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同步练习 (含答案解析) (1)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同步练习 (含答案解析) (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09 07:04: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5课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1880年刘铭传奏请修建铁路,刘锡鸿
( http: / / www.21cnjy.com )等众多官员纷纷反对,言每造铁路“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涝之灾易招”;火车飞行,“路稍有不平,则或激轮而全车皆碎”;仿西洋造火车,借英法等国金钱,无由归还,“诸强邻遂相凌逼,几至亡国”。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中国的近代化不是一帆风顺的
B.当时中国人不能接受西方先进技术
C.当时火车安全性能不高
D.修建铁路便利列强侵略中国
【解析】 从刘铭传奏请修建铁路来看,当时先
( http: / / www.21cnjy.com )进的中国人已接受了西方先进技术,B错;C、D只是反映了问题的表象。从众多官员的反对、列强的侵略等史实说明了中国的近代化不是一帆风顺的。
【答案】 A
2.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江苏沿江居民到上海,最有可能乘坐的交通工具是(  )
A.福州船政局的军舰
B.轮船招商局的轮船
C.洋人发明的火车
D.中国人自行制造的飞机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 http: / / www.21cnjy.com )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既然是沿江居民当然最有可能乘坐水上交通工具,水上交通工具只有A、B两项合适,当然军舰并不是居民随随便便就有可能乘坐的,因为它是用作军事的。所以,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最有可能乘坐的交通工具是轮船招商局的轮船。
【答案】 
B
3.新中国的火车经过了蒸汽机车、内燃机车、高速列车的发展历程,其根本原因是(  )
A.新中国的成立
B.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C.改革开放取得重大成就
D.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解析】 题干叙述了新中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火车的发展演变,抓住“新中国”“根本原因”等关键信息,运用经济、政治和文化的辩证关系来分析。A、B、C都是新中国成立后的某个阶段,不是根本原因。
【答案】 D
4.1872年,上海公共租界当局张贴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沪上第一张交通告示,内容包括“凡马车及轿子必需于路上左侧行走”“凡小车必由左边往来,唯不许走路旁相近之路中心行走”“凡马车于十字路口必得走慢”等等。这说明(  )
A.交通规则呈现中西合璧的特征
B.汽车在中国已经出现
C.近代交通文明开始在上海逐步确立
D.当时租界的交通规则由上海地方当局制定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不同的车辆有着不同的行驶规定,这本身就是属于近代交通文明,所以材料的主旨是在说明近代交通文明已经开始在上海逐步确立,所以本题答案就是C。
【答案】 C
5.有轨电车初入上海之时,上海人都
( http: / / www.21cnjy.com )说电车乘不得,偶一不慎,就要触电,电车公司即在车旁标着“大众可座、稳快价廉”字样,以资号召,且妇女可出三等车资而坐头等座位。此后,上海市民逐渐接受了方便而价廉的电车。这段材料说明(  )
A.有轨电车最早进入上海
B.妇女社会地位十分低下
C.广告推动出行方式变化
D.传统交通工具遭到抛弃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依据材料中“电车公司即在车旁标着‘大众可座、稳快价廉’字样……此后,上海市民逐渐接受了方便而价廉的电车”说明广告业的发展推动了民众的出行方式,故本题选择C项。A、B和D均不符合题意。
【答案】 C
6.
如图是著名漫画家钱病鹤先生于1909年创作的题为“各国联合龙灯大会”的漫画,对其表达的寓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反映了当时的人们关心铁路主权问题
B.揭露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铁路主权的控制
C.具有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清朝政府的鲜明政治倾向
D.列强争夺中国筑路权促进中国铁路业发展
【解析】 材料中的漫画体现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是20世纪初,西方列强侵略中国,尤其是侵夺在中国的铁路修筑权,揭露了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铁路主权的控制,具有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清朝政府的鲜明政治倾向。但是,西方列强争夺中国筑路权,是从本国利益出发的,并不是为了促进中国铁路业的发展。故选D。
【答案】 D
7.19世纪初期,当蒸汽
( http: / / www.21cnjy.com )机车轰鸣奔驰的时候……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民主人士拍手称快:“我看到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先进科技(  )
A.极大地冲击了社会关系
B.扩大了社会交往的范围
C.改变了落后的社会制度
D.造成了社会秩序的混乱
【解析】 本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理解。火
( http: / / www.21cnjy.com )车的出现让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民主人士拍手称快:“我看到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衣冠楚楚的绅士、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别人让路。可见,火车的出现冲击了原有封建的等级制度,使封建贵族特权出现动摇,社会关系发生了变化。但中国的社会制度并未改变,故排除C,选A。
【答案】 A
8.哈大高铁、京哈高铁,犹如一条加速跑道,迅捷地串起东北四大城市,连通关内关外,标志着“东北同城”的崭新生活即将开启。这表明(  )
A.新型交通工具的革新使城市化进程加快
B.中国的经济版图彻底地突破了地域界限
C.人们的竞争意识和市场意识正逐步形成
D.改革开放以来区域性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解析】 材料反映了高铁的运营,串起东
