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复习阶段检测卷(六)遗传的分子基础(原卷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普通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复习阶段检测卷(六)遗传的分子基础(原卷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1.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9-01 10:38:13

文档简介

阶段检测卷(六) 遗传的分子基础
1.C 科学家首先提出关于 DNA 复制方式的假说,然后通过实验进行验证和推理,即运用了假说演绎法,A错误;在探究 DNA 复制过程中,常使用含同位素(如 15N )标记的物质,追踪 DNA 在复制过程中的变化,属于同位素示踪法,B错误;在设计实施探究 DNA 的复制过程的实验时,科学家没有采用分离提纯的科学方法,C正确;通过密度梯度超速离心,可以根据 DNA 分子的密度不同,将不同复制方式产生的不同密度的 DNA 分子分离开来,从而判断 DNA 的复制方式,D错误。
2.C 烟草的遗传物质为DNA,彻底水解会得到: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4种含氮碱基A、T、C、G;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彻底水解会得到: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4种含氮碱基A、U、C、G,故若将烟草和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两者彻底水解产物中相同的物质有4种(A、G、C、磷酸)。
3.C mRNA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而来的,若mRNA有40个碱基,则转录该mRNA的DNA含有碱基数为40×2=80(个)。根据卡伽夫法则,DNA双链中不配对碱基之和占碱基总数的一半,所以C和T共有40个。
4.D 在转化过程中,S型菌DNA进入R型菌中,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①正确;从S型肺炎链球菌中分离出DNA、蛋白质和多糖等各种成分,分别加入培养R型菌的培养基中,结果发现加入DNA的培养基中出现了S型菌,而加入蛋白质和多糖的培养基中没有出现S型菌,本实验加入蛋白质或多糖的实验组起了对照作用,证明了DNA是转化因子,是遗传物质,②③④正确。
5.C DNA分子中不含尿嘧啶,DNA分子中腺嘌呤与胸腺嘧啶配对、鸟嘌呤与胞嘧啶配对。
6.D 不同个体DNA分子的空间结构相同,都为反向平行的双螺旋结构,A错误;不同个体DNA分子中,A=T,G=C,(A+G)/(T+C)的值相同,都等于1,B错误;不同个体DNA分子中,碱基对的配对方式相同,都为A与T配对,G与C配对,C错误;不同个体DNA所含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不同,使得个体具有差异性,可依据此进行亲子鉴定,D正确。
7.B 密码子在mRNA上,转运RNA上为反密码子,反密码子的读取方向为从3′端到5′端,题图中甲为5′端,乙为 3′端,因此转运RNA上的反密码子是GUA,A错误;有些酶的形成不需要转运RNA参与,如化学本质是RNA的酶,B正确;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进行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错误;细胞凋亡过程需要酶的参与,而细胞凋亡过程中所需的酶的合成需要转运RNA的参与,D错误。
8.D 转录时,RNA聚合酶与DNA分子中的某一启动部位结合,A错误;蛋白质属于基因表达产物,脱氧核糖核苷酸不是基因表达产物,B错误;tRNA上存在部分双链结构,含有氢键,C错误;有些氨基酸只有一个密码子,如色氨酸的密码子只有UGG,D正确。
9.B ①②③碱基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如在①中能发生 TA配对,在③中不能发生,A错误;能发生①DNA分子复制的细胞一定能进行②转录和③翻译,B正确;细胞核中②产生的α链需要经过加工才能作为③的模板,不能直接作为③的模板,C错误;③翻译不涉及磷酸二酯键的形成或断裂,D错误。
10.C 一个DNA分子复制形成的两个子代DNA分子位于一条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
11.D 由题图可知①为磷酸基团,②为脱氧核糖,③为鸟嘌呤,①②③共同构成鸟嘌呤脱氧核苷酸,A错误;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每个DNA分子的碱基排列顺序是一定的,这使DNA具有特异性,B错误;DNA复制过程中,
