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九年级上册单元测试-第二单元 溶液(提升卷)
阅卷人 一、选择题
得分
1.(2024八下·滨城期中)宏微结合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水分子和过氧化氢分子的结构不同
B.氯化钠溶解到水中看不见了——氯化钠分子很小
C.几度秋意浓,最是桂花香——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D.夏天铁轨间缝变小——金属原子间的间隔受热增大
2.(2023·西塘模拟)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将装置倾斜,使管①、②中药品接触,观察到气球鼓起,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原状。下列药品符合该实验现象的是
A.镁条和稀盐酸 B.大理石和稀盐酸
C.硝酸铵和水 D.生石灰和水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碱一定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
C.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
D.在原子中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一定等于中子数
4.(2025·新宁模拟)实验室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时,下列原因会导致质量分数偏大的是
A.用量筒取水时仰视读数
B.配制好的溶液装瓶时有少量洒出
C.氯化钠固体不纯
D.向烧杯中加水时有水洒出
5.(2020·河南)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t1℃时,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t2℃时,60g 甲的饱和溶液稀释到20%需加水10g
D.将t1℃时相等质量的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甲大于乙
6.(2024·北京市模拟)实验室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的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操作顺序为③⑤①④②
B.选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
C.需称量的质量为
D.配制好的溶液倒出,剩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2024·江门模拟)工业上通过多级闪蒸法进行海水淡化,即海水在闪蒸室中受热蒸发,蒸气在顶部冷凝流出,浓海水在底部形成。浓海水经过结晶池最终得到粗盐和母液,原理如图所示,完成下面小题。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得到的淡水是蒸馏水 B.多级闪蒸与结晶原理相同
C.加热器的热源可能是太阳能 D.母液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8.母液中含多种物质,如氯化镁、硫酸镁、氯化钾等,根据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Cl属于可溶性物质
B.t1℃时,将MgSO4的饱和溶液升温一定变成不饱和溶液
C.P点表示KCl与MgCl2的质量相同
D.t2℃时,MgCl2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可能达到70%
9.(2025九下·白云月考)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A.探究NH3和CO2在水中溶解能力的大小 B.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探究铁锈蚀的条件 D.证明MnO2能作为H2O2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设计
A.A B.B C.C D.D
10.在一定温度下,向15g蒸馏水中加入无水硫酸铜粉末,充分搅拌并过滤,得到一定质量的蓝色晶体和8.4g滤液,若此温度下无水硫酸铜的溶解度为40g,则此无水硫酸铜的质量是( ).
A.6.6g B.9g C.18.4g D.16g
11.(2025九下·长沙期中)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逻辑推理合理的是
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所以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碱溶液呈碱性,所以呈碱性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C.置换反应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则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D.化学反应一定伴随着能量变化,所以金属腐蚀过程中一定伴随能量的变化
12.(2023·桂平模拟)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为60g
B.t℃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升高温度可使不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D.将t℃乙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温度降到20℃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13.(2025九下·岚山开学考)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 现象或事实 解释
A 冬季用煤取暖,注意排气通风 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结合,会导致中毒
B 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 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
C 液氮遇热汽化 分子间隔变大
D 石墨用于制作电极 石墨质软
A.A B.B C.C D.D
14.(2025九下·越秀期中) 水是常见的溶剂。“果蔬洗盐”是一种果蔬清洁剂,某“果蔬洗盐”的部分标签如图1所示,配料中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取15g“果蔬洗盐”放入1kg20℃的水中,形成的溶液是NaCl的饱和溶液
B.任取“果蔬洗盐”溶液中的各部分,清洗果蔬的效果不一样
C.提纯含有少量Na2CO3的NaCl样品,可用溶解→蒸发→过滤的方法,其中过滤要在40℃左右进行
D.20℃时,NaHCO3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10%
15.(2024·宜宾)为探究固体在水中的溶解情况,进行下图所示的操作(忽略水的蒸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20 40 90
溶解度/g 34 40 54
A.①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
B.②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C.②的溶液降温到时会析出固体
D.③的溶液质量是
16.(2024九下·自贡月考)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比乙大
B.t1℃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1∶5
C.t2℃时,甲、乙的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溶液分别由t3℃降温至t2℃,析出甲的质量一定比析出乙的质量大
阅卷人 二、非选择题
得分
17.根据溶液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组成上看,溶液是由 和 组成的;从质量上看,溶液的质量 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和;从体积上看,溶液的体积 溶质和溶剂的体积之和.
(2)请你各举出一个实例,说明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是错误的.
①溶液一定是无色的.实例: 溶液不是无色的;
②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实例: 是液体,但不是溶液;
③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是固体.实例: 可做溶质,但不是固体;
④溶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实例: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18.(2025九下·湖南期中)天气瓶可用来预测天气变化,瓶内液体结晶的形态会随温度而发生改变。制作天气瓶需用到硝酸钾和氯化铵固体,下图是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当温度小于 ℃时,氯化铵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
(2)时,50g硝酸钾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g。
(3)时,分别将等质量的硝酸钾、氯化铵的饱和溶液升温到,硝酸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氯化铵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19.(2024九下·厦门月考)氯化钠是生活必需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Ⅰ.古法制盐:古人用煎盐法制取食盐主要步骤有:①制卤水;②测卤水浓度;③煎卤得粗盐;④用“花水”冲洗粗盐得精品盐。
制取卤水的方法有两种:
刮土淋卤:将结有盐霜的土,聚集成堆,清水浇注,卤水从堆底流出;
草木灰淋卤:将草木灰浸入海水然后晾晒至现出白光,再用海水淋之,得卤水。
(1)卤水中的溶剂是 ,卤水中存在大量的阴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
(2)卤水入锅前,以石莲子或鸡蛋投入卤中,检验卤水浓度,石莲子或者鸡蛋沉入水下的为淡卤,半飘浮的为半淡卤,浮立于水面的为成卤,其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填“淡卤”“半淡卤”或“成卤”)。
(3)以成卤入锅煎盐,有白色晶体析出时,此时卤水是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4)经调查发现,“花水”是的饱和溶液,用“花水”冲洗粗盐而不用淡水冲洗的原因是 。
(5)Ⅱ.工业制盐:目前工业上常用真空法制备食盐,通过减压使热的海水快速蒸发而获得食盐。小涵在实验室中用溶液(溶液)模拟真空法制备食盐的流程(忽略物质的损耗)及氯化钠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
步骤1中分子的____发生了变化。
A.间距 B.质量 C.种类 D.个数
(6)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溶液经减压蒸发后得到溶液和固体,的数值为 。溶液的质量 溶液的质量(填“<”“=”或“>”)。
(7)海水晒盐是借助日光和风力使水分蒸发。对比分析真空制盐,海水晒盐的优点是____。
A.节省能源 B.成本低廉 C.生产效率高
20.(2024九下·莱州期中)氧气、二氧化碳是航空母舰中的常用储备气体,在急救、灭火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气体的制备是初中化学实验重要的内容,请根据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 。
(2)实验室利用装置A,选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结束后,从剩余固体中回收二氧化锰,有下列操作步骤;①过滤;②洗涤;③溶解;④干燥,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填数字编号)。为检验二氧化锰是否洗涤干净,可向最后一次洗涤液中,滴加 溶液(写试剂化学式),观察现象即可。
(3)实验室用装置B、C、D进行实验时,C中蜡烛燃烧更旺,D中溶液变浑浊,则B中产生的气体为 ,小试管的作用是 。
