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20
世纪
50
~70
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代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70年代的经济“滞胀”“混合经济”;福利国家;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新经济”的出现;
(2)理解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的自我扬弃,是在资本主义内部的自我改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
(3)掌握以美国为代表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战后的经济发展历程,分析各国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
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利用教材和相关史料,培养归纳、再现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通过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地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
(2)学生通过观察1977年发达国家国有经济比重表,懂得提取有效信息、分析数据的能力;
(3)学生通过思考讨论西方福利制度的利弊,培养全面、客观分析和比较历史现象,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通过分析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本质及
( http: / / www.21cnjy.com )原因,对中国改革开放的启示,学生懂得分析历史要从表象看到本质,懂得多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学生借鉴历史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及新变化的教学,培养学生努力学习、吸收其他民族和国家发展经济的经验,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2)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概况及原因;
难点:认识“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
教材分析:
本课课文内容围绕“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展
( http: / / www.21cnjy.com )开,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与以往资本主义经济自由发展不同,资产阶级及其政府不断自觉地进行自我调节和调整,表现为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建立“福利国家”这两个子目所讲述的内容。资本主义制度之所以能够进行自我调节,则是因为它所容纳的社会生产力还没有得到完全的释放。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经过调节,它使科技和社会生产力仍能获得较快发展,即表现为第三产业和新经济的出现这一子目所讲述的内容,其出现的影响不局限于资本主义世界,而具有普遍性和全球性。
本课的灵魂是二战后美国经济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发展,关键是“变、新”,概括为经济政策的新调整、社会政策的新变化、经济运行机制新变化,以此带动全课,引用较多贴近现实、学生耳熟能详的材料、图片,如阿波罗登月计划、福利国家宣传画、漫画和新闻照片、微软的广告片等素材。
教学过程及要点:
导入新课:
出示图片---美国人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介绍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
(开始于1961年,历时约11年,耗资
( http: / / www.21cnjy.com )255亿美元。在工程高峰时期,参加工程的有2万家企业、200多所大学和80多个科研机构,总人数超过30万人。)
提问:这项重大的科技活动是以谁主导的?二战后的美国为何有如此实力从事如此庞大的耗费巨资的工程,这体现出二战后资本主义哪些方面的新变化,让我们来学习新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四个变化)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分两个阶段
(1)第一阶段(20世纪40年代中期~70年代):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
◆原
因: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的运用,促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理论核心:国家干预经济
【备课资料】凯恩斯主义
凯恩斯主义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直接产物,是适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需要而产生的。1936年,凯恩斯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用“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和“流动偏好规律”说明资本主义通常存在有效需求不足。他主张由国家实行旨在刺激总需求的宏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达到充分就业,缓解经济危机。
凯恩斯的理论得到广泛传播和应用。二
( http: / / www.21cnjy.com )战后在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盛行,并造就了五六十年代的高经济增长。在60~70年代以前,凯恩斯主义在西方经济学界长期占据统治地位。70年代以后,西方出现滞胀,凯恩斯主义的原有理论难以进行解释和提出相应政策,并受到货币主义、供给学派、理性预期学派、新自由主义等的严重抨击。
◆运
用:罗斯福新政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是凯恩斯主义第一次大规模创造性的成功试验。
(2)20世纪70年以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胀”现象
◆特点:“滞胀”是指“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的简称,其具体表现为生产停滞、通货膨胀、失业严重、物价上涨,外贸增长趋缓等。
◆措施:①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说明凯恩斯主义受到了挑战)
②实行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的、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
小结:其一,无论是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还是后来的“混合经济”,都是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不可能超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的范围。它没有也不可能改变私有制、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关系和改变基本的不平等分配关系。正是因为这种调节没有从根本上触动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所以它尽管有用,但起作用也是有限的。其二,教材中提到的“国有”经济和“公有制”有着本质的区别,这一点要特别向学生说明。西方发达国家发展国有经济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得不进行的一种调整。这样的国有经济,不过是由个别资本家占有变成一群资本家占有而已。它不仅没有改变私有制,反而巩固了私有制。