DNA聚合酶催化脱氧核苷酸间磷酸二酯键的合成,C错误;DNA的双螺旋结构使DNA分子稳定,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严格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DNA复制的准确性,D正确。
12.C 由题干信息可知,F1(Avya)中小鼠的体色表现为介于黄色和黑色之间的一系列过渡类型,F1中不同体色小鼠的Avy基因碱基序列相同,但有不同程度的甲基化现象,甲基化程度越高,Avy基因的表达受到的抑制越明显。因此F1小鼠体色的表现属于表观遗传。
13.D 肺炎链球菌离体转化实验是将S型细菌的各物质分离,独立观察每种物质的遗传效应,A错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更严谨,更有说服力,B错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应用了同位素标记技术,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C错误;TMV的感染及重建实验证明了在只有RNA而没有DNA的病毒中,RNA是遗传物质,D正确。
14.D 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生成mRNA,所以题图中的实线为基因,虚线表示RNA,A错误;小鼠的β球蛋白基因最初转录形成不成熟的hnRNA,该过程不需要解旋酶,B错误;mRNA是由hnRNA加工形成的,二者不能杂交,C错误;根据题图中杂交结果可知,含有未杂交的区域,故推测β球蛋白基因中存在不编码蛋白质的核苷酸序列,D
正确。
15.B 题图所示过程表示翻译过程,核糖体沿着mRNA从5′端向3′端,即从右往左移动,A错误;③为tRNA,呈三叶草型,含有氢键,运输氨基酸,B正确;密码子位于mRNA上,所以题图中氨基酸①的密码子为5′AUU3′,C错误;翻译需要核糖体参与,细胞核基质不含核糖体,不发生翻译,D错误。
16.D 控制“发色”物质的基因存在于所有的细胞中,A错误;a为DNA复制,b为转录,c为RNA复制,d为翻译,表皮细胞“发色”物质的合成,是由基因进行转录,后进行翻译,即基因表达的产物,不需要经历DNA复制过程,B错误;d为翻译,翻译的发生场所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翻译过程需要氨酰—tRNA合成酶和核糖体核酶,而RNA聚合酶是转录过程中发挥作用,C错误;b为转录,c为RNA复制,d为翻译;在转录过程中,核苷酸所含的碱基配对方式为AU、TA、CG、GC;在翻译过程中,配对方式为AU、UA、CG、GC,所以两者之间有所不同,D正确。
17.A 由于条带1∶条带2=1∶7=2∶14,推出DNA分子有16个,说明24 h内复制了4次,A错误;DNA分子双链之间的碱基按照互补配对原则配对且形成氢键,解开DNA双螺旋的实质是破坏核苷酸之间的氢键,B正确;根据条带的数目和位置判断DNA的标记情况,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符合题图所示结果,C正确;若将子代DNA解开双螺旋,变成单链后,再进行密度梯度离心也能得到两种条带,其中有两条链为亲本的两条链为14N,在轻带,另外14条DNA链全为15N,在重带,D正确。
18.C 甲基化后影响基因的表达,可能是因为相关基因转录被抑制,A正确;吸烟会改变基因的甲基化,可能会对子代的性状造成影响,B正确;DNA甲基化没有改变基因中碱基的排列顺序,但会影响基因表达,使性状发生变化,C错误;DNA甲基化的修饰可能会遗传给后代,属于表观遗传,D正确。
19.C 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一分子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脱氧核糖、一分子磷酸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3~7表示含氮碱基,3是腺嘌呤(A),7是尿嘧啶(U),材料7不参与模型建构;材料1可代表脱氧核糖,材料2可表示磷酸,A、B正确;题表中材料中磷酸有 500个,碱基(A+T+C+G)有460个,脱氧核糖有 600个,因此题表中材料最多可制成一个含460个脱氧核苷酸的模型,C错误;用题表中材料制成的模型中 AT碱基对有110个,CG碱基对有120个,那么用表中材料制成的模型中最多含有磷酸二酯键[(110+120)-1]×2=458(个),D正确。
