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教师通过印发学案让学生在课前
( http: / / www.21cnjy.com )先将基础知识梳理并整体掌握;按就近原则将全班分为八个组,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紧扣“商业繁荣离不开城市发展”这一线索搜集资料、小组讨论、整理发言提纲,进行探究式学习;主要采取谈话、讲授、研讨交流等教学手段,并采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21·cn·jy·com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师生共同讨论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从中分析其原因,并为现实献计献策,增强对我国经济建设的信心。2·1·c·n·j·y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古代城市繁荣和商业发展的关系、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及原因
难点: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及原因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以及相应教学资料。
三、教学设计
一.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根据教师印发的学案预习本课内
( http: / / www.21cnjy.com )容,了解本课的重要概念,掌握基本史实;按照教师布置的问题进行准备:搜集资料、小组讨论、整理发言提纲。
【教师准备】:向学生提供有关本课内容的书籍、报刊、网站,同时,指导学生课前查阅和预习,将相关城市材料做成简单课件;收集学生感兴趣和难以理解的问题分类整理,在此基础上备好教案,寻找有关本课内容的史料、图片和多媒体资料,制作好多媒体课件。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二.自拍DV,创设情境:
通过展示与我县市场的繁华景象,提问学生“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什么如此繁荣?”、“古代有这样的市场吗?”“怎么形成的呢?”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指出:商业繁荣离不开城市的发展!导入新课。【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设计意图:
从学生熟悉的话题入手,有强烈的现场感,以拉近师生距离,引起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兴趣和期待。
21·世纪
教育网
三.讲授新课:
【第一环节】:自主探究,知识归纳
在古代商业发展历程中,有四个城市(长安、开封、扬州、广州)很具代表性,下面有请这些城市的发言人一一介绍。(见学生课件)www.21-cn-jy.com
时间:每人四分钟左右。
要求:说清楚该城市商业发展的主要表现、特点及其原因。
其他小组在每讲完一个城市后用不超过一分钟的时间适当补充。最后,由学生投
选出最佳发言人,教师加以点评总结。
设计意图:城市是社会的中心
( http: / / www.21cnjy.com ),商业繁荣与城市发展息息相关。而城市发展涉及的内容千头万绪,特意选取古代中国较典型的四个城市,意在以点带面,通过类似案例教学的模式,剖析商业与城市的关系
、商业发展与城市变革的关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能较好地体现新课程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
【第二环节】:
合作学习,小结新知
设问:古代商业发展有何特点?
师生以谈话的方式得出结论:
⒈历史悠久,水平不断提高;
⒉内外贸易全面繁荣;
⒊始终受政府政策影响;
4.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联;
5.各个时期发展极不平衡;
6.一直居于从属地位。
设问:综观古代中国,哪些因素影响商业的发展?
师生以谈话的方式得出结论:
1.国家是否统一,社会是否安定;
2.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3.政府限制的程度;
4.水陆交通是否便利;
5.货币及货币制度是否完备。
设计意图:
师生在讨论交流中透过现象看
( http: / / www.21cnjy.com )本质,合作探究历史的真谛,得出规律性认识,解决本节课的重点难点问题,使知识进一步升华,以便更好地为现实服务!
【第三环节】:
联系实际,现学现用
播放自拍DV:
展示我县市场的现状,请同学们用这节课所学知识就如何更好地建设好它出谋划策!
学生踊跃发言,师生共同讨论交流,教师现场点评总结。可让学生在课后以小组为单位,以“如何更好地建设好市场”为题,写成小论文或书信!21cnjy.com
设计意图:
历史应为现实服务,人毕竟是现实社会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的人,学以致用才是学习的应有境界。如此学生才会觉得历史是那样的亲切,进一步激发其学习的欲望。在新的疑惑中结束本课。
四.布置活动,课外延伸:
2010年,以”Better
Ci
( http: / / www.21cnjy.com )ty
,Better
Life”为主题的世博会在中国上海举行。如果要展示中国古代城市的风采,你会选择哪座城市 展示些什么 请说明理由!
教学反思
很多人认为学历史无用,其实不然!关键看教
( http: / / www.21cnjy.com )师怎么教!若能多留意和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历史问题现实思考,现实问题历史联系”,举重若轻地将历史与现实有机结合,让人觉得历史就在我们身边,我们是能学好、用好历史的!即所谓“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21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