逸出,说明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减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A、根据气体的溶解度与压强的增大而增大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气体的溶解度与压强的降低而降低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变化进行分析解答。
13.【答案】A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溶液的组成及特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 若将恒压滴液漏斗换成长颈漏斗,还是稀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发生的中和反应,不影响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 一样。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反应刚开始时pH小于7,溶液显酸性,说明X 溶液是稀盐酸。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 实验进行到20 s时溶液pH小于7,溶液还显酸性, 溶液中的溶质为、。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D. 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发生的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开始后温度慢慢升高,恰好完全反应时温度最高,之后温度慢慢恢复至室温。故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先上升后下降,与 pH曲线不同。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 根据长颈漏斗的特点来分析。
B.根据刚开始时pH小于7,说明刚开始时溶液显酸性推出结果。
C. 注意:稀盐酸中的溶质为,稀盐酸是溶液。
D. 根据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来分析。
14.【答案】B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升温可以变成不饱和溶液,降温有晶体析出后的溶液任然是饱和溶液但是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①假如加入X为NaCl 固体,氯化钠溶于水温度不变,试管中无晶体析出,硝酸钾溶液仍是饱和溶液,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②若加入X为NaOH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使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③若加入X为NH4NO3晶体,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降低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会有硝酸钾的晶体析出,硝酸钾溶液仍是饱和溶液,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④若加入X为浓 H2SO4,浓硫酸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试管中无晶体析出,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则说法正确的有 ①③④ 。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升温可以变成不饱和溶液,降温有晶体析出后的溶液任然是饱和溶液,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浓硫酸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氯化钠溶于水温度不变来解答。
15.【答案】C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20℃时氯化钠溶解度约36g,1kg(即1000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钠360g,15g“果蔬洗盐” 中氯化钠质量小于15g,放入1kg 20℃水中,形成的溶液是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
B、溶液具有均一性,任取 “果蔬洗盐” 溶液中的各部分,清洗果蔬的效果一样,不符合题意;
C、40℃左右碳酸钠溶解度较大,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提纯含有少量Na2 CO3 的NaCl样品,采用溶解→蒸发→过滤方法,过滤要在40℃左右,减少碳酸钠的析出,符合题意;
D、20℃时NaHCO3 溶解度为10g,其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溶解度确定一定量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的质量分析;
B、根据溶液的均一性分析;
C、根据40℃左右碳酸钠溶解度较大,该温度下很少析出分析;
D、根据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100+溶解度分析。
16.【答案】(1)压强
(2)低
(3)吸附
(4)C
(5)煮沸
(6)乳化
【知识点】硬水与软水;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合金与合金的性质;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1)打开汽水瓶盖时,压强变小,汽水自动喷出来,这些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
故答案为:压强;
(2) 焊锡是合金,合金的熔点比纯金属的低,可以用来焊接金属;
故答案为:低;
(3)木炭或活性炭表面疏松多孔,它们都具有较强的吸附性,可以除去冰箱内的异味;
故答案为:吸附;
(4)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食品、药品等物质中的成分都是指元素,这些元素可能以离子或化合物等形式存在,所以加碘食盐中的碘指的也是碘元素,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5)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硬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软水,硬水加热煮沸时,水中的钙、镁离子会沉淀,形成水垢,使水中的钙、镁离子含量降低,从而使硬水变成了软水;
故答案为:煮沸;
(6)洗涤剂能使植物油在水中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使油和水不再分层,形成的乳浊液稳定性增强,这种现象称为乳化,乳化后的小液滴能随着水流动而被清洗掉,所以洗涤剂可以通过乳化作用清洗掉盘子上的油污;
故答案为:乳化。
【分析】(1)根据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合金的熔点低可用于焊接金属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木炭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物质是由元素组成,这些元素可能以离子或化合物等形式存在进行分析解答;
(5)根据硬水、软水的定义,硬水软化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6)根据洗涤剂的乳化作用进行分析解答。
17.【答案】(1)37.0
(2)甲
(3)20℃ 30℃
(4)=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1)从表中的信息可知,在时的溶解度为;
故答案为:;
(2)由表中的信息可确定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明显,而氯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很不明显,的溶解度曲线是甲;
故答案为:甲;
(3)时是两物质溶解度曲线的交点,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据表中的信息可确定时,硝酸钾溶解度在范围内,溶解度在范围内,的取值范围是;
故答案为:;
