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1.8《天气 —— 天气的影响》
(教科版)三年级
上
1.8《天气 —— 天气的影响》
图片里的人们都在关注天气,天气到底会影响我们的生活、工作,还有大自然的哪些事物?我们该如何应对不好的天气影响呢?
新知导入
聚集
天为什么同一群小朋友,心情不一样?天气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变化?除了玩耍,天气还会影响我们生活的哪些方面呢?
探究新知
不一定一样。我们的观测是局部、即时的记录,天气预报是大范围、未来一段时间的预测,会综合更多数据,可能有差异。
天气预报用符号表示天气,如太阳代表晴、云朵加雨滴代表雨、风旗代表风,还会标注气温、风力等数值,直观清晰。
1.周末的天气情况怎么样?适合出游吗?提前记录周末的天气预报。
2.根据天气预报,合理应对天气变化。
3 .说一说,对于同样的天气,不同的人有什么不同的反应?
1.我们家乡常见的恶劣天气是什么?它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哪些影响?
2.不同的人对“好天气”的认识是一样的吗?请举例说明。
1.以北方为例,常见恶劣天气是雾霾,会影响呼吸健康,导致学校停课、高速封闭;南方多暴雨,易引发内涝,淹没农田、阻碍出行,影响农业生产和日常通勤。
2.不一样。农民觉得雨天是好天气,利于庄稼生长;游客则喜欢晴天,方便出游;快递员盼无风天,好顺利派送包裹。
1.查阅资料,了解天气对动植物的影响。
2.请一部分同学扮演太阳、乌云、小雨、寒风、雪花等角色,一部分同学扮演动植物,演一段“天气对动植物的影响”的小话剧。
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属于天气对农业生产积极影响的是( )
A. 暴雨冲毁农田 B. 春雨滋润小麦生长 C. 台风吹倒果树
2.大雾天气对下列哪项活动影响最大?( )
A. 在家看书 B. 户外跑步 C. 高速公路开车
3.面对高温天气,我们应该( )
A. 长时间在户外玩耍 B. 多喝水、避免正午外出 C. 穿厚衣服保暖
B
B
C
(二)判断题
1.下列属于天气对农业生产积极影响的是( )
A. 暴雨冲毁农田 B. 春雨滋润小麦生长 C. 台风吹倒果树
2.大雾天气对下列哪项活动影响最大?( )
A. 在家看书 B. 户外跑步 C. 高速公路开车
3.面对高温天气,我们应该( )
A. 长时间在户外玩耍 B. 多喝水、避免正午外出 C. 穿厚衣服保暖
×
√
×
课堂总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知道天气会影响生活、农业、交通和自然,每种天气都有好有坏!我们还要学会应对不利天气,比如雨天带伞、高温多喝水。课后记得和家人记录天气影响,做会适应天气的小能手哦!
板书设计
1.8 天气 —— 天气的影响
影响类型:
生活影响:穿衣、出行、活动(如雨天带伞)
农业影响:庄稼生长(如春雨滋润)
交通影响:出行安全(如大雾堵车)
自然影响:动植物(如雨天小草生长)
应对方法:
不利天气→主动应对(高温多喝水、雨天穿雨衣)
核心观点:天气影响有两面,人类适应保安全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让备课更有效
www.21cnjy.com
Thanks!/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小学科学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天气 —— 天气的影响》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八课,是本单元的综合拓展课,承接前七课对天气要素观测、天气预报的学习,聚焦 “天气对人类生活、生产及自然环境的多维度影响”,是 “从认识天气到理解天气与万物关联” 的关键环节。教材通过 “生活影响 - 生产影响 - 自然影响” 逻辑,将天气知识与实际场景深度结合,帮助学生建立 “天气与人类、自然紧密相关” 的系统认知,同时培养 “趋利避害适应天气” 的意识,体现 “科学探究需关注人与自然联系” 的理念。