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同步练习 (含答案解析) (3)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同步练习 (含答案解析) (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08 20:35: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
( http: / / www.21cnjy.com )里拉开序幕,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这里开始形成……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材料中的“这里”是指(  )
A.小岗村农民实行“大包干”   
B.农村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C.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D.深圳等经济特区建立
解析: 关键在于提取信息“改革开放”“社会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重新焕发生机”,综合这些信息,可以判断符合题意的是C项,而A、B、D三项都是具体的单方面的表现。
答案: C
2.从1988年起,中国政府先后在一些开放
( http: / / www.21cnjy.com )城市中,划出一定的区域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加工出口产品。这些经济技术开发区(  )
A.具有人才、技术、知识密集等特点
B.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成为全国排头兵
C.仅分布于沿海开放城市
D.是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最富裕、最发达的地区
解析: B指经济特区,排除;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内地也有分布,排除;D指沿海经济开发区,排除。
答案: A
3.在全国对外开放新格局中居于“龙头”地位的是(  )
A.沿海开放城市
B.沿海经济开放区
C.经济特区
D.内地开放城市
解析: 经济特区是中国最早开放的地区,他们在对外开放的格局中起到了龙头的作用,带动开放的区域由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逐渐深入到内地。
答案: C
4.(2014·济宁市高二期中检测)深圳是我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有人认为它具有“两个扇面”的作用。“两个扇面”是指(  )
A.对外开放的扇面和对内改革的扇面
B.技术革新的扇面和对外交流的扇面
C.对外开放的扇面和对内辐射的扇面
D.管理革新的扇面和引进外资的扇面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经济特
( http: / / www.21cnjy.com )区的作用。一方面特区是对外开放的窗口。另一方面,特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因而具有对内辐射的作用。
答案: C
5.由下图可知(  )
A.浦东新区优先发展农业
B.浦东新区优先发展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
C.浦东新区已经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
D.浦东是中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能力。由图例及“投资结构图”可知,浦东将大部分资金投入到了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上,因此第一产业即农业的投资很少,A项错误;C、D两项无法从图中直接得出结论。
答案: B
6.20世纪的中国百年发生了巨大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变化,中国人民经历了“醒过来——站起来——富起来”的三个过程。引导中国人民“富起来”的政策指导方针是(  )
A.一化三改造
B.改革开放
C.市场经济
D.国企改革
解析: “醒过来”是指辛亥革命,“站起来”是指新中国成立,“富起来”应是指改革开放后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国家综合国力增强。
答案: B
7.“……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
( http: / / www.21cnjy.com )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采取的措施有(  )
①提出调整的八字方针 ②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④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④
解析: 结合歌曲中的“改革开放”,可知歌曲反映的时代主旋律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由此排除改革开放前的措施①和②。
答案: C
8.
1992年是中国改革的标志性分水岭。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一年抵达北京履新的前世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向南方周末记者讲述他当时的感受,“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确定了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C.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D.形成了全方位的开放新格局
解析: 抓住“1992年”这一关键信息,华而诚的讲述是指中共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答案: B
9.城乡居民生活的“四大件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20世纪80年代前是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80年代后则是彩电、冰箱、洗衣机、收录机。80年代前后“四大件”的变化反映了我国(  )
①人民生活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 ②从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一部分劳动力 ③居民生活时尚化 ④改革开放政策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对城乡居民“四大件”的变化理解①②③④均表述正确。
答案: A
10.如下图所示,我国GDP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人民公社化运动
B.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城镇化速度加快
D.改革开放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知识迁移能力。图中告诉我们的信息是:从1979年开始中国人均GDP不断增长,人们生活梦想逐步实现,A和B不符合材料的时间信息;城镇化速度加快则是一个结果,而非原因。
答案: D
11.中国选手申雪、赵宏博和庞清、佟健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温哥华冬奥会花样滑冰双人滑比赛中包揽冠、亚军,这是我国选手在冬奥会冰上运动中取得的最好成绩。国家体育总局、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中国奥委会致电中国代表团,向他们表示祝贺。我们在第一时间看到右边的新闻图片借助的信息媒介应该是(  )
