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0张PPT)
第二节 海水的性质
【目标导航】
课标要求 素养目标
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性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结合资料、图片认识海水性质的差异及其分布规律。(区域认知)
2.从要素综合、区域综合和时空综合的角度,分析海水温度、盐度、密度的影响因素。(综合思维)
3.理解海水性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在生产生活中充分开发利用海水资源。(人地协调观)
4.通过实验、野外实践活动,认识海水的温度、盐度和密度特征。(地理实践力)
必备知识·预习导学
一、海水的温度
1.海洋热量收支情况
(1)热量收入来源:太阳辐射。
(2)热量支出渠道:海水蒸发消耗热量。
(3)海洋表层海水温度的影响因素:纬度、海陆分布、大气运动、
等。
海水运动
2.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
海水温度垂直变化
海水温度水平变化
高于
项目 规律
垂直分
布规律 总体趋势 随深度增加而变化
深度差异 1 000米以内,随深度变化幅度较大
1 000米以下,随深度变化幅度较小
水平分
布规律 同一季节 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同一海区 夏季水温普遍 冬季
[想一想] 海洋表层水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60°N附近水温高于60°S附近水温,为什么
提示:①地球公转过程中,北半球夏半年时间长于冬半年,因此一年中60°N附近日照时间长于 60°S,故其水温高。②60°N附近有暖流经过,而 60°S 附近受西风漂流影响,西风漂流为寒流,所以 60°N 附近洋面水温比60°S附近洋面水温高。
3.海水温度产生的影响
海洋生物的分布 ①海洋 生物聚集,深度越深,海洋生物的数量和种类越少;
②不同纬度的海洋表层生活着不同类型的海洋生物;
③海水温度的季节变化,导致有些海洋生物发生季节性游动;
④海水养殖受海水温度的影响
海洋运输 纬度较 的海域,海水有结冰期,通航时间较短,影响海洋航行
表层
高
大气温度
大气
温度 同纬度地区 海水温度的变化幅度比陆地小,海洋上空的气温比陆地上空的气温变化慢
全球尺度 海水对 起着调节作用
区域尺度 沿海地区气温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均比内陆地区小
[想一想] 大连市位于辽宁省辽东半岛南端,地处黄渤海之滨,依山傍海,气候宜人,环境优美,适于居住,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为10℃,是中国著名的避暑胜地和旅游热点城市。大连市为什么夏无酷暑,冬无严寒
提示:海洋的比热容比陆地大,沿海地区夏季增温慢、冬季降温慢。
二、海水的盐度
1.含义
表示海水中盐类物质的质量分数,通常用千分比表示,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约为 。
35‰
2.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
3.影响因素
因素 影响
海水温度 温度越高,盐度越
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 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盐度较 ,反之盐度较低
入海径流 有河流注入的海域,海水盐度一般较低
高
高
4.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利用海水 。
(2)利用海水制碱,提取镁、溴等资源。
(3)影响海水养殖。
(4)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观念的改变,海水成为淡水资源的重要补充。
晒盐
[想一想] 长芦盐场是我国海盐产量最大的盐场,位于河北省和天津市的渤海沿岸,其形成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提示:位于华北平原向海洋的过渡地带,地势平坦,泥质海滩宽广,有利于建设晒盐场;盐场位于渤海西岸,属于华北地区,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有利于晒盐;盐场临海,风力大,降水少,日照充足,有利于晒盐。
三、海水的密度
1.含义
指单位体积海水的质量。
2.影响因素
主要有温度、盐度和 (压力)。其中,表层海水密度与温度的关系最为密切。一般来说,海水的温度越 ,密度越低。
深度
高
3.海水密度的分布规律
方向 规律
水平方向 大洋表层海水密度随纬度的增高而 ,同纬度海域的海水密度大致相同
垂直方向 中低纬度
海区 一定深度内海水密度基本均匀,往下(一般至1 000米深)海水密度随深度增大而迅速 ,再往下海水密度随深度的变化很小
高纬度海区 海水密度随深度的变化较小
特殊海区 海水密度随深度增大而 ,出现“海中断崖”现象
增大
增加
减小
4.海水密度产生的影响
(1)海水密度随深度增大而迅速增加的海水层,因浮力较大,有利于潜艇的
航行。
(2)当海水层中出现“海中断崖”(海水密度随深度增大而减小)时,会威胁潜艇航行。
关键能力·情境导学
学习任务一 海水的温度
【情境·探究导学】
海滨城市·青岛
青岛是中国最美丽的海滨城市之一,拥有“中国品牌之都”“帆船之都”等多个美誉,青岛的海滨浴场更是闻名遐迩。而现居青岛的小明一家打算到海南三亚去过年,小明非常兴奋也非常期待,做梦都在三亚的海边戏水。下图示意青岛、三亚海洋站的表层海水月平均温度。
(1)比较青岛和三亚两个海域表层海水温度的差异。
提示:三亚全年海水温度高于青岛,冬季尤为突出;青岛的海水温度年较差更大,季节差异明显。
(2)小明为什么春节期间不在青岛游泳,而要到三亚
提示:春节期间正值我国冬季,青岛位于温带地区,冬季海水的温度太低,不适合游泳。三亚虽然也是冬季,但由于三亚纬度低,地处热带地区,春节期间海水的温度依然很高,是冬季游泳的好去处。
(3)这种现象说明了怎样的问题
提示:季节和纬度因素影响了海水的温度。
1.海水温度的影响因素
(1)海洋热量收支状况。
【核心·归纳总结】
(2)影响因素:纬度、深度、海陆分布、大气运动、海水运动等。
2.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
时空变化 变化规律 原因
随时间变化 夏季水温高,冬季水温低 夏季海洋热量收入大于支出,冬季海洋热量收入小于支出
随空间变化 沿南北方向 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太阳辐射能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沿东西方向 暖流经过的海区温度偏高,寒流经过的海区温度偏低 同一纬度,暖流水温高于寒流
沿垂直方向 海水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变化,但1 000米以下的深层海水温度变化幅度较小 太阳辐射能是海水热量的主要来源,而太阳辐射首先到达海水表面,越向深处海水得到的太阳辐射能越少
3.海水温度的影响因素
海水的温度存在空间差异,下图为太平洋某经线上甲、乙、丙三地海水温度的垂直变化状况。据此回答1~2题。
1.导致三地表层水温不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洋流性质 [B]海陆位置
[C]太阳辐射 [D]海洋深度
【实践·学以致用】
C
【解析】 太阳辐射是海洋的主要热量来源。影响海洋表层水温的主要因素是太阳辐射,低纬地区获得的太阳辐射多,温度高,高纬地区获得的太阳辐射少,温度低,因此导致三地表层水温不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太阳辐射,
C正确。
2.深度超过1 000米的海水,甲、乙、丙三地的水温相差不大,这表明( )
[A]地理位置比较接近 [B]受表层海水影响小
[C]海水热量传导率高 [D]受洋流作用较显著
B
【解析】 甲、乙、丙三地表层水温差异较大,但深度超过1 000米的海水水温相差不大,说明深度超过1 000米的海水受表层海水的影响小,B正确;三地表层水温差异较大,地理位置不接近,A错误;如果海水热量传导率高,深层水温会受表层水温影响,水温差异大,C错误;洋流主要影响海洋表层水温,D错误。
鲍鱼肉质细嫩,被誉为“餐桌黄金,海珍之冠”。鲍鱼适宜在水温10~20℃、盐度21‰~35‰的海水中生长。人工养殖鲍鱼主要通过养殖笼网袋吊养(下图),且经常需要调节其在水下的位置。据此回答3~4题。
3.调节养殖笼水下位置的主要依据是( )
[A]海水温度 [B]海水密度
[C]海水盐度 [D]海水深度
A
【解析】 鲍鱼适宜在水温10~20℃、盐度21‰~35‰的海水中生长,因此调节养殖笼水下位置是根据海水温度来变动的,A正确。
4.由鲍鱼的适宜生长环境可推测鲍鱼大多分布在( )
[A]内陆湖区 [B]浅海海域
[C]深海海区 [D]海滩地带
B
【解析】 鲍鱼适宜在海水中生长,鲍鱼生长环境不在内陆湖区,A错误;浅海海域的水温和盐度最有可能适宜鲍鱼生长,B正确;深海海区的水温较低,C错误;海滩地带水位较低,水温变化大,受潮汐影响,养殖笼网袋吊养不方便,D错误。
【情境·探究导学】
盐 场