(4)时是两物质溶解度曲线的交点,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分数=,溶解度越大,质量分数越大,时甲、乙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升温至,两物质的溶解度增大,溶质、溶液质量不变,溶液由饱和变成不饱和,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时,将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升温至,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故答案为:=。
【分析】(1)根据表中的信息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进行分析解答。
(1)根据表中的信息可确定 30℃时KCl的溶解度为37.0g;
(2)根据表中的信息可确定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明显,而氯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很不明显,KNO3的溶解度曲线是甲;
(3)t1℃时是两物质溶解度曲线的交点,t1℃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据表中的信息可确定20℃ 30℃时,硝酸钾溶解度在31.6g 45.8g范围内,KCl溶解度在34.0g 37.0g范围内,t1的取值范围是20℃ 30℃;
(4)t1℃时是两物质溶解度曲线的交点,t1℃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分数=,溶解度越大,质量分数越大,t1℃时甲、乙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升温至t2℃,两物质的溶解度增大,溶质、溶液质量不变,溶液由饱和变成不饱和,溶质质量分数不变。t1℃时,将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18.【答案】(1)称量;溶解;bcd
(2)分液漏斗;BE#CE#DE;能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C
【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
【解析】【解答】(1) ①配制溶液步骤:计算、称量、溶解、装瓶贴标签。
②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小于18%的原因:b(烧杯润洗,水多)、c(氯化钠洒出,溶质少)、d(量水仰视,水多),选bcd。
(2) ①仪器①是分液漏斗。
②制取CO2,发生装置选B(或C、D),收集装置选E,因为CO2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D装置优点是可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③制取氨气,要控制反应速率,选C(分液漏斗可控制液体滴加速度)。
【分析】解题关键是掌握溶液配制步骤、误差分析,以及气体制取的装置选择。易错点是溶液配制的误差分析(明确溶质、溶剂的变化对质量分数的影响),还有气体制取装置与反应速率控制的关系,要根据反应原理和装置特点选择合适的装置。
(1)①配制溶液的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装瓶贴标签;
②a.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将导致所取水体积偏小,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大,不符合题意;
b.配制溶液的烧杯用少量蒸馏水润洗会使所取水质量增加,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符合题意;
c.固体转移到烧杯时,氯化钠洒出,氯化钠质量偏小,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符合题意;
d.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将导致所取水体积偏大,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符合题意;
故选:bcd;
(2)①仪器①名称:分液漏斗;
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盐酸反应,大理石或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不需加热,发生装置可用固、液混合不加热型,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实验室制取CO2可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BE或CE或DE。
在装置D中,固体药品放在有孔隔板上,液体药品从左端漏斗中加入。反应开始后,关闭开关时,试管中的气体增多,压强增大,把液体压入漏斗,固体和液体分离,反应停止,打开开关时,气体导出,试管中的气体减少,压强减小,液体和固体混合,反应进行。D装置的优点是能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③分液漏斗能控制液体的滴加速率,从面控制反应的速率。在常温下,用浓氨水与固体烧碱混合也可以制取氨气,但需要控制好反应的速率,应选择上图中C装置制取氨气。
19.【答案】(1)70
(2)37.5%
(3)硝酸钾
(4)BCD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1) t1℃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40克,将 30g 氯化铵固体溶解在 50g 水中,只能溶解20克,形成溶液的质量是70克。
(2) 在图2中,②的溶液是t2℃时100克水中溶解了60克溶质形成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3)氯化铵t2℃时溶解度小于60克,则说明R是硝酸钾。
(4) ①、②、③中,②及③中上层清液都是饱和溶液,A错误; 若使③中的固体溶解,可采用加水或升温的方法 ,B正确; ①和②的溶液中,溶质质量都是60克,C正确; ①为 t1℃时的不饱和溶液,③为 t1℃时的饱和溶液,①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③的上层清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小,D正确。
【分析】(1)根据溶解度确定一定量溶剂中最多溶解的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分析;
(2)根据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分析;
(3)根据氯化铵和硝酸钾的溶解度大小分析;
(4)根据溶解度确定溶液是否饱和,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升高温度或加溶剂可使未溶解的固体继续溶解,一定温度下,同一物质的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小于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分析。
20.【答案】(1)192g
(2)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设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铜溶液体积为x,则解得x=1200mL答: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铜溶液1200毫升。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
【解析】【解答】(1)这瓶硫酸铜溶液中溶剂的质量是1.2g/mL×200mL×(1-20%)=192g。
(2)解: 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
设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铜溶液体积为x,
解得x=1200mL
答: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铜溶液1200毫升。
【分析】(1)根据溶质的质量等于溶液的质量乘以溶质的质量分数来解答;
(2)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溶质的质量等于溶液的质量乘以溶质的质量分数来解答。
(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这瓶硫酸铜溶液中溶剂的质量是1.2g/mL×200mL×(1-20%)=192g。
