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市四川省射洪中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物理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市四川省射洪中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物理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8-30 22:05:45

文档简介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市四川省射洪中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物理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 3 分,共 39 分)
1.(2024九上·射洪开学考) 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拿起一个鸡蛋的力大约 5N NN
B.一个中学生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约为 500N
C.一个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 3m/s
D.珠穆朗玛峰上的大气压为1标准大气压
2.(2024九上·射洪开学考)一同学把掉在地面上的物理课本捡起放回桌面上。根据你对物理课本重力和课桌高度的估测,该同学捡起课本时手对书做的功约为(  )
A.300J B.30J C.3J D.0.3J
3.(2024九上·射洪开学考)如图所示是禁止吸烟的标志,“吸烟有害健康”。小聪闻到烟味,就对爸爸说:“你一吸烟,我和妈妈都跟着被动吸烟。”小聪这样说的科学依据是( )
A.一切物体都是由分子组成的
B.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C.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D.有的分子之间只有引力,有的分子之间只有斥力
4.(2024九上·射洪开学考)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两次拉着同一物体在同一水平面上运动,两次运动的 s-t 图象如图所示。其对应的弹簧测力计示数分别为 F1、F2,拉力做功的功率分别为 P1、P2,则它们的关系正确的是( )
A.F1>F2 P1>P2 B.F1=F2 P1<P2
C.F1=F2 P1>P2 D.F1<F2 P1<P2
5.(2024九上·射洪开学考)大气压与生产、生活、科研紧密相连,下面几个选项中,分析正确的是(  )
A.做托里拆利实验时,若有空气进入管内,则测出的大气压值比实际值大
B.用吸管从瓶中吸取饮料,是利用了大气压
C.用高压锅煮食物容易煮熟,原因是大气压强越大沸点越低
D.用吸盘能将玻璃板提起是分子引力的作用
6.(2024九上·射洪开学考)如图所示,A、B、C 三个容器的底面积相同,分别装有硫酸、水、酒精(ρ硫酸> ρ水>ρ酒精),已知三个容器底面受到的压力相等,请判断三种液体的质量大小(  )
A.硫酸质量最大 B.水的质量最大
C.酒精质量最大 D.三者质量关系不能确定
7.(2024九上·射洪开学考)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圆柱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的密度大,甲受到的重力小 B.甲的密度小,甲受到的重力小
C.甲的密度小,甲受到的重力大 D.甲的密度大,甲受到的重力大
8.(2024九上·射洪开学考)如图所示,烧杯的底面积是 200 cm2,里面装有一定量的水(图甲)。用弹簧测力计吊着未知金属体,先将金属体浸没在水中(图乙),水位升高到 B 处,示数是 17 N,再将金属体缓慢提出,使水位下降到 AB 的中点 C 处,示数是 22 N(不计金属体带出的水)。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
A.金属体的质量是 2.7 kg
B.金属体的体积是 500 cm3
C.金属体浸没时受到的浮力是 10 N
D.从甲到乙,烧杯对地面的压强增大了 500 Pa
9.(2024九上·射洪开学考)某商场内设有自动售货机,方便购物者购买。它可通过手机扫码(闭合 S1)或通过投币(闭合S2),启动电动机完成自动售货;在光线较暗时光控开关 S3 自动闭合,接通灯泡照明。图中电路设计符合要求的是(  )
A. B.
C. D.
10.(2024九上·射洪开学考)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如图所示),发现验电器的两个金属箔片张开。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毛皮和橡胶棒摩擦的过程中橡胶棒失去了电子
B.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是因为金属箔失去电子
C.此过程中,瞬间产生的电流方向是从箔片流向橡胶棒
D.此过程中,瞬间产生的电流方向是从橡胶棒流向箔片
11.(2024九上·射洪开学考)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闭合电键 S 后,灯 L1、L2都发光。 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灯突然熄灭,电压表的示数不变,则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灯 L1短路 B.灯 L2短路 C.灯 L1断路 D.灯 L2断路
12.(2024九上·射洪开学考) 如图是一个电吹风的简化电路,A 是吹风机(电动机),B 是电热丝,则错误的是( )
A.若只闭合开关S1,吹出的是冷风
B.若只闭合开关S 2 ,吹出的是热风
C.若开关S1、S2 都断开,不吹风
D.若开关S1、S 2 都闭合,吹热风
13.(2024九上·射洪开学考) 如图,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S1、S2 都闭合时,L1、L2、L3并联
B.S1、S2 都断开时,L1、L2、L3串联
C.S1 断开,S2 闭合时,L2、L3 并联后再与 L1 串联
D.S1 闭合,S2 断开时,对L1、L2形成短路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1 分)
14.(2024九上·射洪开学考)大气压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首次证明大气 压存在的著名实验是   实验。
15.(2024九上·射洪开学考)如图所示,已知动滑轮的重力为2N,不计摩擦和绳重,当竖直向上的力 F=20N 时,恰能使重物 G 匀速上升,则重物 G=   N,重物 G 上升10cm,F 向上移动   cm。
16.(2024九上·射洪开学考)如图所示,在倒置的透明漏斗里放置一个乒乓球,用手指托住乒乓球,松手后,乒乓球受重力作用将下落;若向倒置的漏斗用力吹气再松手时,乒乓球不但没有被吹下去,反而被“吸”住了。这是因为乒乓球上方空气的流速    (填“大于”、“小于” 或“等于”)其下方空气的流速,依据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   的原理,乒乓球受压强差的作用而不下落。
17.(2024九上·射洪开学考)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中,装有不同的两种液体甲、乙,在两容器中,距离同一高度分别有 A、B 两点。若两种液体的质量相等,则 A、B 两点的压强关系是 PA   PB;若 A、B 两点的压强相等,则两种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关系是P 甲    P 乙(均选填“>”、“=”或“<”)。
18.(2024九上·射洪开学考) 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为   V,手电筒中的电流约为 200   ,给手机充电的过程,主要是将电能转化为了   能。
三、作图题(每小题两分)
19.(2024九上·射洪开学考)按要求完成以下作图
(1)请在图中画出使轻质杠杆 OA 在图示位置保待平衡的最小力 F 的示意图。
(2)如图所示,要用一根绳子和两个滑轮提起物体,画出最省力的绕绳方式。
四、实验探究题(每空 2 分,共 36 分)
20.(2024九上·射洪开学考)如图所示,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聪将废弃的矿泉水瓶中装水分别放在海绵和砖块上进行实验。
(1)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可以选用   次实验(填序号)。
(2) 分 析 比 较 图 中 C 、 D 、 E 三 次 实 验 , 可 得 出 的 结 论 是    。
(3)你认为    (选填“能”或“不能”)通过 A、B 两次实验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
