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学案 (1)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学案 (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09 07:16:33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学案
【课标要求】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学习要求】1.了解我国近代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报刊及其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
2.了解影视事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
3.了解互联网的诞生与普及。
4.认识大众传播媒体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影响。
【重点】报刊业走向繁荣和影视事业的发展
【难点】大众媒体的发展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课前学习】
时期或时间
代表
影响
第一媒介报刊业
19世纪中期前后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是中国境内由外国人创办的第一份中文报刊。
1872年
《申报》
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
戊戌变法时期
《时务报》
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重大启蒙作用
辛亥革命时期
《民报》
新文化运动时期
《新青年》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共产党》《红色中华》《新华日报》《解放日报》
为夺取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中国成立初期
《人民日报》《红旗》等
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
《光明日报》《文汇报》
介绍学术文化、社会生活
改革开放后
出现一片繁荣景象
第三媒介影视
1905年
《定军山》
标志中国电影事业的开端
1931年
《歌女红牡丹》
结束了中国电影无声的历史
1935年
《渔光曲》
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
《风云儿女》的插曲
后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建国后
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题材成为电影主题
20世纪80年代
中国电影走向辉煌
1958年,
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
标志中国电视业的诞生
改革开放后
电视逐渐普及
原因:科学技术的进步;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第四媒介互联网
20世纪60年代末诞生
优势:1、集报纸、广播、电视的优势于一体,功能众多,更有表现力和感染力2、更方便快捷,主动获取信息3、高度互动,双向传受4、价格低廉
影响:1、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快捷与方便2、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学习、娱乐方式,工作和思维方式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
【探究学习】
探究一:阅读下列材料思考报刊业的影响。
材料一
我国民报(指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报
( http: / / www.21cnjy.com )纸)之产生,当以同治十二年(指1873年)在汉口出版之《昭文新报》为最早。次为同治十三年在上海出版之《汇报》,在香港出版之《循环日报》,及光绪十二年在广州出版之《广报》,斯四者皆当时深悉外情之所为。
——戈公振:《中国报学史》
材料二
朝旨废八股改试经义策论,士子多自
( http: / / www.21cnjy.com )濯磨(指改旧换新),虽在穷乡僻壤,亦结数人合订阅沪报一份。而所谓时务策论,主试者以报纸为蓝本,而命题不外乎是。应试者以报纸为兔园册子(指明清时鄙视八股文选本的叫法),而服习不外乎是。
——《东方杂志》第14卷第6号
材料三
《清议报》1898年创刊于日本,
( http: / / www.21cnjy.com )刊式与《时务报》多有相似之处,编辑水平则更上层楼。……梁启超为该报撰写了30多篇论说文以及大量诗文。《清议报》……一面痛斥“逆后贼臣”,歌颂光绪圣德,一面热烈倡导民权,着重以“哲理”启迪国民。
材料四
1909年.于右
( http: / / www.21cnjy.com )任在上海租界创办《民呼日报》。该报以“实行大声疾呼,为民情命”为宗旨,揭露清政府统治的腐朽黑暗,革命色彩鲜明。内容分言论、纪事、丛录三部分,辟有社说、专论、诗话、艺苑等栏,并配合时事新闻,登载有关政治、时事、社会生活的图画,以讽刺画为主,行销盛广。
——材料三、四摘自《历史材料与解析》
材料五
《新华日报》是我们党在国民党
( http: / / www.21cnjy.com )统治区所办的一个公开的日报,它经历了整个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初期。在九年多的时间里,它在国民党统治区帮助党教育了整整一代青年,为党争取了广大人民群众,影响是很大的。……国际上,从欧美各国政府到各种政治势力都是从《新华日报》来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的。世界各国的共产党,……也是从《新华日报》来了解中国革命进程及其经验的。
——《新闻研究资料》第9期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分析促使19世纪末中国报刊业发展的因素。
(2)分别说明材料三、四、五中报刊所产生的不同作用。
(3)依据材料四,概括《民呼日报》“行销甚广”的原因。
(4)依据材料二、三、四、五,归纳报刊所具有的功能。
(1)因素:西方的影响;科举改革的影响;社会的需要。
(2)作用:《清议报》:宣传维新思想(或倡导民权、启迪国民或推动维新运动)。
《民呼日报》:宣传革命思想(或推动革命运动)。
《新华日报》:在国统区的人民群众中起了宣传、组织作用;让国外人士了解中国抗战的活动和政策。
(3)原因:适应形势;内容丰富;易于阅读(或图文并茂)。
(4)功能:传递信息;社会教化;舆论监督;休闲娱乐。
探究二:材料一从1993年中国的第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条互联网专线开通至今,互联网在中国已经走过了十多年高速发展的历程。据信息产业部估计,2003年上半年国内互联网用户数达到6
800万,居世界第二位。……政府职能部门的网络化,为普通民众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服务,也形成丰富多彩的网络政治生活。人们可以从互联网上获取政府免费提供的公共政治信息,还可以对政府的各项政策发表自己的建议,而民意调查机构的调查结果,成为政府制定政策的重要依据。
材料二:(2007-05-27

