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 )
A.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
C.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D.尽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再现
( http: / / www.21cnjy.com )再认能力,比较容易。根据所学知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答案】 C
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福建成为最早对外开放的地区之一,其优势在于( )
①毗邻港澳台,有对外开放的地理优势 ②作为侨乡,有利于吸引华侨回国投资 ③水陆交通发达 ④具有比国内其他地区更雄厚的工业基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解析】 本题考查对福建所具有的各项开放优
( http: / / www.21cnjy.com )势的掌握,是组合选择题,可用排除法。③项并非把福建作为对外开放窗口的主要原因;④不准确,同上海相比,显然福建在当时较为落后,因此排除④项。
【答案】 A
3.著名的特区改革家袁庚在任深圳蛇口工业区
( http: / / www.21cnjy.com )管委会主任期间,锐意改革,大胆创新,使深圳迅速崛起,成为中国经济特区中最闪光的亮点。他奋臂高呼的一句口号对中国的影响一直持续至今。这句著名口号是( )
A.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B.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C.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D.春哥纯爷们,铁血真汉子
【解析】 结合所学“只有想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到,没有做不到”为“大跃进”时期的口号;“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为邓小平的口号;“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为袁庚的话,所以选C。
【答案】 C
4.前上海副市长赵启正对某一重大措施评
( http: / / www.21cnjy.com )价说:“(它)实现了以点带面,壮大上海,带动周边的战略效果,是经济学理论‘点轴开发模式’的典型案例。”这是指( )
A.开放港口城市
B.开辟经济开放区
C.浦东的开发开放
D.开放长江三角洲地区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海”“带动周边”“点轴开放”等,由此可判断是浦东的开发开放,故选C项。A项太笼统,排除;B、D两项不符合“以点带面”“点轴开发”模式,排除。
【答案】 C
5.下列事件,与“走出去”战略无关的是( )
A.海尔集团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B.具有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
C.招商引资热潮的出现
D.对外承包、劳务合作规模的不断扩大
【解析】 “走出去”战略是指提高对
( http: / / www.21cnjy.com )外开放水平,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A、B、D都符合表述。而招商引资是指地方政府(或地方政府成立的开发区)吸收投资(主要是非本地投资者)的活动,因此不一定是指对外开放,可能是外商投资,也可能是中国其他地区投资者的投资。因此选C。
【答案】 C
6.在全国对外开放新格局中居于“龙头”地位的是( )
A.沿海开放城市
B.沿海经济开放区
C.经济特区
D.内地开放城市
【解析】 经济特区是中国最早开放的地区,他们在对外开放的格局中起到了龙头的作用,带动开放的区域由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逐渐深入到内地。
【答案】 C
7.国际舆论曾高度评价当代中国的开放举措,“
( http: / / www.21cnjy.com )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35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是指( )
A.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
B.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C.创办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
D.开放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解析】 从材料中的“开放整个海岸”和“35年来”可以判断应是1984年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
【答案】 A
8.从1988年起,中国政府先后在一些开放城市中,划出一定的区域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这些经济技术开发区( )
A.具有人才、技术、知识密集等特点
B.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成为全国排头兵
C.仅分布于沿海开放城市
D.是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最富裕、最发达的地区
【解析】 B指经济特区,应排除;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内地也有分布,排除C;D指沿海经济开放区,应排除。故选A。
【答案】 A
9.根据中国国情党和政府在某些地区先后设立了民族自治区、
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三者的共同之处是( )
A.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
B.都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
C.都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
D.都有较大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主权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
( http: / / www.21cnjy.com )比较能力。解题关键是找出三个制度的共同点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民族自治区、
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都属于一个中国,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特别行政区可以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民族自治区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B项不符合民族自治区;C项不符合特别行政区;D项不符合民族自治区。
【答案】 A
10.某同学梳理新中国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外关系关键事件,列出了:50年代看苏联,60、70年代看非洲,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浦东。如要继续梳理,下列可以成为选择内容的是( )
A.中美友善始起步
B.联合国里终有席
C.海南开放照东方
D.入世成功环视全球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 http: / / www.21cnjy.com )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从时间上来看如要继续梳理只能是21世纪前十年的历史事件了,而21世纪前十年的历史事件在本题中只可能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所以可以成为选择内容的只可能是D。
【答案】 D
11.当代中国的对外开放与旧中国的对外开放相比,最本质的不同是( )
A.前者是主动自强的开放,后者是被迫屈辱的开放
B.前者是经济目的,后者是政治目的
C.前者是全方位的开放,后者是部分开放
D.前者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开放,后者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放
【解析】 注意两次开放的本质不同,旧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放是被迫的,而当今是社会主义社会,其开放是主动融入全球化大潮。
【答案】 D
12.改革开放之初,如果一个农村中学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女生给一个男生递上一杯水,很容易被认为是有情愫好感的表现;如今,一般只会被认为是关心同学的表现。可见,改革开放以来思想观念发生变化。以上主要体现了( )
A.全球史观
B.文明史观
C.近代化史观
D.社会史观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讲的是通过小事情来体现人们观念的变化,这反映的是社会史观。所以答案选D。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一种历史观,又称为整体史观。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考查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这一转变开始于新航路的开辟。文明史观,通常被称为文明史研究范式,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理论模式。最初产生于启蒙运动时期。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近代化史观通常情况下,现代化和近代化意思相同,是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其动力是工业化,涉及整个社会的各个领域(如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教育、军事、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是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2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
( http: / / www.21cnjy.com )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歌曲《春天的故事》
材料二:1992年老人南巡时指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材料三:
(1)材料一中的“老人”是谁?“春天”的内涵是什么?
(2)歌词中“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这个“圈”后来又是怎样扩大的?歌词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根据材料二,指出1992年这位老人发表谈话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将材料三中图示内容补充完整。(注:E、F分别为福建省内的城市和地区)
(5)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是什么?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材料及迁
( http: / / www.21cnjy.com )移知识的能力。第(1)问比较简单,从《春天的故事》的歌词中可以得知“老人”是指邓小平,这里“春天”比喻改革开放的春天。第(2)问,从“一九七九年”和“在中国的南海边”即可得出“画了一个圈”是指国家在此设立经济特区,这个“圈”的扩大是指后来继续开放其他地区;歌词体现了作者对邓小平的歌颂。第(3)问,从材料中就可看出“谈话的核心内容”是关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认识问题。第(4)问,结合所学知识逐一填写即可。第(5)问,根据所学知识说明特点,抓住题眼“今天的对外开放与旧中国的被迫开放”说明“本质区别”即可。
【答案】 (1)邓小平。改革开放。
(2)“画了一个圈”是指在广东
( http: / / www.21cnjy.com )、福建设立了四个经济特区。“扩大”是指后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歌词歌颂了邓小平的丰功伟绩,讴歌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反映了作者对改革开放的衷心拥护。
(3)认为计划和市场不是判断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根本依据。
(4)A:深圳;B:汕头;C:珠海;D:厦门;E:福州;F:闽东南地区;G:海南;H:浦东。
(5)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2012年深圳市的生产总值超过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2
000亿美元,人均GDP近2万美元,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4万元人民币,每平方千米产出超过1亿美元,进出口总额4
667.8亿美元,其中出口2
713.6亿美元,实现二十连冠。
(1)根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90年代,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中央作出这一重大决策的目的何在?
(2)结合材料二,指出设立经济特区有何重要意义。
【答案】 (1)标志:浦东的开发与开放。目的:进一步发展上海和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
(2)①特区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成为全国排头兵;外向型经济的建立与发展,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
②特区的设立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