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同步练习 (含答案解析) (1)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同步练习 (含答案解析) (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09 07:43: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尚书·酒诰》说殷民“肇牵车牛,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这说明
(  )
A.商业开始出现
B.长途贩运的经商风在商朝盛行
C.商代已有职业化的商人
D.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解析】 题干材料“肇牵车牛,远服贾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反映了商代已有职业化的商人。在商朝之前,中国就出现了物品交换,已经懂得了经商,排除A。长途贩运的经商盛行是在明清时期,排除B。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是在春秋战国时期。
【答案】 C
2.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下令将国内所有的矿产、冶炼、铸造等行业收归国有,由政府经营,商人不得参与。汉武帝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稳定统治秩序,增强中央政府实力
B.保证生产所需铁制工具的供应
C.进一步拓展官营手工业的经营范围
D.保证武器生产以满足战争需要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B、C、D三项是其具体目的,说到底统治者的主要目的是维护统治,加强中央集权。
【答案】 A
3.某电视剧以西汉的历史为背景,其中很多故事情节发生于长安的“市”上,以下是电视剧中西汉“市”的场景,其中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A.“市”的四面建有围墙
B.“市”门内外店铺林立
C.“市”里由专职管理的官员
D.“市”门按时开闭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商业发
( http: / / www.21cnjy.com )展相关知识的把握。根据题干材料可知考查的是“市”的变迁。因为宋朝以前,市坊分离,交易时间受限制,而材料中为西汉,此时市的布局应受到空间限制,即市坊分离,所以B不正确,但符合题意。而A、B、C
皆符合宋之前市的特点。综上,本题选B。
【答案】 B
4.假如你是一位宋代商人,在经商中可能遇到的情况是(  )
A.贩卖粉彩瓷器
B.到会馆停宿
C.在开封城中见到整齐划一的东、西二市
D.在四川地区使用纸币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粉彩瓷器是在明清时期出现;会馆出现于明清时期;整齐划一的东西二市是在北宋前;纸币出现于北宋。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答案】 D
5.《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
( http: / / www.21cnjy.com ):“初,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赀(资或财)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大中祥符末,薛田为转运使,请官置交子务,以榷其出入。”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蜀地商品交易居全国之首
B.“交子”由政府首先发行
C.铁钱已基本被纸币所取代
D.民间私发纸币存在弊端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和获取信息、
( http: / / www.21cnjy.com )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阅读和获取材料信息。材料体现的信息是:“交子”最初由四川民间自行发行,以方便贸易,后来富商财产减少,不能偿还,引起争讼,以后由政府接手。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答案】 D
6.宋代在选拔官吏时有规定:“如工商杂类人等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并解送(注:选送)。”该规定反映出宋代(  )
A.政府鼓励工商业的发展
B.商人的社会地位提高
C.商业成为主要经济部门
D.科考功名失去吸引力
【解析】 材料中宋代选拔官吏的规定体现了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使商人社会地位提高,故选B。
【答案】 B
7.晋商和徽商是明清时期叱咤在商场
( http: / / www.21cnjy.com )上的两大赫赫商帮,他们凭借高人一筹的生意手腕、运筹帷幄的权略谋术获得了生意场上的巨大成功,取得了富比王侯的财富,使之在商界风光无限。但有学者却对其作了如下评价:(它们)虽然对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一些条件,但遗憾的是却无法走向资本主义,它们就像生长于牛粪之上的幼苗,不管长势如何诱人,当滔天的洪水奔袭而来时,必然随着牛粪一起消失在历史的洪波之中。这主要是由于古代商帮(  )
A.发展规模受到限制
B.活动得不到官府支持
C.商业经营观念落后
D.没有根植于生产领域
【解析】 本题目考查学生全面解读材
( http: / / www.21cnjy.com )料的能力。
材料中“但遗憾的是却无法走向资本主义,它们就像生长于牛粪之上的幼苗,不管长势如何诱人,当滔天的洪水奔袭而来时,必然随着牛粪一起消失在历史的洪波之中”这是因为中国古代的商帮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这涉及到的是商品的流通领域,而商品的流通需要的是商品生产的支持,而明清时期资本主义发展处于萌芽阶段一直没有发展起来,所以商帮发展缺少根基。故此题应选D项。
【答案】 D
8.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绝唱。郑和下西洋是典型的朝贡贸易,这种贸易形式(  )
A.通过商品平等交换完成交易
B.是“闭关锁国”政策的具体体现
C.以政治目的为主
D.以经济目的为主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概念的准确理解能力。朝贡贸易是在开放的政策下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突出了对国威的炫耀,不以经济利益为目的。
【答案】 C
9.王建在《汴路即事》诗中写道:“天涯同此路,人语各殊方。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诗中的“草市”指的是(  )
A.固定的城市商品交易市场
B.自然形成的乡村集市
C.通宵买卖的城市夜市
D.繁荣的边疆茶马市场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古代商业发展相关
( http: / / www.21cnjy.com )知识的把握。根据题干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草市为农村集市,因此B符合题意。A为城市中的市,不符合题意。而C出现于宋朝,D中的边疆茶马市场从材料中无法体现,且从诗名《汴路即事》可知应在都城汴京附近,所以错误。综上,本题选B。
【答案】 B
10.明清时期,景德镇的瓷
( http: / / www.21cnjy.com )器“行于九域,施及外洋”;佛山镇的铁锅不仅远销吴越荆楚,而且大量出口;浙江桐乡县炉头镇的铁器品“大江南北咸仰赖”。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  )
A.商业发展促进商业市镇兴起
B.商品流通突破狭隘地方市场
C.全国手工业的发展相对平衡
