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同步练习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在殷墟贵族墓葬中发现了许多随葬的贝壳,甲骨文中也有如图所示的带“贝”的文字。这说明( )
A.贝用于占卜
B.贝用于祭祀
C.贝是装饰品
D.贝是货币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依据图中信息:带“贝”的文字大都与商业有关,由此可判断出贝是货币。
答案:D
2.后世将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称为“商人”,这一称呼源于( )
A.商朝人善于经商
B.春秋时范蠡经商
C.商鞅变法的规定
D.徽商和晋商的出现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商朝人善于经商,留下了这个形象性的称谓。
答案:A
3.(2015·重庆学业水平测试)《墨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贵义》载:“商人之四方,市贾倍蓰(倍,一倍;蓰,五倍),虽有关梁之难,盗贼之危,必为之。”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A.流动性是商人的特点
B.行商有时是有风险的
C.获取利益是商人追求的目标
D.商人造成了社会秩序的混乱
解析:本题为否定式选择题,考查学生阅读史料
( http: / / www.21cnjy.com )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由“商人之四方”可知其流动性大;由“市贾倍蓰”可知商人获益较大;“虽有关梁之难,盗贼之危,必为之”讲述的是商人即使遇到困难,也依然会去经商。D项与材料无关。
答案:D
4.唐德宗曾向长安富商借钱八十余万缗,这些富商开办了专营货币存放和借贷的机构,当时叫( )
A.飞钱
B.柜坊
C.票号
D.邸店
解析:通过题干中“专营货币存放和借贷”的表述,可知此机构为柜坊。
答案:B
5.(2015·陕西学业水平测试)张生在街口听完说书后,又在自己居住的街区逛夜市。据此判断张生最早应该生活在( )
A.秦朝
B.西汉
C.唐朝
D.宋朝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运用能力。由材料“在自己居住的街区逛夜市”说明打破了坊市界限,出现了夜市,故张生最早应该生活在宋朝。
答案:D
6.从唐代后期“京夜市宜令禁断”到北宋“令京城夜市到三鼓己未不得禁止”的变化,反映了( )
A.商业发展促使政府调整监管举措
B.夜市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迅速发展
C.古代王朝逐渐放弃抑商政策
D.北宋统治者比唐代更为民主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唐代时夜
( http: / / www.21cnjy.com )市时间受到限制,宋代打破对夜市时间的限制。其原因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原先的管理方式已不能适应发展要求,因此政府调整管理方式。
答案:A
7.(2015·岳阳高一检测)宋代吴处厚曾说:“蜀有痎市,而间日一集,如疟疾之一发,则其俗有以冷热发歇为市喻。”这段话反映的是( )
A.宋代蜀地疟疾流行
B.宋代的集市贸易十分繁荣
C.“市坊”制度已经被彻底打破
D.宋朝经济没能均衡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宋代商业和城
( http: / / www.21cnjy.com )市的发展。材料中的“痎市”指隔日一次的集市,材料之意是在四川有一集市,每隔一天进行一次贸易,就好比得疟疾的病人一样,忽冷忽热。由此可以看出材料涉及的是农村的草市。材料表明宋代农村的集市有了明显的发展。
答案:B
8.“厘头赤脚半蕃商,大舶高樯多海宝。
( http: / / www.21cnjy.com )”泉州遍种刺桐树,外来商人、水手便以“刺桐”名之,这个名字当时在海上丝绸之路所历各处广泛流传。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 )
①是我国元代对外贸易繁荣的一个缩影
( http: / / www.21cnjy.com ) ②海上丝绸之路曾经过泉州 ③当时泉州在国际商贸中占有重要地位 ④政府为加强对对外贸易的管理曾经在泉州设置“十三行”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材料的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力。材料中的泉州对外贸易繁荣,泉州是元代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十三行”是清朝在广州设立的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而非元代。故排除含④的选项,选B项。
答案:B
9.(2015·深圳一中高一期中考试)有学者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明清商帮作了如下评价:(它们)虽然对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一些条件,但遗憾的是却无法走向资本主义,它们就像生长于牛粪之上的幼苗,不管长势如何诱人,当滔天的洪水奔袭而来时,必然随着牛粪一起消失在历史的洪波之中。这主要是由于古代商帮( )
A.发展规模受到限制
B.活动得不到官府支持
C.商业经营观念落后
D.没有根植于生产领域
解析:明清时期的商帮,以商
