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我们的校园【教材解读】

文档属性

名称 2.2 我们的校园【教材解读】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20.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9-08 14:09: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小学科学
二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2.2我们的校园【教材解读】
(一)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目标
●知道校园里有植物、动物、人、太阳、云等。
●知道观察笔记是用来记录对物体的客观观察结果的,初步了解观察笔记在自然科学中的应用。
科学思维目标
●通过观察校园,分析、归纳出校园里自然事物是密切联系的。
●学习观察笔记,用画图的方式表达人类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探究实践目标
●在练习记录观察笔记的过程中, 掌握正确记录观察笔记的方法。
●能对观察笔记进行比较、分析和评价。
态度责任目标
●在用观察笔记观察校园的过程中,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在观察校园的过程中,感悟到自然之美,生命可贵。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为单元第二课,对应课程标准1 ~ 2年级学习内容“11.3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的第一点“举例说出人类的生活与自然环境有关,知道地球是人类与动植物共同的家园”。本课是在继上一课寻找我国在地球仪上的位置后,继续缩小视角,在相对更小的环境中持续研究地球家园有什么。本节课的重点是学习用观察笔记进行记录。这种方法将在后面几节课中继续用到,为后面几节课的探究活动做铺垫。在本课中,学会用观察笔记的方式描述我们的校园有什么,表达人类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本课内容分为四个板块。在聚焦板块,教材通过“怎样用‘观察笔记’记录地球家园的一部分”这个问题来启发学生思考和聚焦本课的学习内容。探索板块包含两个活动:探索1的内容是说一说观察笔记记录的内容和方法,这部分内容是引导学生了解观察笔记的记录方法、要求和注意事项;探索2的内容是观察并记录校园某个区域的自然现象,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进行室外观察笔记记录活动。研讨板块有两个研讨问题:问题一是汇报校园有什么自然现象,以及这些自然事物可以怎样分类;问题二是引导学生关注在观察笔记上记录日期的重要性。在拓展板块,通过课后修订、完善自己的观察笔记,引导学生学会持续探究。
对学生而言,他们非常熟悉校园,而且能身临其境地进行观察、探索,故而第二课选择这样一个环境样例进行探索实践。二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观察能力,知道感官观察的方法,但是对于如何完成一个完整的观察笔记作品还不熟悉,记录时在图文并茂方面还有待加强,需要教师进行指导。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我们的校园有植物、动物、太阳、云等自然景物。
难点:初步掌握用观察笔记的方式观察记录身边的事物。
(四)教材解读
本课情境:图片选择展示了校园中常见的鸟类一麻雀,隐含我们能在校园中观察到些什么。希望教师在本课中能带学生走到室外在校园一角进行观察,并做好观察笔记,达到使学生观察自然、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目的。
聚焦:本课聚焦问题是“怎样用‘观察笔记’的方式把它记录下来呢”。设置这个问题的目的,一方面可以先让学生大胆猜测,勇于表达自己的方法;另一方面希望学生借助这个问题回忆一年级已经学习的用感官观察的方法等内容。
探索1:外出开展活动前有以下内容需要说一说:①什么是观察笔记(观察物体并记录下特征);②观察笔记的要素(时间、地点、天气、记录人、主题、文字和图画);③观察笔记的要求(真实记录,不是想象);④观察顺序(选择一定区域,从上往下或从左往右进行观察记录);⑤注意事项(爱护动植物、外出注意安全、分组分工等);⑥如何评价观察笔记(真实、观察笔记要素记录全面、观察事物细致等)。这些内容都为户外观察活动做好铺垫和准备工作。
探索2:为了方便教师组织学生并带领他们到达观察地点,教师需要提前踩点,选择便于观察和记录的地点。便于观察,即需要选择有自然景物的环境;便于记录,即需要选择有台阶方便坐或方便画画写写的地方。
研讨1:这个研讨包含两个问题,这两个问题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汇报观察发现,并在经历第一节课学习的基础上,能够用一定类别的词概括自然事物。学生可能会说:“校园里面有树木、花草、小鸟等;可以分为植物、动物等。”
研讨2:这个问题既指向本课的探索任务,又指向聚焦问题,需要让学生强化并理解观察笔记中时间要素的重要性,使其对观察笔记应用得更加熟练。学生可能会说:“为了方便查阅资料,为了比较后面发生的变化等。”
