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复习专题训练十三生物的进化(原卷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普通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复习专题训练十三生物的进化(原卷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6.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9-01 11:06:06

文档简介

专题十三 生物的进化
1.(2021·浙江7月学考)人的手臂、猫的前肢、鲸的前鳍和蝙蝠的翼手的示意图如下。这些器官的外形和功能各不相同,但通过解剖比较发现,都由同种类型的骨骼组成。这一事实为人和其他脊椎动物具有共同祖先的观点提供了(  )
A.化石的证据
B.比较解剖学的证据
C.胚胎学的证据
D.分子水平的证据
2.(2022·浙江7月学考)生物界中广泛存在配偶选择。具有鲜艳羽毛的雄鸟可以在配偶选择中获胜,但鲜艳的色彩易被天敌发现;雄性巨鹿头顶角发达,易觅得配偶,但头顶角过于发达造成行动不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配偶选择发生在一个物种与另一个物种之间
B.配偶选择中某些占优势的性状不利于个体生存
C.配偶选择可能会导致雄性生存率下降
D.适应是有条件的,是一种相对意义上的适应
3.(2021·浙江7月学考)英国某地白桦蛾的体色有灰色和黑色,该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研究发现由于工业污染,工业区的白桦蛾种群中,黑色个体明显比灰色多。而在污染之前,该地区的白桦蛾则以灰色为主。人们将这种现象称为“工业黑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污染之前白桦蛾种群中已存在黑色个体
B.污染之后白桦蛾种群中黑色基因频率逐渐增加
C.灰色白桦蛾的全部基因构成了该种群的基因库
D.白桦蛾的这种“工业黑化”现象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4.(2022·浙江7月学考)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下列描述中属于生态系统多样性层次的是(  )
A.全球的生态系统有数千个类型
B.我国特有脊椎动物达300多种
C.我国栽培作物种类达600多种
D.秀丽隐杆线虫成体约有20 000个基因
1.人类对家鸡祖先经过数代的选育,获得了很多家鸡品种。这属于(  )
A.人工选择 B.自然选择
C.定向变异 D.生殖隔离
2.鸟的翅膀和人的手臂在骨骼结构上非常相似。这说明它们之间存在(  )
A.多样性 B.适应性
C.统一性 D.遗传性
3.(2024·浙江学考适应性考试)科学研究发现,组成人与黑猩猩的细胞色素c中的氨基酸没有差异,这是人与黑猩猩亲缘关系较近的有力证据。此证据属于(  )
A.化石证据 B.分子水平证据
C.胚胎学证据 D.比较解剖学证据
4.(2024·嘉兴期末)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  )
A.个体 B.种群 C.物种 D.群落
5.(2024·浙江学考第二次适应考)对两个玉米品种基因转录组比较分析,发现有大量的基因在两个品种间有显著差异,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
A.遗传多样性 B.物种多样性
C.群落多样性 D.生态系统多样性
6.(2024·杭州期末)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下列不能作为支持这一论点的证据是(  )
A.所有生物基本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B.所有生物基本都由ATP直接供能
C.各种生物的细胞具有基本相同的结构
D.所有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组成几乎相同
7.(2024·温州学考模拟)我国科研人员在浙江丽水发现一种菌盖表面菌丝是直立的齿菌属新物种,该真菌被命名为“直立齿菌”。研究人员发现,直立齿菌能和某些植物根系形成共生体系,相互交换养分和水分,并增强植物对各种环境胁迫的适应能力。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物种总数的增加丰富了该地生物多样性
B.该直立齿菌种群的全部基因构成一个基因库
C.齿菌和植物在细胞层次上不具有统一性
D.植物和齿菌的共生关系是长期选择的结果
8.(2024·重点中学四校联考)野生型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敏感,长期使用青霉素,存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药性逐渐增强。主要表现为从群体上看,具有抗药性的菌体所占比例增加;从个体上看,单个菌体能抵抗更高浓度的青霉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群体抗药性增强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单个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药性增强可能是若干个突变累加的结果
C.长期使用青霉素可导致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加
D.抗药性强的菌体在各种环境中都具有生存和繁殖的优势
9.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进化的结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地球上生物丰富多样,它们来自共同祖先
B.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具有普遍性和相对性
C.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是生物进化的驱动力量