①《新华日报》 ②新华网 ③电影 ④电视新闻
A.①②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解析: 本题考查主要信息媒介的特点。解
( http: / / www.21cnjy.com )题时注意题干要求“第一时间看到”,报纸一般不会刊载当天新闻;电视和网络都可以进行实时报道;电影时效性更差。
答案: B
12.互联网对青少年的影响有两种完全不同的观念。下图反映这一媒体特性与影响,你认为(  )
“网口”夺子
A.网络作为信息载体能无限拓展青少年知识
B.使人们了解无限宽阔的世界发展和未来变化
C.给青少年学生的健康精神带来危害,弊大于利
D.可以上网获取知识,但要警惕网上的不良信息
解析: 应该辩证地看待互联网带给人们的便利,一方面要利用,同时也要注意鉴别一些不良影响。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2分,第14题18分,共40分)
13.阅读下列材料:
60个春秋弹指一挥间,中国经历了沧
( http: / / www.21cnjy.com )海桑田。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十一五”规划,富国强民的梦未变,远征不畏坎坷的决心未变。变化的,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是我们党执政治国方略的日益完善,是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是人民生活的巨大改善。
下面是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
《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的主题词摘要:
——中国青年报2006年3月20日
请回答:
(1)“一五”计划期间为什么要特别强调“工业增速”?(2分)
(2)“二五”计划期间,“大跃进”为什么最终导致了“大倒退”?(6分)
(3)“六五”计划期间,我国农村经济体制
( http: / / www.21cnjy.com )改革采取的主要形式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要实现的共同目标是什么?“六五”计划期间,对外开放又取得了哪些新的进展?(6分)
(4)“八五”计划期间,邓小平南方谈话从理论上主要解决了哪一根本问题?我国改革开放的重心从此发生了怎样的改变?(4分)
(5)“九五”期间召开的中共十五大又作出了怎样的重大决策?(4分)
解析: 解答本题要围绕每一个“五年计
( http: / / www.21cnjy.com )划”的不同时期和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分析、思考,着眼于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认识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
答案: (1)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奠定工业化的基础。(2分)
(2)“大跃进”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左”倾错误严重泛滥,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6分)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扩大企业自主权;搞活经济,发展生产力;开放沿海14个城市、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6分)
(4)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分)
(5)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4分)
14.改革开放实现了中国国民经济的腾飞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奏响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序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歌以言志,歌以抒情
《在希望的田野上》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 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 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 一片冬麦(那个)一片高粱 十里(哟)荷塘十里果香……
《春天的故事》迅速唱遍大江南北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 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 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
材料二 图片诉说历史,图片见证历史
材料三 数据反映变化,数据体现发展
数据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年均
( http: / / www.21cnjy.com )9%的增长速度,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史上的奇迹。2008年,我国的GDP世界位次由第十位上升到第三位,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份额从1978年的1.8%上升到2008年的7.3%
数据二 2007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1978年实际增长6.5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3倍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在希望的田野上》人们的“希
( http: / / www.21cnjy.com )望”源于什么?《春天的故事》中1992年“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是指什么?其有何影响?(4分)
(2)材料二中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说明了什么?(6分)
(3)根据材料三中的数据,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4分)
(4)综合以上材料,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4分)
解析: 第(1)问要抓住材料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中的时间进行分析作答;第(2)问要从比较粮票和超市优惠券的功用方面来作答;第(3)问要抓住表中GDP和居民收入的变化进行分析作答;第(4)问属于开放性设问,抓住改革开放的地位、作用回答即可。
答案: (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改革开放指明了方向。(4分)
(2)我国人民的生活由温饱到逐步实现小
( http: / / www.21cnjy.com )康;我国的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物质供应得到保障。(任答两点即可)(6分)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迅速提高;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得到极大改善。(4分)
(4)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开创中国建设新局面;改革开放是中国发展的永恒动力等。(其他表述言之成理亦可)(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