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小学科学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 “天气” 单元的总结与拓展环节。单元小结通过梳理天气观测(气温、降水量等要素)、天气预报(符号、用语 )、天气影响(对生活生产等 ),构建知识体系;科学阅读《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天气对农作物的影响》,从天气预报制作流程拓展到天气对农业的作用,深化对天气科学认知,培养科学阅读与知识迁移能力,实现从 “认识天气” 到 “理解天气与人类社会关联” 的视野延伸。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通过单元前 8 课,掌握天气观测基本方法、天气符号认读等知识,但对知识系统整合、天气科学原理(如天气预报制作 )的深度理解不足。他们对科学阅读有一定基础,能提取简单信息,但分析 “天气与农业关联” 等复杂逻辑、联系生活解读科学知识的能力待提升。需借助案例分析、实践关联,帮助学生总结单元知识,拓展科学认知,强化应用意识。
核心素养分析
(一)科学观念 通过单元小结,清晰认识天气观测要素(气温、降水量等 )、天气预报制作与应用、天气对生活生产影响;结合科学阅读,理解天气预报制作流程(收集数据 — 计算 — 预报 — 会商 )、天气与农业生产的相互作用,完善 “天气科学” 认知体系。 (二)科学思维 在单元知识梳理中,学习 “归纳、关联” 思维,整合天气观测 — 预报 — 影响的逻辑;科学阅读时,提取 “天气预报制作步骤、天气对农作物影响方式” 等关键信息,锻炼分析、推理能力(如从 “收集卫星数据” 推理科技对天气预报的作用 )。 (三)探究实践 参与单元知识回顾(如 “天气知识大闯关” )、科学阅读互动(流程图绘制、案例分析 ),掌握 “提取信息、逻辑梳理” 的阅读方法,提升知识整合与实践应用能力。 (四)态度责任 通过总结天气知识重要性,强化 “关注天气、科学应对天气变化” 的意识;科学阅读了解天气对农业影响后,增强对自然与人类社会关联的认知,树立合理利用天气、保护农业生产的态度,提升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系统梳理单元知识,明确天气观测、天气预报、天气影响的关联,构建 “天气科学” 知识框架。 指导科学阅读,提取天气预报制作流程、天气对农作物影响的关键信息,理解天气与人类社会的深度关联。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将零散的天气知识结构化,形成 “天气观测 — 预报 — 应用 — 影响” 的完整逻辑链。 引导学生从科学阅读中理解 “天气预报制作的科技支撑”“天气对农业影响的复杂性”,并迁移应用到生活实践(如依据天气预报安排农业活动 )。
教具准备
单元知识梳理卡片(天气观测、预报、影响的图文卡片 )。 科学阅读材料 PPT(含制作流程、农业影响案例及互动问题 )。 天气预报制作流程图模板(空白,供学生填写 )。 课堂练习答题卡、天气符号卡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以及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趣味回顾:播放单元前 8 课 “天气观测与研究” 的简短视频(如测量气温、识别天气符号 ),提问:“同学们,这些活动里,我们探究了天气的哪些秘密?” 引出主题:“这节课我们要给‘天气’单元做‘知识大总结’,还要读有趣的科学文章,发现天气预报制作和天气影响农业的秘密!” 学生活动 观看视频,回忆知识:“测量了气温、降水量!认识了天气符号,知道天气影响我们的活动!” 期待新内容,交流讨论:“要总结知识,还有科学阅读,想知道天气预报咋做的!” 设计意图 以视频唤醒单元学习记忆,聚焦 “天气” 核心内容,激发学习兴趣,自然导入单元小结与阅读环节。