远处是浩瀚的大海,近处是广阔的滩涂。滩涂被分割成多个四四方方的区域,四周盐蒿草茂密,乍看之下黑黝黝的,宛如一块块淤泥地,实际却是盐民取之不竭的盐仓。这里可见一望无垠的银白色盐海,渠道纵横有序,盐田银光闪闪,十分美丽。6月至9月是太阳光线最强、气温最高的时候,同样也是晒盐的黄金季节。下图所示晒盐场面虽未像黄金季节时那般热火朝天,但阳光明媚的早晨还是能看见盐农忙碌的身影。此时的盐场也已不像夏季
时那样闷热潮湿,风景甚好,凉爽的微风中弥漫着淡淡的咸味。
学习任务二 海水的盐度
(1)我们日常生活中所食用的海盐大多都是盐场晒制出来的,这说明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是什么
提示:海盐是依靠太阳的照射,促使海水蒸发,盐分结晶而得到的,说明蒸发量的大小是影响海水盐度的重要因素。
(2)我国盐场多分布在北方,而南方相对较少,从气候角度看,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降水的多少是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之一。我国北方降水比南方少,有利于晒盐。
1.海水的盐度
【核心·归纳总结】
影响因素 降水量、蒸发量、洋流、陆地入海径流、海域轮廓等
分布规律
随纬度呈现双峰分布格局: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域分别向两侧的高纬度海域和低纬度海域递减
海域
差异 赤道海域 气温高,蒸发强,但降水丰沛,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不高
副热带 降水稀少,蒸发旺盛,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盐度最高
中高纬 气温较低,蒸发较弱,盐度较低
南、北半球 纬度40°~60°附近海域,北半球盐度较低,主要是因为该纬度带北半球陆地广阔,有较多的河川径流入海,对海水起稀释作用
2.影响海水盐度分布的因素
3.世界特殊海域盐度的特征及原因
(1)世界盐度最高的海域和最低的海域。
因素 盐度最高的海域 盐度最低的海域
红海 波罗的海
位置
气候 位于副热带海域,降水少而蒸发旺盛,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位于副极地海域,降水较多而蒸发量小,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淡水
汇入 两岸为干燥的沙漠地区,几乎没有陆地淡水注入 四周陆地河流众多,有大量淡水注入
海域
轮廓 海域较封闭,仅有狭窄水道与外海相通,与低盐度的海水交换少 海域封闭,仅有狭窄水道与外海相通,高盐度的海水流入少
(2)南纬60°附近海域盐度比北纬60°附近海域盐度高,是因为南纬60°附近为大面积的海洋,而北纬60°附近海域周围陆地广阔,陆上河流水大量汇入海洋,对海水起到稀释的作用。
4.盐场选址的自然条件
(1)地势条件:地势平坦开阔或位于山地的背风坡(降雨少),有利于盐田布局和海盐晒制。
(2)海滩条件:泥质海滩,有利于提高盐产量。
(3)气候条件:晴天多,降雨少,蒸发旺盛,平均风速大,有利于海盐晒制。
(4)海水盐度条件:附近无大河注入,海水盐度较高,有利于提高盐产量。
5.盐场选址的社会经济条件:劳动力、市场、交通、政策、技术等。
读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的变化图,回答1~2题。
1.图中曲线分别对应表示表层海水盐度、温度、密度的是( )
[A]①③② [B]②③①
[C]①②③ [D]③②①
【实践·学以致用】
A
【解析】 表层海水盐度自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高纬度、低纬度海区递减,①表示海水盐度;表层海水温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③表示海水温度;表层海水密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增,②表示海水密度,A正确。
2.图中①曲线在纬度20°附近达高值,原因主要是( )
[A]温度 [B]盐度 [C]风 [D]降水
D
【解析】 副热带海区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降水少,气温高,蒸发旺盛,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导致海水盐度高,D正确。
下图为大西洋沿 30°W海水盐度垂直分布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海水盐度( )
[A]随深度增大而逐渐减小
[B]40°S附近海区垂直变率最大
[C]甲海域多径流汇入,盐度较低
[D]乙海域蒸发旺盛,盐度较高
D
【解析】 图示大西洋沿30°W海水盐度随深度增大呈现先减小后增大趋势,深度1 000米左右盐度最低,而后盐度增大,A错误;20°S附近海区等盐度线较密集,垂直变率最大,B错误;甲海域位于(30°W,60°S)附近,周围陆地少,汇入径流少,C错误;乙海域位于副热带海区,气温较高,蒸发旺盛,降水少,盐度较高,D正确。
4.与海水盐度密切相关的产业有( )
①海洋化工 ②海滨旅游 ③水产养殖 ④海洋运输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C
【解析】 海盐可以作为化工原料发展海洋化工,盐度变化会影响海洋水产养殖,①③正确;海滨旅游和海洋运输与海水盐度关系不大,②④错误。故选C。
【情境·探究导学】
轮船“吃水线”
轮船上的“吃水线”又被称为“生命线”。为了安全航行,远洋轮船船体上都有几条水平横线分别表示该船在不同水域和不同季节所允许的满载时的“吃水深度”(下图所示)。其中FW表示淡水线,S表示夏季海洋线,W表示冬季海
洋线。
学习任务三 海水的密度
(1)“吃水深度”是海水哪种理化性质的体现
提示:海水密度。
(2)“冬季海洋线”在“夏季海洋线”下方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冬季海水温度较低,海水密度大,吃水深度浅;夏季海水温度较高,海水密度小,吃水深度深。
1.影响海水密度的因素及表现
影响海水密度的因素主要有温度、盐度和深度(压力)。其中,表层海水密度与温度的关系最为密切。一般来说,海水密度与海水温度、盐度和深度
(压力)的关系遵循以下规律。
【核心·归纳总结】
影响因素 与海水密度的关系 表现
海水温度 负相关 海水温度越高,密度越小
海水盐度 正相关 海水盐度越高,密度越大
深度
(压力) 正相关 海水密度随深度(压力)的增大而增大
2.海水密度的分布及变化特点
(1)水平分布:大洋表层海水密度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
(2)垂直分布:海水密度随深度的变化因纬度而异。
①中低纬度海区。
一定深度内海水密度基本均匀→往下(一般至1 000米深)海水密度随深度增大而迅速增加→再往下海水密度随深度的变化很小。
②高纬度海区。
海水密度随深度的变化较小。
(3)时间分布:表层海水密度冬季最大、夏季最小,春季为降密期,而秋季为增密期。
下图为海水温度和盐度与海水密度关系图。据此回答1~2题
1.海水的密度( )
[A]与海水温度呈正相关,与盐度呈负相关
[B]与海水温度呈正相关,与盐度呈正相关
[C]与海水温度呈负相关,与盐度呈正相关
[D]与海水温度呈负相关,与盐度呈负相关
【实践·学以致用】
C
【解析】 从图中曲线分布可知,随着海水密度的增大,海水温度下降,海水盐度上升,故海水的密度与海水温度呈负相关,与海水的盐度呈正相关,C正确。
2.推断下列四个海区海水密度最小的是( )
[A]南极海区 [B]红海海区
[C]赤道海区 [D]副热带海区
C
【解析】 在四个海区中,赤道海区纬度低,海水温度高,同时由于降水较多,海水盐度较低,因而海水密度最小,C正确。
河口锋是指河口地区不同性质水体或水团之间形成的较为明显的界面。下图为河口锋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河口锋形成的原因是( )
[A]河水与海水的温度不同
[B]河水与海水的密度不同
[C]河水与海水的含沙量不同
[D]河水与海水的透明度不同
B
【解析】 河口地区是河水与海水的交界处,河水与海水因盐度不同而导致密度不同,两种水体交汇时不能立即融合,而是形成一个交界面,密度较大的海水位于交界面下部,密度较小的河水位于交界面上部,从而形成河口锋,B正确。
4.关于河口锋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温高时,位置偏向海洋一侧
[B]夏季,位置偏向陆地一侧
[C]汛期,位置偏向海洋一侧
[D]枯水期,位置偏向海洋一侧
C
【解析】 由上题分析可知,河口锋与水体密度有关,汛期时,河流流量大,河口锋就会偏向海洋一侧,枯水期时相反;水温高时和夏季不一定是汛期。故选C。
课堂小结·视野拓展
课堂小结 地理视野
黑海——世界上唯一的双层海
黑海是欧洲和亚洲之间的一个内陆海,其处在内陆之中,面积约42.4万平方千米。黑海通过土耳其海峡与地中海相连接。包括多瑙河在内,黑海周边有很多淡水汇入,汇入量远远超过其水面的蒸发量,直接导致黑海表层海水盐度降低。黑海海面以下100~150米属于浅水层,盐度较低,黑海中的生物绝大多数都生活在这一区域,再深的水域几乎没有生物。上下两层海水含盐度不同,上层海水盐度较低,使得黑海浅水处和深水处水流得不到交换,黑海也因此成为地球上唯一的“双层海”。
黑海上层不断有淡水汇入,盐度不断降低的同时导致黑海上层水面高于地中海,黑海上层盐度较低的海水经过海峡表层流入地中海,而下层海域的海水则由盐度较高的地中海经海峡下层流入黑海。因为两者交换水流的海峡较浅,导致地中海下层流入黑海的水量要少于上层黑海注入地中海的水量,这在一定程度上维持着黑海的水量平衡。而黑海上下两层水域想要完成一次交流,至少需要上千年的时间。第二节 海水的性质