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通过生活经验感知天气的简单影响(如下雨不能户外玩、天冷要加衣),但对天气对农业生产(如雨天利于庄稼生长)、交通出行(如大雾影响开车)、自然现象(如雨天出现彩虹)的深层影响认知不足。他们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对 “抽象生产场景(如农民根据天气播种)” 理解困难,且缺乏 “主动分析天气利弊、采取应对措施” 的意识。不过学生对 “生活与自然场景” 兴趣浓厚,可通过 “实例展示 + 情景讨论” 突破认知难点,同时需强化 “辩证看待天气影响” 的思维。
核心素养分析
(一)科学观念 知道天气对人类生活(穿衣、出行、活动)、生产(农业、交通)及自然环境(动植物生长、自然现象)有重要影响。 建立 “天气影响有积极与消极两面,人类可通过措施适应天气” 的科学观念。 (二)科学思维 通过分析 “不同天气对同一场景的影响(如下雨对出游的消极影响、对庄稼的积极影响)”,提升辩证分析思维,理解天气影响的两面性。 基于天气影响案例,尝试归纳 “应对不利天气的方法(如大雾天减速开车、雨天带雨具)”,培养逻辑推理与问题解决能力。 (三)探究实践 经历 “列举天气影响案例 - 分类分析影响类型 - 讨论应对措施 - 设计适应天气方案” 完整过程,掌握分析天气影响的基本方法。 能在小组合作中,分工收集案例、讨论应对策略,初步养成 “结合天气调整行为” 的实践习惯。 (四)态度责任 激发对 “天气与万物关联” 的探究兴趣,培养关注天气变化、主动应对不利天气的意识,避免 “忽视天气影响导致不便或危险”。 体会 “人类应尊重自然规律、适应天气变化” 的重要性,树立 “趋利避害、与自然和谐共处” 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认识天气对人类生活(穿衣、出行、活动)、农业生产、交通出行的具体影响。 学会分析天气影响的积极与消极面,掌握应对不利天气的简单方法(如雨天带雨具、大雾天减少外出)。
教学难点
理解天气对农业生产(如 “春雨贵如油”、台风破坏庄稼)、自然环境(如雨天植物生长、暴雪压断树枝)的深层影响,克服 “仅关注生活层面影响” 的局限。 辩证看待天气影响(如高温利于晾晒但易中暑),避免 “片面判断天气好坏” 的思维误区。
教具准备
天气影响案例图片 / 视频(如雨天农民浇地、大雾天高速公路封闭、雪天小朋友堆雪人)、分类卡片(“生活影响”“农业影响”“交通影响”“自然影响”)。 “天气影响分析表”(含 “天气类型”“积极影响”“消极影响”“应对方法” 栏目)、情景任务卡(如 “农民遇到干旱怎么办”“雨天上学如何安全出行”)。 多媒体课件(含天气影响分类动画、应对不利天气的短视频、农业生产与天气关联的科普片段)。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以及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展示两组对比图片(一组是晴天小朋友户外野餐,开心玩耍;一组是雨天小朋友被困在家,神情失落),提问:“为什么同一群小朋友,心情不一样?天气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变化?除了玩耍,天气还会影响我们生活的哪些方面呢?” 引导学生说出 “天气影响活动”,进而引出 “天气的多方面影响” 主题。 学生活动:观察图片,分享对 “天气影响心情与活动” 的感受,思考 “天气还会影响什么”,对 “天气的更多影响” 产生探究兴趣。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化对比场景,唤醒学生对天气影响的初步认知,引发 “天气影响范围” 的疑问,自然衔接前课 “天气预报”,导入本节课核心内容。
