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同步练习 (含答案解析) (1)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同步练习 (含答案解析) (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08 19:56: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以下有关十一届三中全会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召开于1978年底
B.使国家的政治建设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C.作出在农村进行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政策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正式开辟
【解析】 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定,但并没有提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民在实践中开创的。
【答案】 C
2.1980年,某村实行生产责任制,一位老农高兴地说:“土地又归俺所有了,我愿种啥就种啥……”对此评价不正确的是(  )
A.正确反映了农村土地所有权的变革状况
B.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这种责任制不符合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要求
D.自主经营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
【解析】 我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对农村经营方式的改革,但土地所有权没有发生变化,故A表述不正确。
【答案】 A
3.“是合作经济一种经营形式,是统一经营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中的一个层次”实行这一制度后,农民“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是自己的”,这一经营形式的目的(  )
A.完成民主革命反封建的任务
B.实现生产资料从私有到公有
C.提高生产资料公有化的程度
D.改革计划经济体制发展生产
【解析】 根据题干中的“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
( http: / / www.21cnjy.com )相结合”、“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是自己的”可以推断这是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的目的是改变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农业集体经营、吃大锅饭的做法,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发展生产,故选D。A、B、C均不符合题意。
【答案】 D
4.下图是《全国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抽样统计曲线图》。这一发展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B.农民走上农业合作化的道路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广泛开展
D.政企分开政策的实施与推广
【解析】 通过分析题中的数据图可知,从19
( http: / / www.21cnjy.com )78年到1982年我国农民家庭人均收入呈上升趋势,这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分不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家庭收入也随之增多。所以本题选A。
【答案】 A
5.下列关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重大变革
B.适应了中国农村的生产力水平
C.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最高形式
D.是国家资本主义的表现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社会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实行的,没有改变土地所有制,A项不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适应了中国农村的生产力水平,B项正确;经济体制改革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C项不正确;我国坚持社会主义,D项不正确。
【答案】 B
6.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顺口溜:“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从这首歌谣中我们看到(  )
①分田到户,把土地所有权给农民后的高兴
( http: / / www.21cnjy.com )心情 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得农民拥护 ③责任制兼顾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利益 ④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符合当时的生产力水平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②③
【解析】 “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剩下都是自己的”说明③正确;顺口溜的盛传反映了农民喜悦的心情,②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改变所有制关系,①错;④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答案】 D
7.1983年,国家有关部门指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去年国有企业首钢创利润4.1亿,交国家2.862亿元后,在当年新增利润中拿的太多。首钢领导则认为,企业去年上交利润又递增了6%,不应该
“只知取蛋,不想养鸡”。材料说明当时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急需(  )
A.政企分开,建立企业承包责任制
B.简政放权,扩大企业的自主权
C.搞活企业,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D.释放活力,取消计划管理体制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阅读和获取材料信息。材料信息体现的是政府对企业管的过死,企业要求简政放权,扩大企业自主权;建立企业承包责任制、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及取消计划管理体制,无法从材料中得到体现。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答案】 B
8.20世纪80年代初期,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量知青和工人返回城市,为解决这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国家允许他们开办“个体企业”,同时规定“个体户雇工不得超过7人,企业主自己也必须从事劳动”。这说明(  )
A.城市经济改革已摆脱计划经济束缚
B.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开始建立
D.单一公有制经济结构有所突破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关键信息“20世纪80年代初期”、“个体企业”等,本题实际上考查现代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经济体制相关内容。据此,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B、C三项的表述明显不符合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经济体制相关史实,排除。进一步分析可知,D项表述客观,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
【答案】 D
9.1980年12月11日,温州人章华
( http: / / www.21cnjy.com )妹领到了自己期待很久的营业执照(下图),成为全国第一个个体工商户。但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非公有制经济看做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对立面,谈“私”色变。使人们摆脱这种恐“私”症困扰的制度性决策是(  )
A.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B.1992年邓小平同志的南方谈话
C.1997年中共十五大的决策
D.1999年九届人大二次会议正式确立的依法治国战略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
( http: / / www.21cnjy.com )信息的能力。上述材料反映了人们对非公有制的偏见,使人们摆脱这种恐“私”症困扰的制度性决策是在1997年中共十五大上实现的,在这次大会上提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C项符合题意;其它选项不符合史实;故选C。
【答案】 C
10.从1983年1月起,国家规定
