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服饰是一种文化,它具备多元性和发展性。如图是近代经过改良的旗袍。最早与旗袍名称相关的民族是( )
A.汉族
B.蒙古族
C.回族
D.满族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旗袍是满族女性传统服装,可以判断最早与旗袍名称相关的民族是满族。
【答案】 D
2.下图是习近平主席和夫人彭丽媛身着经过改良的中式服装出席挪威国王举行的国宴的情景。下列对两人服装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在中山装和旗袍的基础上改进而成
B.整体上体现了中国服装的传统格调
C.上衣口袋的设计融入了西式礼服的元素
D.服装穿着直接表达了中国的政治诉求
【解析】 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力。观察图片,结合题干中“经过改良的中式服装”可以看出两人服装在中山装和旗袍的基础上改进而成,体现了中国服装的传统格调,故A、B项排除;两服装是改良后出现的,某些设计融入了西式礼服的元素,故C项排除;服装并未直接表达中国的政治诉求,故D项说法错误,因此答案为D项。
【答案】 D
3.1872年《申报》报道:“妇人女子原宜
( http: / / www.21cnjy.com )深藏闺阁,不令轻见男子之面……乃上海地方妇女之蹀躞街头者不知凡几,途间或遇相识之人,欢然道故,寒暄笑语,视为固然.若行所无事者,甚至茶轩酒肆,杯酒谈心,握手无罚,
……日甚一日,莫能禁止。”对该报道的理解不确切的是( )
A.女子的社会地位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B.妇女在近代得到了解放
C.这则报道不符实际,《申报》主要报道政治新闻
D.反映出封建礼教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解析】 本题实质上考察申报的相关知识。申报不仅仅局限于政治新闻,同时也就社会大众的底层生活进行了描写,实质上是社会史观的代表。
【答案】 C
4.自来水在近代上海引进时,出现“水有毒质,饮之有毒,相戒不用”的现象,其反映出( )
A.中外矛盾尖锐对立
B.城市设施普遍完善
C.生活用水受到污染
D.工业文明受到抵制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分析材料与运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在近代上海引进时”,说明新工业文明刚进来,就出现污染有毒质是不符合逻辑的,题干说法反映了中国人对西方文明的抵制,从本质上反映了中西文化冲突,所以综合材料说明了西方文明刚进来的时候受到旧势力的抵制,故选D。其他三项都不符合题干主旨,故排除。
【答案】 D
5.有人将辛亥革命后中国的某些变化戏称为“头上和脚上的变化”,从社会习俗的变迁的角度来看,主要反映的是( )
A.辛亥革命后,中山装的流行
B.辛亥革命后,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
C.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传播
D.辛亥革命后,国人办报再掀高潮
【解析】 解答本题注意从社会习俗变迁的角度来看。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对应着“头上和脚上的变化”,故选B项。
【答案】 B
6.据李景汉《北平郊外乡村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活》记载:1930年对北京地区所作的调查发现,京郊一村子里,已婚117名妇女中缠足者仍有31人,占27%,男子中带发辫者尚占十分之一,并仍以“没辫子不好看”和“带惯了”等理由拒绝剪辫。这一现象表明( )
A.传统陋习对人们的影响根深蒂固
B.人们的审美观念呈现出多样化
C.当时北京地区社会风气较为自由
D.辛亥革命在农村地区的影响有限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代以来社
( http: / / www.21cnjy.com )会生活变迁相关知识的把握。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当时仍有部分人仍然保留传统习俗,这说明了旧习俗的根深蒂固,所以A正确。B、C明显错误。D错在时间上,此时已经是1930年,不能说是辛亥革命(1912年)的影响有限。综上,本题选A。
【答案】 A
7.近日,一本距今80多年前的青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男女的“情书大全”——《求婚尺牍》吸引了众多网友眼球“一不尚貌美,但需端正清白;二需先经几度口头谈话,半年或一年,以朋友资格相处,然后方可订婚;三有知识而无旧式闺秀恶习,且非自命不凡,专尚新时者;态度温和,身体健康;四有牺牲及服务社会之精神。”这反映了当时( )
A.传统婚俗受到挑战
B.择偶必须借助传媒
C.新式婚姻蔚然成风
D.女性实现婚姻自主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
( http: / / www.21cnjy.com )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求婚尺牍》的内容来看,可以看出婚姻观念变了,要求婚姻自主,冲击了传统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俗。所以本题答案选A项,B、C、D材料没有体现。
【答案】 A
8.民国以来,从跪拜作揖到点头鞠躬、握手的礼节变化主要反映了( )
A.资本主义经济成为社会的主要经济
B.民主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C.对西方文化的崇拜
D.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侵略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代以来社会生活
( http: / / www.21cnjy.com )变迁相关知识的把握。根据题干材料可知考查的是社会习俗的变迁。因为当时的中国仍然以小农经济为主导,所以A错误。这种礼节的变化体现出的更多的是文明的进步,而非是对西方文化的崇拜,因此C可排除。D中的文化侵略更是无稽可谈,无中生有。它的变化体现的更多的是民国以来的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所以B符合题意。综上,本题选B。
【答案】 B
9.引起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有( )
①西方列强的侵略 ②自然经济的解体,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有识之士的推动 ④西方文化的影响
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①④
D.①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社会生活的变迁。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来文化的冲击和中国国内社会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中国的民俗风情发生了巨大变化。①②③④都属于引起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故选A项。
【答案】 A
10.下表所列的各种文化现象中,哪一组具有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特征( )
组号
流行服饰
流行语
阅读
文娱形式
A
列宁装
最可爱的人
苏联小说
扭秧歌
B
军装
破“四旧”
毛选
学唱样板戏
C
中山装
“时间就是金钱”