(2)见答案。
1 / 1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九年级上册单元测试-第二单元 溶液(基础卷)
阅卷人 一、选择题
得分
1.(2025九下·湖南期中)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B.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作为溶液的溶质
C.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所以溶液的质量和体积等于溶质和溶剂的质量和体积
D.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所以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液体都是溶液
【答案】B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A、溶液不一定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不符合题意;
B、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作为溶液的溶质,符合题意;
C、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溶液质量等于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之和,但是由于分子之间有间隔,溶液体积一般不等于溶质体积与溶剂体积之和,不符合题意;
D、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液体不一定都是溶液,也可能是水等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有些溶液是带颜色的分析;
B、根据溶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和固体分析;
C、根据分子间存在间隔分析;
D、根据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分析。
2.(2025九下·深圳月考)要使如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①石灰石和稀盐酸;②镁和稀盐酸;③氢氧化钠和水;④硝酸铵和水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B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金属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①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装置内气体增多,小气球能鼓起来;
②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装置内气体增多,小气球能鼓起来;
③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时,能够放出大量的热,装置内气压增大,能够使小气球鼓起来;
④硝酸铵溶于水时,能够吸收热量,装置内气压减小,不能使小气球鼓起来。
所以①②③能够使小气球鼓起来。
故选B。
【分析】1.石灰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2.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
3.(2024九上·芝罘期中)溶液用途广泛,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碘酒中的溶剂是酒精
B.只有固体和液体可以作为溶质
C.降低饱和溶液的温度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D.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答案】A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浓溶液、稀溶液跟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 碘酒中的溶剂是酒精,溶质是碘,故正确,符合题意;
B. 固体、液体、气体均可作为溶质,如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固体,酒精溶液中的溶质是液体酒精,盐酸溶液中的溶质是气体氯化氢,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C. 降低饱和溶液的温度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减小,如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降低饱和氢氧化钙溶液的温度后,溶解度增加,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D. 溶液是否饱和与溶液的浓稀无关,如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可能是稀溶液,而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可能是浓溶液,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碘酒中的溶剂是酒精,溶质是碘分析。
B、根据固体、液体、气体均可作为溶质分析。
C、根据降低饱和溶液的温度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减小,如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分析判断。
D、根据溶液是否饱和与溶液的浓稀无关分析。
4.(2025九下·深圳月考)农业上常用质量分数为16%的NaCl溶液选种。实验室配制100 g该浓度溶液的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操作顺序为④②①⑤③
B.①中有部分固体洒落所得溶液的浓度偏大
C.选用100 mL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
D.⑤中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导致溶浓度变小
【答案】B
【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解答】A、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操作顺序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所以序号为④②①⑤③;故正确;
B、若操作①中有部分固体洒落桌面,会导致溶质质量减少,所以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错误;
C、溶液由溶质和溶剂构成。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100g×16%=16g,水的质量为100g-16g=84g,即需要84mL水,所以选用100 mL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故正确;
C、⑤中量取水时,仰视读数,水的体积偏多,导致溶浓度变小,故正确;
故选:B。
【分析】1.配置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装瓶存放。
2.用量筒量取水时,视线应与刻度线保持水平;俯视液面,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相较正常量偏小,则所配置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仰视液面,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相较正常量偏大,则所配置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5.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比乙大
B.t2℃时,甲、乙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t1℃时,将50g水加入15g甲物质中,可得到65g溶液