二、讲授新课 (一)聚焦:单元知识大梳理(8 分钟) 教师活动 知识卡片展示:依次出示天气观测(气温、降水量等 )、天气预报(符号、用语 )、天气影响(生活、生产 )的卡片(图文结合 ),引导学生回忆:“这些知识在单元里帮我们解决了哪些问题?” 关联逻辑总结:追问 “天气观测、预报、影响之间有啥联系?”,串联 “观测数据支撑预报,预报指导应对天气影响” 的逻辑,形成单元知识框架:“天气观测→数据收集→天气预报→指导生活生产→应对天气影响” 。 学生活动 回忆并抢答:“观测气温、降水能知道天气状况,天气符号能看懂预报,天气影响我们要不要带伞、农业生产!” 思考回答:“观测数据准,预报才准,就能更好应对天气对生活、农业的影响!” 设计意图 用卡片直观梳理知识,通过追问关联逻辑,帮助学生构建结构化知识体系,突破 “知识零散” 难点。 (二)探索:科学阅读与分析(15 分钟) 教师活动 分组阅读:将学生分成 2 组,分别发放《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天气对农作物的影响》阅读材料(PPT 同步展示 ),要求 “圈出关键步骤或影响因素,绘制简单流程图 / 关系图” 。 互动分析: 天气预报制作:提供空白流程图模板,引导学生填写 “收集数据 — 科学计算 — 气象员预报 — 天气会商 — 发布预报”,提问 “哪些科技手段帮助收集数据?(卫星、雷达等 )” 天气对农作物影响:展示 “适量降水 / 连阴雨 — 农作物生长 / 受灾” 对比图,引导分析 “天气如何从水分、温度、灾害三方面影响农业” 。 引导提炼:巡视小组,引导提炼关键信息(如 “科技助力天气预报精准度”“天气影响农业需科学应对” )。 学生活动 分组阅读讨论:“天气预报要收集卫星数据,好厉害!”“连阴雨会让庄稼受淹,要注意!” 绘制流程图:认真填写天气预报制作流程,标注 “卫星、雷达” 等科技手段;分析天气对农业影响,画出 “天气因素 — 农作物生长 — 应对措施” 关系图 。 提炼分享:“天气预报靠科技和人工配合!天气对农业影响大,要科学应对!” 设计意图 通过 “分组阅读 + 流程图绘制”,让学生沉浸式理解科学阅读内容,用逻辑梳理突破 “复杂流程、影响逻辑” 的难点,提升探究实践与信息处理能力。 (三)研讨:知识应用与生活关联(5 分钟) 教师活动 问题引导:“生活中,天气预报咋帮我们安排活动?农业生产中,咋应对天气影响?” 案例升华:展示 “依据天气预报调整灌溉、搭建大棚应对低温” 的农业案例,引导 “科学知识能指导生活生产,我们要关注天气、合理利用知识” 。 学生活动 思考回答:“天气预报说下雨,就带伞、取消 outdoor 活动!农业上,下雨多就排水,干旱就灌溉!” 共情响应:“科学知识有用,要好好学,帮农民伯伯!” 设计意图 通过研讨,强化 “天气知识应用” 的意识,从科学知识延伸到生活生产实践,落实核心素养中 “态度责任” 的升华,理解科学知识的社会价值。 (四)拓展:“天气小顾问” 实践(2 分钟) 教师活动 布置课后任务:“当‘天气小顾问’,周末关注天气预报,给家人或邻居提‘生活 / 农业活动建议’(如提醒农民伯伯根据降水预报安排灌溉 ),周一回校分享!” 学生活动 兴奋接受任务:“我要当顾问,帮奶奶看天气预报,告诉她啥时浇菜!” 期待分享:“明天收集天气信息,准备建议!” 设计意图 通过 “生活顾问” 任务,巩固知识、强化应用意识,实现课堂学习向生活延伸,提升知识服务社会的能力。
三、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6 分) 下列属于天气观测要素的是( ) A. 衣服厚度 B. 气温、降水量 C. 心情好坏 天气预报制作的第一步是( ) A. 科学计算 B. 收集数据 C. 天气会商 天气对农业的影响不包括( ) A. 适量降水促进生长 B. 高温使农作物受伤 C. 改变衣服穿着 二、判断题(每题 2 分,共 6 分) 天气观测数据越准确,天气预报越可靠。( ) 只有农业生产受天气影响,生活不受影响。( ) 天气预报制作完全依靠计算机,不需要人工参与。( ) 参考答案 选择题:1. B 2. B 3. C 判断题:1. √ 2. × 3. × 设计意图 通过贴合单元知识与阅读内容的练习,检测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强化 “天气观测 — 预报 — 影响” 的核心认知,巩固教学重点。
四、课堂小结 “天气知识真不少,观测要素要记牢;预报制作靠科技,收集计算加会商;天气影响生活产,科学应对很重要;关注天气善应用,知识服务生活好!”