D.不同物种间、生物与无机环境间协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0.中美洲东海岸与西海岸分布着两种形态差异明显的海龟。经DNA检测,发现它们曾经是同一物种,火山爆发导致中美洲形成后,它们被分隔成两个地区的不同种群,现已进化成两个不同物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C.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D.东、西海岸的不同环境影响海龟进化的方向
11.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中药材的药用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生态价值
B.建立植物园及动物园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C.引进外来物种是增加当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措施
D.加强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教育和法制管理
12.野生大豆的豆荚有毛(D)对无毛(d)为显性,有毛有利于种子的传播。调查发现某区域随机交配的一个野生大豆种群中,有毛基因频率为70%,则该区域的dd基因型频率为(  )
A.9% B.30% C.42% D.70%
13.达尔文从加拉帕戈斯群岛采集到13个物种的地雀标本,它们的区别主要在喙的大小上。达尔文推测这些地雀最初来自南美大陆。下列描述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  )
A.加拉帕戈斯群岛上所有地雀的全部等位基因总和称为基因库
B.突变、基因迁移、随机交配和自然选择等都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改变
C.南美大陆的地雀祖先不同个体之间普遍存在变异,且一部分变异可以遗传
D.不同岛屿地雀喙的大小不同,是因为新环境新食物使地雀发生基因突变
14.如图表示因河流、山脉的影响将某一亲代种群隔离开来,致使不同种群间个体失去交配机会,最终导致种群甲、乙形成两个新物种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上述过程说明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B.种群甲内个体之间的差异体现了物种的多样性
C.甲、乙两个种群产生的不同突变决定了进化的方向
D.自然选择使甲、乙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出现较大差异
15.某植物叶片含有对昆虫有毒的香豆素,经紫外线照射后香豆素毒性显著增强。乌凤蝶可以将香豆素降解,消除其毒性;织叶蛾能将叶片卷起,取食内部叶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的香豆素防御体系是适应性进化的结果
B.影响乌凤蝶对香豆素降解能力的变异是多方向的
C.织叶蛾选择摄食内部叶片的目的是防止取食有强毒素的部分
D.乌凤蝶进化形成香豆素降解体系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定向改变
16.(2024·强基联盟期中)某一遗传平衡的二倍体动物种群,某性状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复等位基因A1、A2、A3控制。该种群中A1、A2、A3的基因频率分别为20%、30%、5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A1、A2、A3的突变不是自然选择导致的
B.该种群全部的A1、A2、A3构成其基因库
C.该种群中A3基因频率会不断增加
D.该种群中A2A3的基因型的个体占有的比例为15%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专题十三 生物的进化
真题体验
1.B 人的手臂、猫的前肢、鲸的前鳍和蝙蝠的翼手的外形和功能各不相同,通过解剖比较发现,都由同种类型的骨骼组成。这一事实为人和其他脊椎动物具有共同祖先的观点提供了比较解剖学的证据。
2.A 配偶选择发生在同一个物种之间,A符合题意;由题干信息“具有鲜艳羽毛的雄鸟可以在配偶选择中获胜,但鲜艳的色彩易被天敌发现”可知,配偶选择中某些占优势的性状不利于个体生存,B不符合题意;鲜艳羽毛的雄鸟和头顶角发达的雄性巨鹿更容易被捕食者捕食,会导致雄性生存率下降,C不符合题意;由题意知,鸟类鲜艳的羽毛,对生存不利,但这一特性对雌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使鲜艳羽毛个体的交配机会增加,对繁殖有利,故适应是相对的,是一种相对意义上的适应,D不符合题意。
3.C 一个种群的基因库包括该种群的全部等位基因。白桦蛾种群的全部基因构成了该种群的基因库。
4.A 全球的生态系统有数千个类型,属于生态系统多样性;我国特有脊椎动物达300多种,属于物种多样性;我国栽培作物种类达600多种,属于物种多样性;秀丽隐杆线虫成体约有20 000个基因,属于遗传多样性。
专题过关
1.A 题目所描述的过程是人工选育新品种的过程,属于人工选择。
2.C 生物界在结构和功能上存在着统一的模式,具有高度的统一性,体现在生物个体、细胞或生物大分子等层次上。鸟的翅膀和人的手臂在骨骼结构上非常相似,这说明它们之间存在统一性。
3.B 比较黑猩猩与人的细胞色素c氨基酸序列的差异可为生物进化提供的证据属于分子水平的证据,B符合题意。
4.B 生物个体发生的变异必须在种群扩散并有效传递给下一代才有意义,所以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5.A 这两个玉米品种为一个物种,对两个玉米品种基因转录组比较分析,发现有大量的基因在两个品种间有显著差异,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基因的多样性,即遗传多样性。
6.D 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基本共用同一套遗传密码,即所有的生物都是由密码子表上的密码子决定氨基酸的,说明不同的生物之间存在亲缘关系,具有共同的祖先,A不符合题意;所有生物基本都由ATP直接供能,为生物有共同祖先这一论点提供支持,此外在生物体内还有其他少量的高能物质可以直接供能,如GTP等,B不符合题意;各种生物的细胞具有基本相同的结构,从细胞水平证明了生物都有共同祖先,C不符合题意;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几乎都相同,但含量存在差异,不能体现所有的生物具有共同的祖先,D符合题意。
