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3节 常见的酸(第1课时)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章 第3节 常见的酸(第1课时)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8-31 00:14: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常见的酸(第1课时:盐酸)》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科学观念
知道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明确浓盐酸的物理性质(如挥发性、工业盐酸呈黄色的原因)。
掌握盐酸的化学性质,能写出盐酸与指示剂、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理解反应规律(如盐酸+金属=盐+氢气)。
(二)科学思维
1.通过分析盐酸与不同物质反应的现象和化学方程式,归纳盐酸的化学性质,培养归纳总结能力。
2.结合“检验Cl 时加稀硝酸排除干扰”等问题,学会运用逻辑推理分析实验中的干扰因素,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三)科学探究
1.能完成“浓盐酸挥发性观察”“盐酸与生锈铁钉反应”“盐酸与鸡蛋壳反应”等实验,正确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2.基于实验现象提出问题(如“浓盐酸敞口放置质量为何减小”),并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和反应原理得出结论,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流程。
(四)科学态度
1.认识盐酸在生活(如“胃舒平”治胃酸过多)和工业(如除锈)中的应用,体会化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实验操作中养成严谨、规范的习惯,如“稀盐酸除铁锈时控制用量和时间”,树立安全实验、科学实验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盐酸的物理性质(浓盐酸的挥发性、溶液颜色)。
盐酸的化学性质及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与指示剂、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的反应)。
Cl 的检验方法(加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三、教学难点
理解盐酸与金属氧化物、碱反应的实质,以及反应规律的归纳(如“盐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分析实验中的干扰因素,如检验Cl 时加稀硝酸排除CO 的干扰。
正确书写盐酸与不同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配平、标注气体符号)。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情境提问:“同学们,生活中胃酸过多会感到胃疼,医生常推荐‘胃舒平’,大家知道它为什么能缓解胃疼吗?”“金属制品生锈后,工人师傅用什么去除铁锈呢?”
引出主题:这些问题都与今天要学习的物质——盐酸有关,本节课我们将从盐酸的性质入手,解开这些疑问。
(二)新课讲授:盐酸的物理性质
展示实物与观察实验
展示纯净盐酸和工业盐酸试剂瓶,让学生观察颜色,得出“纯净盐酸无色,工业盐酸因含Fe 呈黄色”的结论。
演示“打开浓盐酸瓶塞”实验,让学生观察瓶口现象(白雾),提问:“白雾是什么?怎么形成的?”
讲解性质与推导结论
结合实验现象,讲解:浓盐酸溶质质量分数为37%~38%,具有挥发性,挥发的HCl气体与空气中水蒸气结合形成盐酸小液滴,即白雾。
追问:“浓盐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溶液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会怎么变?”引导学生推导:因HCl挥发,溶质质量减少,溶液质量减少,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三)新课讲授:盐酸的化学性质
盐酸与指示剂反应
回顾指示剂特性:提问“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遇酸的变色情况?”
明确结论:盐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快速完成演示实验验证。
盐酸与活泼金属反应
实验操作:分组实验,在3支试管中分别加入铁片、镁带、锌粒,再各加少量稀盐酸,观察现象。
现象与方程式:引导学生描述“金属表面产生气泡,镁反应最快,铁最慢”,书写化学方程式(Mg+2HCl=MgCl +H ↑、Fe+2HCl=FeCl +H ↑等),归纳规律“盐酸+活泼金属=盐+氢气”,说明实验室可据此制H 。
盐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实验探究:分组实验“生锈铁钉与稀盐酸反应”,观察“铁锈消失、溶液变黄,后期铁钉表面产生气泡”的现象。
分析与归纳:讲解铁锈主要成分Fe O ,书写方程式Fe O +6HCl=2FeCl +3H O;补充“盐酸与氧化铜反应”演示实验(黑色粉末消失,溶液变蓝),写方程式CuO+2HCl=CuCl +H O,归纳规律“盐酸+金属氧化物=盐+水”,并提醒“除铁锈时酸不能过多,避免腐蚀金属”。
盐酸与碱反应
联系生活:回到导入问题,讲解“胃舒平”主要成分Al(OH) ,与胃酸(盐酸)反应:3HCl+Al(OH) =AlCl +3H O。
实验验证:演示“氢氧化钠溶液(加酚酞呈红色)中加稀盐酸”,观察“红色逐渐消失”,写方程式HCl+NaOH=NaCl+H O,归纳规律“盐酸+碱=盐+水”。
盐酸与盐反应
实验1(检验CO ):分组实验“鸡蛋壳(含CaCO )与盐酸反应”,观察“产生气泡,燃着木条伸入熄灭”,写方程式CaCO +2HCl=CaCl +H O+CO ↑;补充“碳酸钠与盐酸反应”,说明CO 的检验方法(加盐酸,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实验2(检验Cl ):演示“盐酸与硝酸银反应”,观察“产生白色沉淀,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写方程式HCl+AgNO =AgCl↓+HNO ;对比“碳酸钠与硝酸银反应(加稀硝酸沉淀消失)”,强调检验Cl 时加稀硝酸排除CO 干扰,归纳Cl 检验方法。
(四)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梳理知识:以“盐酸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与5类物质反应及规律)→重要检验方法(Cl 、CO )”为线索,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重点。
解决导入问题:再次回答“胃舒平治胃酸过多”“盐酸除锈”的原理,强化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五)课堂练习
基础题:完成教案中“课内练习”1(检验酸性溶液的错误做法)、2(生锈铁钉与盐酸反应的现象和方程式),巩固盐酸的性质。
提升题:练习“检验Cl 的实验操作”“化学方程式书写(如Cu(OH) 与HCl反应)”,突破难点。
讲解订正:针对学生错误较多的题目(如化学方程式配平),重点讲解,确保掌握。
(六)布置作业
书面作业:书写盐酸与MgO、Al O 、Mg(OH)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整理盐酸的所有化学性质及对应的应用场景。
实践思考:回家观察厨房中是否有含盐酸(或酸性物质)的物品,思考其用途与盐酸性质的关系,下节课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