古典文学
看电视剧
D
唐装
上网
时装杂志
跳交谊舞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穿衣打扮与政治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中山装和以列宁装、连衣裙为特征的苏式服装成为人们的普遍选择。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民众服饰的式样和颜色趋于单调,军装和“干部服”盛行,蓝、绿、黑、白成为服装的主要颜色;学样板戏、破四旧都是文革时期特征。改革开放以后,式样、花色等都多样化了。因此A符合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特征,答案选A;B是属于文革时期的;C组内容属于不同时期;D属于改革开放以后的。
【答案】 A
11.秋瑾(1875年~1907年)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敬告姊妹们》一文中说:“如今女学堂也多了,女工艺也兴了,但学得科学工艺,做教习,开工厂,何尝不可养活自己呢?也不致坐食,累及父兄、夫子了。一来,可使家业兴隆;二来,可使男子敬重,洗了无用的名,收了自由的福。”据此材料推断,错误的是( )
A.经济结构的变动影响女权思想兴起
B.西方思想冲击了中国人的传统观
C.经济独立应是女子自由幸福的基础
D.男尊女卑的社会风气已经明显转变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 http: / / www.21cnjy.com )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材料来看A、B、C均符合题意,清朝末年,男尊女卑的社会风气已经明显转变的说法不符合实际。故选D。
【答案】 D
1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人们的生活方式逐渐个性化、时尚化、快捷化,导致其出现的因素不包括( )
A.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B.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C.科学技术的进步
D.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
【解析】 A是导致人们生活方式改变的外部因素,C是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决定性因素,D是重要因素。而B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变化没有直接关系。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2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1)判断图一、三、四分别反映的历史时期。
(2)图三中着列宁装一时成为中国时尚,分析当时影响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
(3)结合图一、图四,说明图二、图五服装发生变化的政治和思想根源。
(4)据上述服装的变迁谈谈你的认识。
【解析】 第(1)问,不同时期的服
( http: / / www.21cnjy.com )饰具有不同的特点,仔细观察图片,不难得出其对应的历史时期。第(2)问,服饰的变化受到国际环境的影响,联系当时的中苏关系作答。第(3)问,服饰的变化受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图二服饰的变化在政治上主要受辛亥革命的影响,结合辛亥革命的功绩作答;图五服饰发生变化则要从改革开放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变化的角度作答。第(4)问,主要从服装变化与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观念的关系等方面来思考。
【答案】 (1)图一、三、四分别反映的历史时期是清朝(或晚清时期)、新中国建立初期和“文革”时期。
(2)新中国成立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国采取孤立、封锁、包围政策,中国采取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同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或中苏结盟);学习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等。
(3)图二:政治上,辛亥革命推翻了清
( http: / / www.21cnjy.com )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封建专制制度;思想上,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潮的影响。图五:政治上,“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不再以阶级斗争为纲,民主政治得到发展;思想上,改革开放以后,个人崇拜被打破,思想获得了解放,审美多元化。
(4)服装的变化是社会政治、经济和人们思想观念变化的反映,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简表:
鸦片战争前
鸦片战争后
长袍马褂
西装、中山装、旗袍等
中餐
西餐
父母之命
自由恋爱、新式婚礼
材料二:(江浙一带)一闻有人招雇女工,
( http: / / www.21cnjy.com )遂觉勃然以兴,全家相应,举国若狂,利之所在,人争趋之。于是相与连袂随裾,或行逐队以去……呼朋引类,无论小家碧玉,半老徐娘,均各有鼓舞踊跃之心,说项钻求,唯恐不能入选。
——1888年4月1日《申报》
——《论妇女作工宜设善章》
材料三:
在新中国,结束了缠足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习俗,妇女可以自由选择婚姻伴侣,可以当教师、护士、卡车司机以及可以从事各种劳动的工人,可以做农民,也可以造机关枪和碉堡。在极度危急的情况下,妇女可以作为战士在前线战斗。许多妇女因为在战斗中的英勇表现而获得表彰。一些妇女成为党的干部。
——[美]迈克·亚当斯等《喧嚣时代:20世纪全球史》
(1)依据材料一,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表现在哪些方面?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表明近代中国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
(3)根据材料三,说明新中国妇女社会地位的变化及历史影响。
【答案】 (1)表现:服饰、饮食、婚礼习俗等方面发生变化。
原因:伴随着西方列强侵略,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传到中国;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辛亥革命等的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
(2)广大妇女走出家门,纷纷放弃耕织生活而入城作女工。
原因:随着西方列强侵略,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体和近代经济的发展;西方思想传入中国,男女平等的观念深入人心。
(3)变化:结束缠足;自主婚姻;从事各
( http: / / www.21cnjy.com )种工作;担任领导职务。影响:冲击陈旧的思想观念,促进社会风气的转变;壮大建设社会主义力量;有利于家庭生活、社会秩序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