(4)同组的小丽在实验过程中又提出一个问题:在 B、C 两次实验中,瓶中的水对底部的压力和压强大小相等吗 若在 B、C 两次实验中水对瓶底和瓶盖的压力分别为 FB、FC,水对瓶底和瓶盖的压强分别为 PB、PC,请你分析并比较:FB   FC,PB   PC(选填“>”、“<”或“=”)。
21.(2024九上·射洪开学考)如图所示,是同学们用来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装置。
(1)如果钩码总重 2N,每个滑轮重 0.25N,不计绳重与摩擦,则钩码静止时,拉力是   N。
(2)为了较准确的测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应竖直向上   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上升。
(3)下表是某同学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记录:
请你帮他完成未填写的实验数据,第一次实验测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实验
次数 钩码重
G1/N 钩码提升
高度h1/m 弹簧测力计
示数F/N 弹簧测力计上升的高度h2/m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1 2 0.1 0.8 0.3  
2 4 0.1 1.54 0.3 86.6%
3 6 0.1 2.24 0.3 89.3%
(4)通过实验数据及装置的分析,用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重物至同一高度:克服动滑轮的重所做的额外功   (选填“相同”或“不同”);提升的物重增加时,克服物重所做的有用功变   (选填“多”或“少”),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变   (选填“大”或“小”)。
(5)多次改变提升的物重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目的是为____ 。(填字母)
A.减小摩擦
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C.获得多组数据归纳出物理规律
22.(2024九上·射洪开学考) 做“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的实验,其中 1、3 为锰铜丝,2、4 为镍铬丝,它们中的第 3 根横截面积为 2S,其它根横截面积为 S。
(1)为了研究电阻与导体材料有关,应将导线   和导线   先后接入电路 A、B 两点之间;
(2)为了研究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有关,应将导线   和导线   先后接入电路 A、B 两点间;
(3)为了研究电阻与导体____的关系, 应将导线 1 和导线 3 先后接入电路
A.B 两点间;
(4)本实验的研究方法是   。
五、计算题(23 题 4 分,24 题 6 分)
23.(2024九上·射洪开学考)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起一个重为 360N 的物体,绳子自由端的拉力 F=150N,5s 内物体被匀速提升 2m;忽略绳重及绳和滑轮间的摩擦,求:
(1)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拉力 F 的功率。
24.(2024九上·射洪开学考)一个底面积为 1.5×10-2 m2 的薄壁圆柱形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中央,容器高为 0.12m,内盛有 1.2kg 的水,如图(a)所示,另有质量为 0.9kg,体积为 1×10-3 m3 的实心正方体 A,如图(b)所示。
(1)实心正方体 A 的密度
(2)将实心正方体 A 放入图(a)的水中后,正方体 A 所受浮力
(3)将实心正方体 A 放入图(a)的水中后,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变化了多少?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质量及其特性;速度与物体运动;压强
【解析】【解答】A、一个鸡蛋的质量为50g,重力为0.5N,A错误;
B、中学生的重力为500N,所以 一个中学生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约为 500N ,B正确;
C、 一个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2m/s,C错误;
D、 珠穆朗玛峰上的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D错误。
综上选B。
【分析】根据以下物理常识的积累即可判断此题目。
1、熟悉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质量,如一枚鸡蛋为50g,中学生质量为50kg;
2、气压和海拔成反比,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3、识记生活中常见的速度、心跳一分钟70次,走路的速度1.2m/s.
2.【答案】C
【知识点】功的计算及应用
【解析】【解答】物理课本的质量约:,则课本的重力:
课桌高度约为1m,人捡起课本,克服课本重力做功为:,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根据物体的重力和高度变化,根据W=Gh,计算做功多少。
3.【答案】B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烟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会运动到人体的鼻子中,所以人会感觉到烟味,B正确,ACD错误。
综上选B。
【分析】分子热运动的特点:分子无规则运动,肉眼无法观察,常见例子有:气体颜色的改变,味道的扩散;且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速度越快。
4.【答案】C
【知识点】功率的计算;力与运动的关系
【解析】【解答】据题可知,两个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拉力等于摩擦力,且在相同时间内,物体1运动路程大,速度大,根据功率公式P=Fv可计算物体1的功率较大,C正确,ABD错误。
综上选C。
【分析】1、运动和力:物体静止或者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所以拉力等于摩擦力;
2、功率的计算:公式为P=Fv,题目中相同时间内,物体1运动路程大,速度大,据此计算物体的功率。
5.【答案】B
【知识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A、 做托里拆利实验时,若有空气进入管内,会导致内外压强减小,导致液柱变小,A错误;
B、 用吸管从瓶中吸取饮料,是利用了大气压 ,B正确;
C、 用高压锅煮食物容易煮熟,原因是大气压强越大沸点越高,C错误;
D、 用吸盘能将玻璃板提起是利用了大气压,D错误。
综上选B。
【分析】1、大气压的应用; 吸盘是将吸盘内部的气压减小,导致外界大气压大于内部气压,将吸盘压在墙面,和吸管吸取饮料的原理相同
2、压强和沸点的关系:压强越大,沸点越高,所以 用高压锅煮食物容易煮熟。
6.【答案】C
【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液体压强的计算
【解析】【解答】A容器上窄下宽,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力为Ps=ρghs,水的重力为G=ρgv,分析可知,容器底部的压力大于水的重力,B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力等于水的重力,C容器上宽下窄,分析可知水的重力大于容器底部的压力,由于 三个容器底面受到的压力相等 ,所以G酒精>G水>G硫酸,C正确,ABD错误。
【分析】根据容器的形状分析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力的大小变化;根p=ρ水gh分析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的变化情况。
圆柱形容器,则容器底部受到压力等于液体的重力,上宽下窄,则容器底部受到压力小于液体的重力,上窄下宽,则容器底部受到压力大于于液体的重力。
7.【答案】A
【知识点】压强大小比较
【解析】【解答】解:两圆柱体对地面的压强相等,根据公式p= = = =ρgh=ρgh可知,甲的小于高度乙的高度,所以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
根据公式p= 可知,甲的底面积小,所以甲对地面的压力小,也就是甲的重力小.
故选A.
【分析】实心圆柱体对地面的压力等于物体自身的重力,对地面的压强根据公式p= = = =ρgh可求甲、乙的密度的大小关系;根据公式p= 可求甲乙重力的大小关系.
