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学案 (1)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学案 (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08 20:36: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学案
[课标要求] 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1.“一五”计划的实行
1 背景
(2)内容:①优先发展________。②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3)成就: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________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先后建成投产。
(4)意义: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________________奠定了初步基础。
2.三大改造
(1)时间:1953年到1956年。
(2)内容:农民、手工业者参加____________,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________________。
(3)意义: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三大改造,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
二、探索与失误
1.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成功探索——中共八大
1 主要内容
(2)意义: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探索。
2.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失误
(1)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①内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__________地建设社会主义。②结果:会后,全国掀起“大跃进”的高潮。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①“大跃进”
②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民公社初期一切财产由______统一核算,统一______。
③危害: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________了历史发展阶段,导致国民经济出现______,出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
3.国民经济调整
(1)方针:______、巩固、充实、提高。
(2)结果: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到1965年,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三、国民经济的劫难
1.原因:1966年中国爆发“文化大革命”,并于1967年、1968年扩展到经济领域。
2.表现: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两年里损失的________总产值超过一千亿元。
3.调整
(1)周恩来: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到______年,国民经济出现复苏局面。
(2)邓小平:提出__________思想,国民经济呈现迅速回升的状态。
【问题思考】
议一议 “一五”计划的主要经济项目为什么多分布在东北?
 
 
想一想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左”倾错误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辨一辨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
 
 
 
考点一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从图一、图二看出新中国在生产力方面进行了怎样的变革?
  
我国制造的第一批喷气式飞机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的第一批解放牌汽车
    
图一        图二
 
2.上述变革为何优先发展重工业?
精讲 (1)受学习苏联建设经验的影响。
(2)因为我国的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
( http: / / www.21cnjy.com )础非常薄弱。我国的工业化建设起点非常低,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产量,远远落后于工业发达国家。这种落后的状况只有靠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改变。
(3)当时的国际环境需要我们尽快建立强大的军事工业,以增加国防力量。
总之,只有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获得实现工业化的物质基础。这也是建国初期中国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
3.上述变革的完成有何重要意义?
 
4.图三是一本连环画的封面,该书讲述了孙家庄农民孙志刚的故事,图中的“社”指的是什么?
图三 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1953年4月出版
图四
5.为什么说图四中民族资本主义的归宿是获得了“新生”?
 
6.以图三、图四为代表的生产关系的变革在当时有何现实意义?
 
考点二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的十年
1.1956年中共八大的召开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次成功的探索,其成功之处在何处?
 
 
2.下列两幅新闻图片所报道的事实,哪一则是虚假的?哪一则是真实的?当年中国出现了什么重大失误?如何评价?
  
1958年人民日报有关报道  1958年居民将家中铁制用具送去炼钢
    
图五  
       图六
 
3.(追踪社会热点)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胡锦涛在十七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
( http: / / www.21cnjy.com )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中表示,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将进一步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彰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强大生机活力。然而在建国初的一段时间里曾出现过急的情况,对比过去,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社会主义建设的航向,深刻思考在什么情况下要求经济发展之“快”,可使我们得到很多有益的启示。
图七反映了当时中国的什么事件?其失误之处在什么地方?
宝山县红旗公社开始实行“吃饭不要钱”
图七
 
4.图五、六、七的失误在当时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党和政府为此做出了怎样的努力?
 
5.下面的示意图,最能反映“文革”期间工农业总产值变化趋势的是哪一幅?说明理由。
精讲 图C。“文革”开始后,经济不断遭到破
( http: / / www.21cnjy.com )坏,1967年、1968年动乱扩大到经济领域,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九一三事件”以后,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到1973年,国民经济出现复苏的局面。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明确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并采取有效措施,使国民经济呈现迅速回升的状态。但不久,邓小平再次被打倒,刚刚稳定的形势又陷入混乱。
6.上述时期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给后世留下了怎样的宝贵财富?
精讲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因此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妥善处理好经济建设与阶级斗争之间的关系。
(2)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可照搬别国模式。
(3)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遵循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不可超越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
(4)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扬党内民主,坚持群众路线。
(5)要坚持经济体制改革,使之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既不能落后,也不能超前。
(6)要坚持对外开放,适应经济全球化潮流。
新中国成立至三大改造完成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过渡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在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中国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国内的主要矛盾问题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规模和速度问题,正确处理好了这两个问题,经济建设就会走上正轨,反之,就会破坏生产力,阻碍社会的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史实足以证明。
                   