20.A 因为不知道每条链的A、T数量,所以每条链的嘌呤(A+G)与嘧啶数(C+T)之比无法计算,A错误;某DNA分子共含200个碱基对,共400个碱基,C1表示 1条链的胞嘧啶,其中一条链含胞嘧啶(C1)30个,另一条链含胞嘧啶(C2)20个,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G1为20个,G2为30个,一条链含有200个碱基,所以A1+T1=150,A2+T2=150,所以(A1+T1)∶(G1+C1)=150∶50=3∶1;(A2+T2)/(G2+C2)=150∶50=3∶1,B正确;该DNA分子复制3次,产生8个DNA,需要给7个DNA提供原料,1个DNA分子含有50个G(G1为 20个,G2为30个),该DNA分子复制3次需 7×50=
350(个)游离的G,C正确;该DNA分子含有A/T碱基对150个,含有G/C碱基对50个,所以氢键总数=150×2+50×3=450(个),D正确。
21.解析:(1)DNA中文名是脱氧核糖核酸,基本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含有四种碱基,分别是A(腺嘌呤)、T(胸腺嘧啶)、C(胞嘧啶)、G(鸟嘌呤)。DNA中碱基排列在内侧,通过氢键(图1中用┄表示)连接成碱基对,A和T配对,形成两个氢键;C和G配对,形成三个氢键。图1中表示嘌呤(A、G)、表示嘧啶(T、C),根据氢键的数目,α链的碱基序列是5′ACGT3′。
(2)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DNA上的碱基A、T、C、G分别与RNA上的U、A、G、C互补配对,即AU、TA、CG、GC;翻译是以 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mRNA上的密码子与tRNA上的反密码子结合,碱基互补配对方式是 AU、UA、CG、GC,所以与翻译相比,转录过程特有的碱基配对方式是TA。图2中mRNA左侧已从DNA链上释放,右侧仍和DNA链结合,所以RNA聚合酶的移动方向是向右。
(3)由于原核生物无细胞核,转录和翻译的场所相同,所以可以边转录边翻译;而真核生物有细胞核,核基因转录的场所是细胞核,细胞核中无核糖体,所以核基因转录出的RNA从核孔进入细胞质,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进行翻译,转录和翻译的场所不同,所以不会边转录边翻译。
答案:(1)脱氧(核糖)核苷酸 ACGT
(2)TA 向右
(3)真核细胞的核膜将转录和翻译分隔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核糖体位于细胞质中/细胞核中没有核糖体)
22.解析:(1)噬菌体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代谢,不能在培养液中直接获取营养物质,因此题图锥形瓶中的培养液用于培养大肠杆菌。
(2)离心的目的是使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分别处于试管的沉淀物和悬浮液中。题图是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由于T2噬菌体只有DNA含有P,且T2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大肠杆菌,离心时随大肠杆菌分布在沉淀物中,因此若实验操作正确,放射性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
(3)蛋白质中含有S,而DNA中含有P,根据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可知,35S标记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R基,即图2 中的①;32P标记组成DNA的脱氧核苷酸的磷酸基团,即图2中的②。
(4)若保温时间过长,增殖后的子代T2噬菌体会从大肠杆菌细胞内释放出来,离心后会分布到悬浮液中,因此 32P标记组悬浮液的放射性会升高。
答案:(1)大肠杆菌
(2)使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分别处于试管的沉淀物和悬浮液中 沉淀物
(3)①、②
(4)升高
23.解析:(1)题图过程表示DNA复制,需要解旋酶、DNA聚合酶等酶的作用。
(2)图示DNA分子的两条链之间为互补关系,即①④、①②为互补关系,两条链之间存在A=T、G=C 的数量关系,因此,(A+G)/(C+T)的比值在两条互补链中互为倒数,若①链中(A+G)/
(C+T)=1/2,则②链中(A+G)/(C+T)=2。
(3)某细胞含1个核DNA分子,将其DNA全部用14N标记后,放在只含15N的适宜培养液中培养,使细胞连续分裂n次,最终产生了2n个DNA分子,由于DNA复制表现为半保留复制的特征,则其中带有14N标记的DNA分子只有2个,最终获得的全部子细胞中,含14N的DNA有2个,但所有的子代细胞均含有15N,即含15N的DNA有2n个,该事实能说明DNA的复制表现为半保留复制的特点。
答案:(1)DNA复制 解旋酶和DNA聚合
(2)2
(3)2 2n 半保留复制