8.【答案】B
【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解答】据图分析可知,金属球完全浸没时,浮力为F浮=G-17N,当金属球露出一半时,所受浮力0.5F浮=G-22N,连列解得F浮=10N,C正确,所以G=10N+17N=27N,根据浮力公式F浮=ρ液gV排可知,V排=1000cm3,B错误;根据G=ρgV,计算可知金属球的质量为2.7kg,A正确;金属球完全浸没时,水升高的高度h==5cm,根据压强计算公式可知 从甲到乙,烧杯对地面的压强增大了 500 Pa ,D正确。
综上选B。
【分析】1、称重法测量物体浮力:先测出物体的重力,然后将物体浸入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会减小,减小的示数就是物体受到的浮力;所以金属球完全浸没时,浮力为F浮=G-17N,当金属球露出一半时,所受浮力0.5F浮=G-22N,连列解得F浮。
2、根据阿基米德远离可知浮力的大小等于排开水的重力,浮力的公式F浮=ρ液gV排,据此计算物体的体积;
3、重力的计算:公式为G=ρgv,G=mg,据此计算物体的质量。
9.【答案】D
【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设计
【解析】【解答】①根据描述可知,电动机工作时,灯泡可以发光,也可以不发光,则二者不相互影响,应该为并联;
②光控开关S3只能控制灯泡,则二者串联在同一支路上;
③闭合开关S1或闭合S2,都能启动电动机,则两个开关不相互影响,应该为并联,然后再与电动机串联在同一支路上,如下图所示:
故选D。
【分析】用电器相互影响为串联,不相互影响为并联,据此分析灯泡与电动机的关系,结合开关的控制作用分析判断即可。
10.【答案】C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验电器的原理及使用;电流的方向
【解析】【解答】A.毛皮摩擦橡胶棒,橡胶棒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强,得到电子而带负电,故错误;
B.橡胶棒上的部分电子转移到验电器,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带了同种电荷,而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箔片张开,故B错误;
CD.带负电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橡胶棒上带负电的电子从橡胶棒转移到验电器上,电流方向和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电子带负电,电流的方向从验电器的箔片到橡胶棒,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分析】毛皮和橡胶棒摩擦,橡胶棒得到电子带负电;验电器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工作;电流方向和负电荷定向移动方向相反。
11.【答案】C,D
【知识点】电路故障的判断
【解析】【解答】A、若灯L1短路,灯L1熄灭,但电电源被短路,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都为零,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
B、若灯L2短路,电压表读数变为零,电流表读数增大,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
C、若灯L1断路,灯L2的电压和电流都不变,两电表的读数都不变,符合题意。故C正确。
D、若灯L2断路,电流表读数为零,电压表读数不变,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
故选项为:C.
【分析】一灯突然熄灭,可能短路,也可能断路。电源电压不变,闭合电键S后,电源电压电压不变,将四个选项逐一代入检验选择符合题意的选择。
12.【答案】B
【知识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辨别
【解析】【解答】A、 若只闭合开关S1,电阻丝不工作,吹出的是冷风,A正确;
B、 若只闭合开关S 2 ,电路中无电压,电路不工作,B错误;
C、 若开关S1、S2 都断开,不吹风 ,C正确;
D、 若开关S1、S 2 都闭合,吹风机和电阻丝并联,所以吹热风 ,D正确。
综上选B。
【分析】根据电路的辨别判识选项。
电路的串并联:串联:电路元件首位相连,用电器相互干扰,并联:电路元件首首相连,用电器互不干扰,开关在干路上控制整个电路的通断,开关在支路上控制单个支路的通断,题目中开关S1、S 2 都闭合,吹风机和电阻丝并联,电阻丝和吹风机同时工作,吹热风,只闭合S 2,电路中没有电压,所以不工作。
13.【答案】C
【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设计
【解析】【解答】A、 S1、S2 都闭合时,L1、L2、L3三灯首首相连,尾尾相接,所以为并联,A正确;
B、 S1、S2 都断开时,L1、L2、L3首尾相互连接,所以为串联 ,B正确;
C、 S1 断开,S2 闭合时,电路为 L1的简单电路,C错误;
D、 S1 闭合,S2 断开时,对 L1、L2 形成短路 ,D正确。
综上选C。
【分析】1、电路的串并联:串联:电路元件首位相连,用电器相互干扰,并联:电路元件首首相连,用电器互不干扰,开关在干路上控制整个电路的通断,开关在支路上控制单个支路的通断,所以S1、S2 都闭合时,L1、L2、L3并联, S1、S2 都断开时,L1、L2、L3串联;
2、电路的三种状态:断路:电路中存在接触不良、或者损害电路中无电流;短路:电路中电流直接连接在用电器两端,用电器无电流,通路:电路正常工作;S1 断开,S2 闭合时,电路为 L1的简单电路,对 L3、L2 形成短路。
14.【答案】减小;马德堡半球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
【解析】【解答】大气压与高度有关,大气压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历史上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首次证明了大气压存在。
【分析】大气压强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存在。
15.【答案】18;20
【知识点】动滑轮拉力的计算
【解析】【解答】 重物 G 匀速上升 ,所以重物受力平衡,根据动滑轮拉力的计算F=0.5(G物+G轮),解得G物=18N,本题中n=2,所以绳子移动的距离是重物移动距离的2倍,所以 F 向上移动 20cm。
综上 第1空、18; 第2空、20.
【分析】1、动滑轮的工作特点:可以省力,但是费距离,定滑轮的工作特点:可以改变方向但是不省力
2、拉力的计算, ,n为动滑轮缠绕绳子数,绳子移动的距离为物体移动距离的n倍。
16.【答案】大于;小
【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解析】【解答】 乒乓球上方空气的流速 大于 下方空气的流速 ,导致上方的压强小于下方,使得乒乓球没有被吹下去,反而被“吸”住了。
综上 第1空、大于; 第2空、小.
【分析】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压强越大,流速越小,应用为飞机机翼上凸,空气流速快,导致压强较小,形成向上的升力,题目中 乒乓球上方空气的流速 大于 下方空气的流速,所以下方的压强拖住乒乓球不下落。
17.【答案】>;>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解析】【解答】据图可知,乙的体积大,甲乙质量相等,根据密度公式可知,质量相等下,密度和体积成反比,所以甲密度大,根据压强计算公式P=ρgh可知,甲的压强大; 若 A、B 两点的压强相等 ,h甲<h乙,所以ρ甲大,同理可计算P甲大。
综上 第1空、 >; 第2空、>。
【分析】1、压强的计算:公式为P=ρgh,压强和液体的密度、浸没深度有关,且密度越大,压强越大,深度越大,压强越大, 在同种液体的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 相同
2、密度的计算:公式为m=ρv,题目中质量相等,根据公式可知,质量相等,密度和体积成反比。
18.【答案】220;mA;化学能
【知识点】机械能及其转化;电压的测量及电压表的使用
【解析】【解答】 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为 220V, 手电筒中的电流约为 200 mA, 给手机充电的过程,主要是将电能转化为了 化学能。
综上 第1空、 220; 第2空、mA; 第3空、化学能。
【分析】根据生活常识填空。
手机在充电时,相当于用电器,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手机使用时,电池相当于电源,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家庭的电压为220V,工业用电为380V.
