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专题2 体验化学实验探究
课题2 学习开展化学实验探究
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 化学 八年级 全一册
化学研究的成果大多是通过以实验为基础的化学实验探究活动而取得的。让我们以“蜡烛的燃烧及其产物的探究”为例,来学习如何开展化学实验探究活动。
学习开展化学实验探究
课题2
学习聚焦
通过对蜡烛燃烧问题的探究,了解化学实验探究的一般思路和过程。
经历化学实验探究过程,学习如何提出问题、设计和实施实验方案。
初步学会实验记录、数据处理,设计并撰写实验报告。
化学实验探究一般有哪些思路与方法
化学实验探究要从问题开始,问题是科学发现的源泉。问题可以来自我们生活中遇到的困惑或感兴趣的事物,也可以是学习中遇到的难题。
让我们先仔细地观察蜡烛及其燃烧的过程,看看你能否提出想要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图2.22 蜡烛燃烧
(1)在点燃蜡烛之前,可以用眼观察,用手触摸,也可以嗅闻蜡烛,并设计表格记录通过感官获得的信息。
(2)用刀片尝试对蜡烛表面进行切削,并将切下的蜡烛片放入一个盛有少量水的烧杯中,观察实验现象并做好记录。
(3)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火焰的变化,待火焰平稳后仔细观察火焰各部位明暗程度有无不同。
(4)观察蜡烛燃烧过程几分钟。
观察蜡烛及其燃烧过程
实验探究
(5)吹灭蜡烛或用表面皿等盖灭蜡烛,观察蜡烛熄灭过程中有什么现象发生。
拓展思考
你能否根据观察提出有待研究的问题?
实验步骤 描述感受或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1)
(2)
(3)
(4)
(5)
你是否想到,蜡烛经燃烧变成了什么?针对这个问题,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先提出一个假设,例如,根据“蜡烛燃烧,没有灰烬出现,但蜡烛却慢慢变短”这一实验现象可提出假设:蜡烛经燃烧可能变成了气体。
接着,针对假设设计实验方案,验证蜡烛经燃烧确实是变成了气体。例如,收集火焰上方的气体并与空气对比,如果收集到的气体与空气存在比较大的差异,证明该气体是蜡烛燃烧的产物。
根据上述实验方案实施实验并收集证据。取一支蜡烛用蜡烛油固定在玻璃片上,点燃蜡烛,待火焰稳定后进行下列实验:
(1)用100 mL干燥锥形瓶罩在火焰上方,片刻后迅速用橡胶塞塞住锥形瓶,置于桌面冷却至室温;熄灭蜡烛。
(2)另取一个相同锥形瓶,塞上瓶塞,将其与(1)的锥形瓶进行对比,观察瓶壁有无差异;点燃两根小木条,分别小心地伸入两个锥形瓶中,观察木条燃烧情况。
(3)用(1)中方法再收集一瓶火焰上方的气体,另取一个空锥形瓶,分别迅速往两个锥形瓶中加入约10 mL澄清石灰水,塞上瓶塞后旋转振荡1 min左右,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情况如图2.23所示。
图2.23 验证蜡烛燃烧产生气体
点燃的木条熄灭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收集气体
安全提示
靠近火焰时要特别小心,避免烫伤。
可设计表格记录实验现象,如: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蜡烛火焰上方收集的气体 室内空气
观察瓶壁 冷却后,
伸入点燃的木条
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
分析证据形成结论。分析本实验结果,说明收集到的火焰上方的气体与空气存在明显差异,可得出蜡烛燃烧时生成了水蒸气和至少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的初步结论。
在化学实验探究过程中,要及时、全面、准确地记录实验现象。如果设计了对比实验或定量测定的实验,除了对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外,还应该对实验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推理得出合理的结论。用准确的语言描述相应的结论,说明结论与证据之间的关系。数据的处理方式有多种,可以用表格或图形等方式直观地呈现处理结果,通过对图表进行分析,形成结论。对定量测定的实验误差进行分析,找出可能引起实验误差的原因。
完成实验并得出结论,是不是意味着化学实验探究活动结束了呢?