课时作业1 海水的性质(A)
(时间:30分钟 满分:52分)
基础达标
北极海冰是地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气—冰—海之间的能量平衡过程。近年来,北极海冰范围和冰层厚度都在减小,图1示意某年8月至次年5月北极月平均海冰生长率。据此回答1~2题。
图1
1.影响图示期间北极月平均海冰生长率的因素是( )
[A]海水温度 [B]海水盐度
[C]海水密度 [D]海冰厚度
【答案】 A
【解析】 读图分析,10月至次年5月北极海冰面积增加,此时主要为北半球的冬半年,海水温度低;8、9月份海冰面积减小,此时为北半球的夏季,海水温度高;由此可知,受海水温度变化的影响,北冰洋高纬度海域海冰生长率变化较大,A正确。海冰生长率变化与海水的盐度、密度和海冰厚度关系不大,B、C、D错误。
2.与3月份相比,推测5月份北极海域( )
[A]海冰厚度大 [B]海水盐度低
[C]海水面积大 [D]海水温度低
【答案】 A
【解析】 读图分析,与3月份相比,5月份海冰生长率变小,但生长率为正值,海冰增长速度变慢但厚度增大,A正确,C错误;海水结冰,海水盐度变高,此时海水温度升高,B、D错误。
莱州湾位于渤海南部,山东半岛北部,海湾西北部有黄河入海。某研究者在该海湾西部沿某经线剖面作盐度空间分布统计,绘制了如图2所示的夏季等盐度线分布图(单位:‰)。据此回答3~4题。
图2
3.图示剖面夏季表层海水盐度南北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温度 [B]降水 [C]河流 [D]风浪
【答案】 C
【解析】 夏季该剖面北部表层海水盐度低,南部表层海水盐度高。该剖面西北部有黄河入海,北部盐度低是由于黄河水的稀释作用,C正确。
4.图示剖面夏季海水盐度在垂直方向上( )
[A]分层明显 [B]均匀分布
[C]逐渐降低 [D]逐渐升高
【答案】 A
【解析】 图示海域盐度分层明显,从表层到底层,盐度特点呈高—低—高的变化,A正确。
水下滑翔机是水下观测设备的运载器,对水下观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图3为海水密度随深度的变化示意图。据此回答5~6题。
图3
5.与海水密度变化呈负相关的因素是( )
[A]压力 [B]盐度
[C]温度 [D]含沙量
【答案】 C
【解析】 由所学知识可知,海水温度越高,海水密度越小,两者呈负相关,C正确;压力、盐度和含沙量增大都会使海水密度增大,与海水密度呈正相关,A、B、D错误。
6.若水下滑翔机对白令海峡海区(169°W,65°30′N)的海水进行观测,上图中正确反映该海区海水密度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D
【解析】 在垂直方向上,海水密度随深度的变化因纬度而异。通常情况下,在高纬度海区,海水密度随深度的变化较小。白令海峡海区位于较高纬度,故其海水密度随深度的变化较小,丁符合,D正确。
能力提升
“死亡冰柱”是极地海域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在极度严寒下,从海冰中析出形成的新卤水,会在重力作用下形成细长的管状冰柱,冰柱所到之处海洋生物行动受限,冰冻致死。图4为“死亡冰柱”景观图。据此回答7~8题。
图4
7.推测“死亡冰柱”的延伸方向是( )
[A]自上而下 [B]自下而上
[C]自中间向两端 [D]自两端向中间
【答案】 A
【解析】 由材料“在重力作用下形成细长的管状冰柱”可知,“死亡冰柱”受重力作用不断向下朝着海底延伸,随着下方温度降低从而凝固为新的冰柱,所以“死亡冰柱”的延伸方向是自上而下,A正确。
8.“死亡冰柱”形成过程中,导致周围海水( )
[A]盐度减小,密度减小
[B]盐度减小,密度增大
[C]盐度增大,密度减小
[D]盐度增大,密度增大
【答案】 D
【解析】 “死亡冰柱”形成过程中,从海冰中析出形成的新卤水盐度大,会使周边海水盐度增大,盐度增大之后海水密度有所增大,D正确。
冰架指陆地冰或与大陆架相连的冰体延伸到海洋的部分。长久以来,科学家们一直认为格陵兰岛北部的冰川相对稳定。然而,当他们通过分析数千张卫星图像和气候模型后发现,自1978年以来,格陵兰岛北部的冰架已经损失了其总体积的35%以上。科学家们分析了支撑格陵兰岛北部冰川的八个冰架,其中三个冰架已经完全崩塌,剩下的五个冰架也随着海水变暖进一步消融。图5为格陵兰岛北部部分冰架景观图。读图,回答9~10题。
图5
9.冰架快速消融时,对当地海水的影响可能是( )
[A]密度降低、盐度升高 [B]密度降低、盐度降低
[C]密度升高、盐度降低 [D]密度升高、盐度升高
【答案】 B
【解析】 冰架为固态淡水,其融化入海,会稀释海水,使当地的海水密度降低,海水盐度下降,B正确。
10.格陵兰岛北部海区表层海水盐度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
[A]河流众多 [B]海域封闭
[C]全年多雨 [D]冰川消融
【答案】 D
【解析】 格陵兰岛北部冰川的八个冰架,其中三个冰架已经完全崩塌,损失了其总体积的35%以上,说明有大量的冰川融水注入其临近海区,从而稀释海水,使表层海水盐度降低,D正确;格陵兰岛北部海区气温极低,降水稀少,河流稀少,A、C错误;格陵兰岛北部海域为北冰洋,海域不封闭,B错误。
爪哇岛位于东南亚南部,是印度尼西亚的岛屿,岛屿东西较长,南北狭窄,河流众多,但多注入北面的爪哇海。图6为爪哇岛南面海域某点(9°S,109°E)的海水盐度随深度变化图。据此回答11~12题。
图6
11.该点所在海域海水盐度的垂直变化特点是( )
[A]0~300米深度,海水盐度迅速下降
[B]0~300米深度,海水盐度迅速上升
[C]300~3 500米深度,海水盐度迅速上升
[D]300~3 500米深度,海水盐度迅速下降
【答案】 B
【解析】 图示0~300米深度,海水盐度迅速上升,B正确,A错误;300~3 500米深度,海水盐度变化很小,C、D错误。
12.该点海水盐度随深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①降水量大于蒸发量,表层海水盐度低 ②随深度增加,海水受降水量的影响渐少 ③该点附近多大江大河,入海径流影响大 ④该点深层海水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D
【解析】 爪哇岛南面海域地处热带,年降水量大,降水量大于蒸发量,表层海水盐度较低,①正确;随深度增加,海水受降水量的影响渐少,盐度上升,②正确;该点深层海水受外界因素影响小,盐度变化小,④正确;爪哇岛东西较长,南北狭窄,面积较小,南北流向的河流短小急促,且绝大多数河流向北流,入海径流对其影响较小,③错误。故选D。
13.(16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盐场的形成需要有利的地形和天气条件,布袋盐场是我国著名的盐场。图7为台湾海峡及其附近海区冬季表层海水盐度分布图,图8为台湾海峡及其附近海区夏季表层海水盐度分布图。
图7 图8
(1)说明台湾海峡冬、夏季表层海水盐度分布特征的异同点,并分析造成冬、夏季盐度差异的原因。(6分)
(2)与同纬度的太平洋相比,指出台湾海峡表层海水盐度的特点并分析原因。(4分)
(3)分析台湾布袋盐场形成的有利条件。(6分)
【答案】 (1)相同点:由东南向西北递减。不同点:冬季盐度较低,南北盐度差异较大。夏季盐度较高,等盐度线稀疏,南北盐度差异较小。原因:冬季气温低,海水蒸发量小,盐度低;夏季气温高,海水蒸发量大,盐度高;冬季受冷空气和寒流影响大,沿岸海水降温幅度大,降低了盐度;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南北温差小。(6分)
(2)盐度低。原因:有大量河水注入,降低了盐度。(4分)
(3)降水较少,晴天较多;海水盐度较高;地形平坦开阔,利于晒盐。(6分)
【解析】 第(1)题,冬、夏季表层海水盐度分布特征应从整体数值大小、数值空间变化趋势和梯度等方面观察描述。冬、夏季盐度差异的原因应从蒸发量大小、温度变化梯度等方面进行分析。第(2)题,图中显示,台湾岛以西的台湾海峡冬季和夏季表层海水盐度均较低,而台湾岛以东的太平洋表层海水盐度较高。原因主要从河水注入量进行分析,台湾岛西侧的台湾海峡,两岸有较多的河水注入,稀释海水,导致盐度较低。第(3)题,台湾布袋盐场形成的有利条件主要从天气、海水盐度、地形等方面作答。台湾布袋盐场位于台湾岛西侧,为东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相对较少,晴天较多,光照充足,利于晒盐;图中显示,布袋盐场附近的海水盐度较高,晒盐成本低;布袋盐场地形平坦开阔,利于开辟盐田和晒盐。
课时作业2 海水的性质(B)
(时间:30分钟 满分:70分)
基础达标
图1为某季节大西洋表层海水温度随纬度的变化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
图1
1.图示季节是北半球的(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答案】 B
【解析】 大西洋60°N以北海区的海温明显高于60°S以南海区的海温,此时应为北半球的夏季,B正确。
2.图示温度曲线最高值出现在10°N附近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天气状况
[C]海陆分布 [D]海水深度
【答案】 C
【解析】 北半球陆地面积较大,南半球陆地面积较小。夏季,陆地吸收太阳辐射后增温幅度大于海洋,陆地上空的大气向同纬度海洋上空传递热量,最终使得北半球海洋获得的热量多于南半球,故最高温不是出现在赤道,而是赤道偏北海区,C正确。
