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同步练习 (含答案解析) (1)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同步练习 (含答案解析) (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09 07:37: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
( http: / / www.21cnjy.com )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  )
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
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
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
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手工业
( http: / / www.21cnjy.com )发展相关知识的把握。根据题干材料可知考查的是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点。从材料中可知当时的官营手工业分工明确,有专门的攻木,攻金等,所以C符合题意。而A、B、D虽正确,但从材料中无法体现。综上,本题选C。
【答案】 C
2.(东汉)班固《汉书》卷五九《张安世传》
( http: / / www.21cnjy.com ):“(张)安世尊为公侯,食邑万户,然身衣弋绨(黑色),夫人自纺绩,家童七百人,皆有手技作事,内治产业,累织纤微,是以能殖其货,富于大将军(霍)光。”该材料反映出西汉
(  )
A.私人纺织作坊颇具规模
B.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C.官营纺织作坊非常发达
D.政府鼓励民间手工业的发展
【解析】 本题考查西汉手工
( http: / / www.21cnjy.com )业的发展,主要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事物、联系相关知识分析比较以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的描述可知,张安世的妻子亲自纺织,家童七百人都有技艺,从事纺织,说明其家里私人纺织作坊规模较大,因而非常富裕,所以选择A项。材料没有涉及官营手工业的信息,排除B、C两项;西汉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排除D项。
【答案】 A
3.印尼雅加达博物院收藏了不少写有阿拉
( http: / / www.21cnjy.com )伯文字的中国古陶瓷,比较出名的是釉外云彩大盘两件和白地青花阿拉伯文字碗一件。中国古陶瓷上出现阿拉伯文字主要(  )
A.是适应对外贸易的需要
B.是适应贵族生活多样化的需要
C.反映了各民族联系的加强
D.体现了兼收并蓄的对外政策
【解析】 本题考查知识迁移能力。陶瓷中出现阿拉伯文字,反映了该瓷器是为适应国外客户需要制作的,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与题干无关。
【答案】 A
4.某收藏家收藏的瓷器有邢窑白瓷长颈瓶,青花釉里红婴戏碗,粉彩开光花尊的真品。该收藏家生活的朝代应不早于(  )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古
( http: / / www.21cnjy.com )代手工业主要成就的把握。根据题干材料“邢窑白瓷”能判断出这是唐朝。从“青花釉”可判断这是青花瓷,故而不早于元朝。而粉彩瓷出现于清朝。粉彩是一种釉上(在瓷胎上)彩绘经低温烧成的彩绘方法。粉彩瓷器是清康熙晚期在五彩瓷基础上,受珐琅彩瓷制作工艺的影响而创造的一种釉上彩新品种,从康熙晚期创烧,后历朝流行不衰。根据以上可断定,D符合题意。综上,本题选D。
【答案】 D
5.商代甲骨文中出现蚕、帛、丝、桑
( http: / / www.21cnjy.com )等字(如图),并由此辟生出从“桑”、从“糸”等与蚕丝有关的文字100多个。从中可以得出的认识是商代(  )
A.种桑养蚕现象开始出现
B.丝、帛等成为主要衣料
C.丝织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D.丝织业成为重要的手工业部门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别图片等历史素材
( http: / / www.21cnjy.com ),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图片信息,本题实际上考查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相关内容——商代丝织业的发展。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B两项表述本身错误,而且题干材料图片无从体现,排除A、B;D项题干材料图片无从体现,属于无关项。进一步可知,C项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
【答案】 C
6.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官营手工业和私营手工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春秋战国时期,私营工商业兴起
B.唐代私营手工业在许多行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C.从征役制到募雇制,是官营手工业生产关系上的重大进步
D.明朝中后期,私营手工业中孕育出雇佣劳动关系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私营工商业兴起于春秋战国时期;唐代私营手工业在许多行业超过官营手工业,但是还没有占据主导地位;从征役制到募雇制,是官营手工业生产关系上的重大进步;明朝中后期,雇佣劳动关系孕育于私营手工业中。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答案】 B
7.下列手工业品是古代中国陶瓷业发展历程的缩影,按出现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③②④①
C.①④②③
D.①③④②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制瓷业,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能力。青瓷成熟于东汉,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彩瓷出现在明朝,珐琅瓷出现于清朝。
【答案】 A
8.“黄婆婆,黄婆婆,教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纱,教我布,两只筒子,两匹布。”这是自元代流传下来的一首民谣,它表达了人们对黄道婆的感念之情。黄道婆的杰出贡献在于(  )
A.发明缂丝技术
B.推动棉纺织业发展
C.开始养蚕缫丝
D.改变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手
