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同步练习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2015·北京东城区高一检测)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最核心的任务是( )
A.巩固无产阶级政权
B.恢复发展国民经济
C.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D.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建设。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最核心的任务是完成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答案:D
2.据《剑桥中国史》记载:第一个五年计划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成功。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8.9%,农业和工业产量的增长率每年分别约为3.8%和18.7%。这反映出“一五”计划( )
A.建立了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B.已经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C.初步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D.经济工作中存在着严重冒进倾向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政策下,我国工业落后面貌得以改善,C项正确;材料中无法反映工业体系,A项错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一个长期过程,B项错误;1958年以后才出现严重冒进倾向,D项错误。
答案:C
3.1954年4月15日,鞍山钢铁公司技术
( http: / / www.21cnjy.com )革新展览会在北京举行,下图为时任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部长的李富春和外宾在参观新型无缝钢管厂的模型。这反映了( )
①我国“一五”计划的实施 ②我国积极引进外资 ③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公私合营 ④我国大力发展重工业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关键信息是“1954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鞍山钢铁公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我国正在进行“一五”计划的建设,优先发展重工业,故①④说法正确。外宾来参观并不代表我国积极引进外资,②不正确;③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答案:A
4.(2015·石家庄高一检测)下图反映了某时期我国公私经济成分的比例情况,这种情况最早应出现在( )
A.1949年
B.1952年
C.1956年
D.1979年
解析:从图片信息可知,我国公有制占绝对主体地位,该现象最早出现在三大改造完成的1956年。故选C项。
答案:C
5.(2015·驻马店高一检测)195
( http: / / www.21cnjy.com )7年国内某报刊文:“包产到户”现在虽然在许多地方被丢进了垃圾场,但也还有一部分干部和农民眼睛未亮,恋恋不舍。材料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
A.“包产到户”不符合当时生产力发展要求
B.当时在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上存在意见分歧
C.农业合作化运动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
D.文章极力宣传人民公社化运动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典型历史材料的能力。材料关键信息为时间“1957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关于农业经营方式处在探索论证阶段。
答案:B
6.“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这首民谣创作的时代背景是( )
A.延安大生产运动
B.农业合作化高潮
C.“大跃进”运动
D.土地改革
解析:题干中这首民谣反映出当时中国人民赶超英国的决心,但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所以该民谣的创作背景是“大跃进”运动。
答案:C
7.(2015·广东学业水平测试)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一运动,首先从农村开始,小社并大社,自留地归集体,大搞公共食堂,广泛开展社会主义大协作。”“这一运动”是( )
A.土地革命
B.包产到户
C.人民公社化
D.社会主义改造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判断能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小社并大社,自留地归集体,大搞公共食堂,广泛开展社会主义大协作”表明公有化程度越来越高,集体化规模越来越大,这正符合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
答案:C
8.(2015·宿迁高一模拟)五年一规划,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国经济安排的一大特色。“二五”计划大起大落,历程曲折,各年度的计划数字不断大幅调整变化,最后并无定稿。导致这种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建设方针出现偏差
B.经济发展形势不断变化
C.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
D.中苏关系的日益恶化
解析:根据题中“二五”计划
( http: / / www.21cnjy.com )最后并无定稿,可知此时约在1957年或1958年前后。联系所学知识,可判断由于“大跃进”的兴起,导致计划数字不断大幅调整变化,最后并无定稿。故A项正确。
答案:A
9.1964年,周恩来对美国的斯诺说:“过去15年中,有些事情我们是做对了,但也做了一些错事……”周恩来所说的“错事”是指( )
A.进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
B.土地改革运动消灭了私有制
C.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急于求成
D.将生产资料私有变为社会主义公有
解析:材料中周恩来总理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过去15年”,应该是从1950年开始到1964年。这一时间段内经济建设中出现的失误,主要是由于在经济建设过程中急于求成,A、B、D三项都是正确的探索。
答案:C