24.解析:(1)根据题意,噬菌体SP8的DNA具有双螺旋结构,DNA的两条链之间碱基对通过氢键相连,因此通过加热将两条链分开的过程中破坏了配对碱基之间的氢键;RNA 是以基因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得到的,与DNA中的模板链存在互补的碱基序列,能形成杂合分子所以重链是模板链。
(2)根据题意,合成了一种只含有尿嘧啶的多聚核苷酸(多聚U)作为mRNA,把除去DNA和mRNA的细胞提取液和多聚U加入含有某一种氨基酸的试管中,进行肽链的合成研究,肽链的合成需要三种RNA,即mRNA、tRNA和rRNA,试管中已经加入了只含有尿嘧啶的多聚核苷酸(多聚U)作为mRNA,故其中来自细胞提取液的是tRNA和rRNA。根据实验结果可知,只有加入Phe(苯丙氨酸)的试管中有肽链生成,说明UUU是苯丙氨酸的密码子。若将多聚UUA(序列为UUAUUAUUA……)作为mRNA加入题述试管中,多聚UUA有三种编码可能,UUA、UAU、AUU,若三种密码子分别编码一种氨基酸,会有三支试管中因为有原料完成翻译,若有两种密码子编码同一种氨基酸,会有两支试管中因为有原料完成翻译。所以最多三支试管中有肽链生成。
答案:(1)氢键 重链
(2)tRNA和rRNA 苯丙氨酸(Phe) 3阶段检测卷(六) 遗传的分子基础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1958年,科学家在设计实施探究DNA的复制过程的实验时,没有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
A.假说演绎法 B.同位素示踪法
C.分离提纯 D.密度梯度超速离心
2.若将烟草和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两者彻底水解产物中相同的物质有(  )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3.已知一段mRNA含有40个碱基,其中A和G有 12个,转录该段mRNA的DNA分子中应有C和T的个数是(  )
A.12 B.24 C.40 D.30
4.从S型肺炎链球菌中分离出DNA、蛋白质和多糖等各种成分,分别加入培养R型菌的培养基中,结果发现加入DNA的培养基中出现了S型菌,而加入蛋白质和多糖的培养基中没有出现S型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①在转化过程中,S型菌DNA进入R型菌中 ②DNA是转化因子 ③加入蛋白质或多糖的实验组起了对照作用 ④DNA是遗传物质
A.①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下列关于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两条链是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的
B.双链中的碱基和碱基之间靠氢键相连
C.腺嘌呤和尿嘧啶、鸟嘌呤和胞嘧啶配对排列在内侧
D.脱氧核糖和磷酸基团是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的
6.DNA指纹技术可用于亲子关系的鉴定,在帮助被拐卖的儿童找寻亲生父母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该技术利用的生物学原理可能是(  )
A.不同个体DNA分子的空间结构不同
B.不同个体DNA分子中,(A+G)/(T+C)的值不同
C.不同个体DNA分子中,碱基对的配对方式不同
D.不同个体DNA所含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不同
7.如图是某转运RNA分子的结构。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转运RNA上的密码子是AUG
B.有些酶的形成不需要转运RNA参与
C.新型冠状病毒体内也可进行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D.转运RNA不参与细胞凋亡过程
8.下列关于遗传信息表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转录时,DNA 聚合酶与 DNA 分子中的某一启动部位结合
B.蛋白质和脱氧核糖核苷酸都属于基因表达产物
C.翻译过程中tRNA的分子不含氢键
D.不是所有的氨基酸都有两个以上的遗传密码
9.下图表示人体细胞中发生的3种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③的碱基配对方式相同
B.能发生①的细胞一定能进行②和③
C.细胞核中②产生的α链直接作为③的模板
D.②③均涉及磷酸二酯键的形成或断裂
10.一条染色体中通常有一个DNA分子,复制后的两个DNA分子存在于(  )
A.两条形态、大小相同的染色体上
B.两条形态、大小不同的染色体上
C.一条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
