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同步练习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2015·广东学业水平测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使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方面。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于( )
A.1949年
B.1956年
C.1966年
D.1978年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答案:D
2.1980年1月下旬,全国农村人民公社
( http: / / www.21cnjy.com )经营管理会议在北京召开。安徽代表在会上介绍了安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特别是经济落后地区农民要求实行包产到户的情况,引起了与会代表的争论。争论的焦点是包产到户到底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大部分人对安徽的做法持反对意见。下列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
A.农村改革已在安徽进行试点
B.对社会主义本质还认识不清
C.改革开放政策没有正式确立
D.“左”的思想在当时仍有影响
解析:据材料信息“安徽代表在会上介绍了安徽
( http: / / www.21cnjy.com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可知,农村改革已经在安徽进行试点,故A项正确。从“争论的焦点是包产到户到底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大部分人对安徽的做法持反对意见”可以看出“左”的思想影响较大,对社会主义本质还认识不清,故B、D两项正确。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已经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政策,故C项错误。答案为C。
答案:C
3.1985年邓小平指出:“改革首先是从农
( http: / / www.21cnjy.com )村做起的,农村改革的内容总的来说就是搞责任制,抛弃吃大锅饭的办法,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农村实行责任制能够调动农民积极性主要是因为( )
A.农民拥有土地所有权
B.村民委员会实行正确管理
C.农民拥有土地使用权
D.土地制度发生根本性改变
解析: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采取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家庭联产承包经营的方式,依然属于土地公有制,但与以前相比,农民拥有了土地的使用权,可以自行决定如何利用土地,这就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认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有改变土地公有制的性质,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和经营权,并没有所有权。
答案:C
4.(2015·金华十校高一联考)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此处“推动”主要体现在农村改革( )
A.逐步地废除了人民公社体制
B.极大提高了劳动者的积极性
C.使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得以改变
D.突破了“包产到户”等同于资本主义的观念
解析:1980年中共中央发出加强和完善
( http: / / www.21cnjy.com )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文件,首次突破多年来把“包产到户”等同于“分田单干”和资本主义的观念,肯定“包产到户”不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说明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主要体现在“观念”的变化,因此D项符合题意。
答案:D
5.(2015·日照高一期末)19
( http: / / www.21cnjy.com )86年8月,沈阳市防爆器械厂宣布破产,成为新中国第一家宣布破产的公有制企业,引起全国关注。当时外电报道,“中国沈阳,一项重大的实验:中国东北的沈阳城发生了‘地震’,‘超过八级的改革地震’。”破产事件引起如此反响的原因是( )
A.暴露了“大锅饭”体制的弊端
B.揭开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序幕
C.打破了“姓社姓资”式的桎梏
D.冲击了计划经济体制
解析:沈阳市防爆器械厂宣布破产是对
( http: / / www.21cnjy.com )公有制体制下计划经济模式的冲击,D项正确。“大锅饭”体制的弊端在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就已暴露,排除A项;当时国有企业改革早已开始,排除B项;C项与题中时间不符,排除。答案为D。
答案:D
6.(2015·盐城高一联考)在20世纪80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代初的试点改革中,一些国营企业从“等米下锅”发展到主动“找米下锅”,从“吃不饱”到“吃不了”。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
A.企业融入大量外资
B.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
C.企业自主权逐步扩大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解析:由材料中“一些国营企
( http: / / www.21cnjy.com )业从‘等米下锅’发展到主动‘找米下锅’”可知,20世纪80年代一些国营企业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寻找商机,使企业恢复了活力,其原因是企业自主权的逐步扩大。
答案:C
7.邓小平在“南方谈话”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指出:“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事业。”从后来的实践看,“好路”“新路”的“路标”是( )
A.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解析:“南方谈话”发生在20世纪90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代,B、D两项是在20世纪80年代发生,加入世贸组织是在2001年,故A、B、D三项与时间不符,排除。邓小平说要有“冒”和“闯”的精神,就是要走一条与计划经济不同的道路,那么该道路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C项正确。
答案:C
8.(2015·广东学业水平测试)1992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
A.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
B.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制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C
9.(2015·武汉高一检测)从199
( http: / / www.21cnjy.com )3年3月到1998年2月,八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了40多个有关市场经济的法律,如《公司法》《票据法》《保险法》等。这些立法的主要目的是( )
A.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保障企业的合法地位
C.维护企业的经济利益
D.限制企业的不法行为
解析:市场经济下市场是资源调配的主
( http: / / www.21cnjy.com )要手段,但市场调节有它的局限性,因此要通过立法规范市场行为。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加强立法,维护企业的正当利益,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A
10.(2015·武汉一中高一月考)国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机构的改革反映了时代的变迁。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成立“国家计划委员会”,1998年更名为“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再到如今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这种变化反映出( )
A.机构精简,提高行政效率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
D.市场经济的发展已不需要计划
解析:计划——发展计划——发展和改革的演变轨迹,体现了我国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演化的过程,是我国改革不断深化的表现。
答案: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8年秋天,安徽省凤阳县
( http: / / www.21cnjy.com )小岗生产队副队长严宏昌联合18户人家搞了大包干。农民群众对“大包干”赞不绝口:“鞋合脚,政策好。人出力,地献宝!”“大包干,真正好,干部社员都想搞。只要干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
材料二 1979年3月15日,《人民日
( http: / / www.21cnjy.com )报》刊发了一封读者来信,题为“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应当稳定”。“编者按”明确指出:“已经出现‘分田到组’‘包田到户’的地方”,应当“坚决纠正”。
材料三 改革从农村开始,农村改
( http: / / www.21cnjy.com )革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1993年3月29日,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正式载入宪法。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包干”受到农民欢迎的原因。
(2)材料一、二表明在改革初期面临怎样的分歧?根本原因是什么?
(3)依据材料,谈谈你对改革初期农村改革的认识。
答案:(1)①符合农村生产实际,农民获得了生产的自主权,成效明显(农业大丰收);②计划经济严重影响农业生产,严重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
(2)分歧:对农村改革的认识。根本原因是“左”倾错误的阻碍。
(3)材料一:改革必须与实际相符;材料二:改革是破旧立新;材料三:正确的改革必定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对社会产生积极作用)。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
——1985年《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
材料二 为什么一谈市场就说是资本主义,
( http: / / www.21cnjy.com )只有计划才是社会主义?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
——1987年《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方法》
材料三 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是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控制。
——1990年邓小平《善于利用时机解决发展问题》
材料四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文中包含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三、四说明文中包含的基本思想是什么。这一主张的提出说明了什么?
(3)根据以上材料指出,邓小平的上述言论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方针是否一致。为什么?你有何认识?
答案:(1)否定以计划和市场作为区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标准,初步提出用市场方法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2)进一步明确地提出社会主
( http: / / www.21cnjy.com )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不在于计划与市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的思想。说明邓小平理论在实践中得到发展。
(3)一致。因为邓小平的这些言论的中心内容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符合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政策。
认识:邓小平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 http: / / www.21cnjy.com )理论的探索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党和人民的最大认识问题,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