二、讲授新课 (一)聚焦(5 分钟) 教师活动:展示 “天气影响” 综合图片(含农民看天种地、司机看预报出车、小朋友雨天带伞),提问:“图片里的人们都在关注天气,天气到底会影响我们的生活、工作,还有大自然的哪些事物?我们该如何应对不好的天气影响呢?” 引导学生聚焦 “天气的多维度影响” 与 “应对不利天气的方法” 两大探究方向。 学生活动:观察图片,说出看到的影响(如 “农民种地看天气”“雨天带伞”),提出对 “天气如何影响种地”“遇到台风怎么办” 的疑问。 设计意图:通过综合图片呈现天气影响的多样性,明确本节课探究重点,让学生带着 “找影响、想办法” 的问题进入后续学习,提升探究针对性。 (二)探索(20 分钟) 环节 1:列举与分类天气影响案例 教师活动: 播放天气影响分类动画(课件),展示案例:“生活中,雨天要带雨具(生活影响);农业上,晴天利于小麦收割(农业影响);交通上,大雾天飞机延误(交通影响);自然里,雨天小草长得更快(自然影响)。” 组织 “案例分类” 活动:发放案例卡片(如 “雪天堵车”“雨后彩虹”“干旱庄稼枯萎”)与分类卡片,让学生小组合作,将案例卡片贴到对应分类下,巡视时指导区分 “农业” 与 “自然” 影响(如 “庄稼生长” 是农业,“树叶发芽” 是自然)。 学生活动:观看动画,记录不同类型的影响案例;参与分类活动,讨论案例归属(如 “雪天堵车” 归交通影响),纠正错误分类(如将 “农民浇地” 归为生活影响),深化对影响类型的认知。 设计意图:通过动画、分类活动,将天气影响系统化、具象化,帮助学生建立 “生活 - 农业 - 交通 - 自然” 的影响框架,为后续分析打基础。 环节 2:分析天气影响的两面性 教师活动: 以 “高温天气” 为例,引导讨论:“高温天气有什么好处?(如晾晒衣服、游泳)又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如中暑、缺水)” 展示 “天气影响分析表”,示范填写:“天气类型:高温;积极影响:利于晾晒;消极影响:易中暑;应对方法:多喝水、避免正午外出。” 发放分析表,让学生小组选择 “雨天”“大雾天”“雪天” 中的一种,合作填写分析表,巡视时引导全面思考(如雨天的积极影响:滋润庄稼,消极影响:出行不便)。 学生活动:围绕 “高温” 积极发言,理解影响的两面性;小组合作填写分析表,讨论不同天气的利弊(如 “雪天可堆雪人,但路滑易摔倒”),共同制定应对方法(如雪天穿防滑鞋)。 设计意图:通过案例示范、小组合作,让学生掌握 “辩证分析天气影响” 的方法,避免片面认知,同时培养合作与归纳能力。 环节 3:讨论应对不利天气的方法 教师活动: 发放情景任务卡(如 “农民伯伯的庄稼遇到干旱,怎么办?”“明天有暴雨,我们上学要注意什么?”),组织小组讨论:“面对这些不利天气,我们能做些什么?” 提供参考思路(如干旱可灌溉,暴雨穿雨衣、走人行道)。 邀请小组分享应对方法,补充实用建议(如暴雨天不踩积水、不躲树下),强调 “安全第一”。 学生活动:小组围绕任务卡讨论,结合生活经验与知识提出方法(如 “干旱用抽水机浇地”“暴雨天提前出门,走慢点”),分享时认真倾听他人建议,完善自身思路。 设计意图:通过情景任务,让学生将 “分析影响” 转化为 “解决问题”,提升应对不利天气的实践能力,同时强化安全意识,落实探究实践素养。 (三)研讨(7 分钟) 教师活动: 请各小组展示 “天气影响分析表” 与情景任务应对方法,提问:“有的小组说雨天的积极影响是‘滋润庄稼’,消极影响是‘出行不便’,那我们能不能想办法让雨天的好处更多、坏处更少?(如修水渠让雨水更好地浇地,修人行道方便雨天走路)” 引导学生思考 “主动适应天气的方法”。 进一步追问:“为什么农民会‘看天吃饭’?天气对农业这么重要,我们能为保护庄稼、适应天气做些什么?(如节约水资源,应对干旱)” 深化对 “人与自然关联” 的理解。 学生活动:小组代表展示成果,讨论 “优化天气影响” 的方法(如 “修排水沟减少雨天积水”);思考 “保护庄稼的做法”(如 “不浪费粮食,支持节水农业”),理解人类应主动适应天气。 设计意图:通过研讨,让学生从 “被动应对” 转向 “主动适应”,提升解决问题的深度;同时引导关注农业与自然,拓展认知范围,落实科学思维素养。 (四)拓展(5 分钟) 教师活动: 布置 “课后实践任务”:“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观察未来 3 天的天气预报,记录每天天气可能带来的影响,以及我们家会采取的应对措施(如周三小雨,妈妈会提前收衣服),明天来分享你们的‘家庭天气应对计划’。” 