(4)为制取二氧化碳,需将溶质质量分数为的浓盐酸稀释至,所加蒸馏水(密度为)的体积为 。用装置E、F测量二氧化碳的体积时,若E中无植物油,则测得的二氧化碳的体积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21.(2023·南山模拟)石灰石是百色老区丰富的矿产资源之一。某兴趣小组为测定本地石灰石中主要成分的质量分数,称取的石灰石样品敲碎置于烧杯中,加入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稀盐酸,反应产生的质量和时间关系如图假设:石灰石中的杂质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请你仔细阅题和观察图像的数据,认真分析,解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用质量分数为的浓盐酸来配制质量分数为的稀盐酸,不需要的仪器为 ____ ;填序号
A.量筒 B.天平 C.烧杯 D.漏斗 E.玻璃棒
(2)当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是 ;
(3)如图所示,点表示的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有 填化学式;
(4)求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A、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水和过氧化氢的分子构成不同,则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不符合题意;
B、氯化钠溶到水中看不见了就由于钠离子和氯离子均匀的分散到水分子之间,符合题意;
C、闻到花香,是由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不符合题意;
D、金属由原子构成, 夏天铁轨间缝变小,是由于温度升高,金属原子间的间隔增大,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分析;
B、根据氯化钠由离子构成,溶解时离子分散到水分子间分析;
C、根据分子的不断运动分析;
D、根据金属原子间存在间隔,随温度的变化间隔发生变化分析。
2.【答案】D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金属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
【解析】【解答】A、镁条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和氯化镁,药品接触后可观察到气球鼓起,但一段时间后不会恢复原状,不符合题意;
B、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药品接触后可观察到气球鼓起,但一段时间后不会恢复原状,不符合题意;
C、硝酸铵溶于水吸热,因此药品接触后无法观察到气球鼓起,不符合题意;
D、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会放出大量的热,药品接触后可观察到气球鼓起,一段时间后恢复室温,气球又会恢复原状,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气球鼓起的原因是装置内的药品接触有气体产生,压强增大或者物质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压强增大;当气球变小是温度回复到室温时变大的气球会变小来解答。
3.【答案】C
【知识点】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应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解析】【解答】A、 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也可能是金属氧化物与酸或非金属氧化物与碱的反应,不符合题意;
B、 氢氧化铜等难溶性碱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 ,不符合题意;
C、 溶液稀释前后,是溶剂质量发生改变,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 ,符合题意;
D、 在原子中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金属氧化物与酸或非金属氧化物与碱的反应生成盐和水分析;
B、根据难溶性碱不能使酚酞变红分析;
C、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分析;
D、根据原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分析。
4.【答案】D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解答】A、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平行读数,若仰视读数会比实际液体小,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不符合题意;
B、溶液具有均一性,配制好的溶液装瓶时有少量洒出,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不符合题意;
C、氯化钠固体不纯,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会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不符合题意;
D、向烧杯中加水时有水洒出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会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时的操作顺序是计算、称固体、量液体、装瓶贴标签,若量取液体采用俯视读数会导致质量分数偏大或者向烧杯中倾倒液体时有洒落出烧杯外时会使质量分数偏大来解答。
5.【答案】B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 溶解度的数值与温度有关,不指明温度,无法对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进行比较,故不符合题意;
B. 由图可知,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所以二者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符合题意;
C. 由图可知,t2℃时,甲的溶解度是50g,该温度下,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依据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设需加水的质量为x,60g× =(60g+x)×20%,x=40g,故不符合题意;
D. 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在升温到t2℃时,甲、乙溶解度增加,甲、乙变为不饱和溶液,二者溶质质量分数未发生改变,仍相等,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溶解度曲线上的点有三个方面的作用:(1)根据已知温度查出有关物质的溶解度;(2)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查出对应的温度;(3)比较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或者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
6.【答案】D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溶液的组成及特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解答】A、用固体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实验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则该实验操作的顺序为:③⑤①④②,故A不符合题意;
B、配制10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6% 的NaCl溶液,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则所需水的质量为:100g-16g=84g,量筒量程的选择,应遵循“大而近”的原则,因此,应选择100mL量筒量取所需的水,故B不符合题意;
C、溶质的质量=总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因此,需称量的质量为:,故C不符合题意;
D、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配制好的溶液倒出30mL ,剩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物质的配制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量筒的选择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溶质的质量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溶液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答案】7.B
8.D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1.多级闪蒸法是一种海水淡化技术,通过将海水加热后依次通过多个压力逐渐降低的闪蒸室,使海水在每个闪蒸室内蒸发冷凝,从而得到淡水。
2.溶解度曲线上的点有两个方面的作用:
(1)根据已知温度查出有关物质的溶解度或者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查出对应的温度;
(2)比较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或者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
7.A、海水在闪蒸室中受热蒸发,利用蒸馏原理,得到的淡水是蒸馏水,A正确;
B、海水在闪蒸室中受热蒸发,利用蒸馏原理,不是结晶,B错误;
C、热源是将海水加热到水的沸点,图中热源是太阳能,C正确;
D、浓海水蒸发到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后才能析出氯化钠晶体,故结晶后得到母液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D正确;
故答案为:B;
8.A、KCl在20℃时的溶解度一定大于10g,属于易溶于水的物质,故说法错误;
B、t1℃时MgSO4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先升高后降低,所以t1℃时 MgSO的饱和溶液升温后有可能变成不饱和溶液也有可能是饱和溶液,故说法错误;
C、P点是KCl与MgSO4的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两者在该温度下溶解度相同,没有前提说KCl和MgCl2的饱和溶液质量相等,故说法错误;
D、t2℃时,MgCl2的溶解度为70g,表示100g溶剂最多可以溶解MgCl2的质量为70g,溶质质量分数为:,小于70%,故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9.【答案】A
【知识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探究金属锈蚀的条件
【解析】【解答】A、气体溶于水试管内气体减少,溶解的气体越多,在大气压作用下进入试管中的水越多。图中实验,左边试管中液面上升的高度明显比右边试管中的高,可探究NH3和CO2在水中溶解能力的大小,该实验能达到目的,符合题意;
B、镁比铁活泼,铁钉和硫酸镁溶液不能发生反应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不符合题意;
C、第一支试管中的铁钉只与干燥的空气接触,第二支试管中的铁钉只与水接触;一段时间后两支试管中的铁钉没有生锈,不能用于探究铁生锈条件,该实验不能达到目的,不符合题意;
D、要验证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需要验证二氧化锰加快了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同时还要验证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该实验只验证了二氧化锰加快了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该实验不能达到目的,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氨气比二氧化碳易溶于水来解答;
B、根据金属活泼性顺序表镁比铁活泼,化学变化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来解答;
C、根据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氧气和水接触来解答;
D、根据催化剂的概念是改变反应速度,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来解答。
10.【答案】C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无水硫酸铜溶于水形成硫酸铜溶液,但当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时则为( 时的母液是饱和溶液。故晶体中含有部分结晶水使溶剂的质量减少。
解:设8.4g饱和的滤液中含 CuSO4质量为x.
