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同步练习 (含答案解析) (1)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同步练习 (含答案解析) (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08 18:59: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二战后,苏联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  )
A.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弊端日益显露
B.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有增无减
C.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继续遭到破坏
D.农业全盘集体化的消极影响一直持续到战后,导致农业单位面积产量没有提高
【解析】 高度集中的斯大林体制在苏联初期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二战时期起了重要作用,但这种体制本身存在严重缺陷和弊端。在二战后进入和平建设时期,斯大林体制弊端日益显露。B、C、D三项都是A的影响,故选A。
【答案】 A
2.1952~1964年,苏联政府收购各种
( http: / / www.21cnjy.com )谷物的平均价格指数提高了7.48倍,收购畜产品的价格指数提高了15.69倍。这说明赫鲁晓夫
(  )
A.试图调整国家与集体农庄的关系
B.改变了苏联农业落后的状况
C.使自己成了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
D.收购太多将影响农民积极性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理解的能力以及对题干材料的理解能力。材料中苏联农畜产品价格的大幅度提高是这一时期的农业改革政策的直接结果,1952年到1964年,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上台执政,赫鲁晓夫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农业改革,农业成就在一定时期内有了显著提高,但整体上并未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所以答案选A,
B、C、D三项表述不正确。
【答案】 A
3.[俄]格·阿·阿尔巴托
( http: / / www.21cnjy.com )夫在《苏联政治内幕:知情者的见证》一书中指出“赫鲁晓夫揭露的、批判的并力图战而胜之的是斯大林,而不是斯大林主义。也许,他真诚地相信,整个问题也就是这样,只要揭露斯大林,他就解决了使社会从过去的极权主义桎梏中解放出来的全部问题。”作者通过这段材料意在说明赫鲁晓夫改革(  )
A.着重于解决苏联存在的根本问题
B.实际未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C.着力于批判个人崇拜
D.全盘否定了斯大林
【解析】 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能力。从题干信息可以看出作者认为赫鲁晓夫改革重点放在揭露、批判斯大林个人,而不是批判斯大林模式,这实际上说明赫鲁晓夫改革未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故B项正确,A项错误。C项从属于B项,D项不是材料主旨信息,排除。
【答案】 B
4.“外交的失败更进一步损害了他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其同事们之间的声望。他在古巴部署导弹这一鲁莽计划成为压倒他的最后一根稻草。”材料中“他”所推行的改革(  )
A.加强了工业部门管理体制
B.创办了与国外合资的企业
C.扩大了集体农庄的自主权
D.承认了市场对经济的调节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
( http: / / www.21cnjy.com )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他在古巴部署导弹这一鲁莽计划成为压倒他的最后一根稻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他是指赫鲁晓夫,结合所学可知赫鲁晓夫改革的重点是农业,主要是扩大了集体农庄的自主权,削减农业税和种植玉米,故本题选C项。A、B、D不符题意。
【答案】 C
5.勃列日涅夫执政之初苏共中央文件指出:“近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来农业增长的速度减慢了,这给国家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困难。破坏社会主义生产发展的经济规律,……,这些是农业落后的基本原因。”这表明苏共中央(  )
A.正确揭示了农业发展缓慢的原因
B.决定改变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C.强化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D.在宏观调控的基础上扩大市场的作用
【解析】 本题可用排除法解
( http: / / www.21cnjy.com )决。勃列日涅夫的政策总体趋向于保守和僵化,其领导期间腐化和裙带风盛行。他在任期间,苏联的军事力量大大增强,核武器的数量超过美国,成为军事上的超级大国,所以B不对,D在题目中没有标明,因为它是措施,不是原因,经济发展慢的主因就是体制造成的,如果A对,那么苏联之后就应该改善经济了,可事实并没有,不符合历史,所以A不对。综上所述正确选项应是C。
【答案】 C
6.1964年10月勃列
( http: / / www.21cnjy.com )日涅夫上台执政后,“在生产方面,企业有权根据下达的计划指标自行编制年度计划。在完成计划任务外,可以接受计划以外的加工订货任务,可以用自己的材料和废料生产计划以外的产品”。这一措施(  )
A.打破了传统经济体制的旧格局
B.改变了职工吃企业“大锅饭”问题
C.力图调动企业的主动性、创造性
D.国家与企业经济关系得到根本调整
【解析】 勃列日涅夫上台后,对赫鲁晓夫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政策作了一些调整,在坚持集中计划管理的前提下,扩大国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试图通过这些措施调动企业的主动性、创造性。故选C。A项错误,勃列日涅夫改革并未从根本上突破原有斯大林体制;B、D项错误,其改革主要是局部的调整。
【答案】 C
7.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经济增长率长期
( http: / / www.21cnjy.com )保持两位数,经济规模也保持世界第二,但是许多百姓家里的电器陈旧不堪,电视机爆炸事件经常发生,有人开玩笑说,苏联生产的电视机应当送给敌人。这从根本上说明(  )
A.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尚有活力
B.斯大林体制存在着严重的弊端
C.苏联忽视了生活消费品的生产
D.苏联的科技和工业水平极端低下
【解析】 本题考查苏联高度集中的经
( http: / / www.21cnjy.com )济体制,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可以认识到,斯大林体制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轻工业和农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农业和轻工业发展长期滞后,人民生活消费品得不到满足。分析各选项,D项说法在材料中未体现;A、C项是表面现象;“根本上”应指B项“斯大林体制存在着严重的弊端”。
【答案】 B
8.1971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报告中说:“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这表明苏联政府试图(  )
A.废除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
B.由市场决定产品价格
C.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
D.鼓励私营企业发展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提炼有效信