D.一条来自父方、另一条来自母方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11.下图为某DNA分子的部分结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③共同构成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B.①②交替连接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使其具有特异性
C.DNA复制过程中,DNA聚合酶催化碱基间氢键的合成
D.DNA的双螺旋结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和半保留复制等保证了DNA复制的准确性
12.科学家在研究某种小鼠毛色的遗传时发现,纯合黄色小鼠(AvyAvy)与黑色小鼠(aa)杂交,F1(Avya)中小鼠的体色表现为介于黄色和黑色之间的一系列过渡类型。进一步研究发现,F1中不同体色小鼠的Avy基因碱基序列相同,但有不同程度的甲基化现象,甲基化程度越高,Avy基因的表达受到的抑制越明显。F1小鼠体色的表现属于(  )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表观遗传 D.染色体结构变异
13.下列关于“核酸是遗传物质证据”实验的叙述,与事实相符的是(  )
A.活体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是将S型细菌的各物质分离,独立观察每种物质的遗传效应
B.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比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更严谨,更有说服力
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应用了同位素标记技术,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TMV的感染及重建实验证明了在只有RNA而没有DNA的病毒中,RNA是遗传物质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14~15小题。
  小鼠的β球蛋白是一种关键的血液蛋白质,对于维持小鼠的正常生理功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β球蛋白基因位于特定的染色体上,并受到严格的遗传调控。β球蛋白合成过程涉及转录和翻译等多个步骤,确保β球蛋白的准确合成和组装。小鼠的β球蛋白基因最初转录形成不成熟的hnRNA,其在细胞核内经加工成为成熟的 mRNA,然后转移到细胞质中,合成β球蛋白。
14.该蛋白基因分别与其hnRNA、mRNA的杂交(互补配对)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的虚线为基因,实线表示RNA
B.图甲的形成需要DNA聚合酶和解旋酶
C.hnRNA和mRNA之间杂交会出现类似图乙情形
D.该蛋白基因中存在不编码蛋白质的核苷酸序列
15.下图是β球蛋白在细胞中的合成部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结构②从左向右移动
B.③中含有氢键,具有运输功能
C.图中氨基酸①的密码子为3′AAU5′
D.该过程可发生在线粒体基质和细胞核基质中
16.鳑鲏鱼是衢州地区常见的一种野生鱼。每年处于繁殖季节时,鳑鲏鱼鳞片通体发亮,颜色绚丽多彩,观赏鱼爱好者称之为“发色”。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控制“发色”物质的基因仅存在于鳑鲏鱼的表皮细胞
B.表皮细胞“发色”物质的合成需要经历a、b、d过程
C.d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中,需要RNA聚合酶的参与
D.b过程与d过程中核苷酸之间的配对方式不相同
17.研究人员将1个含14NDNA的大肠杆菌转移到以15NH4Cl为唯一氮源的培养液中,培养
24 h后提取子代大肠杆菌的DNA,然后进行密度梯度离心,试管中出现两种条带(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由结果可推知DNA在24h内连续复制3次
B.解开DNA双螺旋的实质是破坏核苷酸之间的氢键
C.根据条带的数目和位置可以确定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D.若将子代DNA解开双螺旋,变成单链后,再进行密度梯度离心也能得到两种条带
18.我国科学家利用系统生物学的方法探讨吸烟如何导致癌症发生的表观遗传学机制,证明了吸烟可以通过改变DNA甲基化而导致癌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基化后影响基因的表达,可能是相关基因转录被抑制