7.C 物种总数的增加丰富了该地生物多样性,增加了物种多样性,A正确;某物种的全部基因构成一个基因库,因此该直立齿菌种群的全部基因构成一个基因库,B正确;齿菌和植物都是真核生物,在细胞层次上具有统一性,C错误;该齿菌与植物的种间相互关系是共生关系,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D正确。
8.D 群体抗药性增强是突变后自然选择的结果,A正确;单个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药性增强可能是若干个突变累加后在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下导致的结果,B正确;由于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因此长期使用青霉素,导致不抗青霉素个体死亡,使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药性基因频率不断增加,B正确;抗药性强的菌体只是在青霉素环境中具有生存和繁殖的优势,在其他环境中不一定具有优势,D错误。
9.C 地球上的现存物种丰富多样,它们来自共同祖先,这些具有共同祖先的生物生活在不同环境中,向着不同的方向进化发展,A正确;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具有普遍性(生物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是普遍存在的)和相对性(指生物只是在一定时间,对一定环境的适应),B正确;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可遗传的变异主要来自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驱动力量,C错误;不同物种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协同进化,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协同进化的结果,D正确。
10.C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适应的来源是可遗传的变异,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A正确;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正确;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有的物种形成不需要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形成,C错误;东、西海岸的不同环境影响海龟进化的方向,即自然选择决定进化方向,D正确。
11.D 中药材的药用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A错误;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B错误;引进外来物种不慎会导致生物入侵,C错误。
12.A 调查的是某区域随机交配的一个野生大豆种群,故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变,由题干信息得,d的基因频率是30%,故dd基因型频率为30%×30%=9%。
13.C 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作这个种群的基因库,群岛上所有的地雀包含了多个种群,A错误;随机交配不能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突变、基因迁移和自然选择等都可以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B错误;变异具有普遍性,不同生物个体之间普遍存在着变异,变异包括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两种,其中可遗传变异可以遗传,C正确;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不同岛屿地雀喙的大小不同,可能是因为新环境新食物起到了不同的选择作用,D错误。
14.D 根据题图信息可知,甲、乙是通过地理隔离形成新物种的过程,物种形成的标志是出现生殖隔离,而不是地理隔离,A错误;甲种群内部的个体为同一物种,种群内部个体之间的差异,体现了遗传的多样性,B错误;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错误;自然选择的实质是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最终使甲、乙两种群的基因库有较大差异,D正确。
15.D 乌凤蝶中存在对香豆素降解能力强和降解能力弱的个体,香豆素可将降解能力强的个体选择并保存下来(即适应环境就保留下来并遗传给后代),故植物的香豆素防御体系是适应性进化的结果,A正确;变异是不定向的,选择是定向的,因此影响乌凤蝶对香豆素降解能力的变异具有多方向性,B正确;某植物叶片经紫外线照射后香豆素毒性显著增强,内部叶片接触到紫外线更少,香豆素毒性较弱,织叶蛾选择摄食内部叶片的目的是防止取食有强毒素的部分,C正确;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故乌凤蝶进化形成香豆素降解体系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D错误。
16.A 复等位基因是由基因突变形成的,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所以复等位基因A1、A2、A3的突变不是自然选择导致的,A正确。基因库是一个群体中所有个体的全部基因的总和,B错误。由于该种群处于遗传平衡状态,没有突变,也没有选择,因此该种群中A3的基因频率不会改变,C错误。该种群中A2A3的基因型的个体占有的比例为30%×50%×2=30%,D错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