(100g+40g):40g=8.4g:x
解得x=2.4g
则滤液中含水为8.4g-2.4g=6g;故形成的蓝色晶体中含结晶水的质量为:15g-6g=9g,
硫酸铜晶体中含CuSO4质量为y
90:160=9g:y
解得y=16g
原无水硫酸铜质量为:2.4g+16g=18.4g.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无水硫酸铜粉末溶于水形成硫酸铜溶液,硫酸铜溶液结晶析出晶体为五水硫酸铜,滤液为硫酸铜的饱和溶液;根据该温度下的硫酸铜的溶解度为40g来计算8.4g滤液中的溶质硫酸铜和溶剂的质量,从而计算出硫酸铜晶体中的结晶水的质量和硫酸铜晶体中的硫酸铜的质量来解答。
11.【答案】D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碱的化学性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也可能是水等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B、呈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也可能是碳酸钠等碱性盐溶液,不符合题意;
C、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如一氧化碳和氧化铁的反应,不符合题意;
D、化学反应常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金属腐蚀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所以金属腐蚀过程中一定伴随能量的变化,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分析;
B、根据碱溶液和碱性溶液的区别分析;
C、根据置换反应是反应物和生成物都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分析;
D、根据化学反应常伴随能量分析。
12.【答案】B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溶解度需有温度条件,没有指明温度,不能确定甲物质的溶解度,不符合题意;
B、t℃时,甲、乙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即此温度下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符合题意;
C、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升高温度可使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
D、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将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降到20℃时,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溶解度曲线含义分析,溶解度曲线可以确定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可以确定各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规律,确定结晶方法及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可以根据溶解度/(溶解度+100)确定某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3.【答案】D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一氧化碳的毒性
【解析】【解答】A、冬季用煤取暖,若通风不畅,煤不充分燃烧会产生有毒的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会导致煤气中毒,因此要注意排气通风,该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B、打开汽水瓶盖时,压强减小,汽水会自动喷出来,是因为气体在水中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该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C、液氮遇热汽化,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变大,该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D、石墨用于电极,是因为石墨具有导电性,该解释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碳在氧气中不完全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有毒的气体来解答;
B、根据二氧化碳是气体,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来解答;
C、根据分子的特性有分子间有间隔,温度越高分子间的间隔越大来解答;
D、根据石墨质软,可以作铅笔芯,石墨具有导电性可以作为电极来解答。
14.【答案】C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氯化钠在20℃时,溶解度大于30g,即在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0多克氯化钠,10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00多克氯化钠,所以取15g“果蔬洗盐”放入1kg20℃的水中,形成的溶液是NaCl的不饱和溶液,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各部分性质相同,任取果蔬洗盐溶液中的一部分,清洗果蔬的效果一样,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提纯含有少量Na2CO3中的NaCl样品,可用溶解一蒸发一过滤的方法,其中过滤要在40℃左右进行,因为在该温度下,Na2CO3的溶解度最大,最不容易结品析出,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20℃时NaHCO3的溶解度为10g,则20℃时,碳酸氢钠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氯化钠在20℃时,溶解度大于30g的含义是100克水中最多溶解3克达到饱和状态来解答;
B、根据溶液的概念是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溶液各部分的性质相同来解答;
C、根据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明显,可以恒温增发溶剂结晶,碳酸钠在40℃左右溶解度最多,不会结晶析出来解答;
D、根据某温度时的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等于该温度下的溶解度除以溶解度和100克溶剂之和来解答。
15.【答案】B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根据表中数据可知,20℃时,KCl的溶解度为34g,即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4gKCl,故15gKCl加入50g水中固体全部溶解,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根据表中数据可知,40℃时,KCl的溶解度为40g,即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40gKCl,故50g水中最多能溶解20gKCl,此时加入KCl的质量一共为15g+5g=20g,此时②的溶液为饱和溶液,该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由选项B可知,②的溶液为饱和溶液,根据表中数据可知,KCl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故将②的溶液降温到20℃时会析出固体,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根据表中数据可知,90℃时,KCl的溶解度为54g,即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54gKCl,则50g水中最多能溶解27g,③中加入KCl的总质量一共为15g+5g+10g=30,最多溶解27g,此时溶液的质量为27g+50g=77g,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氯化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来理解分析进行解答。
16.【答案】C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没有指明温度,不能比较甲和乙的溶解度大小。A答案错误;
B、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20g,所以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20g:120g=1:6。B答案错误;
C、t2℃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甲、乙的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C答案正确;
D、等质量的甲、乙的两种溶液状态不能确定,所以分别由t3℃降温至t2℃,析出的晶体质量不能确定。D答案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没有指明温度,不能比较甲和乙的溶解度大小分析;
B、根据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20g,100g水中最多溶解20g甲分析;
C、根据t2℃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分析;
D、根据等质量的甲、乙的两种溶液状态不能确定分析。
17.【答案】(1)溶质;溶剂;等于;小于
(2)CuSO4;H2O;HCl;Ca(OH)2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解答】(1)溶液的概念是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故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溶液的质量
等于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和;从体积上看,溶液的体积小于溶质和溶剂的体积之和。
(2)①溶液一定是无色的:例如硫酸铜是蓝色溶液,却该溶液不是无色的;
②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不一定是溶液,故水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不是混合物,故不是溶液;
③溶液中的溶质不一定是固体:如稀盐酸中的溶质是氯化氢气体;
④大部分固体的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只有氢氧化钙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分析】(1)根据溶液的概念是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来解答;(2)根据溶液的概念是混合物,溶液可能有颜色也可能没有颜色;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气体,还可以是液体;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来解答。
18.【答案】(1)
(2)80
(3)等于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1)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当温度小于时,氯化铵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
(2)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则此温度下将50g硝酸钾加入到50g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钾,则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3)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时氯化铵、硝酸钾的溶解度相等,则该温度下等质量的硝酸钾、氯化铵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时分别将等质量的硝酸钾、氯化铵的饱和溶液升温到,氯化铵、硝酸钾的溶解度均增加,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不变,所以升温后硝酸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等于氯化铵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分析】(1)根据溶解度曲线确定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分析;
