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诗词三首》课件(共4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4《诗词三首》课件(共4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01 07:15: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4张PPT)
诗词三首
1、理解诗词含义,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并默写这三首诗词。
2、品味意境,赏析名句,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3、感受作者充满自信、乐观进取的精神,积极面对人生的各种挑战。
学习目标
行路难
李白
说起唐诗,不能不提到李白。余光中在《寻李白》中这样赞叹他:“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杜甫曾在《饮中八仙歌》中这样描述李白:“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李白的名篇《行路难》,一同轻叩浪漫诗仙那扇独特的心扉。
激情导入
李白(701~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
“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
“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
《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走近作者
背景链接
李白少有壮志,一生以“安社稷”、“济苍生”为自己的政治理想,他以历史上管仲、晏婴等名相为期待,想辅佐帝王成就伟业。即使退而求其次也要像他的同乡司马相如、杨雄那样,以一篇辞赋文章一鸣惊人,为天子所用。他24岁离开蜀地,漂泊大半生,直到42岁才被唐玄宗诏进长安京城,进翰林院入仕,自恃才气,清高自傲,飘逸洒脱的他,不把朝廷中的一些权贵放在眼里。两年后被排挤出朝廷,最后被唐玄宗“赐金还乡”,被迫离开京城。诗人“济苍生”“安社稷”的愿望无法实现。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人生路的艰难,满怀愤慨以《行路难》为题写下三首诗。
解析题目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
金樽 投箸 塞 川
2、解释下列词语
羞: 直:
箸: 安:
济:
zūn
同“馐”,美味的食物
筷子

同“值”,价值
哪里
zhù

检查预习
1、给红色的字注音
带问自学
1、朗读诗歌,读准字音及节奏。结合注释,疏通诗意。
2、诗歌前四句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情?
3、面对美酒佳肴,诗人的心情如何,从哪些动词可以看出来?
4、“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写实吗?如何理解?
5、赏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诗歌前四句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情?
李白离别京城,朋友们为他设宴饯行,而且宴席十分豪华。然而禀性嗜酒如命的诗人对此美酒佳肴却“不能食”“心茫然”。从而表现了诗人极度愤懑、抑郁不平的心情。
3、面对美酒佳肴,诗人的心情如何,从哪些动词可以看出来?
“停”“投”“拔”“顾”四个前后连续的动作反映了李白内心极度抑郁苦闷感情的激荡起伏。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在诗中不是写实。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仕途的艰难。比喻,说明自己的仕途道路受到阻塞,济世安民的理想无法实现。
4、“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写实吗?如何理解?
5、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用了哪两个典故?有什么作用?
商朝末年的吕尚,未遇周文王时,曾在渭水之滨垂钓。伊尹受命于商汤之前,梦见乘舟过日月旁边。吕尚和伊尹都是诗人的自况。诗人梦寐以求的就是像两位先贤那样,受命辅弼圣明之君,做一番济世拯物的事业。
李白借吕尚、伊尹备受重用的事实,表达了希望自己能够重新得到任用的愿望。
5、赏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诗人相信自己总有一天会高挂云帆,乘风破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这是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现在常用这两句诗表达自己有宏大的理想抱负和实现理想抱负的坚定信念。
交流质疑
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这两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2、“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这几句句式具有什么特点?这样的句式有什么表达作用?
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这两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运用了夸张、对偶的修辞手法。极言朋友为李白所设宴席的丰盛华美,营造出欢乐的气氛;欲抑先扬,为下文写苦闷茫然的心绪作铺垫;同时也表现出朋友对李白的深情厚谊。
2、“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这几句句式具有什么特点?这样的句式有什么表达作用?