海水密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温度、盐度和降水等因素。海水密度不同,轮船的吃水深度不同,密度大吃水浅,密度小吃水深。图2示意黄骅港某年海水密度变化和气候资料。据此回答3~5题。
图2
3.黄骅港表层海水温度最高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答案】 B
【解析】 夏季太阳辐射量大,海水获得的太阳辐射也较多,表层海水水温达到最高,因此黄骅港表层海水温度最高的季节为夏季,B正确。
4.黄骅港海水密度( )
[A]与降水量和气温均呈正相关
[B]与降水量呈正相关,与气温呈负相关
[C]与降水量和气温均呈负相关
[D]与降水量呈负相关,与气温呈正相关
【答案】 C
【解析】 读图可知,随着气温升高、降水量增多,海水密度下降;气温下降、降水量减小,海水密度升高,因此黄骅港海水密度与降水量和气温均呈负相关,C正确。
5.5—11月进出黄骅港的货运轮船吃水深度的变化特点是( )
[A]先变深后变浅
[B]逐渐变浅
[C]先变浅后变深
[D]逐渐变深
【答案】 A
【解析】 5—11月海水密度先减小后增大,根据材料“密度大吃水浅,密度小吃水深”可知,轮船吃水深度先变深后变浅,A正确。
图3为珠江河口磨刀门某日不同测站水体盐度纵向变化图。据此回答6~7题。
图3
6.影响甲到丙测站表层盐度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径流 [B]蒸发 [C]洋流 [D]降水
【答案】 A
【解析】 甲到丙测站表层海水盐度由高到低,说明丙测站距离河流入海口最近,因此影响甲到丙测站表层盐度变化的主导因素是径流,A正确。
7.甲、乙两测站附近盐度等值线倾斜角度较大的原因是( )
[A]潮流作用强,径流作用强
[B]潮流作用弱,径流作用强
[C]潮流作用强,径流作用弱
[D]潮流作用弱,径流作用弱
【答案】 B
【解析】 甲、乙两测站距离河流入海口处较远,且甲、乙两测站附近盐度等值线倾斜角度较大,说明不同深度的表层海水盐度变化大。假如径流势力更强,则能影响更远的海域,对海水的稀释作用强,不同深度海水盐度变化大,等值线倾斜角度大;假如潮流作用强,径流势力的影响范围小,因为潮流对径流有阻滞、顶托作用,海水盐度等值线倾斜角度小,
B正确。
能力提升
图4为2020年8—11月南海中沙群岛海域海水温度和盐度垂直分布统计图。温跃层是水体以温度分层时温度梯度最大的一层。据此回答8~10题。
图4
8.该海域温跃层位于(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C
【解析】 温跃层是水体以温度分层时温度梯度最大的一层。图中③处水温上下变化最大,C正确。
9.温跃层会导致( )
[A]底层海水出现严重贫氧现象
[B]海面舰艇更易发现水中潜艇
[C]海洋下层冷海水更容易上泛
[D]出现海中断崖,导致潜艇沉毁
【答案】 A
【解析】 温跃层会导致底层海水密度大,表层海水密度小,底层海水难以与上部海水进行交换,导致严重贫氧现象,A正确,C错误;温跃层无法改变海水透光率,B错误;密度跃层会出现海中断崖,导致潜艇沉毁,温跃层不会出现,D错误。
10.图中表层海水盐度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
[A]地表径流丰富 [B]降水丰富
[C]蒸发量小 [D]受寒流影响
【答案】 B
【解析】 图中所示海域位于中沙群岛附近,年降水量大,表层海水盐度较低,B正确;中沙群岛岛屿面积较小,地表径流较少,A错误;表层海水温度较高,蒸发量更大,C错误;中沙群岛位于南海,该地寒流不明显,D错误。
地球上约97%的水储存在海洋中,海水的性质和运动对人类活动有着重要影响。图5为全球年降水量及海洋表面平均温度、蒸发量与盐度随纬度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11~
12题。
图5
11.60°N海区比60°S海区水温高、盐度低,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气候 [B]大气状况、洋流
[C]降水、海陆分布 [D]洋流、入海径流
【答案】 D
【解析】 根据图示信息并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可知,60°N与60°S纬度位置、降水、大气状况等差异不大,A、B、C错误;60°N陆地面积广阔,有大量地表径流注入,稀释了海水的盐度,且大洋东岸有暖流流经,海水水温相对较高;60°S缺少陆地,无地表径流注入,且有寒流流经,水温相对较低。因此导致两纬度海区水温和盐度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洋流和入海径流,D正确。
12.关于海水性质叙述正确的是( )
[A]海水温度由赤道附近海域向两极海域升高
[B]海水盐度的最高值出现在回归线附近海域
[C]海水盐度变化与降水量变化特点比较接近
[D]海水盐度、温度与蒸发量受海水密度影响
【答案】 B
【解析】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海水温度由赤道附近海域向两极海域减小,A错误。回归线附近降水少、蒸发旺盛,故海水盐度的最高值出现在回归线附近海域,B正确。海水盐度的变化与蒸发量的变化比较接近,C错误。海水密度受海水盐度、温度等因素的影响,D错误。
13.(18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海水温差发电是指利用表层海水与深层海水的温差进行发电的方式,海水温差越大,发电效率越高。图6示意不同纬度海域海水温度随深度变化。
图6
(1)描述海水温度垂直变化趋势,并说明成因。(6分)
(2)判断甲、乙、丙、丁四海域表层海水密度由低到高的排序,并分析原因。(6分)
(3)仅考虑发电效率,指出甲、乙、丙、丁四海域中,最适合建设海水温差发电站的海域,并说明判断理由。(6分)
【答案】 (1)变化趋势:海水温度随深度增加而降低。成因:表层海水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大,温度较高;随着深度的增加,海水获得的太阳辐射量逐渐降低,温度变低。(6分)
(2)丁、丙、乙、甲。原因:一般而言,海水温度越高,密度越低;丁、丙、乙、甲表层海水温度由高到低,故密度由低到高。(6分)
(3)丁海域。
理由:丁海域表层海水与深层海水的温差较大;温差越大,发电效率越高。(6分)
【解析】 第(1)题,根据图示得出,海水温度垂直方向上的变化特点为随着深度的增加,水温逐渐降低。海水的热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表层海水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大,温度较高;随着深度的增加,海水获得的太阳辐射量逐渐降低,温度变低。第(2)题,海水的热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纬度越低的海域太阳辐射越丰富,表层水温越高。从图中可知,四海域表层水温由低到高为甲、乙、丙、丁,则纬度从高到低为甲、乙、丙、丁。海水密度与海水温度呈负相关,则四海域表层海水密度由低到高的排序是丁、丙、乙、甲。第(3)题, 根据材料可知,海水温差越大,发电效率越高。从图中观察可知,甲、乙、丙、丁四海域中,丁海域表层海水与深层海水的温差较大,丁海域最适合建设海水温差发电站。
14.(16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海水温跃层是指海水温度在垂直方向上发生明显变化的水层,具有分层结构明显、垂向扩散性差的特征。海水越深,温跃层越容易出现。渤海平均深度约18米,海水表层温度和悬浮泥沙含量季节变化较大。渤海中部海域表层悬浮泥沙大都来源于底部再悬浮泥沙的垂向扩散。图7为一年中渤海中部海水表层悬浮沙粒(粒径<0.2毫米)的浓度变化图。
图7
(1)指出渤海温跃层最明显的季节,并分析其原因。(6分)
(2)说明温跃层垂向扩散性差的原因。(4分)
(3)指出渤海中部海水表层悬浮沙粒浓度较大的季节,并分析原因。(6分)
【答案】 (1)夏季。原因:夏季太阳辐射强,浅层海水受太阳辐射影响明显,水温高;夏季降水量大,从陆地注入海洋的淡水多,浅层海水盐度低。深层海水受太阳辐射和淡水影响小,水温低,盐度高,所以夏季温跃层最明显。(6分)
(2)温跃层水温上热下冷且温差大,不利于水流垂向运动,垂向扩散性差。(4分)
(3)冬季。原因:冬季,太阳辐射弱,浅层海水受太阳辐射影响不明显,水温低;深层海水受太阳辐射、淡水和冷空气影响小,水温高;垂向上水温下热上冷,利于底部再悬浮泥沙向上垂向扩散,海水表层悬浮沙粒浓度较大。(6分)
【解析】 第(1)题,渤海海域温跃层最明显的季节应该为表层海水与深层海水温度、盐度差异最大的季节。夏季太阳辐射强,表层海水增温明显,水温高;夏季为雨季,降水量大,注入海洋的淡水量大,表层海水盐度低。深层海水受太阳辐射和河流淡水影响小,水温低,盐度高,与表层海水的温度、盐度差异最大,温跃层最明显。第(2)题,太阳辐射是海洋的主要热量来源。夏季,表层海水温度高,底层海水温度低,垂向上水温上热下冷,水流稳定,因此不利于水流垂向运动,海水垂向扩散性差。第(3)题,北半球冬季,渤海中部地区太阳辐射少,因此表层海水受太阳辐射影响不明显,水温较低;深层海水由于深度大,隔绝性较强,受太阳辐射、淡水和冷空气影响小,水温高;由于海水温度呈下热上冷格局,底层海水容易上升,并带动底部再悬浮泥沙向上垂向扩散,使得海水表层悬浮沙粒浓度较大。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第二节 海水的性质