(2)根据溶解度确定一定量溶剂里最多溶解的物质的质量,溶液质量等于溶质质量加溶剂质量分析;
(3)根据升温之后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不变分析。
(1)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当温度小于时,氯化铵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
(2)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则此温度下将50g硝酸钾加入到50g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钾,则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3)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时氯化铵、硝酸钾的溶解度相等,则该温度下等质量的硝酸钾、氯化铵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时分别将等质量的硝酸钾、氯化铵的饱和溶液升温到,氯化铵、硝酸钾的溶解度均增加,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不变,所以升温后硝酸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等于氯化铵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19.【答案】(1)水;
(2)成卤
(3)饱和
(4)减少氯化钠因溶解损失
(5)A
(6)30;;>
(7)A;B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粗盐提纯
【解析】【解答】(1)卤水就是氯化钠溶液,该溶液中的溶剂是水,卤水中存在大量的阴离子的是 。 (2)卤水入锅前,以石莲子或鸡蛋投入卤中,检验卤水浓度,石莲子或者鸡蛋沉入水下的为淡卤,半飘浮的为半淡卤,浮立于水面的为成卤,故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成卤,质量分数最少的是淡卤。 (3)以成卤入锅煎盐,有白色晶体析出时,此时卤水是饱和溶液。
(4)“花水”是的饱和溶液,用“花水”冲洗粗盐而不用淡水冲洗的原因是减少氯化钠因溶解损失。
(5)水蒸汽降温变成液态的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小。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6)溶液(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为:. 将溶液经减压蒸发掉920g水后变成900C的氯化钠溶液中的溶剂的质量是,而900C的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9g,那么5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的质量是,故溶液的质量是,固体为。现在将900C的氯化钠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0C时任然是饱和溶液,那么200C的5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则C溶液的质量是,故溶液b >溶液 c。
(7)海水晒盐的优点是节约能源,成本低。故答案为:AB.
【分析】(1)根据氯化钠溶液是由水和氯化钠组成来解答;
(2)根据浓度越大浮力越大,石莲子在水中漂浮的现象来解答;
(3)根据保护溶液一蒸发就有晶体析出来解答;
(4)根据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不会溶解氯化钠固体来解答;
(5)根据同种物质的不同状态的变化的实质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来解答;
(6)根据氯化钠的不同溶解度来进行计算溶质、溶液的质量来解答;
(7)根据海水通过风吹日晒来解答。
20.【答案】(1)锥形瓶
(2);③①②④;
(3)氧气;形成液封,节约药品
(4)180;偏小
【知识点】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盐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仪器①的名称是:锥形瓶。
(2)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结束后,从剩余固体中回收二氧化锰,氯化钾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故可通过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故顺序为:③①②④;
如果二氧化锰未洗涤干净,表面会附着氯化钾,氯化钾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钾,故可向最后一次洗涤液中,滴加AgNO3溶液,无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已经洗涤干净。
(3)实验室用装置B、C、D进行实验时,C中蜡烛燃烧更旺,D中溶液变浑浊,说明B中产生的气体是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蜡烛燃烧的更旺;
小试管的作用是:形成液封、节约药品。
(4)解:设所加蒸馏水的质量为x,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可得:
60g×36%=(60g+x)×9%,x=180g,
即180mL。
用装置E、F测量二氧化碳的体积时,若E中无植物油,部分二氧化碳溶于水,且与水反应,会导致测得二氧化碳的体积偏小。
【分析】(2)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根据氯化钾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进行分析分离方法。
氯化钾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钾。
(3)根据氧气具有助燃性分析。
根据小试管的作用是:形成液封、节约药品分析。
(4)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进行计算。
根据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会导致测得二氧化碳的体积偏小,进行分析。
(1)由图可知,仪器①的名称是:锥形瓶;
(2)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结束后,从剩余固体中回收二氧化锰,氯化钾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故可通过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故顺序为:③①②④;
如果二氧化锰未洗涤干净,表面会附着氯化钾,氯化钾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钾,故可向最后一次洗涤液中,滴加AgNO3溶液,无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已经洗涤干净;
(3)实验室用装置B、C、D进行实验时,C中蜡烛燃烧更旺,D中溶液变浑浊,说明B中产生的气体是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蜡烛燃烧的更旺;
小试管的作用是:形成液封、节约药品;
(4)解:设所加蒸馏水的质量为x,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可得:60g×36%=(60g+x)×9%,x=180g,即180mL;
用装置E、F测量二氧化碳的体积时,若E中无植物油,部分二氧化碳溶于水,且与水反应,会导致测得二氧化碳的体积偏小。
21.【答案】(1)B;D
(2)4.4
(3)
(4)80%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1)用浓盐酸稀释得到稀盐酸的一般步骤为:计算、量取(需要量筒、胶头滴管)、溶解(需要烧杯、玻璃棒)、装瓶存放,故实验室用质量分数为37%的浓盐酸来配制质量分数为3.7%的稀盐酸,不需要的仪器为BD;
故答案为:BD;
(2)从图中可知,当恰好完全反应时,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
故答案为:4.4;
(3)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图中B点时碳酸钙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故B点表示的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有;
故答案为:;
(4)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设参与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为m
,m=10g
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故答案为:80%。
【分析】(1)根据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盐酸溶液的基本操作仪器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曲线图中的信息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碳酸钙与稀盐酸的反应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相关计算进行分析解答。
1 / 1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九年级上册单元测试-第二单元 溶液(提升卷)
阅卷人 一、选择题
得分
1.(2024八下·滨城期中)宏微结合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水分子和过氧化氢分子的结构不同
B.氯化钠溶解到水中看不见了——氯化钠分子很小
C.几度秋意浓,最是桂花香——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D.夏天铁轨间缝变小——金属原子间的间隔受热增大
【答案】B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A、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水和过氧化氢的分子构成不同,则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不符合题意;
B、氯化钠溶到水中看不见了就由于钠离子和氯离子均匀的分散到水分子之间,符合题意;
C、闻到花香,是由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不符合题意;
D、金属由原子构成, 夏天铁轨间缝变小,是由于温度升高,金属原子间的间隔增大,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分析;
B、根据氯化钠由离子构成,溶解时离子分散到水分子间分析;
C、根据分子的不断运动分析;
D、根据金属原子间存在间隔,随温度的变化间隔发生变化分析。
2.(2023·西塘模拟)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将装置倾斜,使管①、②中药品接触,观察到气球鼓起,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原状。下列药品符合该实验现象的是
A.镁条和稀盐酸 B.大理石和稀盐酸
C.硝酸铵和水 D.生石灰和水
【答案】D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金属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
【解析】【解答】A、镁条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和氯化镁,药品接触后可观察到气球鼓起,但一段时间后不会恢复原状,不符合题意;
B、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药品接触后可观察到气球鼓起,但一段时间后不会恢复原状,不符合题意;