D.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答案】D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在时,甲乙的溶解度曲线交叉表示该温度下的溶解度相等,故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t2℃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甲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故它们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t1℃时,甲的溶解度是20g,含义是在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20g甲物质达到饱和装置,故该温度下,将50g水加入最多能溶解甲物质达到饱和装置,故所得的溶液的质量为:,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使其变成饱和溶液,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一定温度下的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可以比较大小;不同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交叉点表示该温度下的溶解度相等,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明显的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以恒温蒸发溶剂来解答。
6.(2024·广州模拟)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情境的解释,错误的是
A.空气中的氖气可制作霓虹灯
B.二氧化硫是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C.家用煤气泄漏时扩散出来的CO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
D.汽水等碳酸型饮料的生产过程中,用增大压强的方法使更多的CO2溶解到水中
【答案】C
【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溶解度的影响因素;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解析】【解答】A、稀有气体在通电时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常用作电光源,氖气通电也会发出红光,可以利用氖气制作霓虹灯,故A正确;
B、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及臭氧等计入我国空气质量评价的监测项目,故B正确;
C、CO是无色无味的有毒气体,故C错误;
D、汽水等碳酸型饮料的生产过程中,用增大压强的方法使更多的CO2溶解到水中,是因为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稀有气体在通电时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目前我国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检测项目包含的成分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CO是无色无味的有毒气体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进行分析解答。
7.(2024九下·揭东月考)农业上常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NaCl溶液选种。实验室配制100g该溶液的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操作顺序为④②①⑤③
B.选用100mL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
C.需称量NaCl的质量为16.0g
D.②中游码在6g处,则食盐实际质量为16g
【答案】D
【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解答】A、用氯化钠配制溶液的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实验操作的顺序为④②①⑤③。A答案正确;
B、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需要水的质量为100g-16g=84g,选用100mL的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B答案正确;
C、需要称量氯化钠的质量为。C答案正确;
D、根据左盘质量=右盘质量+游码质量,实际称取的食盐质量为10g-6g=4g。D答案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配制溶液的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分析;
B、根据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需要水的质量为100g-16g=84g分析;
C、根据溶液的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析;
D、根据左盘质量=右盘质量+游码质量分析。
8.(2024九上·莱州期中)将某碳酸饮料拧开,倒入装有冰块的杯中,如图。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拧开瓶盖后,二氧化碳溶解度变大
B.产生气泡的原因是饮料与冰发生化学反应
C.冒泡刚结束时,饮料仍然是二氧化碳的饱和溶液
D.图中现象能说明二氧化碳溶解度与压强、温度的关系
【答案】C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解答】A、拧开瓶盖后,压强减小,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减小而减小,不符合题意;
B、产生气泡是因为压强减小,气体的溶解度减小所致,不符合题意;
C、冒泡刚结束时, 因二氧化碳有逸出,则此时溶液仍为饱和溶液,符合题意;
D、该实验打开瓶盖和加冰块都会使气体溶解度减小,没有对比实验无法说明二氧化碳溶解度与压强、温度的关系,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气体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有溶质过剩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及对比实验的设计要求分析。
9.(2025九下·白云月考)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A.探究NH3和CO2在水中溶解能力的大小 B.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探究铁锈蚀的条件 D.证明MnO2能作为H2O2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设计
A.A B.B C.C D.D
【答案】A
【知识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探究金属锈蚀的条件
【解析】【解答】A、气体溶于水试管内气体减少,溶解的气体越多,在大气压作用下进入试管中的水越多。图中实验,左边试管中液面上升的高度明显比右边试管中的高,可探究NH3和CO2在水中溶解能力的大小,该实验能达到目的,符合题意;
B、镁比铁活泼,铁钉和硫酸镁溶液不能发生反应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不符合题意;
C、第一支试管中的铁钉只与干燥的空气接触,第二支试管中的铁钉只与水接触;一段时间后两支试管中的铁钉没有生锈,不能用于探究铁生锈条件,该实验不能达到目的,不符合题意;
D、要验证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需要验证二氧化锰加快了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同时还要验证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该实验只验证了二氧化锰加快了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该实验不能达到目的,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氨气比二氧化碳易溶于水来解答;
B、根据金属活泼性顺序表镁比铁活泼,化学变化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来解答;
C、根据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氧气和水接触来解答;
