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3.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8-30 21:27: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第四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学习目标:
知道夏商西周奴隶制王朝的更替,了解西周分封制的作用。
时间轴
约公元前
2070年
夏朝建立
约公元前
1600年
商汤灭夏
商朝建立
周武王灭商
西周开始
公元前
1046年
周平王东迁洛邑进入春秋时期
公元前
770年
公元前
475年
战国时期
开始
公元前
221年
秦朝
建立
西周
东周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以奴隶主为统治阶级,劳动活动以奴隶为主,奴隶一般来自战俘、被占地区的原住民、负债者和罪犯。
夏朝的建立
1.建立时间:
2.建立人物:
3.都城:
4.地位:
5.末代国君:
6.意义:
阅读课本p22页,完成夏朝的相关知识卡片
约公元前2070年

阳城(今河南登封)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标志着中国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
社会
家天下——世袭制
在禹之后,继承王位的是谁?由此开创了哪一制度?



禅让制
世袭制
世袭制:王位和财产按照血缘关系世代继承
公天下
家天下
禅让制:首领之位传给贤德之人。
“天下为公”的“公”是指天下是公众的,传贤不传子。
“天下为家”的“家”是指帝王把国家政权世代据为己有,把国家当作一家的私产。
夏朝的统治
在阳城修建城池,制定各种制度。
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已有比较成熟的国家形态。
禹继位后,征伐作乱的三苗,稳定统治。他还“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以提高自己的威望。相传禹铸九鼎,象征九州,加强王权和国家统一。
禹征三苗、铸九鼎
相关史事
遗址包含宫殿区、手工业作坊区、居住区、道路和墓葬,是一座规模宏大、规划齐整的大型城市。
二里头遗址——在洛阳附近发现的一座年代相当于夏王朝后期的都城遗址。
二里头一号宫殿复原图
考古发现:夏朝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
阶级分化
等级界限
镶嵌绿松石的铜牌
青铜爵
华夏第一龙——绿松石龙形器
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发展水平(由石器时代进入青铜器时代)
夏朝灭亡
夏桀把人当坐骑
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 ——《史记·夏本纪》
(夏桀)作倾宫,饰瑶台,作琼室,立玉门。 ——《竹书纪年》
(夏桀)残贼海内,赋敛无度,万民甚苦。 ——《韩诗外传》
思考:夏朝灭亡的原因?
夏桀穷奢极欲,残暴无道,导致民怨沸腾。
约公元前1600年,商的首领汤联络周围部族,起兵攻伐夏王桀,桀大败,夏王朝灭亡。
“时日(桀)曷丧?予及汝皆亡。”
翻译:太阳(夏桀把自己称为太阳)什么时候才灭亡啊,我们愿意和你同归于尽!
商朝的建立
阅读课本p23页,完成商朝的相关知识卡片
1.建立时间:
2.建立人物:
3.都城:
4.末代国君:
5.统治措施:
约公元前1600年

亳——殷(盘庚迁殷)
商纣王
任用贤才,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使商朝很快走向强盛
盘庚迁殷
曾作过商都城的地点

牧野


躲避自然灾害
缓和阶级矛盾
发展经济
河南安阳殷墟博物馆
商朝前期,都城并不固定,为什么商朝前期不断迁都?
商朝多次迁都,到商王盘庚时迁到殷,此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
盘庚迁殷
青铜觥
殷墟位于今河南安阳,原本是商王盘庚迁徒后的都城。考古学家在这里发现了大型宫殿、宗庙建筑遗迹和墓葬区,墓葬区有13座王陵、1400多个祭祀坑、大量贵族和普通民众的基葬。都城内有专门铸造铜器和制造玉器、骨器、陶器的作坊,说明当时手工业很发达。殷墟还出土了大量的铜器、玉器、石器,其中有礼器、武器、装饰品等,而最有名的当属大量刻有占卜记事文字的甲骨。
扁足铜方鼎
商朝的统治

