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7.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8-30 21:29: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访




2024新教材部编版七上历史第2课
原始农业与
史前社会
你认识这些农作物么?
粟(小米)
小麦
水稻
黍(黄米)
高粱
农业起源与定居生活
遗址
遗址
遗址
新石器时代是指以使用 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
新石器时代早期
(距今1万年-7000年前)
磨制石器
仰韶文化
河姆渡文化
什么是新石器时代?这一时期有哪些重要的历史遗址?
新石器时代中期
((距今7000年-5000年)
形成南北两大农业体系
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
大汶口文化
距今约2万年
距今约1万年
农业的起源与定居
我国先民开始对一些野生的植物进行管理,帮助这些植物更好生长
我国的南北方同时出现了人工栽培的农作物(水稻、粟和黍)
原始农业的起源和发展:
稻(去壳后称大米)
粟(俗称小米)
黍(去皮称黄米)
地位: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粟和黍均发现于中国。它们的人工栽培,是我们的祖先为人类文明作出的重要贡献。
思考:农业的起源和发展促进了人类的定居生活。根据下图推断人们定居后的生产生活概况
固定的房屋
制作陶器
种植农作物
饲养家畜
磨制石器
耒耜耕作
原始农业出现的重要标志:定居生活、磨制石器、家畜饲养、农作物种植、制作陶器
3、意义
①生产工具不断发展,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
②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
以使用打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明发展阶段
以使用磨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明发展阶段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距今约
300万年
距今约
1万年
距今约5000年
拓展
二、稻作农业的繁荣
遗址名称 河姆渡遗址
距今年代
发现地点
农作物
农具
家畜
手工业
房屋样式
距今约7000年
长江流域——浙江余姚
干栏式建筑
水稻
骨耜
猪、狗为主
陶器、玉器、骨哨、雕刻、天然漆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
骨耜
猪纹陶钵
骨哨 朱漆碗
象牙雕刻
干栏式建筑
长江流域:河姆渡人与稻作农业的繁荣
问题:观察图片和阅读教材p11,完成表格。
耒(lei)
耜(si)
思考:干栏式建筑房屋的特点及搭建原因?
河姆渡遗址中的
干栏式建筑遗存图
干栏式建筑复原图
搭建原因:既可防蛇虫猛兽之害,又可避潮湿,还可养殖家禽家畜。
长江流域:河姆渡人与稻作农业的繁荣
我生活在长江流域,这里降水丰沛,又湿又热。
7000年前的水井和草棚复原图
木结构水井是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木结构水井之一
区域:河南中部的淮河上游地区
时间:距今约9000-7500年
成就:
手工业:
能制作精美的石器、陶器和骨器。
出土的骨笛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能够吹奏七声音阶的笛子。
②出土的炭化稻粒和家猪骨骼,证明农业和畜牧业初步发展。
③随葬中有部分龟甲上刻画有符号。
知识扩展:
淮河流域:舞阳贾湖遗址
仰韶文化
(1)概况
①时间:
距今约7000-5000年
②分布地区:
主要分布在黄河中游地区
③代表遗址:
陕西西安半坡遗址、河南灵宝西坡遗址等
仰韶先民主要从事粟作农业生产,过着定居生活。在陶器表面绘出鱼、鸟、花等图案的彩陶是仰韶文化的重要特征。
④生产生活:
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
代表——半坡遗址
距今时间
生活地区
房屋类型
原始农业 农作物
农具
原始畜牧业
原始手工业
距今约6000年
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黄河流域)
半地穴式房屋,屋内有灶坑
粟、黍
磨制石器、弓箭、骨器、渔叉、石质的纺轮
饲养猪、狗等
大量使用装饰品,并制作乐器陶埙(xūn);有骨针、骨锥、陶器
半坡人半地穴式房屋复原想象图
剖面图
原因:黄河流域干旱、风沙大,气候比较寒冷
作用:抵挡风沙,防寒保暖
思考:为什么半坡人与河姆渡人房屋类型不同?
这能够体现出我国先民怎样的智慧?
①不同原因: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同
②先民智慧:适应自然、因地制宜
大汶口文化主要分布于 下游和 中下游地区,距今约 年
黄河
淮河
6300-4500
3.8万
31.2万
观看视频《大汶口文化》
大汶口文化是我国东方文明的曙光。

八角星纹彩陶豆,豆为盛食器,也是祭祀用的礼 器。
关于器身上的彩绘,有学者认为这类纹饰有表现光
芒四射的太阳,四射的八角也寓意着无际的天空,
中间的方形象征着大地,取天圆地方之意,表现出
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和天地自然的敬仰。
红陶兽形壶是先民们盛放水或酒等液体的实用器皿, 该器是站立的动物形象,头部和肥壮的身体像猪,
而四肢和上翘的尾巴却又像狗,构思巧妙,造型生动
,因此被称为兽形,这反映了当时的家畜饲养业的兴
旺和制陶工艺的发达。
位于陕西临潼的姜寨聚落遗址(仰韶文化的典型代表),它有氏族公共墓地,但各个墓葬的随葬品不多,差别也不大。而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山东大汶口文化的遗址里,130余座中、晚期的墓葬,按其墓坑大小,随葬品的多寡,也可分为大、中、小三个级别。——摘编自《中国早期人类史研究》
从以上相关史事的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历史信息?
唯物史观
新石器时代晚期已出现贫富分化。
合作探究: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提示 他们都使用什么石器?进行什么生产?会不会建造房屋?过什么生活?会不会饲养家畜?会不会制作陶器呢? 相同点 提示 地理环境(河流流域)?主要农作物?房屋结构?陶器? 不同点 半坡人 河姆渡人
1、使用磨制石器,从事农业生产。2、会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
3、饲养家畜制作陶器
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

水稻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干栏式房屋
彩陶
黑陶
相同点:
①都处于新石器时代;②都产生了原始农业、原始手工业;
③都定居生活。
不同点:
①距今时间不同;
②房屋建筑样式不同;
③所处地区不同;
④种植的农作物不同。
长江中下游地区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农业的起源与定居生活
萌芽
兴起
定居生活
距今约2万年,开始对一些野生植物进行管理
距今约1万年,我国南北方同时出现了人工栽培的农作物
河姆渡人与稻作农业的繁荣
河姆渡人
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
仰韶文化
半坡遗址
大汶口文化
早期没有明显贫富分化
西坡遗址
出现贫富分化
农业的起源
磨制石器,制作陶器,饲养家畜
课堂小结
A. 北京人遗址 B. 河姆渡遗址
C. 半坡遗址 D. 龙山文化遗址
1.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芭芭拉·沙尔和纽约大学的迈克尔·普鲁加南联合开展了一项D N A 研究,最终得出结论:栽培稻的确起源于中国。你能从下面哪一个遗址中找到水稻起源于中国的证据( A )
B
课堂练习
A. 集体群居 B. 采集渔猎
C. 农耕定居 D. 分散独居
2.考古挖掘发现,陕西省西安市东郊灞桥区的半坡遗址有密集的房屋、贮藏用的粮穴和饲养牲畜的圈栏。据此推断,半坡人的生产生活方式是(   )
C
课堂练习
A. 先民具有朴素的审美观念 B. 当时政治形态已经发生变化
C. 我国绘画艺术处于领先地位 D. 生产工具冶炼技术发达
3.彩陶是中国原始社会时期卓越的工艺创造。从下图所示文物的饰纹上可以得知( A )
A
河南三门峡出土 的花瓣纹陶钵
山西临汾出土的回旋勾连纹陶盆
课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