D、根据催化剂的概念是改变反应速度,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来解答。
10.(2024九下·广州期中)在家务劳动中感悟化学原理。下列家务劳动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的是
选项 家务劳动 化学知识
A 用天然气作燃料生火做饭 天然气的成分是CO和H2
B 用洗洁精清洗餐具 洗洁精与油污发生中和反应
C 用食盐调节汤的咸淡 食盐和水的比例影响NaCl的浓度
D 用扇子扇煤炉火 提高煤的着火点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识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燃烧与燃烧的条件;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
【解析】【解答】A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用洗洁精清洗餐具是由于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不是洗洁精与油污发生中和反应,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氯化钠有咸味,食盐和水的比例影响NaCl的浓度,NaCl的浓度大汤咸,NaCl的浓度小汤淡,即NaCl的浓度可调节汤的咸淡,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用扇子扇煤炉火,扇子扇风提供了充足的氧气,从而增加了煤燃烧时的氧气供应, 煤的着火点是煤固有特性,不会改变,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来解答;
B、根据洗涤剂具有乳化油污的作用来解答;
C、根据氯化钠的浓度就是氯化钠和水的质量比来解答;
D、根据用扇子扇煤炉火,扇子扇风提供了充足的氧气,从而增加了煤燃烧时的氧气供应量来解答。
11.(2025九下·白云月考)如图为Na2SO4与NaCl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30℃时,Na2SO4的溶解度为41
B.P点表示该温度下,两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C.20℃时,Na2SO4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馓分数为19.5%
D.若氯化钠中含有少量硫酸钠,则提纯氯化钠的方式为蒸发结晶,趁热过滤,洗涤,干燥
【答案】D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30℃时,Na2SO4的溶解度为41g,而题中没有溶解度的单位,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P点表示该温度下,硫酸钠和氯化钠的溶解度相等,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若未指明溶液的质量,溶质质量无法比较,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20℃时,Na2SO4的溶解度为19.5g,则20℃时Na2SO4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氯化钠和硫酸钠的溶解度都随温度降低而减小,且氯化钠变化较小,硫酸钠变化较大,可以恒温蒸发溶剂结晶氯化钠,趁热过滤,洗涤,干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不同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交叉点表示该温度下的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且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中的溶质相等;一定温度下的物质的溶解度以及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随温度变化明显的物质可以降温结晶,随温度变化不明显的物质的可以恒温蒸发溶剂结晶来解答。
12.(2024九上·五华期中)打开啤酒瓶盖时,你会发现啤酒会自动喷出,喝了啤酒后又常常会打嗝,这说明气体的溶解性与外界的压强和温度有关。下列关于气体溶解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压强增大,气体的溶解度增大 B.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增大
C.压强减小,气体的溶解度减小 D.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减小
【答案】B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解答】A、开啤酒瓶盖时,压强减小,啤酒会自动喷出,说明压强减小,气体的溶解度减小,即当温度一定时,压强增大,气体的溶解度增大,故A不符合题意;
B、喝了啤酒后,胃内温度较高,温度升高,会打隔说明气体逸出,说明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减小,故B符合题意;
C、开啤酒瓶盖时,压强减小,啤酒会自动喷出,说明压强减小,气体的溶解度减小,故C不符合题意;
D、喝了啤酒后,胃内温度较高,温度升高,会打隔说明气体逸出,说明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减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A、根据气体的溶解度与压强的增大而增大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气体的溶解度与压强的降低而降低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变化进行分析解答。
13.(2023·淮北模拟)某小组借助传感器研究稀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发生的中和反应,三颈烧瓶中盛放X溶液,用恒压滴液漏斗(漏斗内压强不变)匀速滴加另一种溶液,如图 1所示。用pH传感器测定三颈烧瓶内溶液的pH,pH随时间的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将恒压滴液漏斗换成长颈漏斗,实验结果一样
B.X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
C.实验进行到20 s时,溶液中的溶质为稀盐酸、氯化钠
D.实验中溶液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与pH曲线相同
【答案】A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溶液的组成及特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 若将恒压滴液漏斗换成长颈漏斗,还是稀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发生的中和反应,不影响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 一样。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反应刚开始时pH小于7,溶液显酸性,说明X 溶液是稀盐酸。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 实验进行到20 s时溶液pH小于7,溶液还显酸性, 溶液中的溶质为、。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D. 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发生的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开始后温度慢慢升高,恰好完全反应时温度最高,之后温度慢慢恢复至室温。故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先上升后下降,与 pH曲线不同。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 根据长颈漏斗的特点来分析。
B.根据刚开始时pH小于7,说明刚开始时溶液显酸性推出结果。
C. 注意:稀盐酸中的溶质为,稀盐酸是溶液。
D. 根据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来分析。
14.为探究物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某同学设计图Ⅰ所示装置.在盛有水的烧杯中放入一装有饱和硝酸钾溶液的试管,向水中加入足量物质X,搅拌.结合图Ⅱ硝酸钾溶解度曲线,对硝酸钾溶液变化的推断,合理的是( ).
