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1.1《天气 —— 我们关心天气》
(教科版)三年级
上
1.1《天气 —— 我们关心天气》
视频里出现了哪些不一样的天气?大家平时会怎么关心天气呀?
新知导入
聚集
我们已经知道了阴、晴、雨、雪等天气现象,还感受到了天气的变化。关于天气,我们还知道些什么?
探究新知
我们还知道天气有冷热、干湿之分,比如夏天炎热、冬天寒冷,南方潮湿、北方干燥。也了解到风力和风向会变化,微风让人舒适,大风可能带来灾害。另外,天气预报能通过卫星、雷达等提前预测天气,帮我们安排出行。还有雾霾、冰雹等特殊天气,会影响健康和生活,需要做好防护。
1.我们常用哪些词和句来描述天气?
微风、狂风
晴朗、阴雨绵绵
2.观察今天的天气状况,用简单的图画、词句记录下来。
3.阅读资料,说一说,天气现象发生在哪里?
地球被一层厚厚的大气包围着,大气中含有氮气、氧气、水汽等,我们称它为大气圈。其中,靠近地面的大气经常发生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于是在这里发生风、云、雨、雪等天气现象。
1 .我们可以从哪几个方面观察、记录天气?
2 .大气圈里有哪些天气现象?说一说我们对大气圈的认识。
1.可从气温、降水(雨 / 雪等及雨量)、风向、风力、云量(晴 / 阴 / 多云)这几方面观察记录,用气温计、雨量器等工具辅助。
2.大气圈有雨、雪、冰雹、雾、雷暴等天气现象。它是地球外层的空气圈层,能调节温度,保护地球免受紫外线伤害,是生命生存的重要条件。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每节科学课我们都将作一次天气观测记录。
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属于天气现象的是( )
A. 冬天寒冷 B. 今天下雨 C. 南方湿润
2.晴天时,天空通常( )
A. 布满乌云 B. 有太阳,云很少 C. 下着小雨
3.天气对我们的生活( )影响。
A. 没有 B. 有一些 C. 有很大
B
B
C
(二)判断题
1.同一地方的天气,每天都一样。( )
2.我们可以通过看天空、感受温度等方法观察天气。( )
3.下雨天才需要关心天气,晴天不用。( )
×
√
×
课堂总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认识了晴、阴、雨等天气现象,知道天气和我们生活关系可大啦!要学会用科学方法观察、描述天气,课后还要继续当 “天气小侦探” 去观察哟,这样就能发现更多天气的小秘密啦!
板书设计
1.1 天气 —— 我们关心天气
常见天气现象:晴、阴、雨、雪、风……
天气与生活:影响出行、活动、生活安排
观察方法:看天空、感受温度、用符号记录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让备课更有效
www.21cnjy.com
Thanks!/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小学科学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天气 —— 我们关心天气》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起始课,聚焦天气现象认知,引导学生观察、描述天气,为后续深入探究天气要素、规律奠定基础,是建立 “天气” 科学概念的起始环节,关联生活与科学探究,体现科学源于生活的理念。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天气现象有生活感知,但缺乏系统观察与科学描述经验,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对抽象天气概念理解需依托实例。他们好奇、好动,乐于在观察、讨论中探索,可利用生活经验引导其进入科学探究,同时需规范观察方法、提升科学表达能力。
核心素养分析
(一)科学观念 知道天气有多种类型(晴、阴、雨等 ),理解天气影响生活与活动。 建立 “天气是复杂、多变且可观察描述” 的初步观念。 (二)科学思维 通过观察、比较不同天气现象,提升归纳、分类思维,如区分晴、雨天气的特征差异。 基于生活经验和观察,尝试逻辑推理天气对生活的影响,如雨天需带雨具。 (三)探究实践 经历 “观察天气 — 记录现象 — 交流分享” 过程,学习用简单方法(看、说、记 )收集天气信息。 能在教师引导下,规范描述天气现象,参与小组研讨,表达观察发现。 (四)态度责任 激发对天气现象的探究兴趣,养成关注天气、乐于观察的习惯。 体会天气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趋利避害、适应天气变化的意识。
教学重点
识别常见天气现象(晴、阴、雨、雪、风等 ),用科学语言描述天气。 理解天气对人类活动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
准确、全面描述天气特征,区分相似天气现象(如 “多云” 与 “阴天” )。 深度理解天气对生活、生产的间接影响(如天气影响农业生产规划 )。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含不同天气现象图片、视频,如晴天蓝天、雨天街道、下雪场景等 )。 天气观察记录单(每人 1 份,用于课堂记录、交流 )。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以及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播放一段包含多种天气场景的短视频(如晴天小朋友户外玩耍、雨天行人打伞、下雪天车辆慢行 ),播放后提问:“视频里出现了哪些不一样的天气?大家平时会怎么关心天气呀?” 学生活动:认真观看视频,踊跃回答天气类型,分享自己关注天气的方式(如看天气预报决定穿什么衣服 )。 设计意图:以贴近生活的视频激发兴趣,唤醒生活经验,自然引出 “天气” 主题,让学生感受天气与生活的关联。
