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09 07:25: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教案
一、课程标准: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课标分析:学生需要识记历代耕作方式的内容,并能在学习之后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二、教材分析:
农业的产生,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农业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通过三个子目叙述了我国发达的古代农业。
本课是第一单元第一课,与本单元其他课共同
( http: / / www.21cnjy.com )构成古代中国的经济。另外,辉煌灿烂的中国文明离不开农业的奠基,无论从内容上还是知识体系上,本课的内容都十分重要。
第一子目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叙述了中国农业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起源到商周时农业的发展,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第二子目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从耕作方式、技术、水利灌溉等方面叙述了农业从春秋战国到明清的发展历程,农业生产不断取得进步;第三子目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讲述了先秦土地制度的变化、小农经济的形成以及小农经济下的农民三个问题,且属于本课的难点问题。
三、重难点
重点:古代农业生产的发展。
难点:小农经济的形成、特点以及评价。
四、学情分析
学生历史基础知识只是一般性的了解,能回忆起
( http: / / www.21cnjy.com )相关部分政治史的内容,另外,在初中时已经学习过早期农业、战国的铁农具、牛耕推广相关的知识,教学到该部分时可以加快进度。
各班都是分为小组学习,且班
( http: / / www.21cnjy.com )级气氛活跃(以16、17班为例),学生对教学的参与度高,能基本完成老师交代的课堂任务,对于史实行的知识点,可以交给学生完成,但学生对概括性的难点问题上存在理解障碍,可以通过材料来突破。
五、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知道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演变过程,包括耕作工具、耕作方式、耕作技术、水利灌溉;理解小农经济形成的条件、发展中的双重因素、特点以及评价。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生自主完成农业发展演变的表格,学生进一步熟悉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通过对相关远古神话传说的补充讲解,展示一些相关历史考古资料,学生认识到不能仅仅从神话传说中得出远古农业的一些实际情况;
通过对牛耕技术演变史实的补充讲解,结合
( http: / / www.21cnjy.com )前面所作表格,学生理解农业进步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初步学会从历史现象中抽象出历史理论知识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全课学习,学生认识到我国传统农
( http: / / www.21cnjy.com )业辉煌灿烂的成就,起源早、技术先进,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同时学生了解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对农业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但他们受到了来自统治阶级的剥削和压迫。
六、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农业的产生,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奠定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坚实的基础。我国是世界农业的起源地之一,古代的中国以农立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领先水平。那大家根据自己的了解,在古代文明中寻找农业的影子,比如文字、成语、诗歌、建筑、风俗、历法等各个方面。
例:
文字:田、禾、年
成语: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精耕细作、风调雨顺、气象万千、象耕鸟耘
诗歌:农事诗、田园诗
归园田居、过故人庄、四时田园杂兴
建筑:天坛(祈谷坛)
风俗:割谷物时不谈鬼言魔,捉鸟不捉布谷鸟,立秋不去地里,以免遇到秋白虎
历法:二十四节气
2.新课教学
那么中国古代农业是怎么从起源并发展完善的呢?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中间经历了怎样的个过程?取得了哪些辉煌的成就?大家已经预习过教材,请大家抓紧时间小组完成下面的表格,每个同学都做在自己的课本上或者笔记本上,给大家十分钟的时间。
中国古代农业发展概况
耕作工具
方式、技术、制度
作物
水利
早期农业
原始农业
石刀、石斧、石犁
刀耕火种
水稻、粟
——
商周
耒耜、石锄、石犁、青铜农具(少)
石器锄耕、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治虫灭害
粟、稻、黍、稷、麦、桑、麻
——
传统农业
春秋战国
铁农具、牛耕(开始出现并推广)
垄作法
——
都江堰
两汉
耦犁、犁壁(技术改进)、耧车
代田法、一年一熟
——
漕渠、白渠、龙首渠
魏晋南北朝
——
——
——
翻车
隋唐
曲辕犁(完善)
——
——
筒车

——
——
——
高转筒车
明清
——
一年两熟、一年三熟
——
风力水车
进步的根本原因
生产力的发展
大家完成了之后对照老师的答案上展示的进行对照和补充,那每个时代具体是怎样的,我们一起来做详细的了解。
先是原始时期,传说中原始先
( http: / / www.21cnjy.com )民们吃野兽的肉为食,到了神农的这个时代,人民众多,吃的不够了,于是神农,教民众播种五谷,制造耒耜,教民众趋利避害就是神农尝百草。
(同时出示资料:于是神农
( http: / / www.21cnjy.com )乃教民众播种五谷,相土相宜,燥湿肥高下,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所知辟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余毒。——西汉·刘安《淮南子·修物训》;
谓之神农何?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神而画之,使民宣之,顾谓之神农也。——东汉·班固《白虎通·卷一》
神农氏的传说反应了什么情况?
中国远古就有了农业生产,并且是自己发明产生的。
大家勾画教材第五页第二段最后一句,中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西周的时候,后世的主要农作物都已经出现了,另外,从现在的饮食习惯中也可以看出来,南方人还是以稻米为主食。
既然这只是传说,那么我们通过什么来证明远古农业出现的真实性?
考古发现。
比如长江中下游出现的河姆渡遗址,出土了原始的稻谷和骨耜。陕西半坡遗址出土的碳化的栗和菜籽。
通过这些考古发现,结合传世文献的记载,基本可以确定中国原始农业的产生了。
接下来大家看着表格,我们一起学习一下铁犁牛耕的发展。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是什么时候?
春秋战国。
改进以及进一步推广呢?
西汉的赵过推广耦犁,并且这一时期出现了犁壁,耦犁在东汉时推广到了珠江流域。
大家在教材勾画一下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最后一段,隋唐时期,江东出现曲辕犁,至此,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一直为后世沿用。(展示耦犁、二牛抬杠、曲辕犁、图片)
西汉时的耦犁是这样的,当时要用两头
( http: / / www.21cnjy.com )牛来拉,同时还要配三个人(一人牵牛、一人控制犁辕、一人扶犁),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劳动人民改进了耕犁的结构,发明了活动式的犁箭,取消了掌辕人,后来又取消了牵牛人,于是,二牛一人就可以耕地了,生产力得到了提高。
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牛一人的耕作方式正式形成并得到发展。
(孝文帝:485年,均田令:丁牛一头,受田三十亩。北齐564年,丁牛一头,受田60亩。)
隋朝实现大一统,使农业生产继续向前发展具
( http: / / www.21cnjy.com )备了较为有利的条件,一人一牛的耕作方式更加完善。唐初,曲辕犁在江东出现,所以也称江东犁,可调深浅、简便、轻巧、适应能力好。至此,一直为后世沿用。
农业生产力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牛耕方式的成熟,最突出的变化就是粮食亩产量的提高,大家看一下中国古代粮食亩产量的变化。
中国古代粮食亩产量
朝代
两汉


