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小学科学
二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1.5建造小房子【教材解读】
(一)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目标
●意识到某些材料可以被回收、反复使用,一些废弃的物品可以用来制造新的产品。
●体会材料性能会影响产品的功能。
科学思维目标
●从不同角度分析比较收集到的材料,为建造小房子的材料做出合适的选择。
●关联小房子设计图和建造材料,将设计图物化为实物模型。
探究实践目标
●利用工具依据设计图对废旧物品进行简单的加工再改造。
态度责任目标
●通过造房子活动体验创造产品的喜悦和成功感,学会与人交流、分享与合作。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对应课程标准1 ~ 2年级学习内容“12.1 技术与工程创造了人造物,技术的核心是发明,工程的核心是建造”的第二点“学会使用锤子、安全剪刀、放大镜等简单工具;应用身边的材料和工具,制作简单的手工作品”“13.3工程是设计方案物化的结果”的第三点“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对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进行简单的加工处理”和第四点“制作简单的实物模型并展示,尝试通过观察发现作品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本课在前一课完成了小房子设计图的基础上,学生要依据设计图建造小房子。学习内容指向学科核心概念“技术、工程与社会”“工程设计与物化”,同时指向“结构与功能”“系统与模型”跨学科概念。
本课情境图为两名学生依据设计图在建造纸箱房子,指向设计图对建造房子很重要。本课内容分四个板块。任务板块,依照设计图,建造我们的小房子。制作板块,学生像工程师一样严格按照设计图进行分步骤制作。交流板块,学生制作完成后需要将设计图与作品对比,进行交流,反思哪些地方和设计图一样,哪些地方不一样。通过交流再次检验小组的制作成果是否与设计图一致。拓展板块,引导学生再次关注材料箱中的材料,选择合适的材料完善小房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使用剪刀完成一些简单制作的经验,但对较为复杂的开孔、刻画的技术比较欠缺。同时二年级的学生往往不能自觉地将设计图和制作紧密联系,出现“设计管设计,制作管制作”的现象。因此,本节课要不断地提醒学生依据设计图完成小房子的制作。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根据设计图建造小房子。
难点:利用工具对废旧物品进行加工,建造小房子。
(四)教材解读
本课情境:描绘了两名学生合作制作小房子的场景,他们身旁摆放着设计图,隐喻了设计图在构建房屋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任务:强调了设计图的核心作用,提醒学生在搭建小房子时必须依照自己的设计图来制作。若在制作过程中遇到需要调整的环节,应先在图纸上明确标注,随后才可以进行相应的修改。
制作1:搭好框架。此步骤主要聚焦于屋顶的搭建工作。展示两名学生协作搭建屋顶的场景,旨在向学生传授搭建技巧,并强调在搭建屋顶时,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以期学生能更快、更有效地完成制作。
制作2:标出门、窗的位置和大小。教材中的插图暗示学生在盒子上明确标出门、窗的位置,以便于制作。
制作3:制作门和窗。在此步骤中,有两个关键点需特别注意。关键点之一是选择和运用适当的工具,主要使用剪刀,对于难以剪切的部位,则可借助安全刻刀辅助剪切。另一个关键点是
强调在制作过程中必须确保工具使用的安全性。
资料:教材中提供的资料详细阐述了安全剪刀的正确使用方法。在此,教师需特别强调两点:一是学生应将大拇指插入剪刀的小圆环内,食指和中指则应置于大圆环中;二是必须提醒学生保持手指放松,并确保手指关节适度弯曲,以便更精准地操控剪刀。
交流:教师邀请各小组的代表展示他们的“小房子”,并进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成品小房子与设计图之间的匹配度。如果在制作过程中有所改动,学生需要阐述修改的原因,并在设计图上相应位置进行标注。
在教材的这个环节中,插图巧妙地将设计图与实物图并置,以对比的方式呼应了本课开始提出的挑战——根据设计图建造我们的小房子。在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时,他们需要将作品与设计图进行细致对比,并明确地阐述“哪里一样?哪里做了修改?”