( http: / / www.21cnjy.com ))目前,在我国的2亿网民中,大约1400万网民患有不同程度的网络成瘾症。在青少年网民中,上网成瘾者高达20%。有的因上网成瘾而冷漠甚至仇视周围的同事、同学甚至亲人;有的昼夜上网,思维混乱,荒废学业;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人民网
材料三:
(中新社上海4月22日电)今天在此
( http: / / www.21cnjy.com )间发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网民平均在互联网上花费的时间为每周22.2小时,而娱乐和沟通则是他们上网的主要目的。……例如86%的中国网民活跃于在线下载音乐,而在美国这一数字仅为55%;64%的中国网民积极参与社区聊天和撰写博客活动,而美国网民对应的比例仅为36%。
——自助学习网
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和你对互联网的了解或使用,说明互联网的特点和功能。
特点: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身,还具有动态性、即时性、互动性。
功能:查资料、看新闻、看电影电视、听音乐、发邮件、网上聊天等

(2)根据材料二、三归纳网络的消极影响。你认为应该如何抵制互联网带来的负面影响?
(1)消极影响:不法分子传播影响青少年成长的不良信息,利用网络进行犯罪等现象值得警惕;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也值得重视。
(2)抵制:①树立对网络的正确认识,合理运用网络;
②加强立法,加强对网络及网吧的监管;
③建立青少年自己的网站。
【巩固练习】
1.清末一首名为《报馆》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竹枝词写道:“是非曲直报中分,一纸风行四海闻。振聩发聋权力大,万般提创总由君。”对该词的恰当解读是

D

A.当时报刊言论不受限制
B.民众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
C.报纸已成为党的宣传工具
D.报纸的社会功能已被认知
2.“饮早茶、叹(粤语,
( http: / / www.21cnjy.com )意为享受)报纸”仍为当今广州的一大民俗。1833年,广州创办了中国境内的第一份中文报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报刊对近代中国所起的影响包括①密切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②使广大民众更热心地关注国事、天下事③大大降低了中国文盲的人数④进步的报刊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启蒙作用

B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1909年《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称
( http: / / www.21cnjy.com )“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的多么?”使人们“开眼界”的是

B

A.电视
B.电影
C.报纸
D.广播
4.下列来源于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
( http: / / www.21cnjy.com )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体现出的社会变化不包括

C

A.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
B.信息技术革命在中国得到迅速发展
C.互联网替代了其他信息传媒
D.高新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5.报刊的主要功能有

D

①报道新闻
②传播知识
③开启良知
④舆论监督
A.①②③
B.
①②
C.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6.肖恩·马洛尼说:“互联网是魔幻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第七大洲,在这里,每个人只需敲几下键盘就可以了解到世界上的所有知识。”他之所以这样评价互联网的主要理由是

C

A.互联网具有迅速传播信息的功能
B.互联网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C.互联网比其它媒介更加快捷与方便,信息量更大
D.互联网的技术含量高
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报业恢复了生机,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现欣欣向荣的景象。在下列四种报纸中,明显与其他三项不属于同一类的是

A

A.《人民日报》
B.《光明日报》
C.《南方周末》
D.《文汇报》
8.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电影是

A

A.《定军山》
B.《一江春水向东流》
C.《渔光曲》
D.《三毛流浪记》
9.中国第一家电视台是

A

A.北京电视台
B.上海电视台
C.中央电视台
D.南京电视台
10.被称为“第四媒介”的是

D

A.广播
B.报纸
C.电视
D.互联网
11.在下列文献中,反映20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国历史发展方向的是

C

A
B
C
D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以来,外报传入中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后,一些知识分子积极投身报界,引进“西学”,自办报刊。中国人自己办的报刊,在国内始于19世纪70年代。具有代表性的有艾小梅办的汉口《昭文新报》、王韬主编的香港《循环日报》、容闳等创办的上海《汇报》、上海官商合办的《新报》以及广州的《述报》、《广报》等。这些报刊对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广收博揽,学习吸收洋为中用,以求自身发展。其版式、体例和印刷技术,都仿效外国报纸。
材料二
维新变法迎来了中国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办报的一次高潮,据不完全统计,在1895年一1898年间,全国新出版的中国报刊约120种,其中80%左右为中国人自办。同时资产阶级改良派的领袖人物开始了办报活动。在北京创办的《中外纪闻》,在上海创办的《强学报》、《时务报》、《国闻报》,在澳门创办《知新报》,湖南维新派创办《湘学新报》、《湘学报》和《湘报》等等,宣传变法图存。这些活动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促进了变法的实现。

——以上材料均摘自姚福申《中国编辑史》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报刊的创办者及其基本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70年代出现国人自办报刊的原因。
(2)材料二所述报刊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根据材料概括指出这些报刊的创办有什么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国人自办的近代报刊在当时有什么意义?
(1)创办者:中国知识分子。
内容:宣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
原因: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与发展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报刊业提供了物质条件;西方先进科技、文化的传播在客观上的促进作用;外国人在华办报潮流的推动;阶级结构变动,先进知识分子推动。
(2)核心内容:救亡图存,变法图强。特点:报刊以中国人自办为主;办报数量多;地区广;社会影响大。
(3)宣扬资产阶级新文化,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推动了中国的印刷出版、大众传播以及整个文化事业的发展。
【课后反思】你还有哪些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