拓展:这部分是希望学生对观察笔记养成持续修订的习惯,课后持续修订观察笔记,可使科学观察更加细致、严谨、准确,进而培养学生专注、耐心的观察品质。
(五)教学准备
学生:学生记录单、画夹、白纸等。
教师:班级记录表、“观察笔记”样图、多媒体教学课件等。
(六)课堂教学实施建议
1.聚焦:怎样用观察笔记的方式记录
教师在这个部分可以先展示一幅校园图片,让学生说一说校园里都有什么,学生很容易就能说出一些观察到的事物。教师再进行追问:“怎样观察并把它们记录下来?”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大胆猜测,表达自己的见解,鼓励并表扬善于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观察和记录的学生。然后教师出示本课的任务——用观察笔记的方法观察校园。通过积极引导,帮助学生进入本课的探究活动。
2.探索:用观察笔记的方式观察记录校园
此时,学生对“什么是观察笔记”充满了好奇。接下来教师先讲解观察笔记的要求,再组织户外教学。
探索1是讨论观察笔记。这部分教师需要用课件展示几份观察笔记的作品(或自然笔记的作品),通过具体样例让学生清晰地明白什么是观察笔记,以及观察笔记的要素有哪些,别人都是怎样设计版式使笔记科学又美观的。这里学生最容易出错的地方是,观察笔记需要真实记录,不能是想象的内容。教师甚至可以举例进行说明,如这片树叶是有些破损的,我们就应该画的是有破损的树叶,而不能是一片完好的树叶,这才符合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这就叫“真实记录”。由于低段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过感官观察,观察顺序可以从上往下或从左往右等方式进行全面记录,这些重要的观察方法教师都可以进行及时强化或回顾。学生最后完成的观察笔记会在研讨环节进行展示交流,所以此时需要师生制定评价标准。鉴于学生是首次尝试记录观察笔记,教师选择2 ~ 3个重要指标进行评价即可,例如真实、观察笔记要素记录全面、观察事物细致。以此引导学生学会正确使用观察笔记这个工具。
探索2是户外观察笔记。户外科学课最考验教师的组织能力,教师一定要提前讲好要求、分工分组等注意事项。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在教室走廊站好队,挑选三名班干部在队伍的前、中、后进行监管,全班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有序到达指定地点,然后全班按照分组在就近区域开展观察和记录,教师可以在学生记录的过程中,利用贴红花、盖章等方式及时表扬学生观察专注、细致及记录准确等品质,积极培养学生会观察的科学素养。待学生完成观察笔记作品后,全班集合返回教室,这样第一课时就结束。
3.研讨:交流我们的观察笔记
第二课时可以从研讨交流环节开始。教师可以先将学生的观察笔记作品通过一定手段投在屏幕上或贴在黑板上,供全班学生进行交流分享。研讨问题1是讨论校园里的自然现象并分类,学生可能会说太阳、白云、空气、小鸟、树、小草、蚂蚁、土壤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概括自然事物的类别并思考它们之间的联系。研讨问题2是教师可以让大家根据之前的评价标准点评作品,这样学生在点评其他同学的作品的过程中,可能就会指出“日期的重要性”,万一没有讨论到日期,教师也可以再提出“为什么要注明日期?”,时间是科学家观察和记录的要素,不同时间发生的自然现象可能不同,需记录下来作为参考。
这部分建议教师多用些时间为学生的分享交流搭建一个充分的平台。在本课学生学会熟练应用观察笔记,将为后面的几课做好铺垫,提升后面再次进行户外观察笔记记录的效率。
4.拓展:比较并修订、完善我们的观察笔记
拓展部分是比较大家的观察笔记,并修订、完善自己的记录。这部分教师可以结合上一环节的分享交流一起进行,在互评他人作品的同时,就可以表达比较后的不同之处,然后请同学们课后完成再次观察,并持续修订观察笔记,使科学观察更加细致、严谨、准确。
(七)教学评价建议
课堂教学评价分为教师评价和自我评价。
教师评价以班级小组为单位进行,教师根据小组同学的课堂表现进行小组加星,例如,安静倾听、积极发言、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等。
自我评价是指学生在学习新课后,从“我会听、我会说、我会做”几个维度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如表所示。
实际评价时可以根据学生情况进行调整,以鼓励为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课堂学习习惯。
《我们的校园》自我评价表
评价维度 评价内容 能做到的打“√”
我会听 安静倾听,积极开动脑筋
我会说 大胆表达,描述自然事物
我会做 仔细观察校园,记录自然事物
图示:在这里,教材给了一份观察笔记的样例,包含标题、时间、图画和文字。学生可以用铅笔画图,也可以用彩笔画图。
提示:给出了观察笔记的要求:
1.真实记录;
2.不是想象;
3.只记自然现象。
记录单:主题和时间巳经标注出来了,需要学生完成文字和画图部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