19.【答案】(1)
(2)
【知识点】力臂的画法;滑轮组的设计与组装
【解析】【解答】(1)据图可知,保持平衡时,则需要使得力臂最大,力臂最大即为OA的连线,G的方向竖直向下,所以过A点做F垂直于OA的线段,方向向上,据此作图:
(2)省力的缠绕方式,则需要从动滑轮开始连接,且遵循一动一定的原则,作图如下:
【分析】1、力臂的画法:力臂是支点和力的作用线的垂线段。要使得动力最小,则需要使得力臂最长,据此作图。
2、动滑轮的工作特点:可以省力,但是费距离,定滑轮的工作特点:可以改变方向但是不省力,省力的绕线方式,则需要从动滑轮开始缠绕。
20.【答案】(1)BC
(2)压力越大,受力面积相同,力的作用效果越强
(3)不能
(4)>;=
【知识点】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解析】【解答】(1)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 ,需要保持受力面积不同,其余因素相同,所以选择BC。
综上 第1空、BC。
(2) 图 中 C 、 D 、 E 三 次 实 验 ,压力不同,其余因素相同,所以压力越大,受力面积相同,力的作用效果越强;
综上 第1空、压力越大,受力面积相同,力的作用效果越强;
(3)AB两次实验,变量有压力和以受力材料,所以不能得出有效结论。
综上 第1空、 不能;
(4)B中上窄下宽,水对底部的压力为PS=ρghS,重力为G=ρgv,分析可知,水对底部的压力大于重力,C中下窄上宽,分析可知,水对底部的压力小于重力,所以 FB >Fc, PB = PC。
综上 第1空、>; 第2空、 =
【分析】1、压强的计算公式:P=F/S,增加压强的方式有增加压力、减小受力面积、减小压强的方式有减小压力,增加受力面积;
2、圆柱形容器,则容器底部受到压力等于液体的重力,上宽下窄,则容器底部受到压力小于液体的重力,上窄下宽,则容器底部受到压力大于于液体的重力
3、压强的计算:公式为P=ρgh,压强和液体的密度、浸没深度有关,且密度越大,压强越大,深度越大,压强越大, 在同种液体的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 相同。
21.【答案】(1)0.75
(2)匀速
(3)83.3%
(4)不同;多;大
(5)C
【知识点】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解析】【解答】(1)据题可知,重物的重力为2N,根据动滑轮的拉力计算F=,题目中n=3,据此计算 拉力 F=;
综上 第1空、 0.75;
(2) 为了较准确的测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应竖直向上 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
综上 第1空、 匀速;
(3)根据机械效率的计算可知第一次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η=。
综上 第1空、 83.3%。
(4) 通过实验数据及装置的分析,用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重物至同一高度:克服动滑轮的重所做的额外功 不同,重物越重,有用功越多,机械效率越大。
综上 第1空、不同; 第2空、 多;第3空、大。
(5)多次试验的机械效率不同,求解平均值无意义,摩擦和重物的重力无关,所以AB错误,多次实验的目的为归纳出物理规律,C正确。
综上选C。
【分析】1、动滑轮的工作特点:可以省力,但是费距离,定滑轮的工作特点:可以改变方向但是不省力;
2、拉力的计算, ,n为动滑轮缠绕绳子数,绳子移动的距离为物体移动距离的n倍,
3、功的相关计算:W=Fs,距离为拉力的方向。3、总结:考虑滑轮重力的情况,定滑轮的机械效率要大于动滑轮,重物重力越大,机械效率越大。
22.【答案】(1)1;2
(2)2;4
(3)A
(4)控制变量法
【知识点】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解析】【解答】(1) 研究电阻与导体材料的关系,需要控制导体材料不同,其余因素相同,所以将导线1和2 先后接入电路 A、B 两点之间 ;
综上 第1空、 1 ;第2空、2;
(2) 研究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有关 ,需要控制导体长度不同,其余因素相同,所以将导线4和2 先后接入电路 A、B 两点之间 ;
综上 第1空、 2; 第2空、4.
(3) 导线 1 和导线 3 横截面积不同,其余因素相同,所以探究的是电阻和横截面积的关系;
综上为导线的横截面积;
(4) 本实验的研究方法是 控制变量法
综上 第1空、 控制变量法。
【分析】控制变量法:在物理实验中,存在多个影响因素共同决定某个物理量,如电阻的影响因素有:材料、电阻丝的长度、横截面积。在探究某个单一变量对物理量的影响时,需要控制其余变量相同,如探究 导体的电阻可能与导体的横截面积的关系时,需要控制材料、电阻丝的长度相同。
23.【答案】(1)解:根据题意可知拉力为150N,物体的重力为360N,上升高度为2m,缠绕在动滑轮的绳子数为3,所以绳子移动距离为6m,η===。
(2)解:据题可知,绳子在5s上升的距离为6m,根据P=。
【知识点】功率的计算;机械效率的计算
【解析】【分析】(1)据题可知缠绕在动滑轮的绳子数为3,所以绳子移动距离为物体移动距离的3倍,拉力为150N,物体的重力为360N,上升高度为2m,据η==计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绳子在5s上升的距离为6m,拉力为150N,根据P=计算 拉力 F 的功率。
24.【答案】(1)解: 质量为 0.9kg,体积为 1×10-3m3的实心正方体 A ,根据密度公式m=ρv可解ρ=
(2)解:水的体积为,根据浮力公式
由(1)可知,A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A放入水中会漂浮,重力等于浮力,所以浮力F=G=9N.