( http: / / www.21cnjy.com )业致富,主要在流通领域内,是一种商业资本,受封建制度的束缚,它们没有转入生产领域,因而在以后的发展中缺少了坚实的工业基础,近代随着西方工业资本的入侵,晋商和徽商都走向了衰落。
答案:D
10.(2015·陕西师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附中高一期末考试)瑞典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731年6月14日,次年3月7日便派首艘商船从哥德堡起航前来广州。从此至1806年,该公司组织了132次亚洲航行,除3次到印度外,其余的都以广州为目的地。文中瑞典“都以广州为目的地”的主要原因是( )
A.广州经济基础好,工商业发达
B.清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C.清政府推行“闭关”政策,只许广州一地通商
D.广州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解析:从18世纪30年代到19世纪初,
( http: / / www.21cnjy.com )清政府实行严格限制对外贸易的“闭关”政策,只留广州一地与外国通商,并设立“十三行”来管理对外贸易,因此外国来华贸易船只只能停靠在广州,答案为C项。
答案: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11.(2015·南京高一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末作(工商业)文巧(华而不实)
( http: / / www.21cnjy.com )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舍本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
——《管子·治国》
材料二 国家军事——行政消费大大超
( http: / / www.21cnjy.com )过生产性消费;非生产人口的消费大大超过生产人口的消费;生活性消费大大超过生产性消费;奢侈性消费大大超过正当性消费。四大比例失调,消费重心严重倾斜,说明这是一种在大一统集权统治体制下才可能产生的,具有强烈政治军事色彩的、畸形病态的社会消费结构。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三 中国的城市与商业一贯发达,但中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商业与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商人与社会上其他成员同流,并不具备超主流体制的特殊身份……而且,历朝历代都有非常强大的官办商业,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中国的城市主要不是起商业功能,而是起政治功能,是中央政府统治全国的政治中心。
——钱乘旦《前资本主义世界发展:
东方普遍性与西方特殊性》
(1)概括材料一体现的经济主张及其理由。
(2)指出材料二反映的中国古代社会现象及其产生根源。
(3)依据材料三,概括阻碍中国古代城市商业发展的因素。
答案:(1)主张:重农抑商。理由:发展农业可以富国强兵;弃农经商会导致国家贫弱。
(2)现象:社会消费结构呈畸形病态。根源: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3)阻碍因素:社会主流体制的制约;商人的社会地位不高;官办商业强大;城市主要起政治功能的作用。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春秋战国至唐代,国家和政府
( http: / / www.21cnjy.com )设市于都邑之中,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设有市师、肆师、质人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韩国磐《中国古代的市和市井市肆》
材料二 宋神宗时,开封已有户20万……
( http: / / www.21cnjy.com )城内店铺林立,各地的货物云集于此。处处都有商铺、邸店、酒楼、质库(即后来的当铺)以及各种手工作坊。晚间有夜市至三更,到五更又再开张。“耍闹去处,通晓不绝”。
——《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草市是民间“自为聚落”
( http: / / www.21cnjy.com )、私相贸易的集市,宋代在商品经济发达和交通方便的地方出现各种集市,如“山市、河市、庙市”等,解决了农民“买食用盐茶农具”问题。“民计每岁种食之外,余米尽以贸易”(叶适《水心文集》),明州农民,同时“为工、为匠、为镊、为负贩”。草市镇内小儿学、义塾、镇学的兴办日益增多,有的镇市还建立了书院。
——傅宗文《宋代草市镇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至唐代“市”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分析宋代的“市”与前代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3)比较材料一、二、三,指出“草市”与“市”的区别。“草市”的出现有何意义?
答案:(1)“市”为政府所设置,设在都邑之中,设置官吏管理,有一定范围,交易有时间限制。
(2)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3)区别:“市”设在都邑中,“草市”在离城镇稍远、交通便利的地方形成;“市”为政府所设置,“草市”为民间兴起的集市。
意义:方便百姓日常生活,促进了农村商品经济、手工业技术和文化的发展。