拓展:在完成小房子的初步建造之后,学生的材料箱中可能剩余了不少材料,其中包括在制作小房子过程中被学生视为无用的剩余材料。此时,指导学生在自己的“小房子”中添加一些装饰或功能物品,鼓励他们利用余下的可回收材料来制作所需的物品,从而使他们的“小房子”更加宜居。此外,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将了解到某些材料可以循环利用,废弃物品亦可转化为新产品,从而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节能习惯。
通过气泡图的提示,要求学生明确两个要点:首先,理解在改进“小房子”时,学生需要根据其功能和用途来挑选合适的材料;其次,学生应意识到材料对于制造人造物的重要性,并在选择材料时,充分考虑其优势及缺点。
(五)教学准备
学生:安全剪刀、安全刻刀、双面胶、尺子、材料箱(装有自己收集的可用材料)。
教师:课前提醒学生将需要用的材料从本组的材料袋中取出备用,准备好多媒体教学课件、备用材料(卡纸、软塑料片等)。
(六)课堂教学实施建议
1.任务
在上节课,学生已经完成了小房子的设计图,所以本节课可以开门见山地宣布:“我们已经有了房子设计图,接下来就可以根据设计图建造我们的小房子了。”在建造前,老师须特别强调要按照设计图进行制作,当然二年级的学生刚接触工程实践,最大的问题就是设计图和实际建造过程容易脱节,出现设计的时候天马行空,制作的时候难以实现的情况。因此,教师可以提醒学生如果在制作过程中发现问题需要改进设计,要及时在设计图上用其他颜色的笔进行标注后按照新的设计图进行制作。
2.制作
教材对制作的顺序以及工具的安全使用做了明确的说明。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二年级的学生对于工具缺乏一定的使用经验,教师可以在制作前对工具的使用做好示范,比如可以把使用方法做成微视频。在组织建造房子的活动中,教师要关注小组的分工是否合理,配合是否默契,并提醒小组同学规范使用工具等。出于安全考虑,为学生提供的都是儿童专用的安全剪刀和安全刻刀。在制作过程中,可能有些开孔的位置不容易操作,建议由教师来协助学生完成。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依据设计图分步骤完成房子的建造。第一步是搭好框架。搭框架的时候要引导学生想办法让房子比较稳固。在纸盒子已经具备房子主要框架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材料建造屋顶,完成房子完整的框架。屋顶的制作可以利用盒子原有的盖子用胶粘好,也可以将木板等材料粘在纸盒上做屋顶。第二步是标出门、窗的位置。这个步骤是为了方便后续能剪出大小合适又规整的门和窗,同时将设计从平面图转移到立体模型上。在这里,学生需要反复确认门、窗的大小,以防止贸然制作导致后期不好修改。在标注前,教师可提醒学生将捏好的小人放在小房子边上比对,以确定合适大小的门、窗。第三步是制作门和窗。这里包括两个活动: 一是用剪刀剪出门和窗的位置;二是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门和窗,以达到明亮、通风的目的。在这一步,学生会考虑到用透明的塑料片或塑料薄膜做窗户,但他们在制作过程中会遇到没有窗框不知道如何固定的问题。这时,教师不需要求学生的制作多么规范与美观。如果制作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制作窗框,其他学生只需要根据自己的想法把塑料片和塑料薄膜粘在窗户的位置即可。总之,本节课的制作,我们在技术上放低要求,重点关注学生能否将科学知识应用在小房子设计中并物化。
3.交流
学生完成小房子的制作后,教师要组织好交流环节,重点关注小房子是否根据设计图进行建造。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抽取几组作品,并请学生上台来展示他们的设计图和实物图,说一说哪里一样,哪里做了改变。
为达到良好的交流效果,在交流前教师要让学生将自己的桌面材料都整理好放回材料区,制作好的小房子和设计图统一放到展示区。另外教师要选择典型小组的作品进行交流,比如设计图与成品一致的作品、设计图与成品完全不一致的作品、设计图与成品部分一致的作品。通过交流研讨,引导学生对设计、制作进行评价。
4.拓展
在完成交流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已经用过的废料和还没有用过的材料,思考“如果要完善我们的小房子,为小房子增添新的生活用品,这些材料还可以被重复利用吗?我们可以用它们做些什么物品?”。如果课堂时间不足,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在课后完善好小房子。同时,教师可以依据前几节课的班级评价表,准备一些小房子装饰物,以奖品的方式奖励给学生用来装饰小房子。
(七)教学评价建议
本课的课堂评价分为教师评价和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参考第1课的评价模式,本课班级评价表的评价维度如下所示。
(1)会思考:能通过观察材料的特征, 选择合适的材料建造小房子的各个部分。
(2)会合作:在建造小房子的过程中,能进行合理分工,在规定时间内按照设计图初步完成小房子的建造。
(3)会交流:在建造小房子的过程中,能合理表达自己的想法,遇到不同意见时能尊重他人意见并一起做出合理的决定。
在学生自我评价中,从“我会听、我会说、我会做”几个维度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如表所示。
《建造小房子》自我评价表
评价维度 评价内容 能做到的打“√”
我会听 安静倾听
我会说 主动交流分享
我会做 选择合适的材料建造小房子
气泡图中的文字旨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确定门的尺寸,并将其与住户的需求相联系。
安全提醒:本课要求教师提供安全剪刀和安全刻刀或由学生自行携带。教材中的安全指南详细阐述了使用这些工具时的注意事项。在制作过程中,若学生遇到较厚的材料,建议寻求成人协助进行剪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