一、选择题
1.下表是上世纪中期,我国工业品产量指数比(以1949年以前的最高年为100)。表中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是(  )
产品名称
原煤
原油
发电

机床
(亿吨)
(万吨)
(亿度)
(万吨)
(万台)
1949年
51.6
37.5
71.1
17.1
29.6
1952年
106.5
137.5
121.7
146.3
253.7
A.政府采取恢复经济的措施
B.“一五”计划鼓舞了人民的热情
C.苏联的援助
D.三大改造的结果
2.某同学对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五”计划进行调查研究,寻访历史见证人,了解当时工业化起步的有关史实。下列该同学的调查结论中与当时时代相吻合的是(  )
A.主要重工业集中在东北地区
B.建立起完全合理的工业布局
C.农村正在进行土地改革
D.轻工业发展速度最快
3.根据下表分析,1953~1957年,我国土地所有制和经营方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年代大致范围
所有制
土地经营
1949年以前
地主土地所有制
租佃个体经营
1950~1952
农民土地所有制
自耕农个体经营
1953~1954
农民土地所有制
个体经营,集体互助
1953~1954
农民土地股份制
初级社,集体经营
1955~1957
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
高级社,集体经营
A.土地改革
B.对农业进行改造
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D.发生严重自然灾害
4.著名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上海申新
( http: / / www.21cnjy.com )纺织公司创办于1915年,历经40多年的风雨历程后,该企业的掌门人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接受社会主义改造。改造采用的主要形式是(  )
A.中外合资
B.承包经营(承包责任制)
C.私有化
D.公私合营
5.1958年,《红旗》杂志转引毛
( http: / / www.21cnjy.com )泽东的话说:“我们的方针,应该有秩序地把工、农、学、商、兵组成为一个大公社,从而构成我国社会的基本单位。”这反映出当时党和政府
(  )
A.要变革生产关系,尽快实现“一五”计划的指标
B.要加强民族凝聚力,应对严峻的国际形势
C.忽视客观规律,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
D.忽视生产力发展水平,片面改革生产关系
6.下表为我国1957~1960年间城乡居民人均年消费量(公斤)
年份
粮食
植物油
猪肉
1957年
203
2.4
5.1
1960年
163.5
1.85
1.55
出现上表所反映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A.“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破坏了农业生产
B.互助合作运动影响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C.1957至1960年我国出现严重自然灾害
D.“文革”的“左”倾错误扩展到经济领域
7.1960年底,毛泽东大力提倡调查研究,并于次年亲自深入农村调查。其目的是(  )
A.推动“双百”方针的实行
B.了解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实际成就
C.决定是否在农村推行人民公社体制
D.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错误倾向
8.中科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何传启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近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就曾经两次中断、倒退。第一次是1937年到1945年的抗日战争,中国现代化进程当时倒退了20年左右;第二次是……,中国现代化在那个时候出现极其重大倒退。”第二次倒退是指
(  )
A.1950~1956
B.1957~1965
C.1966~1976
D.1978~2008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下面是为提交中共八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开会讨论,中央有关部门先后提出的三份“二五”计划,粮、棉、钢产量在1962年应达到的指标:(先后提出的三个方案)
粮产量
棉产量
钢产量
方案一(1955年夏)
4600亿斤
4300万石
1100万吨
方案二(1956年1月)
6400亿斤
7000万石
1500万吨
方案三(1956年8月)
5000亿斤
4800万石
1050万~1200万吨
材料二 我们有六亿人口,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们党同六亿多人口结成了血肉的联系,依靠这个伟大的力量,凡是人类能够做的事,我们都能够做,或者很快就能够做,没有什么事我们不能够做到。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报告
材料三 1961年应适当地缩小基本建设
( http: / / www.21cnjy.com )规模,调整发展的速度,在已有的胜利的基础上,采取调整、巩固、充实和提高的方针。
——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决议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的数据中,指出制定计划的指导思想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二强调了什么?可以看到中共八大召开前,党和政府的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忽视了什么?这种指导思想导致了实践中怎样的严重错误?
 
