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学案 (3)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学案 (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09 06:51: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学案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知道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2.
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概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二、学习重点
1.
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的伟大转折。
2.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三、学习难点
1.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措施的内涵和具体作用。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自主学习】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1.背景
(1)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国民经济仍处于停滞状态。
(2)1978年在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3)在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指导思想。
2.标志: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3.内容:
(1)思想路线: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2)政治路线: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3)经济路线:
①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②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4)组织路线: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
4.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二、经济体制改革
1.农村改革
(1)措施
①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②撤销农村基层单位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
③撤销生产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
(2)意义
①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②全国农业得到了发展,农村开始了历史性地变革。
③促进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2.城市改革
(1)措施
①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搞活企业。
②管理体制:实行政企分开,简政放权。
③所有制形式: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④分配制度: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意义: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背景
(1)国内:改革遇到重重阻力。
(2)国际: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运动遭遇到挫折。
2.过程
(1)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
(2)中共十四大提出这一目标。
(3)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问题的决定》,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4)1997年,中共十五大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5)21世纪初,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3.意义
(1)成为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史上的新奇迹。
(2)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3)从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并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迈进。
【合作探究】
1.
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有“中国十大名村、安徽省历史文化名村”等美誉。以前却是一个出了名的穷村。1978年,十八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冒着极大的风险,立下生死状,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了红手印,创造了“小岗精神”,拉开了中国改革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开放的序幕。请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主要从哪些方面展开的?主要形式是什么?
主要在农村对人民公社的旧体制和城市中计划经济的旧体制两个方面进行了改革。
主要形式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制。
2.请概括党的工作重心的三次转移。
1927年,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建立农村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1949年春,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作出了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的决定。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党的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巩固提高】
一、选择题
1.确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
(
C
)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中共八大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四大
2.“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这段话描述的是(
A
)
A.
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
B.
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
C.
非公有制经济的特点
D.
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
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广大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生产积极性极大提高,带来这一变化的是(
A
)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建立人民公社
C.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D.组织农业生产合作社
4.中国的改革首先从农村起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最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省份是(
A
)
A.安徽、四川
B.北京、上海
C.福建、广东
D.湖北、山东
5.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中国农村发生了深刻变化,其优越性在于(
B

A.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B.农民获得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
C.实现了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D.能够继续保留人民公社体制
6.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

A.增加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D.强调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
7.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该目标确立于(
C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8.票证是某一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见证与缩影。图一的取消以及后来图二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新时期(
C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图一
图二
A.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向城市发展
B.分配方式由国家分配向按劳分配转变
C.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
D.经济形态由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
9.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与中共八大的相似之处不包括(
A

A.都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B.都以经济建设为党的主要任务
C.都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
D.都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成功探索
10.我国社会主义商品市场经济体系基本建立是在(
D

A.20世纪80年代
B.20世纪90年代初
C.20世纪90年代末
D.21世纪初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的矛盾。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利地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的矛盾》(1985年10月)
材料二
为什么一谈市场就是资本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义,只有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呢?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都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
——《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方法》(1987年2月)
材料三
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经济。
材料四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以上摘自《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文中包含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基本思想:不能以计划与市场作为区分社会主义的标准,初步提出用市场方法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2)对比材料三、四与材料一、二,文中的思想有何发展?说明了什么问题?
发展:更明确地提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区
( http: / / www.21cnjy.com )别不在于市场与计划,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的思想。说明:邓小平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在实践中得到发展。
(3)依据以上的材料指出,邓小平的上述言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方针是否一致?
为什么?
你对此有何认识?
一致。因为其符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目标。
认识:邓小平的探索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党和人民的重大认识问题,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了思想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