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同步练习 (含答案解析) (1)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同步练习 (含答案解析) (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09 07:26: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同步练习
1.据魏国李悝《尽地力之教》载:“治田勤谨,则亩益(增产)三斗。不勤,则损(减产)亦如之。”又据《孟子·梁惠王上》载:“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井田制开始瓦解
B.商品经济发展
C.小农经济兴起
D.家庭手工业产生
[答案] C
[解析] 据题干中的“治田、宅、桑、衣帛
( http: / / www.21cnjy.com )”等信息,可以判断为自给自足,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状态,C项符合。A项材料信息中未体现;B项与材料矛盾,D项不全面。
2.形成“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观念的社会背景是
A.小农经济盛行
B.闭关锁国政策推行
C.商品流通不畅
D.传统手工业产量不高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传统节俭思想的根源。“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正反映了中国传统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选择A项。
3.应劭《风俗通义·佚文》述:“牛乃耕农之本,百姓所仰,为用最大,国家之为强弱也。”材料表明(  )
A.牛耕在农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B.牛耕在当时开始出现
C.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生产特点
D.农耕经济在国家中的重要地位
[答案] A
[解析] 由材料中“牛乃耕农之本,百姓所仰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用最大,国家之为强弱也”,可以看出作者充分肯定了牛耕的重要作用,认为牛耕在农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4.“化繁为简是图示法教学的一大特点。”下列是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示意图,推断空缺方框中最可能是(  )
A.精耕细作 
B.个体农耕
C.集体劳作
 
D.自然经济
[答案] C
[解析] 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属于早期农业阶
( http: / / www.21cnjy.com )段,这一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下,主要靠人们的集体劳作进行生产,C项正确;A、B、D三项都是封建时代农业的特征。本题的干扰项是A,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所使用的生产工具是铁器和牛耕,石器达不到精耕细作的水平。
5.古代中国人对牛有着特殊情感:吃猪肉但很少吃牛肉,杨柳青年画等民间风情画很多以牛为题材,民间有“牛郎织女”、“太上老君骑牛入函谷关”等传说……造成这一现象的关键原因是(  )
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B.佛教的广泛传播
C.封建统治者实施愚民政策
D.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答案] D
[解析] 从材料信息中对牛的尊重可知,牛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而牛的重要性在于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下牛是主要的农用动力,这是小农经济发展的结果,故选D项。
6.《新唐书》卷165《权德舆传》记载,“江淮田一善熟,则旁资数道,故天下大计,仰于东南。”这从本质上说明了唐代(  )
A.开始注重精耕细作
B.广泛引种经济作物
C.南方经济发展迅速
D.经济重心已经南移
[答案] D
[解析] 从“故天下大计,仰于东南”反映江淮农业经济开始超过北方,说明经济重心已经南移。
7.代田法是我国古代人民的一大创造。《汉书》记载:“过(赵过)能代田。其法为:田亩分为三沟、三垄,沟垄相间,播种于沟中。苗生三叶以上稍壮,则耨垄草,睫垄土以附根苗,比盛暑,能耐风旱。次岁则沟垄互易,是为代田。而一岁之收常过无沟垄之漫田一斛以上,善者倍之。”上述记载说明代田法的先进之处是(  )
A.增加了种植面积
B.休养地力,保苗抗旱
C.革新了耕作工具
D.减轻了农民劳动强度
[答案] B
[解析] 题目材料中的“附根苗”“耐风旱”等信息,表明代田法的先进之处是保苗抗旱。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縿,此其分事也。
——墨子
材料二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
( http: / / www.21cnjy.com ),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
——晁错《论贵粟疏》
请完成:
(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样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它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2)从材料一、材料二可以看出,这种生产方式有何特点?
(3)通过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是如何认识小农经济的?
参考答案:
(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是其出现的原因。
(2)这种生产方式的特点: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或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3)小农经济下,农民经营规模很小。农
( http: / / www.21cnjy.com )民在自己有限的土地上,努力提高耕作技术,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在封建地主阶级的沉重压迫与剥削下,农民负担沉重,小农经济十分脆弱,每遇灾荒瘟疫,多数农民家庭就会陷入贫困,失去土地或破产流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