商朝衰亡:
商朝后期,奴隶主贵族日益腐朽,社会矛盾日趋尖锐。末代商王纣对外连年征伐,耗费国力;对内大兴土木,横征暴敛,严酷刑法,民不聊生。
酒池肉林
炮烙之刑
→被西周所灭
牧野之战
商朝晚期,分布于陕西渭水流域的周人,以农业立国,不断拓展疆土,发展迅速,成为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对商朝统治构成严重挑战。
伐纣铁三角
周武王
周公
姜尚
商朝形势图
牧野大战
利簋(ɡuǐ)及铭文拓片
利簋腹内的铭文记载了周武王在牧野
伐纣的时间,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阅读课本p25页,完成西周的相关知识卡片
1.建立时间:
2.建立人物:
3.建国之战:
4.都城:
5.末代国君:
公元前1046年
周武王
牧野之战
镐京
周幽王
西周的建立
西周分封诸侯形势图
分封的功臣
分封的王族
分封的先代帝王的后代
北京一带称燕蓟之地
山东称为齐鲁大地
山西称为三晋之地
两湖称为荆楚之地
江浙称为吴越之地
观看视频,阅读课本第26页回答下列问题
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统治
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
宗亲、功臣、古帝王后代
(1)目的:
(2)依据:
(3)对象:
分封制
管理土地和人民;在封地内进行再分封
(4)诸侯的权力:
(5)诸侯的义务:
向周王进献贡物;服从周王调兵
(6)分封的实质:

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平民
奴隶
统治阶级
被统治阶级
西周分封制等级示意图
确立了周朝内部严格的等级结构和统治秩序。
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观看视频,阅读课本第26页回答下列问题
分封制
材料一:“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材料二: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政由方伯。
——司马迁《史记·周本纪》
结合所给材料分析分封制的影响
①积极:保证了对地方的控制,扩大了统治范围
②消极:诸侯独立性强,为春秋战国割据埋下隐患
史论结合
一分为二
分封制
礼乐制度
【相关史事】
周武王去世后,周公旦辅佐年幼的周成王。为了巩固周王室的统治,周公旦“制礼作乐”,制定了一套严密的礼乐制度,包括严格区分君臣、父子、夫妻等身份和亲疏、尊卑、贵贱等地位的礼仪,以及与这些礼仪相配套的乐舞。例如,青铜鼎的使用数量有严格的区分,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乐舞也有不同的标准,天子用八横八纵共64人的规模,诸侯用六横六纵共36人的规模,大夫用四横四纵共16人的规模。
礼乐制度
西周的衰亡
周厉王
“国人暴动”
周幽王
“烽火戏诸侯”
周平王
东迁洛阳
公元前841年,周厉王与民争利,爆发“国人暴动”,周厉王逃亡。
到周幽王时,朝政更趋腐败,内外矛盾激化。
公元前771年,周朝西部的犬戎攻陷镐京,西周灭亡。
从以下图片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夏、商、西周最终走向灭亡的原因有哪些? 给我们哪些启示?
商纣王的炮烙之刑
夏桀把人当坐骑
周厉王引起“国人暴动”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统治者要勤于政事,重视生产,爱护百姓,政策应该符合人民心愿;用人做到唯才是举,广纳谏言。
原因:夏、商、西周灭亡都是因为出现了暴君,他们的残暴统治激起了人民的反抗。
课堂小结
夏朝 商朝 西周
建立
都城
亡君
意义 或地位
重要制度或事件
BC2070年、禹
启继承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家天下”。
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标志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BC1600年、汤
纣王
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商朝又称殷朝。
BC1046年、武王
镐京(今陕西西安西)
分封制
武王牧野之战灭纣王
阳城

亳(bó)
幽王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加强了周王室对全国的控制,稳定了统治秩序。
直击中考
(2024·黑龙江绥化·1)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是(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2. (2024·四川内江·2)古时的《三字经》中有“夏传子,家天下”的描述。这一朝代的建立者是(  )
A.禹 B.启 C.汤 D.纣
3. (2023·福建·2)西周时期,周王定期到各地巡视,考察诸侯的政绩,诸侯则需定期朝觐周王,接受周王重新宣布的爵位等级。周王旨在(  )
A.发展农业生产 B.提高军队实力 C.巩固国家统治 D.加强封建专制
A
A
C
直击中考
4. (2023·山东菏泽·2)有学者指出:“周王和周公建国,立七十一,姬姓五十三,以同姓为枝干,是家天下政治的再一步成长和扩大。”这说明分封制的主要作用是(  )
A.巩固了西周疆土 B.确立了等级制度
C.实现了富国强兵 D.促进了民族交融
5. (2023·湖北荆州·1)二里头遗址是一座精心规划、庞大有序、史无前例的王朝大都,址内发现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制陶作坊、铸铜作坊等遗迹,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二里头遗址反映出(  )
A.夏朝出现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 B.商朝社会贫富分化很严重
C.西周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王朝 D.东周的各种社会矛盾激化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