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学案
【课标要求】
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学习要求】
1.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
2.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3.感受对外开放带来的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
【重点】对外开放格局是如何初步形成的。
【难点】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自主学习】1、经济特区的创办
⑴)位置:
、珠海、汕头、
、海南。
(2)特点:
①特区建设以吸收和利用
为主②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
形式。
③经济活动以
为主,对
给予优惠和方便。
(3)意义
①特区在发展
经济方面,成为全国排头兵。
②对沿海地区实行
经济战略,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
③特区的改革,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经验。
2.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1)沿海开放城市
①目的:加快利用
、引进
的步伐。
②名称:1
9
84年,国家决定开放
、上海、福州、
等1
4个沿海港口城市。 21
cnjy
com
(2)沿海经济开放区
①名称:
三角洲、
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
②意义:进一步深化了对外开放,对促进本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
开发,都有深远影响。
(3)经济技术开发区
①目的:引进外资,生产
产品或
产品。
②特点:具有
的特点
③地位:是学习先进管理经验、提商管理水平的重要场所,也是了解国际行情的重要窗口。
3.浦东的开发与开放
(1)目的:以
开发开放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龙头,进一步开放
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
(2)成就
①浦东成为上海新兴
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
②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中国90年代
的重点和标志
4.对外开放格局:我国已形成经济特区、沿海
( http: / / www.21cnjy.com )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标志着我国
、
、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21教育网
【自主学习】
1、深圳
厦门
外资
多元化经济所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制
市场调节
外商投资
外向型
外向型
2、
外资
技术
天津
广州
长江
珠江
内地
高新技术
加工出口
知识密集
3、
浦东
长江
高科技
改革开放
4、全方位
多层次
宽领域
www.21-cn-jy.com
三
【合作探究】
探究一:阅读课文学思之窗关于经济特区的创办,思考以下问题。
从地理、人文条件等方面思考,国家为什么决定首先在广东,福建两省实行对外开放 这个举措有什么战略意义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原因:(1)水陆交通方便,邻近港澳台,便于连接国际市场;
(2)工业基础雄厚,科学技术进步,农业条件好,乡镇企业发达;
(3)这一地区具有发展海外贸易的传统;
(4)都是著名的侨乡,许多海外华侨、华人可以发扬他们建设家乡的热情;
(5)有广阔的腹地作为依托。
2、意义:
(1)促进经济特区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成为外向型经济的排头兵;
(2)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
(3)为全国提供宝贵的经验。
探究二:经济特区与其它地区相比特别在什么地方?它与特别行政区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1、特别之处:主要体现在中国政府对其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于内地的经济管理体制:
(1)特区建设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
(2)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
(3)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对外商投资给予优惠和方便。
2、与特别行政区最大的区别: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只在经济上享有特殊政策。
探究三:在经济特区取得巨大成就后,我国在对外开放方面又作出了那些重大决策?
1、1984年国家开放天津、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2、1985年后相继开辟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3、1988年起,政府在沿海和内地开放城市中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
探究四:浦东被海内外人士誉为“进入中国经济的大门,打开中国市场的金钥匙”。根据课文思考为什么要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其开发有何重大意义?21cnjy.com
1、开发原因:
(1)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
(2)尽快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
(3)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
2、意义:
(1)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
(2)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
(3)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四【精讲点拨】
当今中国的改革开放与鸦片战争后的“开放”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1)背景不同。鸦片战争后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国的“开放”是实行闭关自守、日趋落后的清政府被英国的“坚船利炮”打败后被迫开放的;当今的开放是在中国综合国力日益强大、独立自主的前提下实行的。21·cn·jy·com
(2)内容不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开放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西方列强以武装入侵为手段,后又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迫中国开辟通商口岸、降低关税等;当今中国的开放是按照平等互利原则同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目的是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3)影响不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开放”便利了外国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只是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向西方学习的思潮;当今中国的开放将大大加快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21·世纪
教育网
(4)性质不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开放”是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产物;当今中国的开放是党中央、国务院为使我国进一步参与经济全球化,加速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五
【课堂检测】
1.
1980年,珠海是一个普通的小县城。20世纪
( http: / / www.21cnjy.com )90年代,珠海发展成为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并获得联合国“国际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珠海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B
)
A.毗临港澳
B.政策扶持
C.科技领先
D.资源丰富2·1·c·n·j·y
2.
下列有关经济特区的叙述,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正确的是
(
A
)
A.经济特区等同于“一国两制”下的特别行政区
B.特区是“特”在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方法
C.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是深圳经济特区
D.建立经济特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www-2-1-cnjy-com
3.
“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圈”,其原因包括
(
B
)
①它们是中国南方对外交通的重要陆路通道或重要海运港
②自然资源丰富
③它们离港、澳、台较近,是著名侨乡
④在历史上与海外有密切交往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2-1-c-n-j-y
4.
中国的经济在1840年之后和新时期改革
( http: / / www.21cnjy.com )开放之后,都逐渐融入了世界市场。从国际贸易角度看,两者的主要差别在于
(
C
)
A.贸易是否自主
B.国家是否独立
C.贸易是否对等
D.贸易是否有利于中国
5.
开发、开放浦东的主要目的是
(
A
)
①推动上海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②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的经济起飞
③提高上海的国际知名度
④密切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来源:21cnj
y.co
m】
6.
20世纪20年代开始,列宁在苏维埃
( http: / / www.21cnjy.com )俄国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在中国提出农民问题,并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30年代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90年代邓小平在中国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倡导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有这些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D
)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相互学习借鉴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
C.这些历史巨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
D.实事求是这一人类智慧的意义是世界性的
7.
当今我国开放中的“走出去”战略要解决的主
( http: / / www.21cnjy.com )要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
(
C
)
A.资金问题
B.管理经验问题
C.开拓市场的问题
D.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的问题【出处:21教育名师】
8.
到1986年,我国长期使用的数十种票
( http: / / www.21cnjy.com )证大多被取消。这反映我国当时
(
C
)
A.已经建成市场经济体制
B.已总体达到小康水平
C.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
D.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版权所有:21教育】
9.
1979年,安徽玉明公社社员叶旗衡书写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一副对联:“借新账还旧账账账不清,吃一斤买一斤斤斤不断”,横批:“已经过去”。这副对联说明了
(
D
)
A.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B.旧中国农民悲惨的生活状况已成过去
C.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了神州大地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效果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