【目标导航】
课标要求 素养目标
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性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结合资料、图片认识海水性质的差异及其分布规律。(区域认知) 2.从要素综合、区域综合和时空综合的角度,分析海水温度、盐度、密度的影响因素。(综合思维) 3.理解海水性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在生产生活中充分开发利用海水资源。(人地协调观) 4.通过实验、野外实践活动,认识海水的温度、盐度和密度特征。(地理实践力)
一、海水的温度
1.海洋热量收支情况
(1)热量收入来源:太阳辐射。
(2)热量支出渠道:海水蒸发消耗热量。
(3)海洋表层海水温度的影响因素:纬度、海陆分布、大气运动、海水运动等。
2.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
海水温度垂直变化
海水温度水平变化
项目 规律
垂直分 布规律 总体趋势 随深度增加而变化
深度差异 1 000米以内,随深度变化幅度较大
1 000米以下,随深度变化幅度较小
水平分 布规律 同一季节 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同一海区 夏季水温普遍高于冬季
[想一想] 海洋表层水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60°N附近水温高于60°S附近水温,为什么
提示:①地球公转过程中,北半球夏半年时间长于冬半年,因此一年中60°N附近日照时间长于 60°S,故其水温高。②60°N附近有暖流经过,而 60°S 附近受西风漂流影响,西风漂流为寒流,所以 60°N 附近洋面水温比60°S附近洋面水温高。
3.海水温度产生的影响
海洋生物的分布 ①海洋表层生物聚集,深度越深,海洋生物的数量和种类越少; ②不同纬度的海洋表层生活着不同类型的海洋生物; ③海水温度的季节变化,导致有些海洋生物发生季节性游动; ④海水养殖受海水温度的影响
海洋运输 纬度较高的海域,海水有结冰期,通航时间较短,影响海洋航行
大气 温度 同纬度地区 海水温度的变化幅度比陆地小,海洋上空的气温比陆地上空的气温变化慢
全球尺度 海水对大气温度起着调节作用
区域尺度 沿海地区气温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均比内陆地区小
[想一想] 大连市位于辽宁省辽东半岛南端,地处黄渤海之滨,依山傍海,气候宜人,环境优美,适于居住,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为10℃,是中国著名的避暑胜地和旅游热点城市。大连市为什么夏无酷暑,冬无严寒
提示:海洋的比热容比陆地大,沿海地区夏季增温慢、冬季降温慢。
二、海水的盐度
1.含义
表示海水中盐类物质的质量分数,通常用千分比表示,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约为35‰。
2.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
3.影响因素
因素 影响
海水温度 温度越高,盐度越高
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 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盐度较高,反之盐度较低
入海径流 有河流注入的海域,海水盐度一般较低
4.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利用海水晒盐。
(2)利用海水制碱,提取镁、溴等资源。
(3)影响海水养殖。
(4)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观念的改变,海水成为淡水资源的重要补充。
[想一想] 长芦盐场是我国海盐产量最大的盐场,位于河北省和天津市的渤海沿岸,其形成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提示:位于华北平原向海洋的过渡地带,地势平坦,泥质海滩宽广,有利于建设晒盐场;盐场位于渤海西岸,属于华北地区,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有利于晒盐;盐场临海,风力大,降水少,日照充足,有利于晒盐。
三、海水的密度
1.含义
指单位体积海水的质量。
2.影响因素
主要有温度、盐度和深度(压力)。其中,表层海水密度与温度的关系最为密切。一般来说,海水的温度越高,密度越低。
3.海水密度的分布规律
方向 规律
水平方向 大洋表层海水密度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同纬度海域的海水密度大致相同
垂直方向 中低纬度海区 一定深度内海水密度基本均匀,往下(一般至1 000米深)海水密度随深度增大而迅速增加,再往下海水密度随深度的变化很小
高纬度海区 海水密度随深度的变化较小
特殊海区 海水密度随深度增大而减小,出现“海中断崖”现象
4.海水密度产生的影响
(1)海水密度随深度增大而迅速增加的海水层,因浮力较大,有利于潜艇的航行。
(2)当海水层中出现“海中断崖”(海水密度随深度增大而减小)时,会威胁潜艇航行。
学习任务一 海水的温度
【情境·探究导学】
海滨城市·青岛
青岛是中国最美丽的海滨城市之一,拥有“中国品牌之都”“帆船之都”等多个美誉,青岛的海滨浴场更是闻名遐迩。而现居青岛的小明一家打算到海南三亚去过年,小明非常兴奋也非常期待,做梦都在三亚的海边戏水。下图示意青岛、三亚海洋站的表层海水月平均温度。
(1)比较青岛和三亚两个海域表层海水温度的差异。
提示:三亚全年海水温度高于青岛,冬季尤为突出;青岛的海水温度年较差更大,季节差异明显。
(2)小明为什么春节期间不在青岛游泳,而要到三亚
提示:春节期间正值我国冬季,青岛位于温带地区,冬季海水的温度太低,不适合游泳。三亚虽然也是冬季,但由于三亚纬度低,地处热带地区,春节期间海水的温度依然很高,是冬季游泳的好去处。
(3)这种现象说明了怎样的问题
提示:季节和纬度因素影响了海水的温度。
【核心·归纳总结】
1.海水温度的影响因素
(1)海洋热量收支状况。
(2)影响因素:纬度、深度、海陆分布、大气运动、海水运动等。
2.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
时空变化 变化规律 原因
随时间变化 夏季水温高,冬季水温低 夏季海洋热量收入大于支出,冬季海洋热量收入小于支出
随空间变化 沿南北方向 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太阳辐射能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沿东西方向 暖流经过的海区温度偏高,寒流经过的海区温度偏低 同一纬度,暖流水温高于寒流
沿垂直方向 海水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变化,但1 000米以下的深层海水温度变化幅度较小 太阳辐射能是海水热量的主要来源,而太阳辐射首先到达海水表面,越向深处海水得到的太阳辐射能越少
3.海水温度的影响因素
【实践·学以致用】
海水的温度存在空间差异,下图为太平洋某经线上甲、乙、丙三地海水温度的垂直变化状况。据此回答1~2题。
1.导致三地表层水温不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洋流性质 [B]海陆位置
[C]太阳辐射 [D]海洋深度
【答案】 C
【解析】 太阳辐射是海洋的主要热量来源。影响海洋表层水温的主要因素是太阳辐射,低纬地区获得的太阳辐射多,温度高,高纬地区获得的太阳辐射少,温度低,因此导致三地表层水温不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太阳辐射,C正确。
2.深度超过1 000米的海水,甲、乙、丙三地的水温相差不大,这表明( )
[A]地理位置比较接近 [B]受表层海水影响小
[C]海水热量传导率高 [D]受洋流作用较显著
【答案】 B
【解析】 甲、乙、丙三地表层水温差异较大,但深度超过1 000米的海水水温相差不大,说明深度超过1 000米的海水受表层海水的影响小,B正确;三地表层水温差异较大,地理位置不接近,A错误;如果海水热量传导率高,深层水温会受表层水温影响,水温差异大,C错误;洋流主要影响海洋表层水温,D错误。
鲍鱼肉质细嫩,被誉为“餐桌黄金,海珍之冠”。鲍鱼适宜在水温10~20℃、盐度21‰~35‰的海水中生长。人工养殖鲍鱼主要通过养殖笼网袋吊养(下图),且经常需要调节其在水下的位置。据此回答3~4题。
3.调节养殖笼水下位置的主要依据是( )
[A]海水温度 [B]海水密度
[C]海水盐度 [D]海水深度
【答案】 A
【解析】 鲍鱼适宜在水温10~20℃、盐度21‰~35‰的海水中生长,因此调节养殖笼水下位置是根据海水温度来变动的,A正确。
4.由鲍鱼的适宜生长环境可推测鲍鱼大多分布在( )
[A]内陆湖区 [B]浅海海域
[C]深海海区 [D]海滩地带
【答案】 B
【解析】 鲍鱼适宜在海水中生长,鲍鱼生长环境不在内陆湖区,A错误;浅海海域的水温和盐度最有可能适宜鲍鱼生长,B正确;深海海区的水温较低,C错误;海滩地带水位较低,水温变化大,受潮汐影响,养殖笼网袋吊养不方便,D错误。
学习任务二 海水的盐度
【情境·探究导学】
盐 场