2、建立“福利国家”
(1)目的:缩小贫富差距,减少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
(2)实质:把国家看作是全社会增加福利的工具,要求国家通过立法和财政经济措施,积极增进社会全体成员的福利。(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并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到较好的社会服务)
(3)内容:涉及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保险、教育等。20世纪六七十年代,福利国家制度逐渐完备,范围已涉及生、老、病、死、伤、残、孤、寡、失业和教育等各个方面。
(4)作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平等,缩短贫富差距,对社会稳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5)弊端:
①财政开支过大,政府负担过重:政府的社会福利
( http: / / www.21cnjy.com )开支及其在政府总开支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许多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福利开支(包括公共教育开支),有的已占本国政府总开支的1/2至2/3,约占本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5以上。
②带来社会道德危机:被认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鼓励工作,破坏家庭责任,自杀率高,性行为泛滥,简单的说就是“穷人因懒惰而贫穷,富人因努力而致富”,国家不该用福利来鼓励这些穷人继续懒惰,甚至酗酒、婚前性行为、离婚、单亲、犯罪等。
3、第三产业的兴起:
(1)兴起条件:二战后,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消费需求的多样化等。
(2)表现: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部门,其产值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就业人数在总劳动力中所占比重都迅速上升。
(3)与传统产业的关系:
相互促进:第三产业的繁荣是第一、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反过来以其新技术特别是微电子技术改造传统的工业和农业,促进经济竞争力的提高。
(4)影响:
促进经济竞争力的提高,拓
( http: / / www.21cnjy.com )展了经济活动领域,增加了就业,扩大了市场,改善了资源配置,并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使经济发展产生了质的变化。
【合作探究】关于第三产业的两个材料
材料一: 1987年英、法、日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表
( http: / / www.21cnjy.com )
材料二:1970—1979年美国的农
( http: / / www.21cnjy.com )业人口从占人口总数的5%,下降到3%;从事制造业的人口从30%下降到13%;从事服务和信息行业的人口,从15%上升到72%。
引导学生分析,并认识第三产业在战后蓬勃
( http: / / www.21cnjy.com )兴起,并扩大到服务业以外的与信息工业相关的部门,就业人数和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远远超过了第一、第二产业,改变了传统的社会产业结构。
4、“新经济”的出现:
(1)来源:20世纪90年代
美国
“新经济”最早起源于美国。20世纪
( http: / / www.21cnjy.com )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出现了二次大战后罕见的持续性的高速度增长。美国自1991年4月份以来,经济增长幅度达到了4%,经济已持续增长了120多个月。《商业周刊》1996年底的一篇文章这种经济现象称之为“新经济的胜利”,“新经济”一词就来源于此。
什么是知识经济(新经济),有人曾举例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知识经济就是南达科他州的一个农民,他种植遗传基因作物,驾驶有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拖拉机,知识经济就是衣阿华州的一家保险公司,它用软件来减少管理层次,并给予工人更大的责任和自主权;知识经济是华盛顿一家纺织公司,它用因特网收到世界各地客户的订单。
(2)动力:信息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浪潮
“新经济”的“新”是不同于传统经济─
( http: / / www.21cnjy.com )─工业经济的一种新型经济──知识经济。美国的“新经济”表现出知识经济的典型特征,社会财富直接地与人类最宝贵的知识挂钩,主要体现为信息技术革命对经济的巨大贡献。
(3)特点:经济全球化为背景,知识经济为基础,信息技术为主导。
“新经济”的实质,就是信息化与全球化,
( http: / / www.21cnjy.com )“新经济”的核心是高科技创新及由此带动的一系列其它领域的创新。促成“新经济”出现的现实环境是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技术革命的推进,新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教学小结:
对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出现的新变化是资本主义主动地寻求自我调节和调整的结果。资本主义之所以要主动地变化,既是利润最大化的需要,同时,也是在与社会主义制度较量的过程中,不得不采取的一些改善措施,包括借鉴社会主义的一些良好的经验。这些变化有其根源,受客观规律支配,一方面使其自身有了更好地发展,提高了实力,同时,也带来与自身相否定的因素。但是,这些变化没有解决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和问题。
★问题解答
⊙【学思之窗】
思考你怎样理解“梯子”和安全网的说法?
答案提示:“梯子”是指国家社会给人们提供发展的渠道和机会,“安全网”就是指社会福利政策,福利制度给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社会安全的保证。
【探究学习总结】
⊙本课测评
列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出现的新变化。
参考答案:第一,在市场经济的前
( http: / / www.21cnjy.com )提下,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节,已经成为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第二,福利国家在战后得到发展,特别在北欧地区,福利制度至为完善。第三,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第四,美国出现了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新经济”,高科技的发展和不断的技术创新,推动了美国经济的持续增长。
⊙学习延伸
根据你的观察,谈谈我国近年第三产业的发展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你认为哪些行业成就比较突出?哪些行业还相对落后?
答案提示: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在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的涵盖的范围越来越大,不断便利人们的生活。中国经济发展区域差别比较大,建议教师根据当地的情况分析具体哪些行业突出或者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