板书设计
天气 —— 单元小结和科学阅读 一、天气知识框架(贴知识卡片) → 天气观测:气温、降水量、风力等(数据收集 ) → 天气预报:符号、用语,制作流程(收集 — 计算 — 预报 — 会商 — 发布 ) → 天气影响:生活、生产(农业等 ),科学应对 二、科学阅读发现(贴流程图 / 关系图 ) 天气预报制作: 收集数据(卫星、雷达 )→ 科学计算 → 气象员预报 → 天气会商 → 发布 (贴学生绘制的流程图 ) 天气对农业影响: 水分(适量降水促生长,连阴雨受灾 )、温度(适宜促光合,极端伤作物 )、灾害(冰雹等毁作物 ) (贴 “天气 — 农业 — 应对” 关系图 ) 三、我们的行动 → 关注天气:看预报,做记录 → 科学应对:给生活 / 农业提建议(课后当 “天气小顾问” )
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 知识整合与逻辑梳理有效:通过卡片梳理、逻辑追问,帮助学生构建 “观测 — 预报 — 影响 — 应对” 的知识框架,80% 的学生能清晰表述关联,突破知识零散难点。 科学阅读与实践融合深入:阅读环节通过流程图绘制、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天气预报制作与天气对农业影响的逻辑,75% 的学生能提出合理生活 / 农业建议,落实知识应用。 分层练习与口诀小结巩固:课堂练习检测核心知识,口诀小结强化记忆,符合三年级认知,实现知识高效巩固。 (二)不足之处 阅读深度挖掘不足:部分学生仅关注流程图步骤,对 “科技手段如何提升预报精准度”“天气影响农业的长期效应” 理解浅显,未充分引导联系科技发展、生态保护深入解读。 农业案例体验有限:天气对农业影响的分析,因学生缺乏农业生活经验,对 “灌溉、搭建大棚” 等应对措施理解不深,共情与应用意识培养不够。 知识迁移拓展不足:课后任务虽引导生活应用,但未设计 “校园天气观测站实践” 等延伸,知识向长期科学探究习惯的迁移不够直接。 (三)教学建议 深化阅读引导,联系科技生态:下次教学增加 “科技助力天气研究” 资料(如新型气象卫星 ),引导分析 “科技如何改变天气预报”;结合 “气候变化对农业的长期影响”,渗透生态保护意识,提升科学思维深度。 优化案例体验,增加实践关联:引入 “校园植物天气影响观察” 活动,让学生记录植物在不同天气下的生长情况,分析应对措施,增强农业案例体验,强化应用理解。 拓展实践任务,培养探究习惯:设计 “校园天气小管家” 实践单,引导学生长期观测、记录校园天气,结合天气预报提管理建议(如调整课间活动 ),促进知识向探究习惯迁移,提升科学素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17张PPT)
1.9《天气 —— 单元小结和科学阅读》
(教科版)三年级
上
1.9《天气 —— 单元小结和科学阅读》
同学们,这些活动里,我们探究了天气的哪些秘密?
新知导入
聚集
依次出示天气观测(气温、降水量等 )、天气预报(符号、用语 )、天气影响(生活、生产 )的卡片(图文结合 ),“这些知识在单元里帮我们解决了哪些问题?”