化学实验探究活动完成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活动进行回顾,总结经验和存在的不足,并思考有没有值得进一步探究的问题等。最后可将研究成果以一定的形式加以展示和交流。
回顾蜡烛的燃烧及其产物的实验探究活动,你能总结出化学实验探究活动需要哪些步骤吗?
讨论与交流
化学实验探究一般会经历图2.24所示的过程,从问题和假设出发确定探究目标,设计并实施实验获取证据,基于证据进行分析推理,形成结论,建构模型以表征结论,再与他人交流、评价探究过程和结果。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都有其重要的意义,实施过程中,需要了解各步骤的要求,特别是设计实验方案。合理、科学、可操作的实验方案是有效地实施化学实验探究活动的关键。
图2.24 化学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
如何撰写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是描述、记录、讨论某项实验或探究的过程和结果的报告,通过实验报告展示活动的完整过程。撰写实验报告也是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的重要环节。化学实验探究完成后应认真撰写实验报告。
完整的实验报告,应包括实验主题、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仪器、实验试剂、实验步骤与现象记录、实验结论、讨论与拓展、反思与评价等内容。图2.25是一份实验报告参考样例。
××××的实验报告
学校: 班级: 姓名:_______
小组成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 环境数据(气温、气压等): _______________
实验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仪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试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步骤与现象记录:
实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与拓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分析
图2.25 实验报告参考样例
结合实验报告参考样例,思考报告各部分的撰写要求,并尝试完成一份蜡烛的燃烧及其产物的实验报告。
观察与思考
学习指南
归纳小结
化学实验探究是从 开始,通过设计并实施化学实验,得出 。
实验活动中需要及时、全面、准确地记录 ,
依据记录的证据形成结论。
实验活动结束后,需要完成 。
例题导引
问题:
在点燃的酒精灯火焰上方罩一个冷且干燥的烧杯,一段时间后发现烧杯内壁有小液滴,向烧杯中滴加石灰水,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请分析上述现象,说明酒精燃烧的产物。
分析:
记录实验现象、根据现象进行推理得出结论,是化学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之一。根据现象推测物质,以对物质性质的认识为基础。水蒸气遇冷会液化成小液滴;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在上述实验中,将一个冷且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小液滴附着,说明酒精燃烧的产物中有水蒸气;而石灰水变浑浊说明酒精燃烧的产物中有二氧化碳。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实验中只能得出酒精燃烧的产物中有水和二氧化碳,是否有其他物质,还需要其他的实验加以验证。
练习巩固
1. 鱼鳔可作为鱼类的辅助呼吸器官,在缺氧环境下为鱼提供氧气。某同学认为鱼鳔中储存的主要气体是氧气,该环节属于化学实验探究一般过程中的( )。
(A)形成假设 (B)反思评价
(C)设计实验 (D)形成结论
2. 在“验证蜡烛燃烧产生气体”的实验中,锥形瓶的瓶壁往往会被熏黑。根据该现象,四位同学的做法如下:
① 记录实验现象,备注成新问题留待后续探究
② 认为与本次实验无关,无需讨论
③ 得出蜡烛燃烧的产物是黑色固体的结论
④ 设计实验探究熏黑的原因
请分析说明他们的做法是否合理。
3. 在“粗盐的精制”的实验中,某同学在实验结束后发现与其他同学相比耗时更长,请分析导致其时间过长可能的原因。
4. 请以“人体吸入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为问题完成一项化学实验探究任务,认真撰写探究报告,并在全班进行表达交流。
查阅资料,获得下列信息:
空气中主要含氮气、氧气和少量二氧化碳气体。
氮气既难溶于水,也很难发生化学变化。
木条等可燃物质在氧气含量过低时无法燃烧。
二氧化碳可灭火,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传感器、氧气传感器可分别定量测出气体中二氧化碳、氧气含量。
湿度传感器可测量出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
……
感谢您的观看
202X/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