远处是浩瀚的大海,近处是广阔的滩涂。滩涂被分割成多个四四方方的区域,四周盐蒿草茂密,乍看之下黑黝黝的,宛如一块块淤泥地,实际却是盐民取之不竭的盐仓。这里可见一望无垠的银白色盐海,渠道纵横有序,盐田银光闪闪,十分美丽。6月至9月是太阳光线最强、气温最高的时候,同样也是晒盐的黄金季节。下图所示晒盐场面虽未像黄金季节时那般热火朝天,但阳光明媚的早晨还是能看见盐农忙碌的身影。此时的盐场也已不像夏季时那样闷热潮湿,风景甚好,凉爽的微风中弥漫着淡淡的咸味。
(1)我们日常生活中所食用的海盐大多都是盐场晒制出来的,这说明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是什么
提示:海盐是依靠太阳的照射,促使海水蒸发,盐分结晶而得到的,说明蒸发量的大小是影响海水盐度的重要因素。
(2)我国盐场多分布在北方,而南方相对较少,从气候角度看,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降水的多少是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之一。我国北方降水比南方少,有利于晒盐。
【核心·归纳总结】
1.海水的盐度
影响因素 降水量、蒸发量、洋流、陆地入海径流、海域轮廓等
分布规律 随纬度呈现双峰分布格局: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域分别向两侧的高纬度海域和低纬度海域递减
海域 差异 赤道海域 气温高,蒸发强,但降水丰沛,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不高
副热带 降水稀少,蒸发旺盛,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盐度最高
中高纬 气温较低,蒸发较弱,盐度较低
南、北半球 纬度40°~60°附近海域,北半球盐度较低,主要是因为该纬度带北半球陆地广阔,有较多的河川径流入海,对海水起稀释作用
2.影响海水盐度分布的因素
3.世界特殊海域盐度的特征及原因
(1)世界盐度最高的海域和最低的海域。
因素 盐度最高的海域 盐度最低的海域
红海 波罗的海
位置
气候 位于副热带海域,降水少而蒸发旺盛,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位于副极地海域,降水较多而蒸发量小,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淡水 汇入 两岸为干燥的沙漠地区,几乎没有陆地淡水注入 四周陆地河流众多,有大量淡水注入
海域 轮廓 海域较封闭,仅有狭窄水道与外海相通,与低盐度的海水交换少 海域封闭,仅有狭窄水道与外海相通,高盐度的海水流入少
(2)南纬60°附近海域盐度比北纬60°附近海域盐度高,是因为南纬60°附近为大面积的海洋,而北纬60°附近海域周围陆地广阔,陆上河流水大量汇入海洋,对海水起到稀释的作用。
4.盐场选址的自然条件
(1)地势条件:地势平坦开阔或位于山地的背风坡(降雨少),有利于盐田布局和海盐晒制。
(2)海滩条件:泥质海滩,有利于提高盐产量。
(3)气候条件:晴天多,降雨少,蒸发旺盛,平均风速大,有利于海盐晒制。
(4)海水盐度条件:附近无大河注入,海水盐度较高,有利于提高盐产量。
5.盐场选址的社会经济条件:劳动力、市场、交通、政策、技术等。
【实践·学以致用】
读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的变化图,回答1~2题。
1.图中曲线分别对应表示表层海水盐度、温度、密度的是( )
[A]①③② [B]②③①
[C]①②③ [D]③②①
【答案】 A
【解析】 表层海水盐度自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高纬度、低纬度海区递减,①表示海水盐度;表层海水温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③表示海水温度;表层海水密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增,②表示海水密度,A正确。
2.图中①曲线在纬度20°附近达高值,原因主要是( )
[A]温度 [B]盐度 [C]风 [D]降水
【答案】 D
【解析】 副热带海区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降水少,气温高,蒸发旺盛,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导致海水盐度高,D正确。
下图为大西洋沿 30°W海水盐度垂直分布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海水盐度( )
[A]随深度增大而逐渐减小
[B]40°S附近海区垂直变率最大
[C]甲海域多径流汇入,盐度较低
[D]乙海域蒸发旺盛,盐度较高
【答案】 D
【解析】 图示大西洋沿30°W海水盐度随深度增大呈现先减小后增大趋势,深度1 000米左右盐度最低,而后盐度增大,A错误;20°S附近海区等盐度线较密集,垂直变率最大,B错误;甲海域位于(30°W,60°S)附近,周围陆地少,汇入径流少,C错误;乙海域位于副热带海区,气温较高,蒸发旺盛,降水少,盐度较高,D正确。
4.与海水盐度密切相关的产业有( )
①海洋化工 ②海滨旅游 ③水产养殖 ④海洋运输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C
【解析】 海盐可以作为化工原料发展海洋化工,盐度变化会影响海洋水产养殖,①③正确;海滨旅游和海洋运输与海水盐度关系不大,②④错误。故选C。
学习任务三 海水的密度
【情境·探究导学】
轮船“吃水线”
轮船上的“吃水线”又被称为“生命线”。为了安全航行,远洋轮船船体上都有几条水平横线分别表示该船在不同水域和不同季节所允许的满载时的“吃水深度”(下图所示)。其中FW表示淡水线,S表示夏季海洋线,W表示冬季海洋线。
(1)“吃水深度”是海水哪种理化性质的体现
提示:海水密度。
(2)“冬季海洋线”在“夏季海洋线”下方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冬季海水温度较低,海水密度大,吃水深度浅;夏季海水温度较高,海水密度小,吃水深度深。
【核心·归纳总结】
1.影响海水密度的因素及表现
影响海水密度的因素主要有温度、盐度和深度(压力)。其中,表层海水密度与温度的关系最为密切。一般来说,海水密度与海水温度、盐度和深度(压力)的关系遵循以下规律。
影响因素 与海水密 度的关系 表现
海水温度 负相关 海水温度越高,密度越小
海水盐度 正相关 海水盐度越高,密度越大
深度 (压力) 正相关 海水密度随深度(压力)的增大而增大
2.海水密度的分布及变化特点
(1)水平分布:大洋表层海水密度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
(2)垂直分布:海水密度随深度的变化因纬度而异。
①中低纬度海区。
一定深度内海水密度基本均匀→往下(一般至1 000米深)海水密度随深度增大而迅速增加→再往下海水密度随深度的变化很小。
②高纬度海区。
海水密度随深度的变化较小。
(3)时间分布:表层海水密度冬季最大、夏季最小,春季为降密期,而秋季为增密期。
【实践·学以致用】
下图为海水温度和盐度与海水密度关系图。据此回答1~2题
1.海水的密度( )
[A]与海水温度呈正相关,与盐度呈负相关
[B]与海水温度呈正相关,与盐度呈正相关
[C]与海水温度呈负相关,与盐度呈正相关
[D]与海水温度呈负相关,与盐度呈负相关
【答案】 C
【解析】 从图中曲线分布可知,随着海水密度的增大,海水温度下降,海水盐度上升,故海水的密度与海水温度呈负相关,与海水的盐度呈正相关,C正确。
2.推断下列四个海区海水密度最小的是( )
[A]南极海区 [B]红海海区
[C]赤道海区 [D]副热带海区
【答案】 C
【解析】 在四个海区中,赤道海区纬度低,海水温度高,同时由于降水较多,海水盐度较低,因而海水密度最小,C正确。
河口锋是指河口地区不同性质水体或水团之间形成的较为明显的界面。下图为河口锋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河口锋形成的原因是( )
[A]河水与海水的温度不同
[B]河水与海水的密度不同
[C]河水与海水的含沙量不同
[D]河水与海水的透明度不同
【答案】 B
【解析】 河口地区是河水与海水的交界处,河水与海水因盐度不同而导致密度不同,两种水体交汇时不能立即融合,而是形成一个交界面,密度较大的海水位于交界面下部,密度较小的河水位于交界面上部,从而形成河口锋,B正确。
4.关于河口锋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温高时,位置偏向海洋一侧
[B]夏季,位置偏向陆地一侧
[C]汛期,位置偏向海洋一侧
[D]枯水期,位置偏向海洋一侧
【答案】 C
【解析】 由上题分析可知,河口锋与水体密度有关,汛期时,河流流量大,河口锋就会偏向海洋一侧,枯水期时相反;水温高时和夏季不一定是汛期。故选C。
课堂小结 地理视野
黑海——世界上唯一的双层海 黑海是欧洲和亚洲之间的一个内陆海,其处在内陆之中,面积约42.4万平方千米。黑海通过土耳其海峡与地中海相连接。包括多瑙河在内,黑海周边有很多淡水汇入,汇入量远远超过其水面的蒸发量,直接导致黑海表层海水盐度降低。黑海海面以下100~150米属于浅水层,盐度较低,黑海中的生物绝大多数都生活在这一区域,再深的水域几乎没有生物。上下两层海水含盐度不同,上层海水盐度较低,使得黑海浅水处和深水处水流得不到交换,黑海也因此成为地球上唯一的“双层海”。 黑海上层不断有淡水汇入,盐度不断降低的同时导致黑海上层水面高于地中海,黑海上层盐度较低的海水经过海峡表层流入地中海,而下层海域的海水则由盐度较高的地中海经海峡下层流入黑海。因为两者交换水流的海峡较浅,导致地中海下层流入黑海的水量要少于上层黑海注入地中海的水量,这在一定程度上维持着黑海的水量平衡。而黑海上下两层水域想要完成一次交流,至少需要上千年的时间。