(3)解:根据浮力公式可知,A排开水的体积V=,所以水上升的高度h=0.06m,根据P=ρgh可计算P=。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1) 质量为 0.9kg,体积为 1×10-3m3的实心正方体 ,根据密度公式m=ρv计算其密度;
(2)物体沉浮条件:物体悬浮时的浮力等于重力(排开水的体积等于物体体积),物体的密度等于液体的密度,物体漂浮表明浮力等于重力(排开水的体积小于物体体积),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物体下沉时重力大于浮力(排开水的体积等于物体体积),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由(1)可知,A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A放入水中会漂浮。
(3)根据浮力公式可知,A排开水的体积V,进而计算水上升的高度h,根据P=ρgh可计算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变化量。
1 / 1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市四川省射洪中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物理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 3 分,共 39 分)
1.(2024九上·射洪开学考) 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拿起一个鸡蛋的力大约 5N NN
B.一个中学生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约为 500N
C.一个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 3m/s
D.珠穆朗玛峰上的大气压为1标准大气压
【答案】B
【知识点】质量及其特性;速度与物体运动;压强
【解析】【解答】A、一个鸡蛋的质量为50g,重力为0.5N,A错误;
B、中学生的重力为500N,所以 一个中学生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约为 500N ,B正确;
C、 一个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2m/s,C错误;
D、 珠穆朗玛峰上的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D错误。
综上选B。
【分析】根据以下物理常识的积累即可判断此题目。
1、熟悉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质量,如一枚鸡蛋为50g,中学生质量为50kg;
2、气压和海拔成反比,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3、识记生活中常见的速度、心跳一分钟70次,走路的速度1.2m/s.
2.(2024九上·射洪开学考)一同学把掉在地面上的物理课本捡起放回桌面上。根据你对物理课本重力和课桌高度的估测,该同学捡起课本时手对书做的功约为(  )
A.300J B.30J C.3J D.0.3J
【答案】C
【知识点】功的计算及应用
【解析】【解答】物理课本的质量约:,则课本的重力:
课桌高度约为1m,人捡起课本,克服课本重力做功为:,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根据物体的重力和高度变化,根据W=Gh,计算做功多少。
3.(2024九上·射洪开学考)如图所示是禁止吸烟的标志,“吸烟有害健康”。小聪闻到烟味,就对爸爸说:“你一吸烟,我和妈妈都跟着被动吸烟。”小聪这样说的科学依据是( )
A.一切物体都是由分子组成的
B.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C.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D.有的分子之间只有引力,有的分子之间只有斥力
【答案】B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烟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会运动到人体的鼻子中,所以人会感觉到烟味,B正确,ACD错误。
综上选B。
【分析】分子热运动的特点:分子无规则运动,肉眼无法观察,常见例子有:气体颜色的改变,味道的扩散;且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速度越快。
4.(2024九上·射洪开学考)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两次拉着同一物体在同一水平面上运动,两次运动的 s-t 图象如图所示。其对应的弹簧测力计示数分别为 F1、F2,拉力做功的功率分别为 P1、P2,则它们的关系正确的是( )
A.F1>F2 P1>P2 B.F1=F2 P1<P2
C.F1=F2 P1>P2 D.F1<F2 P1<P2
【答案】C
【知识点】功率的计算;力与运动的关系
【解析】【解答】据题可知,两个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拉力等于摩擦力,且在相同时间内,物体1运动路程大,速度大,根据功率公式P=Fv可计算物体1的功率较大,C正确,ABD错误。
综上选C。
【分析】1、运动和力:物体静止或者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所以拉力等于摩擦力;
2、功率的计算:公式为P=Fv,题目中相同时间内,物体1运动路程大,速度大,据此计算物体的功率。
5.(2024九上·射洪开学考)大气压与生产、生活、科研紧密相连,下面几个选项中,分析正确的是(  )
A.做托里拆利实验时,若有空气进入管内,则测出的大气压值比实际值大
B.用吸管从瓶中吸取饮料,是利用了大气压
C.用高压锅煮食物容易煮熟,原因是大气压强越大沸点越低
D.用吸盘能将玻璃板提起是分子引力的作用
【答案】B
【知识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A、 做托里拆利实验时,若有空气进入管内,会导致内外压强减小,导致液柱变小,A错误;
B、 用吸管从瓶中吸取饮料,是利用了大气压 ,B正确;
C、 用高压锅煮食物容易煮熟,原因是大气压强越大沸点越高,C错误;
D、 用吸盘能将玻璃板提起是利用了大气压,D错误。
综上选B。
【分析】1、大气压的应用; 吸盘是将吸盘内部的气压减小,导致外界大气压大于内部气压,将吸盘压在墙面,和吸管吸取饮料的原理相同
2、压强和沸点的关系:压强越大,沸点越高,所以 用高压锅煮食物容易煮熟。
6.(2024九上·射洪开学考)如图所示,A、B、C 三个容器的底面积相同,分别装有硫酸、水、酒精(ρ硫酸> ρ水>ρ酒精),已知三个容器底面受到的压力相等,请判断三种液体的质量大小(  )
A.硫酸质量最大 B.水的质量最大
C.酒精质量最大 D.三者质量关系不能确定
【答案】C
【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液体压强的计算
【解析】【解答】A容器上窄下宽,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力为Ps=ρghs,水的重力为G=ρgv,分析可知,容器底部的压力大于水的重力,B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力等于水的重力,C容器上宽下窄,分析可知水的重力大于容器底部的压力,由于 三个容器底面受到的压力相等 ,所以G酒精>G水>G硫酸,C正确,ABD错误。
【分析】根据容器的形状分析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力的大小变化;根p=ρ水gh分析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的变化情况。
圆柱形容器,则容器底部受到压力等于液体的重力,上宽下窄,则容器底部受到压力小于液体的重力,上窄下宽,则容器底部受到压力大于于液体的重力。
7.(2024九上·射洪开学考)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圆柱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的密度大,甲受到的重力小 B.甲的密度小,甲受到的重力小
C.甲的密度小,甲受到的重力大 D.甲的密度大,甲受到的重力大
【答案】A
【知识点】压强大小比较
【解析】【解答】解:两圆柱体对地面的压强相等,根据公式p= = = =ρgh=ρgh可知,甲的小于高度乙的高度,所以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
根据公式p= 可知,甲的底面积小,所以甲对地面的压力小,也就是甲的重力小.
故选A.
【分析】实心圆柱体对地面的压力等于物体自身的重力,对地面的压强根据公式p= = = =ρgh可求甲、乙的密度的大小关系;根据公式p= 可求甲乙重力的大小关系.