当诗人的思绪再次回到现实中的时候,仍然感到了生活的艰难。展望未来,只觉前路崎岖,歧路甚多,因而选用四个三字句,反复咏叹“行路难”,节奏短促,声调低抑,表现了诗人对理想抱负不能实现的慨叹。
  这首诗歌短短的82个字,却生动地表达了李白遭遇挫折时思想上的痛苦与悲愤。情感跌宕起伏,一波三折。这首诗生动地展现了一个在悲愤中不失豪迈,在失意中仍充满信心的乐观进取、执着追求的李白。
课堂小结
1.生活中难免经历痛苦与挫折,请你用本诗中的句子对身处逆境的朋友进行激励或劝勉 :
2.本诗使用典故古人能有此机遇,自己也不见得没有的句子:
3.诗人以“行路难”比喻 ,诗中具体体现“行路难”( 照应题目 )的诗句: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闲来垂钓碧溪上 , 忽复乘舟梦日边。
世路艰难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练习反馈
4.以下对诗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B.诗中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
C.诗中运用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盼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
D.诗的最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坚信远大的抱负必能实现的豪迈气概。
A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以诗相答
白居易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白居易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诗题解读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代文学家,有“诗豪”之称。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刘禹锡的咏史诗十分为人称道。这些诗以精炼的文字和意象,表现他阅尽沧桑后的沉思。他的散文长于说理,著有《刘梦得文集》。
走近作者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罢和州刺史任返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归洛,两位诗人在扬州相逢。白居易在筵席上写了一首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为刘禹锡长期被贬的不幸遭遇鸣不平。
刘禹锡回忆往事,感慨万千,就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答谢白居易。
背景链接
带问自学
1、朗读诗歌,读准字音和节奏。借助注释,读懂诗意。
2、首联交代了什么?“凄凉地”和“弃置身”表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3、颔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何特点?描写了怎样的现状?体会作者此时此刻的心情。
4、颈联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的是什么意思?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境界?
5、结合标题,谈谈尾联的用意。
2、首联交代了什么?“凄凉地”和“弃置身”表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3、颔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何特点?描写了怎样的现状?体会作者此时此刻的心情。
交代了贬地之荒僻,贬时之漫长。心情是痛苦而又孤寂。
特点:用典。
现状:写回乡所见,人事俱非,今昔对比,恍如隔世。
心情:面对此景,诗人百感交集,不胜感慨。用“闻笛赋”“烂柯人”两个典故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世事变迁的慨叹。
3.颈联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的是什么意思?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境界?
4.结合标题,谈谈尾联的用意。
作者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是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
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其中包含的事物新陈代谢的哲理。
表现了诗人心胸豁达,乐观的境界。
回应题目,答谢友人并与之共勉,表现诗人虽遇挫折而意志不衰,表现了积极乐观的思想境界。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本意和比喻义是什么?含有怎样的哲理?  
这两句的本意是以“沉舟”“病树”比喻作者自己,用“千帆过”“万木春”喻自己被贬后新贵们的仕途得意,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但是其中包含的事物新陈代谢的哲理,指新生事物无比美好,社会总是向前发展。
交流质疑
2. 如何理解“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的现实意义?
示例一:作者将自己喻为“沉舟”“病树”,但依然可以用欣慰的眼光去看待“千帆”与“万木”,这是一种很难得的积极心态,对我们现代也有很现实的意义。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些人或许由于年龄、或许由于能力等等的原因,在事业上不能有太高的成就了,在社会上不能起先锋作用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最多见的是一种怎么样的心态呢?不管当事人愿不愿意承认,多多少少都希望别人干的不如自己,干砸点什么,以此来向领导、向社会说明:没有我不行!自己已经是“病树”了,也希望别人比 自己更“病”!而作者却能够克服自己这种狭隘的心胸,用赞许的目光看着从自己这艘“沉舟”身边迅速掠过的“千帆”,在自己这棵“病树”前面生长得郁郁葱葱的“万木”,着眼于社会发展的高度,欣然接受自己的命运。
示例三:如果从“病树”“沉船”的角度切入,也能给人深刻的启示,我们不能忽视这些失误和教训:要找准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认真分析,加以总结,更要认识到,蝼蚁之穴,溃堤千里的危害,小的问题也不能掉以轻心,要力求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示例二:感悟此诗句还可以从两个角度切入,着眼于“万木春”
“千帆过”,就能认识到事业的发展,社会的前进,绝不会因困难、挫折而止步不前,以社会主义事业为例,改革、开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尽管也有失误、波折,但总的形势令人欢欣鼓舞。