开展 “单元知识回顾”:“回顾本单元,我们学了观测气温、降水量、风、云,还学了看天气预报、分析天气影响,这些知识能帮我们更好地适应天气,做生活的小主人!” 学生活动:明确课后任务,交流 “和家人一起记录” 的计划;回顾单元知识,感受 “天气知识的实用价值”,增强学习成就感。 设计意图:将课堂探究延伸至家庭生活,培养 “长期关注天气、主动应对” 的习惯;同时通过单元回顾,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形成完整认知。
三、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下列属于天气对农业生产积极影响的是( ) A. 暴雨冲毁农田 B. 春雨滋润小麦生长 C. 台风吹倒果树 解析:暴雨、台风对农业是消极影响,春雨利于庄稼生长,是积极影响,答案选 B 。 大雾天气对下列哪项活动影响最大?( ) A. 在家看书 B. 户外跑步 C. 高速公路开车 解析:大雾影响视线,对需要良好视野的高速公路开车影响最大,答案选 C 。 面对高温天气,我们应该( ) A. 长时间在户外玩耍 B. 多喝水、避免正午外出 C. 穿厚衣服保暖 解析:高温需防暑,A 易中暑,C 不符合高温需求,B 是正确应对方法,答案选 B 。 二、判断题 天气只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对农业、交通没有影响。( × ) 解析:天气对农业(如播种、收割)、交通(如大雾延误航班)影响很大,并非只影响生活 。 每种天气都有积极和消极影响,比如雪天可堆雪人,但路滑易摔倒。( √ ) 解析:天气影响具有两面性,该案例准确体现这一特点 。 遇到不利天气(如暴雨、暴雪),我们只能待在家,没有其他应对方法。( × ) 解析:可采取主动措施(如暴雨天穿雨衣、暴雪天扫雪除冰),并非只能待在家 。
四、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知道天气会影响生活、农业、交通和自然,每种天气都有好有坏!我们还要学会应对不利天气,比如雨天带伞、高温多喝水。课后记得和家人记录天气影响,做会适应天气的小能手哦!
板书设计
天气 —— 天气的影响 影响类型: 生活影响:穿衣、出行、活动(如雨天带伞) 农业影响:庄稼生长(如春雨滋润) 交通影响:出行安全(如大雾堵车) 自然影响:动植物(如雨天小草生长) 应对方法: 不利天气→主动应对(高温多喝水、雨天穿雨衣) 核心观点:天气影响有两面,人类适应保安全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以 “案例分类 + 情景任务” 为核心,通过丰富的生活、农业、交通案例,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影响认知,多数学生能准确区分不同类型的天气影响。 强调 “影响的两面性”,通过 “高温”“雨天” 等案例,引导学生辩证思考,避免片面认知,同时结合情景任务,提升应对不利天气的实践能力。 不足之处 对 “天气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如天气影响动物迁徙、植物开花)讲解较浅,部分学生仍只关注 “人类相关影响”,对自然层面认知不足。 小组讨论时,部分学生分享的应对方法较单一(如应对雨天只说 “带伞”),缺乏创新思路(如 “穿防水鞋、修排水沟”),思维拓展不够。 教学建议 下次教学可增加 “天气与动植物” 的趣味视频(如候鸟随天气迁徙、向日葵随太阳转动),用直观内容深化自然影响认知;同时在分析表中增设 “自然影响” 重点栏目,引导学生关注。 增加 “应对方法 brainstorm(头脑风暴)” 环节:针对同一不利天气(如暴雨),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提出方法,教师补充创新思路(如 “用防水书包、小区挖排水沟”),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