B.吸烟会对子代的性状造成影响
C.DNA甲基化是因为改变了基因中碱基的排列顺序
D.DNA甲基化的修饰可能会遗传给后代
19.某兴趣小组为制作一个含4种碱基的链状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准备了相关材料若干,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序号 1 2 3 4 5 6 7
材料 A C G T U
数量 600个 500个 110 个 130 个 120 个 150 个 110 个
A.材料1代表脱氧核糖
B.材料7不参与模型建构
C.表中材料最多可制成一个含510个脱氧核苷酸的模型
D.用表中材料制成的模型中最多含有458个磷酸二酯键
20.某DNA分子共含200个碱基对,其中一条链含胞嘧啶40个,另一条链含胞嘧啶10个。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每条链中嘌呤与嘧啶数之比均为1∶1
B.每条链中(A+T)/(C+G)均为3∶1
C.该DNA分子复制3次需350个游离的G
D.该DNA分子中碱基之间的氢键总数为450个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21.(10分)图1为大肠杆菌DNA分子(片段)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表示嘌呤、“”表示嘧啶;图2为该生物拟核区域发生的转录和翻译过程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图1的DNA片段由α和β两条链组成,其基本单位是       ,α链的碱基序列是 5′      3′。
(2)转录和翻译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与翻译相比,转录过程特有的碱基配对方式是
      (填“TA”“CG”或“AU”),图2中RNA聚合酶的移动方向是      (填“向左”或“向右”)。
(3)据图2可知,在拟核区域,尚未转录结束的mRNA上即有核糖体结合并开始翻译,真核生物核基因的表达不会边转录边翻译,其原因是
 。
22.(8分)如图1为用32Р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锥形瓶中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         的。
(2)离心的目的是              ,若实验操作正确,放射性主要集中在  
  (填“悬浮液”或“沉淀物”)中。
(3)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35S和32P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参照图2,被标记的部位分别是    (填序号)。
(4)若保温时间过长,则32P标记组悬浮液的放射性会      (填“降低”“不变”或“升高”)。
23.(12分)如图所示,为细胞内DNA分子某一生理过程简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过程表示      ,需要         酶的作用。
(2)若①链中(A+G)/(C+T)=1/2,则②链中(A+G)/(C+T)=      。
(3)某细胞含1个核DNA分子,将其DNA全部用14N标记后,放在只含15N的适宜培养液中培养,使细胞连续分裂n次,则最终获得的全部子细胞中,含14N的DNA有   个,含15N的DNA有
   个,这说明DNA的复制特点是         。
24.(10分)阅读下列资料。
资料一:噬菌体SP8的DNA由嘌呤多的重链和嘧啶多的轻链组成。加热将两条链分开,然后用离心法将它们分离。用噬菌体SP8侵染枯草杆菌后,从枯草杆菌中分离出RNA,分别与噬菌体SP8DNA的重链或轻链混合。发现RNA只与重链形成DNARNA杂合分子。
资料二:合成了一种只含有尿嘧啶的多聚核苷酸(多聚U)作为mRNA。把除去DNA和mRNA的细胞提取液和多聚U加入含有某一种氨基酸的试管中(如图所示),发现只有加入Phe(苯丙氨酸)的试管中有肽链生成。
回答下列问题。
(1)噬菌体SP8的DNA具有双螺旋结构,加热将两条链分开的过程中破坏了配对碱基之间的
      ;从枯草杆菌中分离出的RNA只与噬菌体SP8DNA的重链形成 DNARNA杂合分子,说明这些RNA是以噬菌体SP8DNA的      (填“重链”或“轻链”)为模板转录而来的。
(2)试管中合成多肽链的过程需要3类RNA参与,其中来自细胞提取液的是     。由实验结果可知,UUU是      的密码子。若将多聚UUA(序列为UUAUUAUUA……)作为mRNA加入题述试管中,最多有    支试管中有肽链生成。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