课时作业1 海水的性质(A)
(时间:30分钟 满分:52分)
基础达标
北极海冰是地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气—冰—海之间的能量平衡过程。近年来,北极海冰范围和冰层厚度都在减小,图1示意某年8月至次年5月北极月平均海冰生长率。据此回答1~2题。
图1
1.影响图示期间北极月平均海冰生长率的因素是( )
[A]海水温度 [B]海水盐度
[C]海水密度 [D]海冰厚度
【答案】 A
【解析】 读图分析,10月至次年5月北极海冰面积增加,此时主要为北半球的冬半年,海水温度低;8、9月份海冰面积减小,此时为北半球的夏季,海水温度高;由此可知,受海水温度变化的影响,北冰洋高纬度海域海冰生长率变化较大,A正确。海冰生长率变化与海水的盐度、密度和海冰厚度关系不大,B、C、D错误。
2.与3月份相比,推测5月份北极海域( )
[A]海冰厚度大 [B]海水盐度低
[C]海水面积大 [D]海水温度低
【答案】 A
【解析】 读图分析,与3月份相比,5月份海冰生长率变小,但生长率为正值,海冰增长速度变慢但厚度增大,A正确,C错误;海水结冰,海水盐度变高,此时海水温度升高,B、D错误。
莱州湾位于渤海南部,山东半岛北部,海湾西北部有黄河入海。某研究者在该海湾西部沿某经线剖面作盐度空间分布统计,绘制了如图2所示的夏季等盐度线分布图(单位:‰)。据此回答3~4题。
图2
3.图示剖面夏季表层海水盐度南北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温度 [B]降水 [C]河流 [D]风浪
【答案】 C
【解析】 夏季该剖面北部表层海水盐度低,南部表层海水盐度高。该剖面西北部有黄河入海,北部盐度低是由于黄河水的稀释作用,C正确。
4.图示剖面夏季海水盐度在垂直方向上( )
[A]分层明显 [B]均匀分布
[C]逐渐降低 [D]逐渐升高
【答案】 A
【解析】 图示海域盐度分层明显,从表层到底层,盐度特点呈高—低—高的变化,A正确。
水下滑翔机是水下观测设备的运载器,对水下观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图3为海水密度随深度的变化示意图。据此回答5~6题。
图3
5.与海水密度变化呈负相关的因素是( )
[A]压力 [B]盐度
[C]温度 [D]含沙量
【答案】 C
【解析】 由所学知识可知,海水温度越高,海水密度越小,两者呈负相关,C正确;压力、盐度和含沙量增大都会使海水密度增大,与海水密度呈正相关,A、B、D错误。
6.若水下滑翔机对白令海峡海区(169°W,65°30′N)的海水进行观测,上图中正确反映该海区海水密度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D
【解析】 在垂直方向上,海水密度随深度的变化因纬度而异。通常情况下,在高纬度海区,海水密度随深度的变化较小。白令海峡海区位于较高纬度,故其海水密度随深度的变化较小,丁符合,D正确。
能力提升
“死亡冰柱”是极地海域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在极度严寒下,从海冰中析出形成的新卤水,会在重力作用下形成细长的管状冰柱,冰柱所到之处海洋生物行动受限,冰冻致死。图4为“死亡冰柱”景观图。据此回答7~8题。
图4
7.推测“死亡冰柱”的延伸方向是( )
[A]自上而下 [B]自下而上
[C]自中间向两端 [D]自两端向中间
【答案】 A
【解析】 由材料“在重力作用下形成细长的管状冰柱”可知,“死亡冰柱”受重力作用不断向下朝着海底延伸,随着下方温度降低从而凝固为新的冰柱,所以“死亡冰柱”的延伸方向是自上而下,A正确。
8.“死亡冰柱”形成过程中,导致周围海水( )
[A]盐度减小,密度减小
[B]盐度减小,密度增大
[C]盐度增大,密度减小
[D]盐度增大,密度增大
【答案】 D
【解析】 “死亡冰柱”形成过程中,从海冰中析出形成的新卤水盐度大,会使周边海水盐度增大,盐度增大之后海水密度有所增大,D正确。
冰架指陆地冰或与大陆架相连的冰体延伸到海洋的部分。长久以来,科学家们一直认为格陵兰岛北部的冰川相对稳定。然而,当他们通过分析数千张卫星图像和气候模型后发现,自1978年以来,格陵兰岛北部的冰架已经损失了其总体积的35%以上。科学家们分析了支撑格陵兰岛北部冰川的八个冰架,其中三个冰架已经完全崩塌,剩下的五个冰架也随着海水变暖进一步消融。图5为格陵兰岛北部部分冰架景观图。读图,回答9~10题。
图5
9.冰架快速消融时,对当地海水的影响可能是( )
[A]密度降低、盐度升高 [B]密度降低、盐度降低
[C]密度升高、盐度降低 [D]密度升高、盐度升高
【答案】 B
【解析】 冰架为固态淡水,其融化入海,会稀释海水,使当地的海水密度降低,海水盐度下降,B正确。
10.格陵兰岛北部海区表层海水盐度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
[A]河流众多 [B]海域封闭
[C]全年多雨 [D]冰川消融
【答案】 D
【解析】 格陵兰岛北部冰川的八个冰架,其中三个冰架已经完全崩塌,损失了其总体积的35%以上,说明有大量的冰川融水注入其临近海区,从而稀释海水,使表层海水盐度降低,D正确;格陵兰岛北部海区气温极低,降水稀少,河流稀少,A、C错误;格陵兰岛北部海域为北冰洋,海域不封闭,B错误。
爪哇岛位于东南亚南部,是印度尼西亚的岛屿,岛屿东西较长,南北狭窄,河流众多,但多注入北面的爪哇海。图6为爪哇岛南面海域某点(9°S,109°E)的海水盐度随深度变化图。据此回答11~12题。
图6
11.该点所在海域海水盐度的垂直变化特点是( )
[A]0~300米深度,海水盐度迅速下降
[B]0~300米深度,海水盐度迅速上升
[C]300~3 500米深度,海水盐度迅速上升
[D]300~3 500米深度,海水盐度迅速下降
【答案】 B
【解析】 图示0~300米深度,海水盐度迅速上升,B正确,A错误;300~3 500米深度,海水盐度变化很小,C、D错误。
12.该点海水盐度随深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①降水量大于蒸发量,表层海水盐度低 ②随深度增加,海水受降水量的影响渐少 ③该点附近多大江大河,入海径流影响大 ④该点深层海水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D
【解析】 爪哇岛南面海域地处热带,年降水量大,降水量大于蒸发量,表层海水盐度较低,①正确;随深度增加,海水受降水量的影响渐少,盐度上升,②正确;该点深层海水受外界因素影响小,盐度变化小,④正确;爪哇岛东西较长,南北狭窄,面积较小,南北流向的河流短小急促,且绝大多数河流向北流,入海径流对其影响较小,③错误。故选D。
13.(16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盐场的形成需要有利的地形和天气条件,布袋盐场是我国著名的盐场。图7为台湾海峡及其附近海区冬季表层海水盐度分布图,图8为台湾海峡及其附近海区夏季表层海水盐度分布图。
图7 图8
(1)说明台湾海峡冬、夏季表层海水盐度分布特征的异同点,并分析造成冬、夏季盐度差异的原因。(6分)
(2)与同纬度的太平洋相比,指出台湾海峡表层海水盐度的特点并分析原因。(4分)
(3)分析台湾布袋盐场形成的有利条件。(6分)
【答案】 (1)相同点:由东南向西北递减。不同点:冬季盐度较低,南北盐度差异较大。夏季盐度较高,等盐度线稀疏,南北盐度差异较小。原因:冬季气温低,海水蒸发量小,盐度低;夏季气温高,海水蒸发量大,盐度高;冬季受冷空气和寒流影响大,沿岸海水降温幅度大,降低了盐度;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南北温差小。(6分)
(2)盐度低。原因:有大量河水注入,降低了盐度。(4分)
(3)降水较少,晴天较多;海水盐度较高;地形平坦开阔,利于晒盐。(6分)
【解析】 第(1)题,冬、夏季表层海水盐度分布特征应从整体数值大小、数值空间变化趋势和梯度等方面观察描述。冬、夏季盐度差异的原因应从蒸发量大小、温度变化梯度等方面进行分析。第(2)题,图中显示,台湾岛以西的台湾海峡冬季和夏季表层海水盐度均较低,而台湾岛以东的太平洋表层海水盐度较高。原因主要从河水注入量进行分析,台湾岛西侧的台湾海峡,两岸有较多的河水注入,稀释海水,导致盐度较低。第(3)题,台湾布袋盐场形成的有利条件主要从天气、海水盐度、地形等方面作答。台湾布袋盐场位于台湾岛西侧,为东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相对较少,晴天较多,光照充足,利于晒盐;图中显示,布袋盐场附近的海水盐度较高,晒盐成本低;布袋盐场地形平坦开阔,利于开辟盐田和晒盐。
课时作业2 海水的性质(B)
(时间:30分钟 满分:70分)
基础达标
图1为某季节大西洋表层海水温度随纬度的变化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
图1
1.图示季节是北半球的(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答案】 B
【解析】 大西洋60°N以北海区的海温明显高于60°S以南海区的海温,此时应为北半球的夏季,B正确。
2.图示温度曲线最高值出现在10°N附近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天气状况
[C]海陆分布 [D]海水深度
【答案】 C
【解析】 北半球陆地面积较大,南半球陆地面积较小。夏季,陆地吸收太阳辐射后增温幅度大于海洋,陆地上空的大气向同纬度海洋上空传递热量,最终使得北半球海洋获得的热量多于南半球,故最高温不是出现在赤道,而是赤道偏北海区,C正确。
