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8-30 21:26: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第三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
距今70万-20万年
北京人
河姆渡人、半坡人
距今六、七千年
距今五、六千年
炎帝黄帝

约公元前2070年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起源
考古发现
(实物史料)
神话传说
(口述史料)
人类有文字记载之前的历史时期,从约70万年前到公元前21世纪。人们通过神话和传说世代口耳相传保存着他们的历史。
看图说史:你能从以下考古发现,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牛河梁遗址出土的玉猪龙
牛河梁遗址的积石冢、祭坛
结论:
遗址中有祭坛、女神庙和埋葬着贵族的积石冢,反映了红山文化晚期的社会分化和祭祀礼仪。
早期国家和文明的起源
良渚古城和陶寺都城
思考一:阅读课本P16-17页,从良渚古城和陶寺都城的考古发现,谈谈为什么说当时已进入文明社会?
良渚古城及外围水利系统结构示意图
人工堆筑的高台(广场、高等级建筑)
经济发展有较高水平、统治者较强的调动、组织能力;出现阶级分化
良渚古城和陶寺都城
思考一:阅读课本P16-17页,从良渚古城和陶寺都城的考古发现,谈谈为什么说当时已进入文明社会?
出现统一的信仰体系
良渚古城和陶寺都城
思考一:阅读课本P16-17页,从良渚古城和陶寺都城的考古发现,谈谈为什么说当时已进入文明社会?
彩绘龙纹陶盘
朱书符号陶壶
铜环
兽面形玉饰
石磐
阶级分化严重、出现早期国家
良渚古城和陶寺都城
思考二:根据以下材料,并结合对良渚古城、陶寺都城的探究,归纳中华文明起源的特征?
相对于世界其他几大历史文化系统而言,中国文化是自我一系的;中国古代文化又是多源的;它的发展不是一条线贯彻始终,而是多条线互有交错的网络系统,但又有主有次。各大文化区系既相对稳定,又不是封闭的……
—苏秉琦《关于重建中国史前的思考》
多元一体
炎帝部落
黄帝部落
炎黄联盟
蚩尤部落
华夏族
阪泉之战
其他部落
涿鹿之战
因此后人尊崇炎帝与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任务三:阅读课本18页,整理华夏民族形成的过程
远古的传说
背景
①时间:
②地点:
③部落:
五六千年前
黄河流域
黄帝
炎帝
蚩尤
禅让制
鼓励人们发展生产
制定刑法,完善制度,稳定局势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将联盟首领位置传位给贤德的人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思考:华夏民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
由众多民族,在不断交往、交流过程中逐渐融合而成。
华夏族的形成:
我已经在位七十年啦!待我死后,你们谁能继承我的事业呢?
首领继承喵商讨大会
尧喵
民间有个舜喵,品德高尚又有才,我们觉得很不错哦!
众喵
舜喵
禹喵
大禹治水
禅[shàn]让制:将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
禅让制:
1.传说在中国古代,有一场“风伯御风,雨师行雨”的战役,在这场战役中,炎黄部落联合大败蚩尤部落。该战役发生在( )
A.牧野 B.涿鹿 C.马陵 D.巨鹿
B
随堂练习
2. 距今4000多年的陶寺遗址位于山西襄汾,该遗址的高级墓葬内发现了大量礼器,与绝大多数基本没有随葬品的小型墓葬形成鲜明对比。对以上考古发现认识正确的是( )
A.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诞生 B.长江流域最早进入文明社会
C.陶寺先民使用铁制生产工具 D.私有制出现与阶级分化明显
D
3.“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 )
A.发祥地是黄河流域 B.交通便利,创造了众多的文明成就
C.由炎帝和黄帝创立 D.诸侯杂居,在不断交往中交融而成
D
随堂练习
材料: 在(陶寺遗址)已发掘的1300多座墓葬中,从墓坑、葬具、随葬品等综合排比,可分大、中、小三类,分别占墓葬总数的不到1%、近10%和90%左右,大型墓的墓坑长3米多,有木棺,随葬品既丰富又精美,有彩绘蟠龙纹陶盘、土鼓、特磬、成套的彩绘木器和彩绘陶器,还有玉石礼器、工具、武器、装饰品以及整猪等,单座墓的随葬器物总数达一二百件。 ——摘编自《历史阅读理解》
(1)从材料你能够得出什么推论?得出这样推论的依据是什么?(4分)
推论1:社会的贫富分化(或阶级分化)明显。依据:墓葬分大中小。
推论2:经济发展;手工业发展。依据:随葬品丰富又精美。
推论3:可能出现了极大的贵族首领;可能出现了国王。依据:有不到1%的大型墓葬,是极少数人,不是一般贵族;随葬品非常丰富,证明墓葬主人生前地位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