探究新知
气温、降水量观测知识,帮我们解决了如何准确描述天气、发现一天气温变化规律、区分雨雪大小的问题;
天气预报符号和用语,帮我们看懂预报、提前规划出行;
天气影响知识,帮我们理解天气对穿衣、生产(如农事)的作用,做好应对。
天气现象包括发生在大气中的阴、晴、雨、雪、风等,尽管天气变化多端,但人们可以使用各种仪器测量,得到反映这些天气的气象数据。天气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所以可以被预报。我们可以通过天气预报了解未来一段时间的天气情况,积极应对天气变化的影响。
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我们可以通过广播、电视等媒体了解未来天气。你知道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吗?
在天气预报正式发布之前,要经历收集数据、科学计算、气象员作出预报、天气会商等几个阶段。收集数据借助卫星、气象雷达、地面观测站、探空气球等观测仪器收集最新的天气观测数据。
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科学计算气象中心的超级计算机对收集到的观测数据进行复杂的科学计算。
气象预报员作出预报气象预报员综合观测数据和计算机分析气象雷达结果,并考虑当地的天气和气候特点,作出未来几天的天气预报。
天气会商计算出的数据并不一定完美,需要进行探空气球 一定的人工修正。一般天气预报在发布之前会经过气象预报员的讨论,这称作天气会商。
发布天气预报天气预报制作完成之后,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站、公共显示屏等向社会发布和传播。
天气对农作物的影响
谚语“靠天吃饭”生动地说明了天气对农业生产至关重要。
自古以来,农民都期盼风调雨顺,盼望有好收成。天气对农业有哪些影响?
适量的雨水有利于农作物生长,连日大雨或特大暴雨会使庄农作物受旱农作物受淹高温使农作物受伤 低温冻伤农作物冰雹毁坏农作物 大风使农作物倒伏稼受淹,久不降雨则会造成干旱。
适宜的气温有利于农作物的光合作用;过高的气温会使秧苗受伤,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低温霜冻又会冻伤农作物。
冰雹、龙卷风等天气会使农作物减产甚至绝产。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我们有了更多应对灾害天气的办法,如利用各种灌溉技术解决干旱问题、搭建大棚解决农作物冻伤问题等。
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属于天气观测要素的是( )
A. 衣服厚度 B. 气温、降水量 C. 心情好坏
2.天气预报制作的第一步是( )
A. 科学计算 B. 收集数据 C. 天气会商
3.天气对农业的影响不包括( )
A. 适量降水促进生长 B. 高温使农作物受伤 C. 改变衣服穿着
B
B
C
(二)判断题
1.天气观测数据越准确,天气预报越可靠。( )
2.只有农业生产受天气影响,生活不受影响。( )
3.天气预报制作完全依靠计算机,不需要人工参与。( )
×
√
×
课堂总结
天气知识真不少,观测要素要记牢;预报制作靠科技,收集计算加会商;天气影响生活产,科学应对很重要;关注天气善应用,知识服务生活好!”这节课我们总结了天气知识,读了科学文章,知道天气观测、预报和影响的关联,要学以致用哟!”
板书设计
1.9 天气 —— 单元小结和科学阅读
一、天气知识框架(贴知识卡片)
→ 天气观测:气温、降水量、风力等(数据收集 )
→ 天气预报:符号、用语,制作流程(收集 — 计算 — 预报 — 会商 — 发布 )
→ 天气影响:生活、生产(农业等 ),科学应对
二、科学阅读发现(贴流程图 / 关系图 )
天气预报制作:
收集数据(卫星、雷达 )→ 科学计算 → 气象员预报 → 天气会商 → 发布
(贴学生绘制的流程图 )
天气对农业影响:
水分(适量降水促生长,连阴雨受灾 )、温度(适宜促光合,极端伤作物 )、灾害(冰雹等毁作物 )
(贴 “天气 — 农业 — 应对” 关系图 )
三、我们的行动
→ 关注天气:看预报,做记录
→ 科学应对:给生活 / 农业提建议(课后当 “天气小顾问” )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让备课更有效
www.21cnjy.com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