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人口》表格式教学设计(1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1.2 《人口》表格式教学设计(1课时)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74.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9-01 10:35: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章第二节《人口》教学设计
(1课时)
课题 1.2 《人口》 单元 一 学科 地理 年级 八上
教材分析 第二节《人口》这部分内容在初中地理教材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从学科知识架构来看,它是人文地理的关键组成部分,是理解区域发展和人地关系的基础。人类作为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要素,其数量、分布、增长等状况,深刻影响着资源开发、经济发展、环境变化等诸多方面。通过对我国人口内容的学习,学生不仅能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还能为后续学习区域地理、可持续发展等知识奠定基础。从教育功能角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国情意识,增强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和环境观。
2022新课标要求 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人口的基本状况和变化。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说明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了解我国人口政策的变化及原因,培养综合思维素养。(2)运用中国人口分布图,分析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描述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培养综合思维素养和区域认知素养。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在之前的地理学习中,已对一些基本的地理概念和区域地理知识有所了解,如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大洲大洋的分布等,这为学习人口知识奠定了一定基础。但对于人口相关的抽象概念,如人口密度、人口政策等,理解起来可能仍有难度。学生虽然接触过一些与生活相关的地理现象,但尚未系统地从地理学科角度去分析人口分布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在构建知识体系方面还存在不足。
重点难点 我国人口数量、增长特点和分布规律;我国人口政策及其重要意义。(重点)深入分析我国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理解人口政策调整与人口形势变化的关系。(难点)
材料准备 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世界视角看中国春运:春节期间我国一些大城市火车站、汽车站人山人海,提问:从这些视频中,你能直观感受到我国在人口方面有什么特点? 观看视频 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求知欲
讲授新课讲授新课讲授新课讲授新课 【学习活动一】世界人口大国【方法指引】认真阅读课文P13,读图1.10中国人口数量及占世界人口比重的变化,回答问题。【问题引领1】(1)为什么说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2)读图1.10,按照新中国成立前、成立后、实行计划生育后三个阶段比较,我国的人口增长有哪些特点?(3)我国为什么要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目前面临哪些人口问题?(4)人口老龄化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应该如何解决?【教师】用同步教学课件展示相关内容。【学生】……(回答略)【教师小结】①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人口总数约为14.12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9.4%。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人口增长较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医疗卫生条件显著改善,人口增长迅速。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增长持续放缓,占世界人口的比重逐渐降低。③针对新生人口显著减少、老年人口比重快速上升、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的情况,我国从2016年开始实施相对宽松的人口政策并配套支持措施。④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家庭少子化问题加剧,未来我国将面临劳动力短缺、养老负担过重等问题,直接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课堂探究】认识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问题引领】根据表的数据,参照图中已绘制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年龄结构,完成图1.11的绘制。总结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以来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特征。从劳动力供应和产品消费的角度,讨论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谈谈我国人口政策调整的必要性。【教师】用同步教学课件展示相关内容。【学生】……(回答略)【教师小结】①画图(略)②我国0-14岁人口比重先降后增,15-59岁人口比重先增后降,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呈上升趋势,人口老龄化现象加重。③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劳动力数量会逐年减少。短期内可能影响传统制造业的发展,长期则可能驱动医疗、养老、人工智能服务等新兴产业的崛起。国家应该通过延迟退休、鼓励老年人再就业等政策缓解劳动力短缺问题,同时通过银发经济与新时代人群消费协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④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家庭少子化问题加剧,未来我国将面临劳动力短缺、养老负担过重等问题,直接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调整人口政策,鼓励生育,可增加劳动力供给,减轻子女负担。同时加大教育投入,提高人口素质,满足经济发展的新需求。【学习活动二】人口分布不均【方法指引】认真阅读课文P15—P16,读图1.12中国人口的分布,回答问题。【问题引领1】为什么说我国是世界人口密度较大的国家?我国人口分布有哪些特点?试分析我国人口东密西疏的原因。我国城镇人口比例有哪些变化?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教师】用同步教学课件展示相关内容。【学生】……(回答略)【教师小结】①2020 年,我国平均人口密度约为147 人/ 千米 ,接近世界平均人口密度(60 人/ 千米 )的2.5 倍。②我国人口分布东密西疏。以黑河—腾冲线为界,东南部人口密度大,西北部人口密度小。③自然因素:东部地区地形平坦、气候温和湿润,自然条件优越;西部地区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形崎岖,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社会经济因素:东部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物产丰富,生活条件优越。西部地区经济落后,交通不便,生活水平低。历史原因:东部地区开发较早,西部开发较晚。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已从以乡村人口为主转为以城镇人口为主,约2/3的人口在城镇生活,主要原因是人口流动。【课堂探究】认识我国东西部人口分布差异【问题引领】在图1.12中找出黑河—腾冲线穿过的省级行政区(写简称)。在图中找到江苏和青海,根据表中的资料,计算两省的人口密度并填入表中。(3)针对下面不同观点,谈谈你的看法。【教师】用同步教学课件展示相关内容。【学生】……(回答略)【教师小结】①黑河—腾冲线穿过的省级行政区: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河北省、山西省、陕西省、甘肃省、四川省、云南省。②(略)③单纯依靠鼓励东部人口大量向西部迁移,从而减轻东部人口压力,并不是一个可行的策略。应该采取综合措施,包括改善西部地区的自然环境、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提高教育水平等,以实现人口的合理分布和区域的协调发展。 研读人口普查数据,尝试分析我国人口比重变化趋势。课堂探究,合作学习,交流看法。分析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分组讨论人口分布的形成原因,由代表发言,与全班分享讨论结果。课堂探究,合作学习,交流看法。 引导学生了解我国人口增长基本情况及背后原因。锻炼学生数据分析能力,培养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素养。通过案例展示,引导学生对人口问题的关注,明白人口政策调整是为了适应不同时期发展需求,培养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素养引导学生读图观察,培养读图能力。小组讨论旨在锻炼合作与探究能力,加深理解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培养综合思维素养。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合作探究,加深理解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形成正确的人口观和资源观,培养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素养。
课堂练习 见同步教学课件第30页—35页 完成作业 教师讲评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我国人口增长趋势、人口分布特点、人口政策等,对学生的回顾进行补充和完善,强调重点知识。 梳理知识框架,巩固学习效果,引导学生思维,利于承上启下。
板书设计 世界人口大国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14.12亿)人口变化特点人口政策调整(2021年落实三孩政策)人口分布不均(1)人口密度:较大(147 人/ 千米 )(2)人口分布:不均匀;东南多,西北少(3)人口流动:从以乡村人口为主转为以城镇人口为主 突出教学重点,梳理学习思路,增强理解记忆,引导学生思考。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图表分析环节学生参与度较高,较好地培养了学生从图表获取信息的能力。但在小组讨论人口分布特点形成原因时,部分学生讨论不够深入,在今后教学中应加强引导。对于人口政策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关系的讲解,可引入更多实际案例,帮助学生更好理解。 总结教学经验,了解教学效果,优化教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