C、硝酸铵溶于水吸热,因此药品接触后无法观察到气球鼓起,不符合题意;
D、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会放出大量的热,药品接触后可观察到气球鼓起,一段时间后恢复室温,气球又会恢复原状,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气球鼓起的原因是装置内的药品接触有气体产生,压强增大或者物质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压强增大;当气球变小是温度回复到室温时变大的气球会变小来解答。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碱一定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
C.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
D.在原子中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一定等于中子数
【答案】C
【知识点】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应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解析】【解答】A、 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也可能是金属氧化物与酸或非金属氧化物与碱的反应,不符合题意;
B、 氢氧化铜等难溶性碱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 ,不符合题意;
C、 溶液稀释前后,是溶剂质量发生改变,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 ,符合题意;
D、 在原子中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金属氧化物与酸或非金属氧化物与碱的反应生成盐和水分析;
B、根据难溶性碱不能使酚酞变红分析;
C、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分析;
D、根据原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分析。
4.(2025·新宁模拟)实验室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时,下列原因会导致质量分数偏大的是
A.用量筒取水时仰视读数
B.配制好的溶液装瓶时有少量洒出
C.氯化钠固体不纯
D.向烧杯中加水时有水洒出
【答案】D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解答】A、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平行读数,若仰视读数会比实际液体小,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不符合题意;
B、溶液具有均一性,配制好的溶液装瓶时有少量洒出,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不符合题意;
C、氯化钠固体不纯,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会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不符合题意;
D、向烧杯中加水时有水洒出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会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时的操作顺序是计算、称固体、量液体、装瓶贴标签,若量取液体采用俯视读数会导致质量分数偏大或者向烧杯中倾倒液体时有洒落出烧杯外时会使质量分数偏大来解答。
5.(2020·河南)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t1℃时,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t2℃时,60g 甲的饱和溶液稀释到20%需加水10g
D.将t1℃时相等质量的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甲大于乙
【答案】B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 溶解度的数值与温度有关,不指明温度,无法对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进行比较,故不符合题意;
B. 由图可知,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所以二者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符合题意;
C. 由图可知,t2℃时,甲的溶解度是50g,该温度下,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依据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设需加水的质量为x,60g× =(60g+x)×20%,x=40g,故不符合题意;
D. 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在升温到t2℃时,甲、乙溶解度增加,甲、乙变为不饱和溶液,二者溶质质量分数未发生改变,仍相等,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溶解度曲线上的点有三个方面的作用:(1)根据已知温度查出有关物质的溶解度;(2)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查出对应的温度;(3)比较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或者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
6.(2024·北京市模拟)实验室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的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操作顺序为③⑤①④②
B.选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
C.需称量的质量为
D.配制好的溶液倒出,剩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答案】D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溶液的组成及特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解答】A、用固体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实验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则该实验操作的顺序为:③⑤①④②,故A不符合题意;
B、配制10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6% 的NaCl溶液,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则所需水的质量为:100g-16g=84g,量筒量程的选择,应遵循“大而近”的原则,因此,应选择100mL量筒量取所需的水,故B不符合题意;
C、溶质的质量=总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因此,需称量的质量为:,故C不符合题意;
D、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配制好的溶液倒出30mL ,剩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物质的配制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量筒的选择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溶质的质量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溶液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2024·江门模拟)工业上通过多级闪蒸法进行海水淡化,即海水在闪蒸室中受热蒸发,蒸气在顶部冷凝流出,浓海水在底部形成。浓海水经过结晶池最终得到粗盐和母液,原理如图所示,完成下面小题。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得到的淡水是蒸馏水 B.多级闪蒸与结晶原理相同
C.加热器的热源可能是太阳能 D.母液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8.母液中含多种物质,如氯化镁、硫酸镁、氯化钾等,根据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Cl属于可溶性物质
B.t1℃时,将MgSO4的饱和溶液升温一定变成不饱和溶液
C.P点表示KCl与MgCl2的质量相同
D.t2℃时,MgCl2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可能达到70%
【答案】7.B
8.D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1.多级闪蒸法是一种海水淡化技术,通过将海水加热后依次通过多个压力逐渐降低的闪蒸室,使海水在每个闪蒸室内蒸发冷凝,从而得到淡水。
2.溶解度曲线上的点有两个方面的作用:
(1)根据已知温度查出有关物质的溶解度或者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查出对应的温度;
(2)比较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或者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
7.A、海水在闪蒸室中受热蒸发,利用蒸馏原理,得到的淡水是蒸馏水,A正确;
B、海水在闪蒸室中受热蒸发,利用蒸馏原理,不是结晶,B错误;
C、热源是将海水加热到水的沸点,图中热源是太阳能,C正确;
D、浓海水蒸发到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后才能析出氯化钠晶体,故结晶后得到母液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D正确;
故答案为:B;
8.A、KCl在20℃时的溶解度一定大于10g,属于易溶于水的物质,故说法错误;
B、t1℃时MgSO4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先升高后降低,所以t1℃时 MgSO的饱和溶液升温后有可能变成不饱和溶液也有可能是饱和溶液,故说法错误;
C、P点是KCl与MgSO4的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两者在该温度下溶解度相同,没有前提说KCl和MgCl2的饱和溶液质量相等,故说法错误;
D、t2℃时,MgCl2的溶解度为70g,表示100g溶剂最多可以溶解MgCl2的质量为70g,溶质质量分数为:,小于70%,故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9.(2025九下·白云月考)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A.探究NH3和CO2在水中溶解能力的大小 B.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探究铁锈蚀的条件 D.证明MnO2能作为H2O2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设计
A.A B.B C.C D.D
【答案】A
【知识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探究金属锈蚀的条件
【解析】【解答】A、气体溶于水试管内气体减少,溶解的气体越多,在大气压作用下进入试管中的水越多。图中实验,左边试管中液面上升的高度明显比右边试管中的高,可探究NH3和CO2在水中溶解能力的大小,该实验能达到目的,符合题意;
B、镁比铁活泼,铁钉和硫酸镁溶液不能发生反应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不符合题意;
C、第一支试管中的铁钉只与干燥的空气接触,第二支试管中的铁钉只与水接触;一段时间后两支试管中的铁钉没有生锈,不能用于探究铁生锈条件,该实验不能达到目的,不符合题意;