这首诗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的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作者的情感愤激而不浅露,感慨而不低沉,惆怅而不颓废,沉郁中见豪放、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这首诗中所表现的身经危难、百折不回的坚强毅力,给人以莫大的启迪、鼓舞。
课堂小结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 (朝代)诗人
创作的一首 (体裁)。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饱含诗人无限的辛酸和愤怒的诗句是 , 。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深刻哲理的诗句是 , 。
唐代
刘禹锡
七言律诗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练习反馈
4.下面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凄凉地”一词富有感彩,表现出作者贬谪生活的痛苦。
B.诗的颈联富有哲理,包含着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
C.“长精神”三字含义深刻,表现出作者意志不衰、坚忍不拔的气概。
D.全诗慷慨激昂、感情豪放,蕴含哲理,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D
苏轼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走近作者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诗人、词人,豪放派词人代表,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为“苏辛”。
苏轼的学识广博,他开豪放词风,在散文、诗歌、词、书法和绘画等方面都很精工。民间有“苏文熟, 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一说。有《东坡乐府笺》流传于世。
这首词写于宋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即丙辰年)中秋节夜晚。当时,苏轼正被贬为密州太守(今山东诸城县),他的弟弟苏辙(子由)也因与变法派意见不合,远在山东济南,此时兄弟二人已有六、七年没有相见了。此时,苏轼开怀畅饮直到天明,禁不住思绪万千,乘着酒兴,写下了这篇千古名篇。
背景链接
《水调歌头》四字,它是词牌名,它的作用是规定了一首词的每句的字数平仄等。
序言中的“中秋”“兼怀子由”告诉了做词的时间和目的。农历中秋本应是团圆的日子。当时子由被贬谪到离苏轼约数百公里的山东济南,兄弟七年没有见面了。
解析题目
带问自学
1、朗读诗歌,读准字音及节奏。结合注释,疏通诗意。
2、这首词的上片和下片各写了什么内容?二者是什么关系?
3、“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有何深意?
4、找出词中蕴涵人生哲理与表达美好祝愿的句子。
5、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2.“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有何深意?
上片:望月写景,在“天上”“人间”徘徊矛盾。
下片:对月抒怀,抒发对兄弟的美好祝愿和思念及自己积极乐观、旷达的情怀。都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2、这首词的上片和下片各写了什么内容?二者是什么关系?
我想驾着风回到天上去,又怕那美玉建成的宫殿,高高在上,让人经受不住那份清寒。这句话反映了词人对天上生活的向往,政治上的失意让他产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但他又顾虑“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反映了作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也是针对政治遭遇而言,想回到朝廷中去,但是又怕党争激烈,难以容身。
4、找出词中蕴涵人生哲理与表达美好祝愿的句子。
5、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蕴涵了人生哲理的句子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将人世的聚合离散看作如明月的阴晴圆缺,非人力所能左右。
表达美好祝愿的句子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这是关于祝福流传千古的名句。
作者在词中问天,实际是在问人生,抒发对人生的感慨。先是因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无法排遣而向青天发难,进而自我安慰、释然,语气愈加旷达,感情也进一步升华为对天下之人的美好祝愿,对生活的信心也更坚定。
1.词中蕴含生活哲理的诗句是什么?说说你对它的理解。
2.赏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交流质疑
1、词中蕴含生活哲理的诗句是什么?说说你对它的理解。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这句话写出人月无常,自古皆然的道理,人的悲欢离合与月的阴晴圆缺一样,两者都是自然的常理,是人生无法克服的遗憾,词人受到月的启发,惆怅的心情得到慰藉,表现了词人旷达的胸怀。
2、赏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只希望人人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赏这美好的月光。词人希望自己和弟弟以及分离的人们从共赏明月中互相慰藉,互相祝福,希望大家岁岁平安,推己及人,表现了词人博大的思想境界和乐观的情怀。
这首词饱含着深奥的人生哲理,通过一个完美的文学意境表现,在美好的月色中交织着诗人对人生失意的慨叹和如何摆脱情感困扰的理智的矛盾。最后理智战胜情感,表现出诗人热爱生活、眷恋人生的思想情感。
课堂小结
1.《水调歌头》中:想象天上之景的句子: ,

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 , , 。
富有人生哲理的句子 : , ,

表达作者美好祝愿的句子: , 。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又恐琼楼玉宇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高处不胜寒
此事古难全
练习反馈
2.下列对诗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水调歌头》一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B.《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高昂乐观,后四句低沉愤懑,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
C.《行路难(其一)》这首诗反映出诗人积极、乐观、执着的心理。
D.《水调歌头》这首词上片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片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