①X 为 NaCl 固体,试管中无晶体析出,硝酸钾溶液仍是饱和溶液
②X为 NaOH 固体,试管中无晶体析出,硝酸钾溶液仍是饱和溶液
③X为 NH4NO3晶体,试管中有晶体析出,硝酸钾溶液仍是饱和溶液
④X 为浓 H2SO4,试管中无晶体析出,硝酸钾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B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升温可以变成不饱和溶液,降温有晶体析出后的溶液任然是饱和溶液但是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①假如加入X为NaCl 固体,氯化钠溶于水温度不变,试管中无晶体析出,硝酸钾溶液仍是饱和溶液,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②若加入X为NaOH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使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③若加入X为NH4NO3晶体,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降低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会有硝酸钾的晶体析出,硝酸钾溶液仍是饱和溶液,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④若加入X为浓 H2SO4,浓硫酸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试管中无晶体析出,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则说法正确的有 ①③④ 。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升温可以变成不饱和溶液,降温有晶体析出后的溶液任然是饱和溶液,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浓硫酸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氯化钠溶于水温度不变来解答。
15.(2025九下·越秀期中)水是常见的溶剂。“果蔬洗盐”是一种果蔬清洁剂,某“果蔬洗盐”的部分标签如图1所示,配料中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取15g“果蔬洗盐”放入1kg20℃的水中,形成的溶液是NaCl的饱和溶液
B.任取“果蔬洗盐”溶液中的各部分,清洗果蔬的效果不一样
C.提纯含有少量Na2CO3的NaCl样品,可用溶解→蒸发→过滤的方法,其中过滤要在40℃左右进行
D.20℃时,NaHCO3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10%
【答案】C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20℃时氯化钠溶解度约36g,1kg(即1000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钠360g,15g“果蔬洗盐” 中氯化钠质量小于15g,放入1kg 20℃水中,形成的溶液是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
B、溶液具有均一性,任取 “果蔬洗盐” 溶液中的各部分,清洗果蔬的效果一样,不符合题意;
C、40℃左右碳酸钠溶解度较大,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提纯含有少量Na2 CO3 的NaCl样品,采用溶解→蒸发→过滤方法,过滤要在40℃左右,减少碳酸钠的析出,符合题意;
D、20℃时NaHCO3 溶解度为10g,其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溶解度确定一定量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的质量分析;
B、根据溶液的均一性分析;
C、根据40℃左右碳酸钠溶解度较大,该温度下很少析出分析;
D、根据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100+溶解度分析。
阅卷人 二、非选择题
得分
16.(2024九上·邢台期末)生活与化学密切相关。
(1)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这些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随 的减小而减小。
(2)焊锡的熔点 ,可用于焊接金属。
(3)木炭由于具有很强的 性,可以清除冰箱内的异味。
(4)加碘食盐中的碘是指(填序号)______。
A.分子 B.原子 C.元素 D.电子
(5)生活中,常用 的方法降低水硬度。
(6)餐具上的油污可以用加入水的洗涤剂洗掉,这是由于洗涤剂有 功能。
【答案】(1)压强
(2)低
(3)吸附
(4)C
(5)煮沸
(6)乳化
【知识点】硬水与软水;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合金与合金的性质;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1)打开汽水瓶盖时,压强变小,汽水自动喷出来,这些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
故答案为:压强;
(2) 焊锡是合金,合金的熔点比纯金属的低,可以用来焊接金属;
故答案为:低;
(3)木炭或活性炭表面疏松多孔,它们都具有较强的吸附性,可以除去冰箱内的异味;
故答案为:吸附;
(4)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食品、药品等物质中的成分都是指元素,这些元素可能以离子或化合物等形式存在,所以加碘食盐中的碘指的也是碘元素,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5)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硬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软水,硬水加热煮沸时,水中的钙、镁离子会沉淀,形成水垢,使水中的钙、镁离子含量降低,从而使硬水变成了软水;
故答案为:煮沸;
(6)洗涤剂能使植物油在水中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使油和水不再分层,形成的乳浊液稳定性增强,这种现象称为乳化,乳化后的小液滴能随着水流动而被清洗掉,所以洗涤剂可以通过乳化作用清洗掉盘子上的油污;
故答案为:乳化。
【分析】(1)根据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合金的熔点低可用于焊接金属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木炭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物质是由元素组成,这些元素可能以离子或化合物等形式存在进行分析解答;