( http: / / www.21cnjy.com )北四大城市,促进了“东北同城”的开启。表明地区间联系在不断加强。故选D。材料显示了东北四城的联系加强,故A项的“城市化”,B项中“中国经济版图彻底突破”不符合材料内容;C项与材料无关。
【答案】 D
9.假如某人在1912年从杭州到广州游玩,下列各项中不可能经历的是
(  )
A.买一套西装穿上
B.到西餐馆就餐
C.乘民用飞机到广州
D.骑自行车看风景
【解析】 1920年,中国首次民航飞行(京—沪航线),所以在1912年是不会乘民用飞机到广州的,故C错误,入选。正确答案为C。
【答案】 C
10.1882年,顺天乡试发榜,《
( http: / / www.21cnjy.com )申报》记者以快马将两江地区(江苏、江西、安徽)中试名单送到天津,用电报传到上海,次日见报,江南士子仅隔24小时就获知考试的结果。据此推断正确的是(  )
A.中国已经使用无线电报
B.电报主要用于普通百姓事宜
C.电报使异地传输更为便捷
D.中国通讯事业发展迅速
【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通讯事业发展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相关史实。根据材料提示的时间和现象,可以断定是有线电报实现了信息的快速传递。无线电报业务到1906年才出现,故排除A。科举发榜属于国家大事,故排除B。材料未能体现通讯事业发展迅速,故排除D。
【答案】 C
11.社会生活的变化反映着时代的变迁,轮船、火车、电报、电话等交通、通讯工具传入中国,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
A.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B.促进了人口流动、信息交流
C.便利了列强进一步侵略中国
D.减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
【解析】 近代交通、通讯事业的发展是西方工业文明传入中国的表现,对中国有双重作用。其中D表述错误,应是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
【答案】 D
12.清末有人说:“吾之乘电车也,非
( http: / / www.21cnjy.com )节费也,实以腕车(人力车)之以人代马,心有不忍,不欲同人道于牛马耳。且光阴宝贵,取其捷也。”依据材料分析,影响近代交通发展的因素有(  )
①近代工业的发展 ②人权与平等思想的影响 ③节省时间的考虑 ④晚清政府提倡移风易俗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解析】 本题可使用排除法作答。④说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错误,晚清政府并没有提倡太多的学习西方的“移风易俗”措施,且材料无法体现。材料重点说明此君乘坐电车的目的是“人权平等”和“节省时间”,①是问题的根本原因。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2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修筑铁路,“凿我山川,害我田庐,碍我风水,占我商民生计”。
——李鸿章
材料二:“凡穷则变,变则通。将
( http: / / www.21cnjy.com )来通商各口,洋商私设电线,在所不免。但由此口至彼口,官不允许,总做不到。……然与其任洋人在内地开设铁路电线,又不若中国自行仿办,权自我操,彼亦无可置喙耳。”
——李鸿章
材料三:列强在中国争得的铁路投资权(截至1898年11月)。
国名
在中国投资的铁路
共计
英国
2
800英里
6
420英里
俄国
1
530英里
德国
720英里
比利时
650英里
法国
420英里
美国
300英里
材料四:近代中国的铁路大部分是靠外国资
( http: / / www.21cnjy.com )金建设起来的,经营权也大部分落入外国公司或外国政府手中。1894年自主铁路为21%,以后便在6.9%~15.7%之间波动。1937年,中国铁路总长21
761千米,其中南京国民政府控制的占52.5%,其余为日、英、法等列强资本所控制。
材料五:1949年以后,中国的铁路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青藏铁路全线开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一项重大成就。
(1)从材料一到材料二,李鸿章对于修筑铁路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据材料二回答这种变化的理由是什么,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
(2)简要分析列强在中国修筑铁路的真实目的。
(3)据材料三、四概括晚清及抗日战争前中国铁路的主要特征。
(4)综合上述材料,就近代以来中国铁路的发展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 (1)①变化:从反对修筑铁路到主
( http: / / www.21cnjy.com )张在中国修筑铁路。②理由:与其让洋人修筑铁路,还不如自己控制铁路修筑权。③实质:洋务派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
(2)这是列强资本输出的重要形式,通过修筑铁路攫取中国的财富、运输军队延伸侵略势力,以便全方位控制中国。
(3)晚清时期,列强控制了中国的铁路修筑权;民国时期,中国自主修筑铁路的比例有所增加,但铁路主权仍受到严重损害。
(4)近代以来铁路的发展从无
( http: / / www.21cnjy.com )到有,取得重大成就,从不重视到重视;由列强控制铁路修筑主权到逐渐由中国自主控制;近代列强的侵略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近代铁路的发展。当然主观上也方便了对中国的侵略;民族独立,使铁路建设迅速发展,真正服务于国计民生。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最早的电话出现在什么时候。概述近现代电话事业发展状况。
(2)材料二说明什么问题?电话和电报与古代通讯方式相比,具有哪些特点?
(3)结合材料,通讯工具的变迁对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答案】 (1)出现:19世纪80年代,外国开始在上海设立电话公司。
发展状况:电话在中国出现后,发展非常缓
( http: / / www.21cnjy.com )慢。改革开放后,电话事业发展迅速,到2003年末,中国拥有的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数量居世界第一位。电话成为人们生活的日用品和生活帮手。
(2)说明:现代人们的通讯方式多种多样,电话成为百姓的日常用品。
特点:信息传递更加快捷、简便;速度更快,效率更高;距离更远,范围更广,影响更广。
(3)新式通讯工具的出现促进了经济发展
( http: / / www.21cnjy.com ),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手段和联络方式,还一定程度地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通讯工具的变迁使中国同世界的联系大大增强,使异地传输更为便捷,促进了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也使人们的生活多姿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