海水密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温度、盐度和降水等因素。海水密度不同,轮船的吃水深度不同,密度大吃水浅,密度小吃水深。图2示意黄骅港某年海水密度变化和气候资料。据此回答3~5题。
图2
3.黄骅港表层海水温度最高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答案】 B
【解析】 夏季太阳辐射量大,海水获得的太阳辐射也较多,表层海水水温达到最高,因此黄骅港表层海水温度最高的季节为夏季,B正确。
4.黄骅港海水密度( )
[A]与降水量和气温均呈正相关
[B]与降水量呈正相关,与气温呈负相关
[C]与降水量和气温均呈负相关
[D]与降水量呈负相关,与气温呈正相关
【答案】 C
【解析】 读图可知,随着气温升高、降水量增多,海水密度下降;气温下降、降水量减小,海水密度升高,因此黄骅港海水密度与降水量和气温均呈负相关,C正确。
5.5—11月进出黄骅港的货运轮船吃水深度的变化特点是( )
[A]先变深后变浅
[B]逐渐变浅
[C]先变浅后变深
[D]逐渐变深
【答案】 A
【解析】 5—11月海水密度先减小后增大,根据材料“密度大吃水浅,密度小吃水深”可知,轮船吃水深度先变深后变浅,A正确。
图3为珠江河口磨刀门某日不同测站水体盐度纵向变化图。据此回答6~7题。
图3
6.影响甲到丙测站表层盐度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径流 [B]蒸发 [C]洋流 [D]降水
【答案】 A
【解析】 甲到丙测站表层海水盐度由高到低,说明丙测站距离河流入海口最近,因此影响甲到丙测站表层盐度变化的主导因素是径流,A正确。
7.甲、乙两测站附近盐度等值线倾斜角度较大的原因是( )
[A]潮流作用强,径流作用强
[B]潮流作用弱,径流作用强
[C]潮流作用强,径流作用弱
[D]潮流作用弱,径流作用弱
【答案】 B
【解析】 甲、乙两测站距离河流入海口处较远,且甲、乙两测站附近盐度等值线倾斜角度较大,说明不同深度的表层海水盐度变化大。假如径流势力更强,则能影响更远的海域,对海水的稀释作用强,不同深度海水盐度变化大,等值线倾斜角度大;假如潮流作用强,径流势力的影响范围小,因为潮流对径流有阻滞、顶托作用,海水盐度等值线倾斜角度小,
B正确。
能力提升
图4为2020年8—11月南海中沙群岛海域海水温度和盐度垂直分布统计图。温跃层是水体以温度分层时温度梯度最大的一层。据此回答8~10题。
图4
8.该海域温跃层位于(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C
【解析】 温跃层是水体以温度分层时温度梯度最大的一层。图中③处水温上下变化最大,C正确。
9.温跃层会导致( )
[A]底层海水出现严重贫氧现象
[B]海面舰艇更易发现水中潜艇
[C]海洋下层冷海水更容易上泛
[D]出现海中断崖,导致潜艇沉毁
【答案】 A
【解析】 温跃层会导致底层海水密度大,表层海水密度小,底层海水难以与上部海水进行交换,导致严重贫氧现象,A正确,C错误;温跃层无法改变海水透光率,B错误;密度跃层会出现海中断崖,导致潜艇沉毁,温跃层不会出现,D错误。
10.图中表层海水盐度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
[A]地表径流丰富 [B]降水丰富
[C]蒸发量小 [D]受寒流影响
【答案】 B
【解析】 图中所示海域位于中沙群岛附近,年降水量大,表层海水盐度较低,B正确;中沙群岛岛屿面积较小,地表径流较少,A错误;表层海水温度较高,蒸发量更大,C错误;中沙群岛位于南海,该地寒流不明显,D错误。
地球上约97%的水储存在海洋中,海水的性质和运动对人类活动有着重要影响。图5为全球年降水量及海洋表面平均温度、蒸发量与盐度随纬度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11~
12题。
图5
11.60°N海区比60°S海区水温高、盐度低,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气候 [B]大气状况、洋流
[C]降水、海陆分布 [D]洋流、入海径流
【答案】 D
【解析】 根据图示信息并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可知,60°N与60°S纬度位置、降水、大气状况等差异不大,A、B、C错误;60°N陆地面积广阔,有大量地表径流注入,稀释了海水的盐度,且大洋东岸有暖流流经,海水水温相对较高;60°S缺少陆地,无地表径流注入,且有寒流流经,水温相对较低。因此导致两纬度海区水温和盐度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洋流和入海径流,D正确。
12.关于海水性质叙述正确的是( )
[A]海水温度由赤道附近海域向两极海域升高
[B]海水盐度的最高值出现在回归线附近海域
[C]海水盐度变化与降水量变化特点比较接近
[D]海水盐度、温度与蒸发量受海水密度影响
【答案】 B
【解析】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海水温度由赤道附近海域向两极海域减小,A错误。回归线附近降水少、蒸发旺盛,故海水盐度的最高值出现在回归线附近海域,B正确。海水盐度的变化与蒸发量的变化比较接近,C错误。海水密度受海水盐度、温度等因素的影响,D错误。
13.(18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海水温差发电是指利用表层海水与深层海水的温差进行发电的方式,海水温差越大,发电效率越高。图6示意不同纬度海域海水温度随深度变化。
图6
(1)描述海水温度垂直变化趋势,并说明成因。(6分)
(2)判断甲、乙、丙、丁四海域表层海水密度由低到高的排序,并分析原因。(6分)
(3)仅考虑发电效率,指出甲、乙、丙、丁四海域中,最适合建设海水温差发电站的海域,并说明判断理由。(6分)
【答案】 (1)变化趋势:海水温度随深度增加而降低。成因:表层海水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大,温度较高;随着深度的增加,海水获得的太阳辐射量逐渐降低,温度变低。(6分)
(2)丁、丙、乙、甲。原因:一般而言,海水温度越高,密度越低;丁、丙、乙、甲表层海水温度由高到低,故密度由低到高。(6分)
(3)丁海域。
理由:丁海域表层海水与深层海水的温差较大;温差越大,发电效率越高。(6分)
【解析】 第(1)题,根据图示得出,海水温度垂直方向上的变化特点为随着深度的增加,水温逐渐降低。海水的热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表层海水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大,温度较高;随着深度的增加,海水获得的太阳辐射量逐渐降低,温度变低。第(2)题,海水的热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纬度越低的海域太阳辐射越丰富,表层水温越高。从图中可知,四海域表层水温由低到高为甲、乙、丙、丁,则纬度从高到低为甲、乙、丙、丁。海水密度与海水温度呈负相关,则四海域表层海水密度由低到高的排序是丁、丙、乙、甲。第(3)题, 根据材料可知,海水温差越大,发电效率越高。从图中观察可知,甲、乙、丙、丁四海域中,丁海域表层海水与深层海水的温差较大,丁海域最适合建设海水温差发电站。
14.(16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海水温跃层是指海水温度在垂直方向上发生明显变化的水层,具有分层结构明显、垂向扩散性差的特征。海水越深,温跃层越容易出现。渤海平均深度约18米,海水表层温度和悬浮泥沙含量季节变化较大。渤海中部海域表层悬浮泥沙大都来源于底部再悬浮泥沙的垂向扩散。图7为一年中渤海中部海水表层悬浮沙粒(粒径<0.2毫米)的浓度变化图。
图7
(1)指出渤海温跃层最明显的季节,并分析其原因。(6分)
(2)说明温跃层垂向扩散性差的原因。(4分)
(3)指出渤海中部海水表层悬浮沙粒浓度较大的季节,并分析原因。(6分)
【答案】 (1)夏季。原因:夏季太阳辐射强,浅层海水受太阳辐射影响明显,水温高;夏季降水量大,从陆地注入海洋的淡水多,浅层海水盐度低。深层海水受太阳辐射和淡水影响小,水温低,盐度高,所以夏季温跃层最明显。(6分)
(2)温跃层水温上热下冷且温差大,不利于水流垂向运动,垂向扩散性差。(4分)
(3)冬季。原因:冬季,太阳辐射弱,浅层海水受太阳辐射影响不明显,水温低;深层海水受太阳辐射、淡水和冷空气影响小,水温高;垂向上水温下热上冷,利于底部再悬浮泥沙向上垂向扩散,海水表层悬浮沙粒浓度较大。(6分)
【解析】 第(1)题,渤海海域温跃层最明显的季节应该为表层海水与深层海水温度、盐度差异最大的季节。夏季太阳辐射强,表层海水增温明显,水温高;夏季为雨季,降水量大,注入海洋的淡水量大,表层海水盐度低。深层海水受太阳辐射和河流淡水影响小,水温低,盐度高,与表层海水的温度、盐度差异最大,温跃层最明显。第(2)题,太阳辐射是海洋的主要热量来源。夏季,表层海水温度高,底层海水温度低,垂向上水温上热下冷,水流稳定,因此不利于水流垂向运动,海水垂向扩散性差。第(3)题,北半球冬季,渤海中部地区太阳辐射少,因此表层海水受太阳辐射影响不明显,水温较低;深层海水由于深度大,隔绝性较强,受太阳辐射、淡水和冷空气影响小,水温高;由于海水温度呈下热上冷格局,底层海水容易上升,并带动底部再悬浮泥沙向上垂向扩散,使得海水表层悬浮沙粒浓度较大。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