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八上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教材八上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2.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8-30 20:54: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杨秀清
韦昌辉
洪秀全
160年前,中国大地上曾上演过一场惊心动魄的"农民版复仇者联盟"。烧炭工、佃农、私塾先生,这些看似平凡的人,凭借宗教和灵活战术,在14个省建立政权,让清朝皇帝惊恐不已。他们为何能迅速壮大?又为何最终走向失败?
制作:黎燕琳
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第3课
天国之兴
——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一、天国之兴——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结合教材以及史料,总结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背景?
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随着剥削的加重,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农民的反抗斗争不断在各地发生。在科举道路上屡屡失败的洪秀全,于1843年创立拜上帝会,并和冯云山前往广西传教。他们在两年多时间里,在山区贫苦农民中发展会众两千多人,其中包括杨秀清、萧朝贵等骨干。后来,石达开和韦昌辉也相继加入。
①根本原因
②内部原因
阶级矛盾
“鸦片主要是用现银即纹银支付的,但据报告,现银差不多全部流出了这个国家。”——转引自姚贤镐编:《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1840—1895)》第1册
根据材料,找出哪些关键词体现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在加深?
“在19世纪,不仅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黄金也是大量流出”……由输出白银到输出黄金,在这个转换过程中,中国的财富被无情地掠夺了,中国的位置越来越边缘化了。——戴建兵《中国货币金融史》
“道光十四年(1834年)起,宾州在五年内迭遭蝗灾、地震、旱灾和水灾,哀鸿遍野;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夏,融县“时疫流行,死人颇多””——黄志勋《融县志》第六编
④个人原因
③直接原因:广西自然灾害频发,官府不体恤民情
白银外流,财政危机
列强侵略激化民族矛盾
一、天国之兴——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结合人物扫描说说洪秀全的人生经历?
出身
四次落榜
满怀希望
最终失望
重燃梦想
合作伙伴
特点:洪秀全借助西方宗教的外衣,结合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和千百年来农民的平均主义理想,号召建立一个人人平等、平均的大同社会。
一、天国之兴——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原道觉世训》
“普天之下皆兄弟,灵魂同是自天来;上帝视之皆子。”——《原道救世歌》
《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原道救世歌》
上帝
耶稣(天兄)
洪秀全(上帝次子)
你能看出太平天国运动在思想宣传方面有什么特点?这种思想宣传在太平天国运动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作用:能够广泛地动员群众,为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群众基础
一、天国之兴——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不久,洪秀全称天王。攻克永安后,洪秀全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东王以下诸王均受东王节制。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
金田起义后,太平天国在政权建设方面有哪些重要举措?
标志
地点
太平天国运动示意图
洪秀全生日当天
初建政权
政权特点: 地位不平等,采取了严格的等级制,按照封建制度进行政权建设,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初期有利于领导太平天国运动,但也为天京事变埋下祸根。
永安建制
——定都天京
天国之盛
二、天国之盛——定都天京
太平天国在进军过程中有哪些重要行动和结果
正式建立起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标志
太平天国运动示意图
依据《太平天国运动形势示意图》,指出太平军的进军路线,标出永安、桂林、长沙、武昌、安庆、南京的位置。
定都天京






结果
行动
路线特点:由南向北进军,由偏远地区向清政府统治中心进发。
进军路线有何特点
二、天国之盛——定都天京
材料一 “满洲又纵贪官污吏,布满天下,使剥民脂膏,士女皆哭泣道路,是欲我中国之人贫穷也。……予兴义兵,上为上帝报瞒天之仇,下为中国解下首之苦,务期肃清胡氛,同享太平之乐。”——《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发布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
3.这样的号召是否会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1.分析太平天国领导人是如何号召群众的?
2.洪秀全等人为何建号太平天国
批判清朝官吏贪污剥削,借助宗教和民族矛盾,号召民众起来反抗,追求太平之乐。
为了表达建立一个人人平等、共享太平的理想社会的愿景,以此获得民众的支持
会,当时清朝统治腐朽,民众深受压迫,这种号召契合了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反抗压迫的需求。
二、天国之盛——定都天京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什么制度?其核心内容和目标理想社会是怎样的?
革命纲领
内容
目标
评价
①进步性——革命性
②局限性:(1)空想性:绝对的平均主义,违背社会发展规律
②局限性:(2)落后性:追求小农经济,违背时代发展潮流
主张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反映了农民渴望获得土地、追求平等平均的强烈愿望,能极大调动农民反封建斗争的积极性。但在当时的战争环境和社会条件下,这种绝对平均的分配办法,脱离实际,难以真正推行。
二、天国之盛——定都天京
太平天国开展北伐和西征的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
材料二 天王令曰:一、遵条命;二、别男行女行;三、秋毫莫犯;四、公心和,各遵头目约束;五、同心合力,不得临阵退缩。——《五大纪律诏》
材料三 二月初一日出省,带兵一百名,如驻马坡,皆不愿走也;路上募一百名又如石壕驿,未走先哭。——西巡抚周天爵信件
对比材料二与材料三,分析太平军与清军各自的战斗状态有何不同?
目的
结果
北伐失利
西征胜利
太平军有严明纪律,战斗状态应是纪律性强、团结且有斗志;清军士兵不愿出征,未走先哭,战斗状态是士气低落、缺乏战斗意愿。
二、天国之盛——定都天京
结合相关史事和材料太平军进军为什么如此迅速
兵种建设
民众支持
地形优势
太平军进军如此顺利迅速,重要原因之一是得益于杨秀清高超的军事指挥谋略。当时清军头领评价说:“审势度力,如攻桂林不下,则陷全州;攻长沙屡败,则下窜湖北……夫攻坚则力倍而多损,攻瑕则力省而效速。”——卢志丹 《毛泽东点评历史人物(中册)
由于当时的社会矛盾激化,广大农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洪秀全利用"拜上帝会”将贫苦农民组织在一起,农民有斗争的积极性,太平军领导者科学指挥,军队的纪律严明,作战勇敢,而清军腐朽衰败。
——天京陷落
天国之败
三、天国之败——天京陷落
天京事变是如何发生的?它对太平天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天王洪秀全
东王杨秀清
西王肖朝贵
南王冯云山
北王韦昌辉
翼王石达开
孤家寡人