二、讲授新课 (一)聚焦(5 分钟) 教师活动:展示教材中天气相关情境图,提问:“从图里能发现哪些天气现象?天气和我们的生活、活动有啥关系?” 引导学生围绕 “关心天气的原因” 展开思考。 学生活动:观察图片,说出晴天、雨天等现象,结合生活说天气对出行、活动的影响(如雨天不能户外踢球 )。 设计意图:聚焦 “天气现象识别” 与 “天气对生活的影响”,明确探究方向,关联科学与生活。 (二)探索(12 分钟) 环节 1:认识常见天气现象 教师活动:用课件呈现晴、阴、雨、雪、风等天气的高清图片、简笔画符号(如晴天的太阳符号、雨天的雨滴符号 ),逐一讲解:“晴天天空晴朗,阳光充足;阴天云层厚,阳光少……” ,并引导学生模仿天气符号画图 。 学生活动:观察图片,倾听讲解,尝试画出简单天气符号,交流不同天气的外观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图像、符号,帮助学生识别、记忆常见天气现象,建立科学认知基础。 环节 2:讨论天气对生活的影响 教师活动:组织小组讨论 “不同天气下,我们的生活、学习、活动会有哪些变化?” ,巡视并参与小组交流,适时引导(如 “雨天除了出行,对家里晒衣服有啥影响?” )。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结合生活实例分享天气影响(如晴天适合晒被子,雪天可以堆雪人但出行要小心 ),记录小组观点。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研讨,深化对 “天气影响生活” 的理解,培养合作交流与归纳能力,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完善认知。 (三)研讨(8 分钟) 教师活动:请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提问:“哪种天气最让你印象深刻?它给生活带来了哪些特别的影响?” “怎么才能准确描述天气,让别人清楚知道当天天气状况?” 引导学生聚焦 “天气描述方法”“天气与生活的深度关联” 研讨。 学生活动:小组代表发言,分享天气影响案例;思考并回答天气描述要点(如说清天气类型、有无风、温度感受等 ),完善对天气的科学表达。 设计意图:通过研讨,梳理观察、描述天气的方法,深化天气与生活关系的理解,提升科学思维与表达能力。 (四)拓展(5 分钟) 教师活动:布置 “天气观察小任务” ,发放天气观察记录单,说明要求:“课后连续 3 天观察、记录天气,用文字和符号描述(如晴、气温感觉 ),思考天气变化有啥规律” ;同时展示后续单元探究天气工具(如温度计 )的图片,预告新探究内容。 学生活动:领取记录单,明确任务,好奇交流课后观察计划,期待后续探究。 设计意图:延伸课堂探究至课外,培养长期观察习惯;通过预告工具,激发持续探究兴趣,衔接后续教学。
三、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下列属于天气现象的是( ) A. 冬天寒冷 B. 今天下雨 C. 南方湿润 解析:天气是短时间大气状况,B 是天气;A、C 是气候(长时间平均状况 ),答案选 B 。 晴天时,天空通常( ) A. 布满乌云 B. 有太阳,云很少 C. 下着小雨 解析:晴天特征是太阳明显、云量少,答案选 B 。 天气对我们的生活( )影响。 A. 没有 B. 有一些 C. 有很大 解析:天气影响出行、活动、生活安排等,答案选 C 。 二、判断题 同一地方的天气,每天都一样。( × ) 解析:天气是多变的,每天可能不同 。 我们可以通过看天空、感受温度等方法观察天气。( √ ) 解析:观察天气可结合视觉(天空状况 )、触觉(温度 )等感官 。 下雨天才需要关心天气,晴天不用。( × ) 解析:晴天也需关心(如防晒、安排活动 ),天气影响贯穿生活,都要关注 。
四、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认识了晴、阴、雨等天气现象,知道天气和我们生活关系可大啦!要学会用科学方法观察、描述天气,课后还要继续当 “天气小侦探” 去观察哟,这样就能发现更多天气的小秘密啦!
板书设计
天气 —— 我们关心天气 常见天气现象:晴、阴、雨、雪、风…… 天气与生活:影响出行、活动、生活安排 观察方法:看天空、感受温度、用符号记录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用生活视频、图片导入,激发兴趣,贴合学生认知,让科学课堂贴近生活。 小组研讨、符号绘画等活动,调动学生参与,在实践中落实科学素养培养。 不足之处 对 “相似天气现象区分(如多云和阴天 )” 指导不足,部分学生描述仍模糊。 课外观察任务,未明确 “如何规范记录温度等细节”,可能影响实践效果。 教学建议 下次教学,增加 “多云、阴天” 对比观察环节,用图片、实例强化区分,让学生精准描述。 布置课外任务前,详细讲解 “记录天气的完整方法(如用温度计测气温、描述云量 )”,发放简易记录指南,提升实践科学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