 
(3)材料三1961年缩小基本建设规
( http: / / www.21cnjy.com )模,调整发展速度的实质是什么?材料中所说的“已有的胜利”是事实吗?你的理由是什么?决议中的这种说法反映了什么问题?
 
 
答案解析
课前准备区
一、1.(1)①全面崩溃 ②国民经济 ③农业 (2)①重工业 (3)长春 (4)社会主义工业化
2.(2)生产合作社 全行业公私合营
二、1.(1)①社会主义 ②工业国 经济文化
2.(1)①多快好省 (2)①高指标 客观经济规律 ②公社 分配 ③超越 混乱
3.(1)调整
三、2.工农业
3.(1)1973 (2)全面整顿
问题思考
议一议 (1)东北地理位置背靠苏联,便于接受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援助。
(2)幅员辽阔,交通便利,资源丰富。
(3)解放前该地区重工业基础好,基础设施比较发达。
想一想 (1)表现在经济建设的高指标,片面追求速度与数量,如“大跃进”运动。
(2)表现在急于人为地、盲目地调整生产关系,忽视客观规律,如人民公社化运动。
(3)60年代中期,“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导致十年“文革”出现。
辨一辨 “大跃进”属于社会生产力发
( http: / / www.21cnjy.com )展范畴,错误的根源在于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人民公社化运动属变革生产关系的范畴,根源于生产关系变革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
课堂活动区
考点一
1.实行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3.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4.农业生产合作社。
5.资本主义工商业通过赎买方式完成了由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过渡。
6.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
考点二
1.对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分析是正确的。
2.图五是虚假的;图六是真实的。失误:出现了“大跃进”运动,“左”倾错误的泛滥。(答高指标、浮夸风、“共产风”、强迫命令风也可)
评价: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但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3.人民公社化运动;超越了历史发展的阶段,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4.影响: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进而出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
努力:中共中央纠正农村工作中“左”的错误,实行“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
课后练习区
1.A [1949年到1952年属于新中国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2.A [“一五”计划期间重工业主要分布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东北地区,故A正确;“一五”计划初步形成工业布局,不能说完全合理,故B错误;农村的土地改革在1950年就已经完成,故C错误;“一五”计划期间重工业发展最快,故D错误。]
3.B [1953~1956年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4.D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公私合营。]
5.D [材料的中心意思就是要建立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大公社,反映了当时党和政府要实行人民公社化。其特点就是“大”和“公”,希望以此过渡到共产主义。显然,这种生产关系严重超越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6.A [1958年,党中央错误地发动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严重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超越了生产力的实际水平,挫伤了劳动人民生产的积极性,导致了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急剧下降。]
7.D [据材料中的时间和“深入农村调查”的信息可判断毛泽东做法的目的应为D项。A项为文艺和科技的工作方针,B、C两项在时间上不符。]
8.C [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给中国社会带来巨大破坏,严重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使中国历史出现了大倒退的局面。]
9.(1)材料一中的第二个数据反映追求高速度的倾向,后来调整了经济指标,反映出从实际出发,稳步前进的指导思想。
(2)材料二强调了主观能动性,
( http: / / www.21cnjy.com )追求高速度,但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实践中的错误:掀起“大跃进”的高潮,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发起人民公社化运动,以之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并向共产主义过渡。
(3)实质是部分纠正国民经济建设中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左”倾错误。材料中所说的“已有的胜利”并非事实,因为当时国民经济出现异常严重困难的局面。决议中的这种说法反映出对“左”倾错误的认识不足,“左”倾错误并未得到根本的纠正,并最终发展为“文化大革命”的极端“左”倾错误。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1956~1961年前
( http: / / www.21cnjy.com )后我国经济建设的相关知识。在解答此类问题时,相对来说难度较大。答此题要点有二:一是基础知识要扎实,特别是1956年三大改造后到1976年“文革”时期相关的经济史内容;二对在阅读材料提取信息上的能力要求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