8.(2024九上·射洪开学考)如图所示,烧杯的底面积是 200 cm2,里面装有一定量的水(图甲)。用弹簧测力计吊着未知金属体,先将金属体浸没在水中(图乙),水位升高到 B 处,示数是 17 N,再将金属体缓慢提出,使水位下降到 AB 的中点 C 处,示数是 22 N(不计金属体带出的水)。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
A.金属体的质量是 2.7 kg
B.金属体的体积是 500 cm3
C.金属体浸没时受到的浮力是 10 N
D.从甲到乙,烧杯对地面的压强增大了 500 Pa
【答案】B
【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解答】据图分析可知,金属球完全浸没时,浮力为F浮=G-17N,当金属球露出一半时,所受浮力0.5F浮=G-22N,连列解得F浮=10N,C正确,所以G=10N+17N=27N,根据浮力公式F浮=ρ液gV排可知,V排=1000cm3,B错误;根据G=ρgV,计算可知金属球的质量为2.7kg,A正确;金属球完全浸没时,水升高的高度h==5cm,根据压强计算公式可知 从甲到乙,烧杯对地面的压强增大了 500 Pa ,D正确。
综上选B。
【分析】1、称重法测量物体浮力:先测出物体的重力,然后将物体浸入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会减小,减小的示数就是物体受到的浮力;所以金属球完全浸没时,浮力为F浮=G-17N,当金属球露出一半时,所受浮力0.5F浮=G-22N,连列解得F浮。
2、根据阿基米德远离可知浮力的大小等于排开水的重力,浮力的公式F浮=ρ液gV排,据此计算物体的体积;
3、重力的计算:公式为G=ρgv,G=mg,据此计算物体的质量。
9.(2024九上·射洪开学考)某商场内设有自动售货机,方便购物者购买。它可通过手机扫码(闭合 S1)或通过投币(闭合S2),启动电动机完成自动售货;在光线较暗时光控开关 S3 自动闭合,接通灯泡照明。图中电路设计符合要求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设计
【解析】【解答】①根据描述可知,电动机工作时,灯泡可以发光,也可以不发光,则二者不相互影响,应该为并联;
②光控开关S3只能控制灯泡,则二者串联在同一支路上;
③闭合开关S1或闭合S2,都能启动电动机,则两个开关不相互影响,应该为并联,然后再与电动机串联在同一支路上,如下图所示:
故选D。
【分析】用电器相互影响为串联,不相互影响为并联,据此分析灯泡与电动机的关系,结合开关的控制作用分析判断即可。
10.(2024九上·射洪开学考)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如图所示),发现验电器的两个金属箔片张开。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毛皮和橡胶棒摩擦的过程中橡胶棒失去了电子
B.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是因为金属箔失去电子
C.此过程中,瞬间产生的电流方向是从箔片流向橡胶棒
D.此过程中,瞬间产生的电流方向是从橡胶棒流向箔片
【答案】C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验电器的原理及使用;电流的方向
【解析】【解答】A.毛皮摩擦橡胶棒,橡胶棒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强,得到电子而带负电,故错误;
B.橡胶棒上的部分电子转移到验电器,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带了同种电荷,而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箔片张开,故B错误;
CD.带负电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橡胶棒上带负电的电子从橡胶棒转移到验电器上,电流方向和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电子带负电,电流的方向从验电器的箔片到橡胶棒,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分析】毛皮和橡胶棒摩擦,橡胶棒得到电子带负电;验电器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工作;电流方向和负电荷定向移动方向相反。
11.(2024九上·射洪开学考)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闭合电键 S 后,灯 L1、L2都发光。 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灯突然熄灭,电压表的示数不变,则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灯 L1短路 B.灯 L2短路 C.灯 L1断路 D.灯 L2断路
【答案】C,D
【知识点】电路故障的判断
【解析】【解答】A、若灯L1短路,灯L1熄灭,但电电源被短路,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都为零,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
B、若灯L2短路,电压表读数变为零,电流表读数增大,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
C、若灯L1断路,灯L2的电压和电流都不变,两电表的读数都不变,符合题意。故C正确。
D、若灯L2断路,电流表读数为零,电压表读数不变,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
故选项为:C.
【分析】一灯突然熄灭,可能短路,也可能断路。电源电压不变,闭合电键S后,电源电压电压不变,将四个选项逐一代入检验选择符合题意的选择。
12.(2024九上·射洪开学考) 如图是一个电吹风的简化电路,A 是吹风机(电动机),B 是电热丝,则错误的是( )
A.若只闭合开关S1,吹出的是冷风
B.若只闭合开关S 2 ,吹出的是热风
C.若开关S1、S2 都断开,不吹风
D.若开关S1、S 2 都闭合,吹热风
【答案】B
【知识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辨别
【解析】【解答】A、 若只闭合开关S1,电阻丝不工作,吹出的是冷风,A正确;
B、 若只闭合开关S 2 ,电路中无电压,电路不工作,B错误;
C、 若开关S1、S2 都断开,不吹风 ,C正确;
D、 若开关S1、S 2 都闭合,吹风机和电阻丝并联,所以吹热风 ,D正确。
综上选B。
【分析】根据电路的辨别判识选项。
电路的串并联:串联:电路元件首位相连,用电器相互干扰,并联:电路元件首首相连,用电器互不干扰,开关在干路上控制整个电路的通断,开关在支路上控制单个支路的通断,题目中开关S1、S 2 都闭合,吹风机和电阻丝并联,电阻丝和吹风机同时工作,吹热风,只闭合S 2,电路中没有电压,所以不工作。
13.(2024九上·射洪开学考) 如图,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S1、S2 都闭合时,L1、L2、L3并联
B.S1、S2 都断开时,L1、L2、L3串联
C.S1 断开,S2 闭合时,L2、L3 并联后再与 L1 串联
D.S1 闭合,S2 断开时,对L1、L2形成短路
【答案】C
【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设计
【解析】【解答】A、 S1、S2 都闭合时,L1、L2、L3三灯首首相连,尾尾相接,所以为并联,A正确;
B、 S1、S2 都断开时,L1、L2、L3首尾相互连接,所以为串联 ,B正确;
C、 S1 断开,S2 闭合时,电路为 L1的简单电路,C错误;
D、 S1 闭合,S2 断开时,对 L1、L2 形成短路 ,D正确。
综上选C。
【分析】1、电路的串并联:串联:电路元件首位相连,用电器相互干扰,并联:电路元件首首相连,用电器互不干扰,开关在干路上控制整个电路的通断,开关在支路上控制单个支路的通断,所以S1、S2 都闭合时,L1、L2、L3并联, S1、S2 都断开时,L1、L2、L3串联;
2、电路的三种状态:断路:电路中存在接触不良、或者损害电路中无电流;短路:电路中电流直接连接在用电器两端,用电器无电流,通路:电路正常工作;S1 断开,S2 闭合时,电路为 L1的简单电路,对 L3、L2 形成短路。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1 分)
14.(2024九上·射洪开学考)大气压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首次证明大气 压存在的著名实验是   实验。
【答案】减小;马德堡半球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
【解析】【解答】大气压与高度有关,大气压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历史上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首次证明了大气压存在。
【分析】大气压强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存在。
15.(2024九上·射洪开学考)如图所示,已知动滑轮的重力为2N,不计摩擦和绳重,当竖直向上的力 F=20N 时,恰能使重物 G 匀速上升,则重物 G=   N,重物 G 上升10cm,F 向上移动   cm。
【答案】18;20
【知识点】动滑轮拉力的计算
【解析】【解答】 重物 G 匀速上升 ,所以重物受力平衡,根据动滑轮拉力的计算F=0.5(G物+G轮),解得G物=18N,本题中n=2,所以绳子移动的距离是重物移动距离的2倍,所以 F 向上移动 20cm。
综上 第1空、18; 第2空、20.