(5)根据硬水、软水的定义,硬水软化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6)根据洗涤剂的乳化作用进行分析解答。
17.(2023·子洲模拟)KCl和KNO3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如下表: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KNO3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KCl 27.6 31.0 34.0 37.0 40.0 42.6 45.5
(1)30℃时,KCl的溶解度是 g。
(2)如图是KCl和KNO3的溶解度曲线,则KNO3的溶解度曲线是 (选填“甲”或“乙”)。
(3)t1的取值范围是 。
(4)t1℃时,将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质质量分数:甲 (选填“>”、“=”或“<”)乙。
【答案】(1)37.0
(2)甲
(3)20℃ 30℃
(4)=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1)从表中的信息可知,在时的溶解度为;
故答案为:;
(2)由表中的信息可确定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明显,而氯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很不明显,的溶解度曲线是甲;
故答案为:甲;
(3)时是两物质溶解度曲线的交点,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据表中的信息可确定时,硝酸钾溶解度在范围内,溶解度在范围内,的取值范围是;
故答案为:;
(4)时是两物质溶解度曲线的交点,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分数=,溶解度越大,质量分数越大,时甲、乙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升温至,两物质的溶解度增大,溶质、溶液质量不变,溶液由饱和变成不饱和,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时,将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升温至,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故答案为:=。
【分析】(1)根据表中的信息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进行分析解答。
(1)根据表中的信息可确定 30℃时KCl的溶解度为37.0g;
(2)根据表中的信息可确定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明显,而氯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很不明显,KNO3的溶解度曲线是甲;
(3)t1℃时是两物质溶解度曲线的交点,t1℃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据表中的信息可确定20℃ 30℃时,硝酸钾溶解度在31.6g 45.8g范围内,KCl溶解度在34.0g 37.0g范围内,t1的取值范围是20℃ 30℃;
(4)t1℃时是两物质溶解度曲线的交点,t1℃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分数=,溶解度越大,质量分数越大,t1℃时甲、乙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升温至t2℃,两物质的溶解度增大,溶质、溶液质量不变,溶液由饱和变成不饱和,溶质质量分数不变。t1℃时,将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18.(2024九上·泸州期中)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如图是某同学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8%的NaCl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配制溶液的步骤是计算、 、 、装瓶贴标签;
②在配制过程中,导致溶液中氯化钠质量分数小于18%的可能原因是下列叙述中的 (填序号)。
a.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b.配制溶液的烧杯用少量蒸馏水润洗
c.固体转移到烧杯时,氯化钠洒出 d.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2)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①仪器①名称: 。
②实验室制取CO2可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写一组即可),D装置的优点是 。
③在常温下,用浓氨水与固体烧碱混合也可以制取氨气,但需要控制好反应的速率,你选择上图中发生装置 (填字母)制取氨气。
【答案】(1)称量;溶解;bcd
(2)分液漏斗;BE#CE#DE;能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C
【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
【解析】【解答】(1) ①配制溶液步骤:计算、称量、溶解、装瓶贴标签。
②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小于18%的原因:b(烧杯润洗,水多)、c(氯化钠洒出,溶质少)、d(量水仰视,水多),选bcd。
(2) ①仪器①是分液漏斗。
②制取CO2,发生装置选B(或C、D),收集装置选E,因为CO2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D装置优点是可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③制取氨气,要控制反应速率,选C(分液漏斗可控制液体滴加速度)。
【分析】解题关键是掌握溶液配制步骤、误差分析,以及气体制取的装置选择。易错点是溶液配制的误差分析(明确溶质、溶剂的变化对质量分数的影响),还有气体制取装置与反应速率控制的关系,要根据反应原理和装置特点选择合适的装置。
(1)①配制溶液的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装瓶贴标签;
②a.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将导致所取水体积偏小,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大,不符合题意;