D、要验证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需要验证二氧化锰加快了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同时还要验证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该实验只验证了二氧化锰加快了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该实验不能达到目的,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氨气比二氧化碳易溶于水来解答;
B、根据金属活泼性顺序表镁比铁活泼,化学变化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来解答;
C、根据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氧气和水接触来解答;
D、根据催化剂的概念是改变反应速度,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来解答。
10.在一定温度下,向15g蒸馏水中加入无水硫酸铜粉末,充分搅拌并过滤,得到一定质量的蓝色晶体和8.4g滤液,若此温度下无水硫酸铜的溶解度为40g,则此无水硫酸铜的质量是( ).
A.6.6g B.9g C.18.4g D.16g
【答案】C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无水硫酸铜溶于水形成硫酸铜溶液,但当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时则为( 时的母液是饱和溶液。故晶体中含有部分结晶水使溶剂的质量减少。
解:设8.4g饱和的滤液中含 CuSO4质量为x.
(100g+40g):40g=8.4g:x
解得x=2.4g
则滤液中含水为8.4g-2.4g=6g;故形成的蓝色晶体中含结晶水的质量为:15g-6g=9g,
硫酸铜晶体中含CuSO4质量为y
90:160=9g:y
解得y=16g
原无水硫酸铜质量为:2.4g+16g=18.4g.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无水硫酸铜粉末溶于水形成硫酸铜溶液,硫酸铜溶液结晶析出晶体为五水硫酸铜,滤液为硫酸铜的饱和溶液;根据该温度下的硫酸铜的溶解度为40g来计算8.4g滤液中的溶质硫酸铜和溶剂的质量,从而计算出硫酸铜晶体中的结晶水的质量和硫酸铜晶体中的硫酸铜的质量来解答。
11.(2025九下·长沙期中)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逻辑推理合理的是
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所以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碱溶液呈碱性,所以呈碱性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C.置换反应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则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D.化学反应一定伴随着能量变化,所以金属腐蚀过程中一定伴随能量的变化
【答案】D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碱的化学性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也可能是水等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B、呈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也可能是碳酸钠等碱性盐溶液,不符合题意;
C、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如一氧化碳和氧化铁的反应,不符合题意;
D、化学反应常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金属腐蚀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所以金属腐蚀过程中一定伴随能量的变化,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分析;
B、根据碱溶液和碱性溶液的区别分析;
C、根据置换反应是反应物和生成物都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分析;
D、根据化学反应常伴随能量分析。
12.(2023·桂平模拟)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为60g
B.t℃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升高温度可使不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D.将t℃乙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温度降到20℃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答案】B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溶解度需有温度条件,没有指明温度,不能确定甲物质的溶解度,不符合题意;
B、t℃时,甲、乙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即此温度下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符合题意;
C、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升高温度可使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
D、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将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降到20℃时,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溶解度曲线含义分析,溶解度曲线可以确定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可以确定各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规律,确定结晶方法及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可以根据溶解度/(溶解度+100)确定某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3.(2025九下·岚山开学考)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 现象或事实 解释
A 冬季用煤取暖,注意排气通风 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结合,会导致中毒
B 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 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
C 液氮遇热汽化 分子间隔变大
D 石墨用于制作电极 石墨质软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一氧化碳的毒性
【解析】【解答】A、冬季用煤取暖,若通风不畅,煤不充分燃烧会产生有毒的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会导致煤气中毒,因此要注意排气通风,该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B、打开汽水瓶盖时,压强减小,汽水会自动喷出来,是因为气体在水中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该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C、液氮遇热汽化,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变大,该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D、石墨用于电极,是因为石墨具有导电性,该解释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碳在氧气中不完全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有毒的气体来解答;
B、根据二氧化碳是气体,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来解答;
C、根据分子的特性有分子间有间隔,温度越高分子间的间隔越大来解答;
D、根据石墨质软,可以作铅笔芯,石墨具有导电性可以作为电极来解答。
14.(2025九下·越秀期中) 水是常见的溶剂。“果蔬洗盐”是一种果蔬清洁剂,某“果蔬洗盐”的部分标签如图1所示,配料中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取15g“果蔬洗盐”放入1kg20℃的水中,形成的溶液是NaCl的饱和溶液
B.任取“果蔬洗盐”溶液中的各部分,清洗果蔬的效果不一样
C.提纯含有少量Na2CO3的NaCl样品,可用溶解→蒸发→过滤的方法,其中过滤要在40℃左右进行
D.20℃时,NaHCO3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10%
【答案】C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氯化钠在20℃时,溶解度大于30g,即在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0多克氯化钠,10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00多克氯化钠,所以取15g“果蔬洗盐”放入1kg20℃的水中,形成的溶液是NaCl的不饱和溶液,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各部分性质相同,任取果蔬洗盐溶液中的一部分,清洗果蔬的效果一样,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提纯含有少量Na2CO3中的NaCl样品,可用溶解一蒸发一过滤的方法,其中过滤要在40℃左右进行,因为在该温度下,Na2CO3的溶解度最大,最不容易结品析出,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20℃时NaHCO3的溶解度为10g,则20℃时,碳酸氢钠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氯化钠在20℃时,溶解度大于30g的含义是100克水中最多溶解3克达到饱和状态来解答;
B、根据溶液的概念是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溶液各部分的性质相同来解答;
C、根据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明显,可以恒温增发溶剂结晶,碳酸钠在40℃左右溶解度最多,不会结晶析出来解答;
D、根据某温度时的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等于该温度下的溶解度除以溶解度和100克溶剂之和来解答。
15.(2024·宜宾)为探究固体在水中的溶解情况,进行下图所示的操作(忽略水的蒸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20 40 90
溶解度/g 34 40 54
A.①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
B.②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C.②的溶液降温到时会析出固体
D.③的溶液质量是
【答案】B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根据表中数据可知,20℃时,KCl的溶解度为34g,即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4gKCl,故15gKCl加入50g水中固体全部溶解,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根据表中数据可知,40℃时,KCl的溶解度为40g,即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40gKCl,故50g水中最多能溶解20gKCl,此时加入KCl的质量一共为15g+5g=20g,此时②的溶液为饱和溶液,该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由选项B可知,②的溶液为饱和溶液,根据表中数据可知,KCl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故将②的溶液降温到20℃时会析出固体,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根据表中数据可知,90℃时,KCl的溶解度为54g,即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54gKCl,则50g水中最多能溶解27g,③中加入KCl的总质量一共为15g+5g+10g=30,最多溶解27g,此时溶液的质量为27g+50g=77g,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氯化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来理解分析进行解答。