( http: / / www.21cnjy.com )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1971年时间点可知属于勃列日涅夫改革时期,勃列日涅夫上台后,经济上对赫鲁晓夫的政策做了一些调整,如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的集中领导;在坚持集中计划管理的前提下,大国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改进经营管理。结合材料可知政府主张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选C项。A、B、D项错误,勃列日涅夫改革本身并没有跳出斯大林体制的弊端,不可能发展市场经济。
【答案】 C
9.前苏联国家领导人戈尔巴乔夫说:“这
( http: / / www.21cnjy.com )些年来进行的种种改革都失败了,国家失去了前途。”“不能再这样生活下去了,必须从根本上进行改革。”他“从根本上进行改革”导致的直接结果是(  )
A.苏联解体
B.东欧剧变
C.“冷战”形成
D.社会主义阵营形成
【解析】 1985年,戈尔巴乔
( http: / / www.21cnjy.com )夫执政,首先进行经济改革,但是经济改革没有迅速取得预期成果。戈尔巴乔夫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领域,最终导致国内局势的失控和苏联的解体。
【答案】 A
10.戈尔巴乔夫改革给我们的最大的经验教训是(  )
A.改革应从本国国情出发,坚持马克思主义
B.要时刻警惕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
C.改革应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改革步伐要稳定,不能急于求成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 http: / / www.21cnjy.com )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的根源就是改革并未从本国国情出发,改革并没有坚持马克思主义,而是实行所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并没有坚持党的领导。所以戈尔巴乔夫改革给我们的最大的经验教训只能是改革应从本国国情出发,坚持马克思主义。
【答案】 A
11.有人认为,苏联解体是因为“(苏联)共
( http: / / www.21cnjy.com )产党经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一折腾,就进一步丧失了自己的权力和影响力。至此,能够抵抗国家离心力的凝聚力量已丧失殆尽。”这里使苏联共产党“进一步丧失了自己的权力和影响力”是因为戈尔巴乔夫(  )
A.经济改革成效不佳
B.签署了《苏维埃主权国家联盟条约》
C.主动放弃与美争霸
D.实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改革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
( http: / / www.21cnjy.com )读史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苏争霸从50年代开始,到80年代末结束;苏联经济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就出现不好的景象,虽然进行了对此改革,但是都没从根本上改变局面;排除A、B、C;苏联的解体主要是政治上放弃了科学社会主义而转向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故选D。
【答案】 D
12.从一定意义上说,以下结论是基于对苏联历史的回顾得出的,其中不合理的应该是
(  )
A.斯大林模式是造成苏联日后分裂的重要原因
B.戈尔巴乔夫改革应对苏联解体承担重要责任
C.无论如何改革都不应放弃党对国家的领导权
D.苏联解体证明社会主义道路不适用于俄罗斯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力。斯大林模式是苏联分裂的深层次原因,而戈尔巴乔夫改革在政治上实行民主的、人道的社会主义,放弃了党对国家的领导权,所以应对苏联分裂承担重要责任,但是苏联分裂并不能证明社会主义道路不适用于俄罗斯。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2分)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到了2
( http: / / www.21cnjy.com )0世纪50年代,斯大林模式越来越显示出其局限性。苏联的农业状况令人担忧,工业领域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1953年,斯大林逝世,为苏联体制改革提供了契机和可能。经历了一番动荡后上台的赫鲁晓夫感受到斯大林模式的种种弊病,并尝试医治,由此揭开了苏联改革的序幕。
材料二:见下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
材料三:1986年,戈尔巴乔夫的指导思想
( http: / / www.21cnjy.com )基本上还是改进和完善苏联原先的政治经济体制,强调经济体制改革,强调“民主化”和“公开性”,11月,他在会见印度记者时说“改革不容易,最主要的障碍是思维,需要改革多年形成的心理”,而“整个改革应当从党开始”。
——《苏联国事风云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赫鲁晓夫采取了哪些措施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改革。
(2)根据材料二,说说勃列日涅夫改革的特点及成效。
(3)根据材料三,说说戈尔巴乔夫将改革重心转到了哪里,结果怎样。
【答案】 (1)农业方面: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
( http: / / www.21cnjy.com )售制,实行收购制,提高收购价格;鼓励农民和农场职工发展家庭副业,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大规模开垦荒地,提倡种植玉米。工业方面,废弃部门管理体制,权力下放;给企业部分权利,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
(2)勃列日涅夫注重发展重工业,尤其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与军事有关的工业部门。他在任期间,苏联的军事实力达到了与美国相匹敌的水平。但是,1975年以后,苏联的经济增长率逐年下降,经济发展进入停滞时期。
(3)转向政治领域,造成党内和社会上的思想混乱,社会局势动荡不安,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有人曾形象地说:“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手术刀不是挥向党身上的肿瘤,而是挥向党的脖子。”
材料二:
西方学者把戈尔巴乔夫导致苏联
( http: / / www.21cnjy.com )解体的原因归纳为三点……其二,他在经济改革问题上存在严重的决策失误。其三……根本没有跨越体制转换的门槛。
材料三:2001年俄罗斯科学研究院就“苏
( http: / / www.21cnjy.com )联解体主要原因”进行的民意调查表明:有44%的被调查者认为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应对苏联解体承担主要责任。
请回答:
(1)材料一说明戈尔巴乔夫改革存在什么问题。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苏联解体的原因是什么?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中能够得到哪些启示?
【答案】 (1)戈尔巴乔夫改革不是去除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而是走上了否定共产党领导、否定社会主义的道路,造成了一系列恶劣的影响。
(2)经济改革严重的决策失误;没有根本改变斯大林模式。
(3)改革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本国国情出发;改革不能背离社会主义原则和方向;社会主义改革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