【分析】1、动滑轮的工作特点:可以省力,但是费距离,定滑轮的工作特点:可以改变方向但是不省力
2、拉力的计算, ,n为动滑轮缠绕绳子数,绳子移动的距离为物体移动距离的n倍。
16.(2024九上·射洪开学考)如图所示,在倒置的透明漏斗里放置一个乒乓球,用手指托住乒乓球,松手后,乒乓球受重力作用将下落;若向倒置的漏斗用力吹气再松手时,乒乓球不但没有被吹下去,反而被“吸”住了。这是因为乒乓球上方空气的流速    (填“大于”、“小于” 或“等于”)其下方空气的流速,依据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   的原理,乒乓球受压强差的作用而不下落。
【答案】大于;小
【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解析】【解答】 乒乓球上方空气的流速 大于 下方空气的流速 ,导致上方的压强小于下方,使得乒乓球没有被吹下去,反而被“吸”住了。
综上 第1空、大于; 第2空、小.
【分析】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压强越大,流速越小,应用为飞机机翼上凸,空气流速快,导致压强较小,形成向上的升力,题目中 乒乓球上方空气的流速 大于 下方空气的流速,所以下方的压强拖住乒乓球不下落。
17.(2024九上·射洪开学考)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中,装有不同的两种液体甲、乙,在两容器中,距离同一高度分别有 A、B 两点。若两种液体的质量相等,则 A、B 两点的压强关系是 PA   PB;若 A、B 两点的压强相等,则两种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关系是P 甲    P 乙(均选填“>”、“=”或“<”)。
【答案】>;>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解析】【解答】据图可知,乙的体积大,甲乙质量相等,根据密度公式可知,质量相等下,密度和体积成反比,所以甲密度大,根据压强计算公式P=ρgh可知,甲的压强大; 若 A、B 两点的压强相等 ,h甲<h乙,所以ρ甲大,同理可计算P甲大。
综上 第1空、 >; 第2空、>。
【分析】1、压强的计算:公式为P=ρgh,压强和液体的密度、浸没深度有关,且密度越大,压强越大,深度越大,压强越大, 在同种液体的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 相同
2、密度的计算:公式为m=ρv,题目中质量相等,根据公式可知,质量相等,密度和体积成反比。
18.(2024九上·射洪开学考) 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为   V,手电筒中的电流约为 200   ,给手机充电的过程,主要是将电能转化为了   能。
【答案】220;mA;化学能
【知识点】机械能及其转化;电压的测量及电压表的使用
【解析】【解答】 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为 220V, 手电筒中的电流约为 200 mA, 给手机充电的过程,主要是将电能转化为了 化学能。
综上 第1空、 220; 第2空、mA; 第3空、化学能。
【分析】根据生活常识填空。
手机在充电时,相当于用电器,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手机使用时,电池相当于电源,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家庭的电压为220V,工业用电为380V.
三、作图题(每小题两分)
19.(2024九上·射洪开学考)按要求完成以下作图
(1)请在图中画出使轻质杠杆 OA 在图示位置保待平衡的最小力 F 的示意图。
(2)如图所示,要用一根绳子和两个滑轮提起物体,画出最省力的绕绳方式。
【答案】(1)
(2)
【知识点】力臂的画法;滑轮组的设计与组装
【解析】【解答】(1)据图可知,保持平衡时,则需要使得力臂最大,力臂最大即为OA的连线,G的方向竖直向下,所以过A点做F垂直于OA的线段,方向向上,据此作图:
(2)省力的缠绕方式,则需要从动滑轮开始连接,且遵循一动一定的原则,作图如下:
【分析】1、力臂的画法:力臂是支点和力的作用线的垂线段。要使得动力最小,则需要使得力臂最长,据此作图。
2、动滑轮的工作特点:可以省力,但是费距离,定滑轮的工作特点:可以改变方向但是不省力,省力的绕线方式,则需要从动滑轮开始缠绕。
四、实验探究题(每空 2 分,共 36 分)
20.(2024九上·射洪开学考)如图所示,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聪将废弃的矿泉水瓶中装水分别放在海绵和砖块上进行实验。
(1)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可以选用   次实验(填序号)。
(2) 分 析 比 较 图 中 C 、 D 、 E 三 次 实 验 , 可 得 出 的 结 论 是    。
(3)你认为    (选填“能”或“不能”)通过 A、B 两次实验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
(4)同组的小丽在实验过程中又提出一个问题:在 B、C 两次实验中,瓶中的水对底部的压力和压强大小相等吗 若在 B、C 两次实验中水对瓶底和瓶盖的压力分别为 FB、FC,水对瓶底和瓶盖的压强分别为 PB、PC,请你分析并比较:FB   FC,PB   PC(选填“>”、“<”或“=”)。
【答案】(1)BC
(2)压力越大,受力面积相同,力的作用效果越强
(3)不能
(4)>;=
【知识点】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解析】【解答】(1)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 ,需要保持受力面积不同,其余因素相同,所以选择BC。
综上 第1空、BC。
(2) 图 中 C 、 D 、 E 三 次 实 验 ,压力不同,其余因素相同,所以压力越大,受力面积相同,力的作用效果越强;
综上 第1空、压力越大,受力面积相同,力的作用效果越强;
(3)AB两次实验,变量有压力和以受力材料,所以不能得出有效结论。
综上 第1空、 不能;
(4)B中上窄下宽,水对底部的压力为PS=ρghS,重力为G=ρgv,分析可知,水对底部的压力大于重力,C中下窄上宽,分析可知,水对底部的压力小于重力,所以 FB >Fc, PB = PC。
综上 第1空、>; 第2空、 =
【分析】1、压强的计算公式:P=F/S,增加压强的方式有增加压力、减小受力面积、减小压强的方式有减小压力,增加受力面积;
2、圆柱形容器,则容器底部受到压力等于液体的重力,上宽下窄,则容器底部受到压力小于液体的重力,上窄下宽,则容器底部受到压力大于于液体的重力
3、压强的计算:公式为P=ρgh,压强和液体的密度、浸没深度有关,且密度越大,压强越大,深度越大,压强越大, 在同种液体的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 相同。
21.(2024九上·射洪开学考)如图所示,是同学们用来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装置。
(1)如果钩码总重 2N,每个滑轮重 0.25N,不计绳重与摩擦,则钩码静止时,拉力是   N。
(2)为了较准确的测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应竖直向上   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上升。
(3)下表是某同学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记录:
请你帮他完成未填写的实验数据,第一次实验测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实验
次数 钩码重
G1/N 钩码提升
高度h1/m 弹簧测力计