16.(2024九下·自贡月考)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比乙大
B.t1℃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1∶5
C.t2℃时,甲、乙的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溶液分别由t3℃降温至t2℃,析出甲的质量一定比析出乙的质量大
【答案】C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没有指明温度,不能比较甲和乙的溶解度大小。A答案错误;
B、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20g,所以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20g:120g=1:6。B答案错误;
C、t2℃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甲、乙的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C答案正确;
D、等质量的甲、乙的两种溶液状态不能确定,所以分别由t3℃降温至t2℃,析出的晶体质量不能确定。D答案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没有指明温度,不能比较甲和乙的溶解度大小分析;
B、根据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20g,100g水中最多溶解20g甲分析;
C、根据t2℃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分析;
D、根据等质量的甲、乙的两种溶液状态不能确定分析。
阅卷人 二、非选择题
得分
17.根据溶液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组成上看,溶液是由 和 组成的;从质量上看,溶液的质量 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和;从体积上看,溶液的体积 溶质和溶剂的体积之和.
(2)请你各举出一个实例,说明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是错误的.
①溶液一定是无色的.实例: 溶液不是无色的;
②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实例: 是液体,但不是溶液;
③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是固体.实例: 可做溶质,但不是固体;
④溶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实例: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答案】(1)溶质;溶剂;等于;小于
(2)CuSO4;H2O;HCl;Ca(OH)2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解答】(1)溶液的概念是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故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溶液的质量
等于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和;从体积上看,溶液的体积小于溶质和溶剂的体积之和。
(2)①溶液一定是无色的:例如硫酸铜是蓝色溶液,却该溶液不是无色的;
②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不一定是溶液,故水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不是混合物,故不是溶液;
③溶液中的溶质不一定是固体:如稀盐酸中的溶质是氯化氢气体;
④大部分固体的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只有氢氧化钙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分析】(1)根据溶液的概念是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来解答;(2)根据溶液的概念是混合物,溶液可能有颜色也可能没有颜色;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气体,还可以是液体;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来解答。
18.(2025九下·湖南期中)天气瓶可用来预测天气变化,瓶内液体结晶的形态会随温度而发生改变。制作天气瓶需用到硝酸钾和氯化铵固体,下图是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当温度小于 ℃时,氯化铵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
(2)时,50g硝酸钾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g。
(3)时,分别将等质量的硝酸钾、氯化铵的饱和溶液升温到,硝酸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氯化铵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答案】(1)
(2)80
(3)等于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1)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当温度小于时,氯化铵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
(2)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则此温度下将50g硝酸钾加入到50g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钾,则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3)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时氯化铵、硝酸钾的溶解度相等,则该温度下等质量的硝酸钾、氯化铵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时分别将等质量的硝酸钾、氯化铵的饱和溶液升温到,氯化铵、硝酸钾的溶解度均增加,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不变,所以升温后硝酸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等于氯化铵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分析】(1)根据溶解度曲线确定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分析;
(2)根据溶解度确定一定量溶剂里最多溶解的物质的质量,溶液质量等于溶质质量加溶剂质量分析;
(3)根据升温之后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不变分析。
(1)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当温度小于时,氯化铵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
(2)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则此温度下将50g硝酸钾加入到50g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钾,则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3)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时氯化铵、硝酸钾的溶解度相等,则该温度下等质量的硝酸钾、氯化铵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时分别将等质量的硝酸钾、氯化铵的饱和溶液升温到,氯化铵、硝酸钾的溶解度均增加,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不变,所以升温后硝酸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等于氯化铵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19.(2024九下·厦门月考)氯化钠是生活必需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Ⅰ.古法制盐:古人用煎盐法制取食盐主要步骤有:①制卤水;②测卤水浓度;③煎卤得粗盐;④用“花水”冲洗粗盐得精品盐。
制取卤水的方法有两种:
刮土淋卤:将结有盐霜的土,聚集成堆,清水浇注,卤水从堆底流出;
草木灰淋卤:将草木灰浸入海水然后晾晒至现出白光,再用海水淋之,得卤水。
(1)卤水中的溶剂是 ,卤水中存在大量的阴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
(2)卤水入锅前,以石莲子或鸡蛋投入卤中,检验卤水浓度,石莲子或者鸡蛋沉入水下的为淡卤,半飘浮的为半淡卤,浮立于水面的为成卤,其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填“淡卤”“半淡卤”或“成卤”)。
(3)以成卤入锅煎盐,有白色晶体析出时,此时卤水是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4)经调查发现,“花水”是的饱和溶液,用“花水”冲洗粗盐而不用淡水冲洗的原因是 。
(5)Ⅱ.工业制盐:目前工业上常用真空法制备食盐,通过减压使热的海水快速蒸发而获得食盐。小涵在实验室中用溶液(溶液)模拟真空法制备食盐的流程(忽略物质的损耗)及氯化钠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
步骤1中分子的____发生了变化。
A.间距 B.质量 C.种类 D.个数
(6)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溶液经减压蒸发后得到溶液和固体,的数值为 。溶液的质量 溶液的质量(填“<”“=”或“>”)。
(7)海水晒盐是借助日光和风力使水分蒸发。对比分析真空制盐,海水晒盐的优点是____。
A.节省能源 B.成本低廉 C.生产效率高
【答案】(1)水;
(2)成卤
(3)饱和
(4)减少氯化钠因溶解损失
(5)A
(6)30;;>
(7)A;B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粗盐提纯
【解析】【解答】(1)卤水就是氯化钠溶液,该溶液中的溶剂是水,卤水中存在大量的阴离子的是 。 (2)卤水入锅前,以石莲子或鸡蛋投入卤中,检验卤水浓度,石莲子或者鸡蛋沉入水下的为淡卤,半飘浮的为半淡卤,浮立于水面的为成卤,故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成卤,质量分数最少的是淡卤。 (3)以成卤入锅煎盐,有白色晶体析出时,此时卤水是饱和溶液。
(4)“花水”是的饱和溶液,用“花水”冲洗粗盐而不用淡水冲洗的原因是减少氯化钠因溶解损失。
(5)水蒸汽降温变成液态的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小。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6)溶液(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为:. 将溶液经减压蒸发掉920g水后变成900C的氯化钠溶液中的溶剂的质量是,而900C的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9g,那么5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的质量是,故溶液的质量是,固体为。现在将900C的氯化钠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0C时任然是饱和溶液,那么200C的5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则C溶液的质量是,故溶液b >溶液 c。
(7)海水晒盐的优点是节约能源,成本低。故答案为:AB.
