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知道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报刊,理解
( http: / / www.21cnjy.com )它们在各个时期所起的宣传作用;了解影视事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了解互联网的诞生与发展、优势;知道四大媒介。
(2)认识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出示投影的“知识结构”,学生自学基础上,运用归纳、对比、概括、探究等方法来感悟历史,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传媒技术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及对文化和生活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
(2)大众传媒的百年变迁,其实就是近现代中国人民社会生活发展史。
重点:报刊对近代历史发展的作用、互联网的诞生与发展
难点:如何认识大众媒介的变迁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
教学时在帮助学生理清课本基本线索的同时,组
( http: / / www.21cnjy.com )织学生进行一个小型的讨论,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注意把历史知识的传授和思想教育结合在一起。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法国著名哲学家伏尔泰曾经说过:“报纸的故乡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中国。”相传唐代时我国就出现了初步具有新闻传播功能但只是在官员间传阅的报纸。进入近代社会以来,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密切,这就需要有一种大众化、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的媒介作为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沟通的渠道,由此人类社会的传媒手段报刊、影视、广播、互联网应运而生,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一、走向繁荣的报刊业:
1、近代报刊业的起步:
(1)外国在华办的报刊:(19世纪中期前后)
①《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1833年):中国境内创办的第一份中文报刊
是西方传教士于1833年7月在广州创办的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期刊,其主旨以传播西学为主。
②《中国丛报》(1832年):中国境内出版的最早外文刊物
《中国丛报》是中国境内出版的最早外文刊物。它是由美国来华的第一个传教士主编的月刊。主要发行地点是广州。
③《万国公报》(1868年):当时中国境内发行量最大的报刊
19世纪后期,该刊对中国知
( http: / / www.21cnjy.com )识界的影响,是任何一种中文期刊不可比拟的。它主张“中国必须变法,但变法须不存畛域之见,由洋人为导师,走西方的道路”。成为当时中国境内发行量最大的报刊。
④《申报》(1872年):中国近代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
(2)国人自办报纸:(19世纪70年代起)
1)代表
①《昭文新报》(1873年):中国人创办的最早的中文报纸
1873年8月8日,艾小梅在汉口创办了《昭文新报》,这是中国人创办的最早的中文报纸,但销路不畅,不到一年停刊。
②《循环日报》(1874年):我国历史上第一家宣扬资产阶级政治改良主义思想的报纸,也是中国人自办成功的最早的中文日报
1874年1月5日创刊于香港,是我国历
( http: / / www.21cnjy.com )史上第一家宣扬资产阶级政治改良主义思想的报纸,也是中国人自办成功的最早的中文日报,宗旨是“变法自强”,为振兴中华、抵御外敌而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是以政论为灵魂的报纸。它的创办人和第一主编是我国近代著名报刊政论家王韬。
( http: / / www.21cnjy.com )
2、中共领导下报刊的繁荣:
(1)20世纪前期:中共先后创办《
( http: / / www.21cnjy.com )共产党》、《红色中华》、《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同国民党控制的《中央日报》等报刊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作用:宣传了我党的主张,鼓舞了人民的斗志,为夺取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建国后:
①《人民日报》、《红旗》等党报党刊: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的主要舆论工具;
②《光明日报》、《文汇报》等综合性报刊:介绍学术文化、社会生活
(3)改革开放后:
报刊业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除了党报党刊继续发挥主导宣传作用外,各种专业性、娱乐性报刊如雨后春笋般创办起来。
报纸的总数从1978年的186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发展到2000年的2007家,日报的读者超过10%。刊物的种类也急剧增加,由1978年的930种增加到2000年的8725种。
3、报刊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⑴基本职能:报道新闻、通达民情、传播知识、开启民智、立言议政、舆论监督。
⑵主要作用:对社会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但报刊普及面不广,直观感染力不强等。
插入广播,见P74的历史纵横。
二、影视事业的发展:
1、中国电影的产生和发展:
(1)基本线索:
①1905年《定军山》首映成功,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
②20世纪20年代以后,中国电影迅速发展,并走向成熟;
③20世纪30~40年代,诞生一批蜚声中外的进步电影;
④新中国成立后,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题材成为电影主题;
⑤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电影走向辉煌,涌现出一批著名导演和演员,许多影片荣获国际国内大奖。
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电影再次走向辉煌。八十年代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舞台姐妹》、《天云山传奇》、《阿Q正传》、《红高粱》等影片,九十年代有《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霸王别姬》、《一个都不能少》等影片在国际上多次获奖。谢飞、张艺谋、陈凯歌等成为国际著名的大导演。巩俐、葛优、章子怡等成为国际影星。至于香港电影的成就更是有目共睹。
(2)主要代表:
①中国第一部国产无声京剧影片:《定军山》(1905年),标志中国电影的诞生
②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1931年)
③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渔光曲》(1935年获奖)
④率先吹响抗战号角的影片:《风云儿女》(1935年)
2、电视事业的迅速发展
(1)电视的出现:
1)标志: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中国电视业的诞生
2)特点:①普及率低:局限于北京、上海等少数大城市;只有少数人拥有电视;
②节目单调。
(2)电视的普及:
1)原因:(参见教材P74“学思之窗”)
①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②科技的进步(尤其是卫星传送技术的应用);
③国家政策的支持。
2)特征:电视作为信息媒介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①电视节目的丰富多彩;②新闻类节目具有深刻的社会影响;③一些重大事件和体育比赛可现场直播;
④优秀的电视连续剧具有极大吸引力。
3)影响:
①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②开阔了人们的视野;③增加了信息量,对社会产生很大影响。
三、互联网的兴起:
1、兴起和发展:
(1)互联网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90年代风靡全球。
(2)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到2006年6月,中国网民人数已达到1.23亿。
教材P75的资料回放:为什么称互联网是“魔幻的第七大洲”?即其优势,使它较之其他媒介更具发展潜力
2、网络的优势:
①具有迅速传播信息的功能,被称为“第四媒介”;②集声、像、文字于一体,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③高度互动;④使人们生活更加快捷与方便。
3、互联网的影响(探究)
(1)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活、学习、娱乐方式,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如网上购物、网络学习、电子信箱、个人博客、论坛、电子报刊、网络游戏等)。传统媒介纷纷通过网络来获得读者和观众(如发Email,网上报刊、影视等)(2)但一些未成年人沉迷于网络,影响身心健康。
了解中国近代以来大众传媒的变迁情况,你会通过奈希尔方式获取相关资料?
到图书馆查询、互联网查询、书面问卷调查、民间访谈、访问专家等。
★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参考:“历史精品教案”。注意:
(1)应由学生课前准备,如图片资料运用、线索整理、重难点突破等学生理应都能够很好完成的;
(2)互动性不够,特别是有的同学不敢、不愿也不能回答老师的质疑,这样不利于课堂气氛的活跃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3)本课的现实联系还不够多,应是学生感受到“历史就在身边”,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