D.海禁政策松动海外贸易发达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材料中介绍景德镇的瓷器、佛山镇的铁锅和浙江桐乡县炉头镇的铁器品广泛销售为例,说明明清时期商品流通突破狭隘地方市场。故选B。其它选项和材料无关。
【答案】 B
11.《明太祖实录》记载,“杭州郡商贾交易不论货物贵贱,一律金银定价”。这一记载从实质上反映出明代杭州地区(  )
A.商品经济发展导致了拜金主义风气滋生
B.商品经济发展影响了抑商政策
C.商品经济发展催生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D.商品经济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
【解析】 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明朝杭州商业
( http: / / www.21cnjy.com )发展状况。商业交易“一律金银定价”,体现了金银成为主要货币,这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故选D;用金银交易不是拜金主义风气,明朝仍然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排除A、B;材料反映不出雇佣与被雇佣关系的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排除C。
【答案】 D
12.商业是古代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古代中国(  )
A.工商食官是秦朝统一前商业经营活动的唯一模式和基本特征
B.重农抑商政策是导致唐代以前商品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社会根源
C.宋代打破坊市界限以及取消商业经营时间的限制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D.明清时期徽商、晋商的出现反映出商业领域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商业的发
( http: / / www.21cnjy.com )展。工商食官在初秋战国时期就被打破,A错误;商品经济发展水平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B错误;徽商、晋商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不能体现出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排除D。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2分)
13.识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明朝徽州人汪道昆在《太函集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说:“吾乡左(轻视)儒右(崇尚)贾,喜厚利而薄名高,纤啬之夫,挟一缗而起巨万……要之,良贾何负于闳儒!”
许多山西商人原本贫寒,硬是靠自强不息的进
( http: / / www.21cnjy.com )取精神,白手起家而成大业……他们总结出许多谚语,如“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等。
——《中国全史·商贾史》
材料二:《南都繁会图》生动地描绘了明
( http: / / www.21cnjy.com )永乐年间南京秦淮河两岸的盛况。画卷中街市纵横,店铺林立,车马行人摩肩接踵,标牌广告林林总总……茶庄、金银店、药店、浴室,乃至鸡鸭行、猪行、羊行、粮油谷行,应有尽有。河中运粮船、龙舟、渔船往来穿梭,还有从内秦淮河拐出的唱戏的小船。
材料三: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兴起了一大批
( http: / / www.21cnjy.com )商业市镇,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每日中为市,舟楫塞港……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材料二、材料三均据
《中国古代城市商业发展史》
请完成:
(1)依据材料一指出明代普通民众的经济观念,并说明晋商生意兴隆的主要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归纳明朝时期南京城市商业经济的发展状况。
(3)联系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商业市镇的主要特点及其兴起原因。
【解析】 第(1)问中的“观念
( http: / / www.21cnjy.com )”可结合材料一中“喜厚利而薄名高”等信息进行归纳。“原因”可联系材料一中“信誉第一条”等信息进行分析;第(2)问可依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二中“街市纵横,店铺林立”等信息,从商业店铺、广告宣传、从商人员等方面进行概括;第(3)问中的“主要特点”可结合材料三中“棉纺业发达的松江”等信息进行思考,“兴起原因”可依据材料三中“舟楫塞港”等信息进行说明。
【答案】 (1)经济观念:重视商业经济;推崇商人地位。主要原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诚信为本的经营道德。
(2)水上商运发达;街市店铺林立;商品种类丰富;商业广告繁多;商业设施齐全;从商人员众多;生活设施齐全。
(3)主要特点:经营专业性强;经济功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加强。兴起原因:交通条件的优越;农耕经济的发达;商业经济的繁荣;手工业不断进步;人口数量的增加。(如答其他且符合题意,同样正确)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海外之有余,补内地之不足,内地无
( http: / / www.21cnjy.com )足轻重之物,载之番境皆为珍品。是以沿海居民操作小巧技艺及女工针绣,皆于洋船行销,岁收入番岛银洋货物百十万入我中土……
——《中国古代经济史纲》
材料二:(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凡三十载。
材料三:明清时代,面对近代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际贸易的不断发展,统治者坚持把贸易纳入朝贡体系,“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对他们携带的货物,“皆倍偿其价”。于是各国纷纷来“贡”,导致“岁时颁赐,库藏为虚”。但是,在朝贡贸易中,中国政府并不是无所要求,更不是不讲回报。而是政治动机大于经济目的,力图造成“四海宾服,八方来仪”的宏大场面。
——齐涛《朝贡外交和朝贡贸易》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载之番境皆为珍品”反映了什么问题。中国古代对外贸易有何益处?
(2)材料二反映了明政府怎样的对外贸易政策?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对外贸易有何特点。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
【答案】 (1)①反映问题:中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产品畅销国外。②益处:互通有无,增加居民收入。
(2)实行“海禁”政策,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但必须在政府的主持下进行。
(3)①特点:政府垄断对外贸易,政治目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大于经济目的;依附于各国使节朝贡的贸易活动;对贡使的货物给予高额回报;与各国贸易有固定的时间。②影响:朝贡贸易带来巨大财政负担,
再加上自然经济的影响,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中国对外贸易萎缩,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造成中国落后于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