示数F/N 弹簧测力计上升的高度h2/m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1 2 0.1 0.8 0.3  
2 4 0.1 1.54 0.3 86.6%
3 6 0.1 2.24 0.3 89.3%
(4)通过实验数据及装置的分析,用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重物至同一高度:克服动滑轮的重所做的额外功   (选填“相同”或“不同”);提升的物重增加时,克服物重所做的有用功变   (选填“多”或“少”),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变   (选填“大”或“小”)。
(5)多次改变提升的物重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目的是为____ 。(填字母)
A.减小摩擦
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C.获得多组数据归纳出物理规律
【答案】(1)0.75
(2)匀速
(3)83.3%
(4)不同;多;大
(5)C
【知识点】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解析】【解答】(1)据题可知,重物的重力为2N,根据动滑轮的拉力计算F=,题目中n=3,据此计算 拉力 F=;
综上 第1空、 0.75;
(2) 为了较准确的测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应竖直向上 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
综上 第1空、 匀速;
(3)根据机械效率的计算可知第一次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η=。
综上 第1空、 83.3%。
(4) 通过实验数据及装置的分析,用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重物至同一高度:克服动滑轮的重所做的额外功 不同,重物越重,有用功越多,机械效率越大。
综上 第1空、不同; 第2空、 多;第3空、大。
(5)多次试验的机械效率不同,求解平均值无意义,摩擦和重物的重力无关,所以AB错误,多次实验的目的为归纳出物理规律,C正确。
综上选C。
【分析】1、动滑轮的工作特点:可以省力,但是费距离,定滑轮的工作特点:可以改变方向但是不省力;
2、拉力的计算, ,n为动滑轮缠绕绳子数,绳子移动的距离为物体移动距离的n倍,
3、功的相关计算:W=Fs,距离为拉力的方向。3、总结:考虑滑轮重力的情况,定滑轮的机械效率要大于动滑轮,重物重力越大,机械效率越大。
22.(2024九上·射洪开学考) 做“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的实验,其中 1、3 为锰铜丝,2、4 为镍铬丝,它们中的第 3 根横截面积为 2S,其它根横截面积为 S。
(1)为了研究电阻与导体材料有关,应将导线   和导线   先后接入电路 A、B 两点之间;
(2)为了研究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有关,应将导线   和导线   先后接入电路 A、B 两点间;
(3)为了研究电阻与导体____的关系, 应将导线 1 和导线 3 先后接入电路
A.B 两点间;
(4)本实验的研究方法是   。
【答案】(1)1;2
(2)2;4
(3)A
(4)控制变量法
【知识点】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解析】【解答】(1) 研究电阻与导体材料的关系,需要控制导体材料不同,其余因素相同,所以将导线1和2 先后接入电路 A、B 两点之间 ;
综上 第1空、 1 ;第2空、2;
(2) 研究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有关 ,需要控制导体长度不同,其余因素相同,所以将导线4和2 先后接入电路 A、B 两点之间 ;
综上 第1空、 2; 第2空、4.
(3) 导线 1 和导线 3 横截面积不同,其余因素相同,所以探究的是电阻和横截面积的关系;
综上为导线的横截面积;
(4) 本实验的研究方法是 控制变量法
综上 第1空、 控制变量法。
【分析】控制变量法:在物理实验中,存在多个影响因素共同决定某个物理量,如电阻的影响因素有:材料、电阻丝的长度、横截面积。在探究某个单一变量对物理量的影响时,需要控制其余变量相同,如探究 导体的电阻可能与导体的横截面积的关系时,需要控制材料、电阻丝的长度相同。
五、计算题(23 题 4 分,24 题 6 分)
23.(2024九上·射洪开学考)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起一个重为 360N 的物体,绳子自由端的拉力 F=150N,5s 内物体被匀速提升 2m;忽略绳重及绳和滑轮间的摩擦,求:
(1)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拉力 F 的功率。
【答案】(1)解:根据题意可知拉力为150N,物体的重力为360N,上升高度为2m,缠绕在动滑轮的绳子数为3,所以绳子移动距离为6m,η===。
(2)解:据题可知,绳子在5s上升的距离为6m,根据P=。
【知识点】功率的计算;机械效率的计算
【解析】【分析】(1)据题可知缠绕在动滑轮的绳子数为3,所以绳子移动距离为物体移动距离的3倍,拉力为150N,物体的重力为360N,上升高度为2m,据η==计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绳子在5s上升的距离为6m,拉力为150N,根据P=计算 拉力 F 的功率。
24.(2024九上·射洪开学考)一个底面积为 1.5×10-2 m2 的薄壁圆柱形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中央,容器高为 0.12m,内盛有 1.2kg 的水,如图(a)所示,另有质量为 0.9kg,体积为 1×10-3 m3 的实心正方体 A,如图(b)所示。
(1)实心正方体 A 的密度
(2)将实心正方体 A 放入图(a)的水中后,正方体 A 所受浮力
(3)将实心正方体 A 放入图(a)的水中后,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变化了多少?
【答案】(1)解: 质量为 0.9kg,体积为 1×10-3m3的实心正方体 A ,根据密度公式m=ρv可解ρ=
(2)解:水的体积为,根据浮力公式
由(1)可知,A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A放入水中会漂浮,重力等于浮力,所以浮力F=G=9N.
(3)解:根据浮力公式可知,A排开水的体积V=,所以水上升的高度h=0.06m,根据P=ρgh可计算P=。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1) 质量为 0.9kg,体积为 1×10-3m3的实心正方体 ,根据密度公式m=ρv计算其密度;
(2)物体沉浮条件:物体悬浮时的浮力等于重力(排开水的体积等于物体体积),物体的密度等于液体的密度,物体漂浮表明浮力等于重力(排开水的体积小于物体体积),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物体下沉时重力大于浮力(排开水的体积等于物体体积),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由(1)可知,A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A放入水中会漂浮。
(3)根据浮力公式可知,A排开水的体积V,进而计算水上升的高度h,根据P=ρgh可计算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变化量。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