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经济特区的概念、设立及意
( http: / / www.21cnjy.com )义,理解特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认可、支持“对外开放”这项基本国策。掌握浦东开发的目的及影响,理解浦东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掌握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分析初步形成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利用历史图片、文字、示意图等,
( http: / / www.21cnjy.com )引导学生从多种形式的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做到论从史出。运用比较、概括和阐释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对外开放的过程,把握全貌。通过设置“为什么最早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地方建立经济特区?”“鸦片战争以后,伴随着列强经济侵略的加剧,被迫开放的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今天我们又主动开放,与世界市场接轨,如何正确看待中国这两次融入世界市场?”等问题,组织学生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对外开放意识,认
( http: / / www.21cnjy.com )可和支持我国对外开放政策,并从中获得必要的现代经济意识。2、进一步思考如何应对对外开放给国家和个人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增强紧迫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对外开放格局是如何初步形成的。
难点: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和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以及相应教学资料。
三、教学设计
导入设计:多媒体课件播放《
( http: / / www.21cnjy.com )春天的故事》片段,同时显示歌词:“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中的老人就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而他当年画的那个圈不断扩展,开放的春风绿了江南岸,又度玉门关,从南方到北方,从沿海到内地的发展中,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初步形成。
显示课题: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本课主要探究三大问题:1、我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
2、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3、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呈什么特点?
推进新课:多媒体显示材料:
材料一: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
——《邓小平文选》
材料二:环顾全球,今天世界上经济发
( http: / / www.21cnjy.com )展较快的国家,没有一个是闭关自守的。对外开放的政策是中国的希望。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邓小平访日美后讲话
材料三:当今世界,任何国家都难以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封闭的状态下得到发展。中国政府将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更加积极地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
——江泽民在香港“2001《财富》全球论坛”开幕晚宴上的讲话
思考: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我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
一、对外开放的背景
国内方面:
1、经过“十年动乱”的破坏,国民经济已到了崩溃的边缘。
2、粉碎“四人帮”后,广大人民对多年的阶级斗争已深恶痛绝,人心思治。
3、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重大决策。
国际方面:
1、政治上,20世纪70年代的国际形势走向缓和。
(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相继实现了中美、中日关系的正常化。)
2、在经济上,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
多媒体显示材料:1979年4月,邓小平同志与
( http: / / www.21cnjy.com )当时的广东省委书记习仲勋同志谈话。他说:“……在你们广东划出一块地方来,也搞一个特区。过去陕甘宁边区就是特区。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搞,要杀出一条血路来。”
学生自主学习,抢答问题。
1、何为经济特区
2、为什么首选深圳等四个地区为经济特区?
3、经济特区的设立和发展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和影响?
教师总结:
1、经济特区就是一个主权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家或地区在交通便利,条件适合的地方划出一定区域,在对外经济活动中采取开放的特殊政策用优惠的办法,吸引外资,引进技术,从而达到一定经济目的的特殊经济区。中国的经济特区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完全行使主权管辖的行政区域,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
2、显示“中国对外开放格
( http: / / www.21cnjy.com )局示意图”,点明经济特区的具体位置。这四个地方在地理、人文条件方面具有展开对外经济活动的优势。①靠近国际市场。深圳和珠海与香港、澳门毗邻。汕头和厦门也与港澳临近。厦门还面对台湾。②历史上这些地方与海外有密切交往。③深圳是中国南方对外交通的重要陆路通道,汕头和厦门是中国南方的重要海运港口。④有广阔的经济腹地可为依托。⑤海外华侨、外籍华人有许多人的祖籍就在这里。
3、显示1980年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和1988年设立的海南经济特区的开放前后的图片。
在比较中让学生认识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经济特区是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排头兵
经济特区是全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
经济特区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突破口”
显示1984年邓小平视察深圳经济特区的亲笔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设问:继创办特区后,党中央又是怎样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
显示“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示意图”,让学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地图上找出14个城市的位置以及1985年后开辟的四个沿海经济开放区。到1992年,沿海经济开放区已从南到北连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地带。
请学生看图并根据教科书“学思之窗”提供的史料思考:我国沿海开放地带发展经济具有哪些有利条件?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水陆交通方便,自然资源丰富,工业基础雄厚,科学技术进步,农业条件好,乡镇企业发达,又有广阔的腹地作为依托。
显示上海浦东开发图片
设问:到九十年代,我国对外开放区域又有何新变化?
导入浦东的开发和开放一目
学生看书,设问:浦东开发的目的?浦东开发的条件?浦东开发前后的变化?
1、建立浦东新区的目的是以该区为龙头,
( http: / / www.21cnjy.com )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并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这是20世纪90年代乃至21世纪中国经济建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上海在对外开放方面所拥有的优势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理位置、交通条件、人才资源、自然资源以及历史积淀的与国际交往的联系和经验等等。这些,都预示上海有着迅速发展的内在潜质,有着重塑国际化、现代化大都市形象的先天条件。
3、显示浦东开发的图片,直观了解开发的成就。
浦东创下了许多“全国第一”:“中华第一楼
( http: / / www.21cnjy.com )”金茂大厦、“中国第一塔”东方明珠电视塔、中国第一条磁悬浮铁路、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垃圾发电厂、全国第一个保税区──外高桥保税区、全国惟一一个以“金融贸易”命名和定位的开发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等。
二、对外开放的步骤
1、经济特区的创办
2、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3、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设问:“我国的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是如何形成的?有什么特点?”
教师总结: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已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初步确立了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课堂探究:
江泽民曾说:“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
( http: / / www.21cnjy.com )展,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再加上巨大的潜在市场,使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愿望最终变成现实。我们搞现代化建设,必须到国际市场的大海中去游泳,并且奋力地去游,力争上游,不断提高我们搏击风浪的本事。”
作为一名现代公民,应当加强哪方面的素质来应对开放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课堂小结:对外开放是大势所趋,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必然的,我国通过不断开放,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今天,我们加入世贸组织,融入经济全球化大潮,将使中国和中国人面临更大的机遇和挑战。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是确保经济高速持续增长、指引中国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保障。
延伸拓展:
阅读材料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
( http: / / www.21cnjy.com )告中写到: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
事实雄辩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决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
思考:
1、我国的改革开放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实行的?
2、新时期我国已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的格局?
3、试比较近现代史上我国的两次对外开放。
板书设计: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对外开放的背景
国际方面:
国内方面:
二、对外开放的步骤
1、经济特区的创办
2、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3、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三、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教学反思:
应加强知识点的前后联系,如比较中国近代经济
( http: / / www.21cnjy.com )发展较快地区和现代改革开放后经济迅速发展地区都在东南沿海及长三角地区,同时总结具有共性的原因各是什么。课文中关于对外开放给我国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浦东开发开放前后的巨大差异等,非常有限,也相对抽象,可利用课余时间,到本地的经济技术开发区或新区或邻近城市的对外开放区域去实地参观,增强感性认识和切身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