10.下表为“文化大革命”期间部分年份工农业总产值变化的情况,这些数据表明( )
年份
1966~1967
1967~1968
1972~1973
1974~1975
比上年增长
-9.6%
-4.2%
9.2%
11.9%
①“文化大革命”初期,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
②当“文化大革命”走上正轨后,经济开始出现回升
③“文化大革命”时政治动乱,但仍促进了经济发展
④在周恩来、邓小平主持工作期间,经济迅速回升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图表中获取有效信息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能力。“文化大革命”动乱扩展到经济领域后,严重破坏了经济,②③未能正确说明经济回升的原因,①④符合史实,故选D项。
答案: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解放之初,由于长期以来帝国主义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侵略、国民政府的搜刮和连年战争的破坏,工农业生产水平下降,交通不畅,物资奇缺,国家财政基础薄弱。在国民党长期通货膨胀政策下培养出的巨量投机资本,利用国家的经济困难,在市场上兴风作浪。从1949年4月至1950年2月,全国出现4次大规模上涨风。物价的大波动,给人民生活和各项工作都造成巨大困难。
材料二 城乡居民人均年消费量(千克)
原粮
植物油
猪肉
1957年
203
2.4
5.1
1960年
163.5
1.85
1.55
材料三 1958年毛泽东在《关于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中认为“共产主义在我国的实现,已经不是什么遥远的事情了”。1961年1月,毛泽东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说:“社会主义建设不能过急,过急了办不成,越急越办不成,要波浪式地向前发展,要搞它半个世纪。”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物价上涨的原因和危害。
(2)材料二中的表格数据反映了什么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表中所反映的情况出现的原因。为扭转这种局面,党和政府进行了哪些努力?
(3)材料三中毛泽东的认识前后不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
答案:(1)原因:工农业生产水平下降,国家财政基础薄弱,投机资本造成市场不稳。危害:造成人民生活和各项工作的巨大困难。
(2)情况:农副产品产量减少,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原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破坏农业生产。努力:提出“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
(3)前者认识的原因是思想上片面追求经济
( http: / / www.21cnjy.com )建设的高速度;后者认识的原因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国民经济造成巨大损失,给党和政府带来深刻的经验教训。
12.(2015·厦门一中高一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关于在我国农村建立“大社”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思想,早在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高潮中已初见萌芽。1956年完成了高级合作化,每社平均200户。1957年冬和1958年春的农田水利建设高潮,又出现了联队、联社。毛泽东考虑到当时以大搞兴修水利为特点的农业生产建设的发展需要,觉得需要办大社。1958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成都会议通过了《关于把小型的农业合作社适当地合并为大社的意见》。意见指出:“为了适应农业生产和文化革命的需要,在有条件的地方,把小型的农业合作社有计划地适当地合并为大型的合作社是必要的。”
——《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新华网)
材料二 一九五八年初全国有七十四万多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现在已经合并改组成为二万四千多个人民公社……过去绝大多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经营的范围比较狭窄,现在的农村人民公社不但是农、林、牧、副、渔多种经营的经济组织,而且是工、农、商、学、兵合一的,政社合一的社会基层组织……但是它的公有化程度已经比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更高……在将来,人民公社是我国农村由集体所有制过渡到全民所有制的最好的形式,也是我国由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的最好的形式。
——谭震林在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
会议上的报告(1960年4月6日)
(1)依据材料一,指出人民公社化运动兴起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概括人民公社的特点。
(3)历史发展证明,人民公社并不是“我国由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的最好的形式”。请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解析:第(1)问,由材料一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高潮中”“农田水利建设高潮”“毛泽东”“中共中央政治局成都会议”“适应农业生产和文化革命的需要”即可归纳出具体原因。第(2)问,由材料信息“工、农、商、学、兵合一的,政社合一的社会基层组织”“公有化程度已经比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更高”等即可概括得出。第(3)问,回顾人民公社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建设中正反两方面的事例加以说明即可。
答案:(1)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推动;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的需要;中央的推动;农业生产和文化革命的需要。
(2)工农商学兵一体、政社合一;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
(3)在人民公社体制下,农民的生产积极
( http: / / www.21cnjy.com )性严重受挫,致使农业生产衰退;人民公社体制成为造成三年经济困难的重要原因;为改变这种局面,20世纪60年代初党中央以八字方针调整国民经济;改革开放时期废除人民公社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