明中叶
亩产量(市斤/市亩)
110
125
183
296
——赵刚编著《农业经济史论集》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p20-32
中国古代粮食亩产量
 
 
朝代
春秋战国
汉代
北魏


明清
亩产量(市斤/市亩)
91
110
120
124
142
155
——吴存浩著《中国农业史》警官教育出版社1996p63-84
从两位学者的研究数据,大家能得出什么结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
粮食亩产量在不断提高。
生产工具的不断进步,耕作技术的不断发展,作物品种的改良和增加,水利工程的修建和各类灌溉工具的发明,统治者的重农思想。
据此可以得出,农业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就是生产力的发展。
大家现在尝试结合表格归纳一下什么是精耕细作?
通过生产技术的不断革新来提高土地单位面积产量的耕作方式。
回到表格,给学生简单解释一些概念。
垄作法,也称畎亩法,畎是沟,亩是垄,怎么记呢?畎旁边是犬,犬就是狗,沟。大家在回忆一下畎亩两个字在什么地方出现过?
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孟子是春秋战国时的人,很明显,垄作法在那时就出现了。
关于垄作法该怎么具体操作,历史材料有记载:
上田弃亩,下田弃畎。其深殖之度,阴土必得。大草不生,又无螟蛾。
——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任地》
什么意思?为什么要这样?
高田种沟不种垄,抗旱保墒
低田种垄不种沟,排水防涝,通风透光
后面部分展示相关图片展示即可,都江堰时可做简介。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部分主要采用对话法教学。
前面学习了早期农业和传统农业的发展,那么中国古代农业经济表现出来的形态称之为什么?
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什么是小农经济?
以家庭或家族为组成单位,在小土地分散经营中,通过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形成的一种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和特定的生产生活格局。
那这种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怎么产生的呢?
首先是从集体农耕向个体农耕的转变,也
( http: / / www.21cnjy.com )就是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个体经营土地成为可能,战国各国土地改革,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农民拥有了土地。
小农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有哪些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利:生产技术的不断革新;统治者的重视
谷者,人之司命也;地者,谷之所生也;人者,君之所治也。有其谷则国备用,辨其地则人食足,察其人则均徭役。知此三者,谓之“治政”。
——杜佑《通典》中华书局1982
君治人,人治地,地生谷,谷安邦
人民务农就能得谷,进而安邦富国
不利:自然灾害;统治阶级的剥削与压迫(沉重的赋税、土地兼并)
民岂乐为盜哉?时艰岁旱,顾相率剽掠苟活尔。
——脱脱《宋史》中华书局1977
一迫饥馑,则势必为乱。
——魏禧《救荒策》丛书集成,中华书局1985
小农经济具备哪些特点?
用五个小来概括,大家思考可以从哪些方面?
生产单位小,一家一户
生产形式小,男耕女织,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
生产规模小,土地少,家庭分散经营,抗灾能力弱
生产目的小,满足自己的基本生活需要和缴纳贡赋
生产者意识小,局限于土地,局限于生存需要,封闭排外
评价:
利:小农经济是我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
适应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维系了封建王朝的稳定。
弊:分散、封闭、保守的特点,阻碍了社会
( http: / / www.21cnjy.com )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造成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社会发展缓慢和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成为近代以来阻碍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
那小农经济和自然经济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自然经济:为了满足生产者本身或本经济单位的需要而进行生产的经济,也就是自己自足经济。
区别:
(1)表现特征不同,小农经济强
( http: / / www.21cnjy.com )调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然经济是相对于商品经济而言的,具有排斥社会分工、生产分散、技术落后、规模小等特点。
(2)存在的时间不同,自然经济早在原始社会就产生了,小农经济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
联系:
都是生产力相对低下的产物;
都具有自给自足的特征。
综上,二者之间既有区别也有联系,但绝对不能把他们等同起来。
至此,本课主要知识就基本学完了,接下来我们研究一下课后本课测评的那个思考题,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首先是问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谈,在具体化。答案在非常学案第三页。
3.小结
全课知识点简单回顾
结构:
一、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演变(表格)
二、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1.含义
2.产生条件
3.影响发展的因素
4.特点
5.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