b.配制溶液的烧杯用少量蒸馏水润洗会使所取水质量增加,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符合题意;
c.固体转移到烧杯时,氯化钠洒出,氯化钠质量偏小,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符合题意;
d.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将导致所取水体积偏大,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符合题意;
故选:bcd;
(2)①仪器①名称:分液漏斗;
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盐酸反应,大理石或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不需加热,发生装置可用固、液混合不加热型,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实验室制取CO2可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BE或CE或DE。
在装置D中,固体药品放在有孔隔板上,液体药品从左端漏斗中加入。反应开始后,关闭开关时,试管中的气体增多,压强增大,把液体压入漏斗,固体和液体分离,反应停止,打开开关时,气体导出,试管中的气体减少,压强减小,液体和固体混合,反应进行。D装置的优点是能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③分液漏斗能控制液体的滴加速率,从面控制反应的速率。在常温下,用浓氨水与固体烧碱混合也可以制取氨气,但需要控制好反应的速率,应选择上图中C装置制取氨气。
19.(2024九下·青羊月考)R 是硝酸钾或氯化铵中的一种。硝酸钾和氯化铵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
(1)t1℃时,将 30g 氯化铵固体溶解在 50g 水中,形成溶液的质量是 g。
(2)在图2中,②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
(3)根据以上信息可推出 R 是 (填“硝酸钾”或“氯化铵”)。
(4)关于图 2 中烧杯内的物质,以下几种说法正确的有 (填序号)。
A①、②、③中,只有③中上层清液是饱和溶液
B若使③中的固体溶解,可采用加水或升温的方法
C①和②的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D①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③的上层清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小
【答案】(1)70
(2)37.5%
(3)硝酸钾
(4)BCD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1) t1℃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40克,将 30g 氯化铵固体溶解在 50g 水中,只能溶解20克,形成溶液的质量是70克。
(2) 在图2中,②的溶液是t2℃时100克水中溶解了60克溶质形成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3)氯化铵t2℃时溶解度小于60克,则说明R是硝酸钾。
(4) ①、②、③中,②及③中上层清液都是饱和溶液,A错误; 若使③中的固体溶解,可采用加水或升温的方法 ,B正确; ①和②的溶液中,溶质质量都是60克,C正确; ①为 t1℃时的不饱和溶液,③为 t1℃时的饱和溶液,①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③的上层清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小,D正确。
【分析】(1)根据溶解度确定一定量溶剂中最多溶解的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分析;
(2)根据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分析;
(3)根据氯化铵和硝酸钾的溶解度大小分析;
(4)根据溶解度确定溶液是否饱和,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升高温度或加溶剂可使未溶解的固体继续溶解,一定温度下,同一物质的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小于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分析。
20.(2024九上·济宁期中)某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硫酸铜溶液的标签示意图如下图,根据标签计算:
200mL 品名:硫酸铜溶液 溶质质量分数:20% 密度:1.2g/mL XX化工有限公司
(1)这瓶硫酸铜溶液中溶剂的质量是 ;(直接填结果)
(2)现需要配制24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2%的硫酸铜溶液,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铜溶液多少毫升?(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192g
(2)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设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铜溶液体积为x,则解得x=1200mL答: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铜溶液1200毫升。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
【解析】【解答】(1)这瓶硫酸铜溶液中溶剂的质量是1.2g/mL×200mL×(1-20%)=192g。
(2)解: 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
设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铜溶液体积为x,
解得x=1200mL
答: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铜溶液1200毫升。
【分析】(1)根据溶质的质量等于溶液的质量乘以溶质的质量分数来解答;
(2)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溶质的质量等于溶液的质量乘以溶质的质量分数来解答。
(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这瓶硫酸铜溶液中溶剂的质量是1.2g/mL×200mL×(1-20%)=192g。
(2)见答案。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