【分析】(1)根据氯化钠溶液是由水和氯化钠组成来解答;
(2)根据浓度越大浮力越大,石莲子在水中漂浮的现象来解答;
(3)根据保护溶液一蒸发就有晶体析出来解答;
(4)根据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不会溶解氯化钠固体来解答;
(5)根据同种物质的不同状态的变化的实质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来解答;
(6)根据氯化钠的不同溶解度来进行计算溶质、溶液的质量来解答;
(7)根据海水通过风吹日晒来解答。
20.(2024九下·莱州期中)氧气、二氧化碳是航空母舰中的常用储备气体,在急救、灭火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气体的制备是初中化学实验重要的内容,请根据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 。
(2)实验室利用装置A,选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结束后,从剩余固体中回收二氧化锰,有下列操作步骤;①过滤;②洗涤;③溶解;④干燥,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填数字编号)。为检验二氧化锰是否洗涤干净,可向最后一次洗涤液中,滴加 溶液(写试剂化学式),观察现象即可。
(3)实验室用装置B、C、D进行实验时,C中蜡烛燃烧更旺,D中溶液变浑浊,则B中产生的气体为 ,小试管的作用是 。
(4)为制取二氧化碳,需将溶质质量分数为的浓盐酸稀释至,所加蒸馏水(密度为)的体积为 。用装置E、F测量二氧化碳的体积时,若E中无植物油,则测得的二氧化碳的体积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答案】(1)锥形瓶
(2);③①②④;
(3)氧气;形成液封,节约药品
(4)180;偏小
【知识点】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盐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仪器①的名称是:锥形瓶。
(2)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结束后,从剩余固体中回收二氧化锰,氯化钾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故可通过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故顺序为:③①②④;
如果二氧化锰未洗涤干净,表面会附着氯化钾,氯化钾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钾,故可向最后一次洗涤液中,滴加AgNO3溶液,无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已经洗涤干净。
(3)实验室用装置B、C、D进行实验时,C中蜡烛燃烧更旺,D中溶液变浑浊,说明B中产生的气体是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蜡烛燃烧的更旺;
小试管的作用是:形成液封、节约药品。
(4)解:设所加蒸馏水的质量为x,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可得:
60g×36%=(60g+x)×9%,x=180g,
即180mL。
用装置E、F测量二氧化碳的体积时,若E中无植物油,部分二氧化碳溶于水,且与水反应,会导致测得二氧化碳的体积偏小。
【分析】(2)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根据氯化钾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进行分析分离方法。
氯化钾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钾。
(3)根据氧气具有助燃性分析。
根据小试管的作用是:形成液封、节约药品分析。
(4)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进行计算。
根据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会导致测得二氧化碳的体积偏小,进行分析。
(1)由图可知,仪器①的名称是:锥形瓶;
(2)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结束后,从剩余固体中回收二氧化锰,氯化钾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故可通过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故顺序为:③①②④;
如果二氧化锰未洗涤干净,表面会附着氯化钾,氯化钾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钾,故可向最后一次洗涤液中,滴加AgNO3溶液,无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已经洗涤干净;
(3)实验室用装置B、C、D进行实验时,C中蜡烛燃烧更旺,D中溶液变浑浊,说明B中产生的气体是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蜡烛燃烧的更旺;
小试管的作用是:形成液封、节约药品;
(4)解:设所加蒸馏水的质量为x,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可得:60g×36%=(60g+x)×9%,x=180g,即180mL;
用装置E、F测量二氧化碳的体积时,若E中无植物油,部分二氧化碳溶于水,且与水反应,会导致测得二氧化碳的体积偏小。
21.(2023·南山模拟)石灰石是百色老区丰富的矿产资源之一。某兴趣小组为测定本地石灰石中主要成分的质量分数,称取的石灰石样品敲碎置于烧杯中,加入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稀盐酸,反应产生的质量和时间关系如图假设:石灰石中的杂质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请你仔细阅题和观察图像的数据,认真分析,解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用质量分数为的浓盐酸来配制质量分数为的稀盐酸,不需要的仪器为 ____ ;填序号
A.量筒 B.天平 C.烧杯 D.漏斗 E.玻璃棒
(2)当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是 ;
(3)如图所示,点表示的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有 填化学式;
(4)求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答案】(1)B;D
(2)4.4
(3)
(4)80%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1)用浓盐酸稀释得到稀盐酸的一般步骤为:计算、量取(需要量筒、胶头滴管)、溶解(需要烧杯、玻璃棒)、装瓶存放,故实验室用质量分数为37%的浓盐酸来配制质量分数为3.7%的稀盐酸,不需要的仪器为BD;
故答案为:BD;
(2)从图中可知,当恰好完全反应时,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
故答案为:4.4;
(3)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图中B点时碳酸钙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故B点表示的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有;
故答案为:;
(4)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设参与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为m
,m=10g
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故答案为:80%。
【分析】(1)根据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盐酸溶液的基本操作仪器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曲线图中的信息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碳酸钙与稀盐酸的反应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相关计算进行分析解答。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