战死
当时流行的歌谣“天父杀天兄,江山打不通。长毛非正主,还得让咸丰。”
出走
战死
被洪诛杀
转折:天京事变
原因①
根本原因②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时间
性质: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影响
三、天国之败——天京陷落
天京事变后洪秀全又做了哪些努力 这些努力没有扭转不利局面,为什么
洪仁玕
努力①
努力②
努力③
《资政新篇》书影
原因:缺乏经济基础和稳定的环境
结果
陈玉成
李秀成
《资政新篇》的特点?
①进步性: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向西方学习资本主义的方案。
②局限性:但由于受到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未能付诸实践。
三、天国之败——天京陷落
比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异同?
背景
本质
群众基础
核心内容
太平天国强盛时期
提出于太平天国衰落时期
落后性,违背社会发展规律
没有反映农民的土地要求,不可能得到农民的拥护
主张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
提出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
满足了农民的要求,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先进性,符合社会发展规律
共同点:都具有反封建的一面,都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都未付诣实施。
三、天国之败——天京陷落
1860年太平天国在军事上遭遇了哪些情况?
安庆陷落
华尔洋枪队
清政府为镇压太平天国勾结英美侵略者而组成的反动武装
中外联合绞杀
淮军、湘军的崛起与太平军后期军事失利有何关系
编练方式先进
训练有素
战略战术得当
三、天国之败——天京陷落
太平天国运动最终结果怎样
失败标志
清军围攻天京(想象图)
天京保卫战示意图
结果
概况
天京陷落
三、天国之败——天京陷落
太平天国运动的地位、影响以及失败的原因?
发散思维:除了教材上提到的主客观两个方面,你认为还有没有其他的原因导致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太平天国的流动作战;偏师北伐;洪秀全封王过多,分散领导力量;太平天国没有尝试去团结和领导同时期全国各地爆发的反清斗争等。
地位
影响
主观原因
客观原因




三、天国之败——天京陷落
合作探究:太平天国运动与以往农民起义相比呈现的新特点?
起义时代新
起义原因新
治国方案新
担负任务新
失败原因新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既有本国封建利削,又有外国侵略。
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
反封建的同时反侵略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
国际背景新
亚洲革命风暴的一个组成部分。
课堂总结
太平天国运动
兴起
全盛
失败
原因:列强侵略激化阶级矛盾
准备:创立“拜上帝会”
开始:金田起义
军事征战:定都天京、北伐、西征
制度建设:《天朝田亩制度》
事件:天京事变、重建领导集团、天京陷落
《资政新篇》
意义
对内:反封建
对外:反侵略
课堂演练
1.(2025·临沂罗庄七下期末·2)有一首歌谣唱道:“不是说天上的星星多么 比不上太平军的战士多啊!不是说天地的恩情厚吗 比不上呼王(即洪秀全)的恩情厚啊!”该“呼王”领导的军队( )
A喊出了“扶清灭洋 ”的口号 B.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C.曾经在廊坊一带痛击洋枪队 D.在北伐战场上取得了胜利
B
2.(2025·龙东中考·6)下列哪一口号或纲领出自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农民战争( )
A.“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B.“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C.“有田同耕, 有饭同食。” D.“外争主权, 内除国贼。”
B
课堂演练
3.(2025·深圳中考·8)1860年,在英法联军进攻北京的同时,江苏巡抚派专员到上海找英法领事求救,同时两江总督也逃到上海找外国公使商议,共同出兵江南剿匪。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农民反帝爱国运动持续高涨
B.农民战争沉重打击反动势力
C.清政府对地方控制进一步加强
D.清政府已经和英法达成了一致
B
4.(2025·南市三校二模:7)有学者说,这部文献规定了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分配土地,体现了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但是这种思想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是有巨大的革命性。该文献是( )
A.《天朝田亩制度》 B.《中国士地法大纲》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资政新篇》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