( http: / / www.21cnjy.com )凡有盈利的国营企业,其利润按一定的比例税率缴纳所得税,所得税后利润,一部分上交国家,一部分按国家核定的留利水平留给企业自行支配。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  )
A.有利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极大地增强了城市工矿企业的活力
C.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
D.保证了我国现代化建设所需的资金
【解析】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1
( http: / / www.21cnjy.com )992年以后出现的,与题中的“1983”年不相符,故A项错误;1984年开始我国开始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搞活企业,扩大企业自主权,故B项正确;题中谈到的是“国营企业”属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故C项错误;“一部分上交国家,一部分按国家核定的留利水平留给企业自行支配。”关键是提高了企业的活力,增强其积极性,故D项错误。
【答案】 B
11.有网友从网上找到一部20世纪90年代的著作,据目录推测该书的主题应是(  )
A.清算“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
B.制定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战略
C.探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
D.总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成果
【解析】 图片反映该书的后记“改革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可阻挡的趋势”体现了该书的主题——改革,即经济改革、国企改革、农村改革。分析选项,C符合题意;A、B、D与题意不符。所以应选C。
【答案】 C
12.邓小平在南巡时发表了许多重要讲话
( http: / / www.21cnjy.com ),他曾指出,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回顾历史,下列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说法
(  )
①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决定作用 ②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目的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A.①正确,②不正确
B.①不正确,②正确
C.①②都不正确
D.①②都正确
【解析】 本题考查了学生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由史实可知①②均正确。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2分)
13.中国梦,代表了新一届政府对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和信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国梦”,是随着另一场梦的破碎产生的。长期以来,中华文明以其独有的特色和辉煌走在了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为世界文明进步作出过巨大的贡献。然而,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随着近代工业革命脚步的加快,中国很快落伍了。固步自封的封建统治者仍然沉浸在往日的辉煌所造就的梦想之中,等待着“万国来仪”。不料,等来的却是四方列强的船坚炮利,等来的却是亡国灭顶之灾。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伊始,毛泽东同志等老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辈革命家就带领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为建设一个繁荣昌盛、各族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然而,探索的道路并不平坦。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实行彻底的民主革命并取得胜利固然不易,在这样的大国穷国中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更是一件前无古人的伟业。实现伟大的梦想,想要一帆风顺,没有牺牲,不付出代价,是难以想象的。
(1)材料一中“另一场梦的破碎”是由什么事件导致的?这一事件对中国的经济结构产生了哪些影响?
(2)结合材料二说明,在50年代后期,经济建设上的哪些事件让我们付出了难以想象的代价?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些事件出现的根源是什么?
(3)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为了实现“中国梦”,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表现。
(4)中国几代人为实现中国梦而作出的探索,给了我们今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哪些启示?
【答案】 (1)事件:鸦片战争
影响:①自然经济开始瓦解;②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③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商品市场。
(2)事件: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根源:“左”倾错误。
(3)表现:①农村首先进行改革,实行家庭联
( http: / / www.21cnjy.com )产承包责任制;②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③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4)启示:①社会主义现代化
( http: / / www.21cnjy.com )建设不是一帆风顺的,必须立足中国的国情作出正确的决策;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言之成理即可)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天农业生产要发展必须帮助农民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1.必须帮助贫困农民解决生产资料的困难……
2.帮助农民减少自然灾害……
3.帮助农民逐步改进生产技术……另一条道路是新道路,是领导农民组织起来,靠大家互助合作的力量……
——邓子恢《在全国第一次农村工作
会议上的总结报告》(1953年4月)
材料二:
材料三: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完善相关
( http: / / www.21cnjy.com )法律制度。努力提高农户集约化经营水平,引导农民采用先进技术和现代生产要素。大力支持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民合作组织,研究修订农民专业合作法规。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促进龙头企业集群发展。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
(1)根据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农业生产发展困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新道路”的实施对农村生产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阅读材料二分析1957~1962年、1980~1997年我国的粮食人均产量分别发生怎样的变化。分析导致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
(3)依据材料三,指出现阶段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如何调整的。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我国农村生产关系调整的主要特点。
【答案】 (1)原因:农民贫困,自然灾害严重,生产资料缺乏。
影响:农村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农村生产关系由私有制向公有制过渡。
(2)①变化:1957~1962年我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粮食人均产量减少。原因: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大跃进”运动(或“左”倾错误)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造成粮食减产。②变化:1980~1997年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增加。原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废除人民公社体制,农民获得了土地的经营权,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农业生产发展。
(3)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合作组织,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特点:由私有制到公有制,农民的土地经营自主权不断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