( http: / / www.21cnjy.com )工业发展的相关知识的把握。根据题干材料,可知考查的是黄道婆的棉纺织技术,所以B符合题意。而A是丝织业,显然不正确。C出现于古代社会早期,可排除。D现象出现于明朝中叶以后。随着民营手工业的发展,在某些领域超过了官营手工业。综上,本题选B。
【答案】 B
9.如图描绘的是我国古代的劳动生产场景,图中题诗为康熙帝所作。与这一劳动生产场景相关的行业是(  )
A.棉纺织业
B.麻纺织业
C.造纸业
D.丝织业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图片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依据材料中的“桑”字,结合图片中采桑的场景,可知反映的应是丝织业。
【答案】 D
10.明朝中期,苏州东城“比屋皆工织作”,杭州城东北“机杼之声,比户相闻”。这反映了苏杭地区丝织业(  )
A.民营作坊兴盛
B.已采用大机器生产
C.实行工官制度
D.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历史问题的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力。由“皆工织作”“比户相闻”可知,苏杭地区纺织业中民营手工业发达;B项不符合史实;C项与材料信息不符;D项无法从材料中得以体现。
【答案】 A
11.下列三种手工业形态按产品商品化程度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官营手工业 民营手工业 家庭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 家庭手工业 官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 民营手工业 官营手工业
D.民营手工业 官营手工业 家庭手工业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发展。注意题目要求是按商品化的程度由高到低排列,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官营手工业的产品不投入市场,家庭手工业的产品以自己消费为主,而民营手工业的产品全部投放市场,故答案为B。
【答案】 B
12.明清时期,中国农耕文明发展到一个新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这里的“变异”主要是指(  )
A.私营手工业占据了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B.“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产生
C.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出现
D.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资本主义萌芽,考查学生分析能力。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是雇佣关系的出现,B项表述符合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2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昔圣王之处士也,使就闲燕;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处农,就田野。
——《国语·齐语》
材料二: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
——《孟子·尽心上》
材料三:苏州东城比户习织,“专其业者不啻万家”,大多“雇人工织”,按件计酬。
——清《长洲县志》
(1)以上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手工业中哪三种主要经营形态?
(2)材料一所反映的手工业经营形态中,主要特点是什么?
(3)材料二反映出的经营形态的最主要特点是什么?
(4)材料三反映出手工业部门出现了什么新的变化?
【解析】 第(1)问由三则材料和所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知识不难判断出古代中国的三种手工业形态;第(2)问先根据材料一判断出是官营手工业,然后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其特点;第(3)问由材料可知指的是家庭手工业,由此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最主要的特点是自给自足;第(4)问由“雇人工织”“按件计酬”可以判断出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答案】 (1)官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和民营手工业。
(2)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
(3)自给自足。
(4)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灌钢法:(綦毋怀文)又造宿铁刀
( http: / / www.21cnjy.com ),其法烧生铁精以重柔铤,数宿则成刚(钢)。以柔铁为刀脊,浴以五牲之溺,淬以五牲之脂,斩甲过三十札。今襄国冶家所铸宿(铁)柔铤,乃其遗法,作刀犹甚快利,不能截三十札也。
——[唐]李百药《北齐书·綦毋怀文传》
材料二:1世纪时古罗马博物学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普林尼曾说过:“(赛里斯)林中产丝,驰名宇内。丝生于树叶上,取出,湿之以水,理之成丝。后织成锦绣文绮,贩运到罗马。富豪贵族之妇女,裁成衣服,光辉夺目。”
材料三:进入17世纪,西欧皇室和宫廷开
( http: / / www.21cnjy.com )始兴起收藏中国瓷器之风。……法王路易十四命令首相马扎兰创办中国公司,到广东订造标有法国甲胄纹章的瓷器,凡尔赛宫内列有专室收藏中国陶瓷;而17世纪的英国人直接用“中国货”指来自中国的瓷器。
——百度百科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冶铁业中灌钢法的哪些特点?以灌钢法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冶铁技术的发展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普林尼的这段话说明了什么。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世纪
( http: / / www.21cnjy.com ),西欧皇室和宫廷为什么兴起收藏中国瓷器之风。“订造标有法国甲胄纹章的瓷器”反映了中国瓷器外传的方式怎样?
【答案】 (1)①特点:生产
( http: / / www.21cnjy.com )工序复杂,产品质地优良。②影响:a.使中国钢铁冶炼技术和产量在16世纪一直领先世界;b.推动了铁器在农业和手工业的应用,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
(2)①我国古代丝织业生产水平高,生产的丝织品质量上乘,已成为古罗马贵妇的首选之物。②汉朝时有很多丝和丝织品通过丝绸之路运往西方。
(3)①原因:中国制瓷工艺先进,质量上乘,具有较高的工艺收藏价值。②方式:根据客户的订单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